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重生之红星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四七章 徂徕之春(一)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再一次轰动了全国。
国民政府驻跸的重庆和军事委员会所在的武汉,以及其它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支援抗战的高潮。各党派、各团体纷纷组织群众上街游行,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类慰问团到徐州慰问。
各大报纸、电台都派出记者,到战地进行采访,宣传英雄们的业绩。
相反,日本国内对第十师团在台儿庄的败绩,在宣传上保持了绝对的低调。日军华北方面军在给大本营和内阁的报告中倒也老实,称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在台儿庄落入中国第五战区30万精锐的陷阱,全支队只有少部分人员返回部队。包括界河、龙阳店、北沙河、滕县、临沂、台儿庄一系列战斗在内,第十师团共战死1600余人,受伤3700余人,失踪8300余人。全师团仅余第八旅团39联队和四十联队,第33旅团和师团直属部队损耗殆尽。
接着,日本的《每日新闻》报纸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武士道精神与大和魂》,称日军将士都是有风度的武士,而卑鄙的支那军队缺乏的就是武士精神,不懂得一对一公平决斗,而是以30万之众对2万人的第十师团,采取的是群狼战术,在狼群的攻击下,老虎和狮子一样的第十师团终于被咬伤了。
在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号召日本国民,积极捐款,努力生产,踊跃报名参军,重建英雄的第十师团,向卑鄙的支那军队讨回血债。
过了很多很多年,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太空时代,一个学者通过时间隧道复原历史真相时,才发现这篇文章竟然出于裕仁天皇的皇后良子之手,一时舆论哗然。
刘一民通过八路军总部,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坐镇临沂的庞炳勋、张自忠等都分别发了贺电,热烈祝贺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
在给汤恩伯的电报中,刘一民写道:“前者电文中多有得罪之语,想必汤军团长已经明白,那是为了鼓舞壮士上阵。今捷报传来,足证汤军团之战斗力名不虚传。我教导师将士希望有机会能与二十军团并肩作战,共歼凶顽。”
据说,汤恩伯接到刘一民的电报后,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后来不知道想到了哪里,把电报仔细读了读,将电报内容转报蒋介石、李宗仁和程潜,然后逢人就说刘一民这小子终于向他汤某人低头服输了。
刘一民心里知道日军很快就会采取措施,调集大军合围徐州,也在电报中向蒋介石、李宗仁反复说明,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具体蒋某人、李某人会采取何种应对办法,那他是干涉不了的。本来想到徐州去一趟,见见传说中的李、白二人,可惜主席那里一直没有回话,一时半会儿也去不了,只能沉下心来,抓山东根据地建设,准备应对日军合围徐州后的形势。
这个时候的山东,除了鲁南和鲁西南有国军和日军在战斗外,其它地区的国军势力已经基本被日军打扫干净了,伪组织、伪政权已经纷纷露头,伪山东省公署在日军支持下,正积极组建各地政权组织和伪警察、保安部队。
日军的统治核心现在主要集中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大一点的城市全部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的海军力量控制了青岛以及沿海地带,西尾寿造的第二军控制了山东腹地。
教导师进入山东后,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各部队全部到达了指定地域。其中,鲁西已经是老根据地了,冀鲁边由于教六旅进入快,加上日军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调防德县,冀鲁边地区日军的力量过于薄弱,张洪涛和符竹庭指挥部队干的风生水起,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冀鲁边地区的形势。
教一旅虽然去鲁西南比较早,但由于日军第五师团正在鲁西南和国军激战,部队一直处于隐蔽发展中,根据地建设进度较慢。其它各旅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刘一民从各旅报来的情况中,看出部队都迫切想打仗、打大歼灭战。教七旅的陈大勇甚至提出集中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打下青岛。对部队求战心切的精神劲刘一民很满意,毕竟教导师是正规军,受的训练、部队装备在那里放着,拿下青岛根本就没有问题。不过拿下青岛这样的有国际影响的城市要看时机,日军的海军力量那么强大,现在没有对手,正急的发慌呢,此时去攻占青岛岂不是给日军海军送靶子?现在还是抗战初期,日本的国力还没有受到重创,此时想守着一个海边城市和日军硬抗的结果不言自明。当然,只有一种情况下自己才会决断占领青岛,那就是倪华的货船需要寻找港口靠岸。让胡老虎的特战一中队随教三旅行动,也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起草了给各旅的指示电,指出建设稳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局、山东军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政权,组建和训练地方部队和民兵,把民兵建设成保卫家园、发展生产、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的坚强力量。各旅、各团、各营都要放下主力部队的架子,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能生产的优良传统,抓住日军无暇顾及的机会,大力发展根据地。各部队都要派出骨干干部,配合各地地下党员,迅速创建各级政权。每个战斗班都要包一个村,组建和培训民兵队,动员青年参军。还要选择地方,实施屯垦,解决来年军粮问题。暂时情况下,各部队还是要以某某地区抗日游击支队名义作战,多打、小打,以隐蔽发展、截夺日军物资、消耗日军兵力为主。教一旅、教五旅、泰安支队要围绕支援国军徐州会战,多组织小部队打敌运输线。教一旅主力、骑兵旅主力隐蔽休整,做好机动作战准备。
