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法海戒色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年稷下书院的太藏生建议法海多读点儿书,所以,这些年来法海已然养成只要有闲就捧起书本的习惯。
十年来,法海读的最多的就是道书,因为在南方部州道书比较常见,大多数城池派门都会收藏一些,不过像法海这般真正研究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都像前世一般作为装饰点缀之用。
在急功近利的南方部州,术远比道更有市场,很多人习字之后就会急着练武求法,往往都是修为达到三品之时,才会因境界原因逐渐对道感兴趣。
神州人则不同,更喜欢坐而论道,穿越以来,法海也没少读经书文卷,但是却从没有像这十年般如此系统的将各主流道书浏览一遍,不过,在看罢《南华道经》、《万寿道藏》等道门经典之后,法海最终还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道德真经》之上。
法海读道书,一是为了更深刻的体悟浩然之意,一是为了三教合一理念,当年庄圣人那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则天地任逍遥”对他影响极大。
在法海看来,三教合一,绝不是将释、道、儒三家术法练个遍,那样做,就算有所成就,也不过是小道,累死也难登大雅之堂。
三教合一,应该是理念的融合,思想的升华,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体悟。
所以,法海一直以来都是从道上去体悟,去研究三教共通之处,这些年,也算是颇有收获。
在法海看来,三教思想在本质上共通之处颇多,比如佛家讲究大乘、小乘,道家讲究无我、有我,实际上,佛门大乘利他本质上也就是道门的无我的体现,小乘利己则是有我的体现,而儒们追求的制衡之道,也不过是在大、小、有、无之间的一种平衡和取舍罢了。
法海的淡然妙道就体现了这种三教合一的思想,妙道创立,法海是最大收益者,这就是小乘有我,苍生大众也能最大程度受益,这就是大乘无我,而法海的所作所为,就是尽量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让妙道能够更长久的恒存下去,从而成就他自己的道。
有了自己的道,对法海的修行来讲,就是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事物都是辩证的,样样精通,往往就是样样稀松,所以,修行者最讲求的就是精纯如一,最忌讳的则是驳杂不专。
这些年,法海掌握的神通、法器越来越多,别说别人看着眼花缭乱,就算他自己有时都觉得太多太杂,将来他必定还要学习更多术法、祭炼更多法器,难免会越来越驳杂不纯,不过,道为体,即归一,术、器为用,若是一切由道来统领,做到专精于道,神通法器信手拈来为道所用,他就算学再多术法、祭炼再多法器,也不会限制他实力的发挥。
“道德经……怎么看都像一本兵书……”
道德经是道门总纲,被很多修士奉为大道天书,张口闭口就是“一二三”,仿佛不提这一二三他就不算道士一般。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本道德经,法海将道德经翻了数遍,也没发现这一二三有什么奇妙的,蕴含着什么道家至理,他也没能体悟道、德之所在,反而在他看来,道德经更像是一本兵书,比如道德经中法海记忆最深的一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这和孙子所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像这样的言论,道德经上多不胜数。
所以,如果让法海用一个字评价道德经就是虚,两个字就是太虚。
太虚,不是贬低道德经,而是总结法海这段时... -->>
当年稷下书院的太藏生建议法海多读点儿书,所以,这些年来法海已然养成只要有闲就捧起书本的习惯。
十年来,法海读的最多的就是道书,因为在南方部州道书比较常见,大多数城池派门都会收藏一些,不过像法海这般真正研究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都像前世一般作为装饰点缀之用。
在急功近利的南方部州,术远比道更有市场,很多人习字之后就会急着练武求法,往往都是修为达到三品之时,才会因境界原因逐渐对道感兴趣。
神州人则不同,更喜欢坐而论道,穿越以来,法海也没少读经书文卷,但是却从没有像这十年般如此系统的将各主流道书浏览一遍,不过,在看罢《南华道经》、《万寿道藏》等道门经典之后,法海最终还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道德真经》之上。
法海读道书,一是为了更深刻的体悟浩然之意,一是为了三教合一理念,当年庄圣人那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则天地任逍遥”对他影响极大。
在法海看来,三教合一,绝不是将释、道、儒三家术法练个遍,那样做,就算有所成就,也不过是小道,累死也难登大雅之堂。
三教合一,应该是理念的融合,思想的升华,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体悟。
所以,法海一直以来都是从道上去体悟,去研究三教共通之处,这些年,也算是颇有收获。
在法海看来,