为了收住各旅干部战士急于作战的心思,刘一民明确指出,当前山东局势复杂,日军要建立伪政权,国民政府随后就会想法派部队、派干部回山东恢复游击政权,而我们要建立巩固的山东根据地,山东个别地方很可能形成三个政权共存的局面。这就要看谁的政策更符合山东人民利益,看谁能带领山东人民驱除日寇。而要想在这场博弈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要宣传发动群众,赢得群众的拥护。
至于山东的敌我态势,刘一民做了精辟分析。指出,山东境内津浦铁路一线,仅有日军第二军的一0八师团、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十师团、济南守备队和铁路守备队,胶济路沿线日军铁路守备队仅仅1500人,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最多不过8000人,青岛只有鬼子的海军力量,而鲁东南只有鬼子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且独立混成第六、七、十旅团都是只有5000人的守备旅团,战斗力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无法比。至于日军的第五、第十、第十六师团,都是常设师团,主要用于战略进攻作战。一旦这三个常设师团完成攻占徐州任务、调离山东战场,山东日军力量就会大大减弱。仅凭第二军和铁路守备部队、驻青岛海军陆战队这点守备兵力,撒在偌大个山东就象撒了点胡椒面一样。而我军,全师十万精锐云集山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高于日军守备部队。一旦我军主力大规模动手,那就要一战定山东,彻底摧毁日军在山东的势力。因此,选择动手的时机很关键,必须是在我军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日军主力离开山东的情况下才行。动手早了,容易成为日军重兵集团的攻击重点,影响根据地发展;动手晚了,起不到挽救战局的作用。而且,在山东全面打响后,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军主力疯狂反扑的问题,到时候必须抽出所有主力用于野战,而抽出主力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地方部队,承担起根据地的警备任务。
道理说的很清楚了,但刘一民还不放心,给各旅提出了明确任务指标,那就是哪个旅先建起了根据地的独立旅和各县、区武装,能够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主力才能承担野战任务。
这个指示电的精神很明确,就是悄悄发展力量,待机而动。
春天的早晨,徂徕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大早,刘一民就拉着罗荣桓和黎玉到了村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刘一民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
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刘一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一时竟然痴了。
罗荣桓和刘一民共事日久,自然知道这伙计一定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打扰他,拉着黎玉蹲到地下,看开了麦根。
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粪走了过来,远远地就见几个军... -->>
第三四七章 徂徕之春(一)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再一次轰动了全国。
国民政府驻跸的重庆和军事委员会所在的武汉,以及其它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支援抗战的高潮。各党派、各团体纷纷组织群众上街游行,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类慰问团到徐州慰问。
各大报纸、电台都派出记者,到战地进行采访,宣传英雄们的业绩。
相反,日本国内对第十师团在台儿庄的败绩,在宣传上保持了绝对的低调。日军华北方面军在给大本营和内阁的报告中倒也老实,称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在台儿庄落入中国第五战区30万精锐的陷阱,全支队只有少部分人员返回部队。包括界河、龙阳店、北沙河、滕县、临沂、台儿庄一系列战斗在内,第十师团共战死1600余人,受伤3700余人,失踪8300余人。全师团仅余第八旅团39联队和四十联队,第33旅团和师团直属部队损耗殆尽。
接着,日本的《每日新闻》报纸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武士道精神与大和魂》,称日军将士都是有风度的武士,而卑鄙的支那军队缺乏的就是武士精神,不懂得一对一公平决斗,而是以30万之众对2万人的第十师团,采取的是群狼战术,在狼群的攻击下,老虎和狮子一样的第十师团终于被咬伤了。
在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号召日本国民,积极捐款,努力生产,踊跃报名参军,重建英雄的第十师团,向卑鄙的支那军队讨回血债。
过了很多很多年,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太空时代,一个学者通过时间隧道复原历史真相时,才发现这篇文章竟然出于裕仁天皇的皇后良子之手,一时舆论哗然。
刘一民通过八路军总部,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坐镇临沂的庞炳勋、张自忠等都分别发了贺电,热烈祝贺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
在给汤恩伯的电报中,刘一民写道:“前者电文中多有得罪之语,想必汤军团长已经明白,那是为了鼓舞壮士上阵。今捷报传来,足证汤军团之战斗力名不虚传。我教导师将士希望有机会能与二十军团并肩作战,共歼凶顽。”
据说,汤恩伯接到刘一民的电报后,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后来不知道想到了哪里,把电报仔细读了读,将电报内容转报蒋介石、李宗仁和程潜,然后逢人就说刘一民这小子终于向他汤某人低头服输了。
刘一民心里知道日军很快就会采取措施,调集大军合围徐州,也在电报中向蒋介石、李宗仁反复说明,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具体蒋某人、李某人会采取何种应对办法,那他是干涉不了的。本来想到徐州去一趟,见见传说中的李、白二人,可惜主席那里一直没有回话,一时半会儿也去不了,只能沉下心来,抓山东根据地建设,准备应对日军合围徐州后的形势。
这个时候的山东,除了鲁南和鲁西南有国军和日军在战斗外,其它地区的国军势力已经基本被日军打扫干净了,伪组织、伪政权已经纷纷露头,伪山东省公署在日军支持下,正积极组建各地政权组织和伪警察、保安部队。
日军的统治核心现在主要集中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大一点的城市全部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的海军力量控制了青岛以及沿海地带,西尾寿造的第二军控制了山东腹地。
教导师进入山东后,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各部队全部到达了指定地域。其中,鲁西已经是老根据地了,冀鲁边由于教六旅进入快,加上日军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调防德县,冀鲁边地区日军的力量过于薄弱,张洪涛和符竹庭指挥部队干的风生水起,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冀鲁边地区的形势。
教一旅虽然去鲁西南比较早,但由于日军第五师团正在鲁西南和国军激战,部队一直处于隐蔽发展中,根据地建设进度较慢。其它各旅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刘一民从各旅报来的情况中,看出部队都迫切想打仗、打大歼灭战。教七旅的陈大勇甚至提出集中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打下青岛。对部队求战心切的精神劲刘一民很满意,毕竟教导师是正规军,受的训练、部队装备在那里放着,拿下青岛根本就没有问题。不过拿下青岛这样的有国际影响的城市要看时机,日军的海军力量那么强大,现在没有对手,正急的发慌呢,此时去攻占青岛岂不是给日军海军送靶子?现在还是抗战初期,日本的国力还没有受到重创,此时想守着一个海边城市和日军硬抗的结果不言自明。当然,只有一种情况下自己才会决断占领青岛,那就是倪华的货船需要寻找港口靠岸。让胡老虎的特战一中队随教三旅行动,也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起草了给各旅的指示电,指出建设稳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局、山东军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政权,组建和训练地方部队和民兵,把民兵建设成保卫家园、发展生产、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的坚强力量。各旅、各团、各营都要放下主力部队的架子,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能生产的优良传统,抓住日军无暇顾及的机会,大力发展根据地。各部队都要派出骨干干部,配合各地地下党员,迅速创建各级政权。每个战斗班都要包一个村,组建和培训民兵队,动员青年参军。还要选择地方,实施屯垦,解决来年军粮问题。暂时情况下,各部队还是要以某某地区抗日游击支队名义作战,多打、小打,以隐蔽发展、截夺日军物资、消耗日军兵力为主。教一旅、教五旅、泰安支队要围绕支援国军徐州会战,多组织小部队打敌运输线。教一旅主力、骑兵旅主力隐蔽休整,做好机动作战准备。
为了收住各旅干部战士急于作战的心思,刘一民明确指出,当前山东局势复杂,日军要建立伪政权,国民政府随后就会想法派部队、派干部回山东恢复游击政权,而我们要建立巩固的山东根据地,山东个别地方很可能形成三个政权共存的局面。这就要看谁的政策更符合山东人民利益,看谁能带领山东人民驱除日寇。而要想在这场博弈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要宣传发动群众,赢得群众的拥护。
至于山东的敌我态势,刘一民做了精辟分析。指出,山东境内津浦铁路一线,仅有日军第二军的一0八师团、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十师团、济南守备队和铁路守备队,胶济路沿线日军铁路守备队仅仅1500人,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最多不过8000人,青岛只有鬼子的海军力量,而鲁东南只有鬼子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且独立混成第六、七、十旅团都是只有5000人的守备旅团,战斗力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无法比。至于日军的第五、第十、第十六师团,都是常设师团,主要用于战略进攻作战。一旦这三个常设师团完成攻占徐州任务、调离山东战场,山东日军力量就会大大减弱。仅凭第二军和铁路守备部队、驻青岛海军陆战队这点守备兵力,撒在偌大个山东就象撒了点胡椒面一样。而我军,全师十万精锐云集山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高于日军守备部队。一旦我军主力大规模动手,那就要一战定山东,彻底摧毁日军在山东的势力。因此,选择动手的时机很关键,必须是在我军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日军主力离开山东的情况下才行。动手早了,容易成为日军重兵集团的攻击重点,影响根据地发展;动手晚了,起不到挽救战局的作用。而且,在山东全面打响后,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军主力疯狂反扑的问题,到时候必须抽出所有主力用于野战,而抽出主力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地方部队,承担起根据地的警备任务。
道理说的很清楚了,但刘一民还不放心,给各旅提出了明确任务指标,那就是哪个旅先建起了根据地的独立旅和各县、区武装,能够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主力才能承担野战任务。
这个指示电的精神很明确,就是悄悄发展力量,待机而动。
春天的早晨,徂徕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大早,刘一民就拉着罗荣桓和黎玉到了村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刘一民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
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刘一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一时竟然痴了。
罗荣桓和刘一民共事日久,自然知道这伙计一定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打扰他,拉着黎玉蹲到地下,看开了麦根。
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粪走了过来,远远地就见几个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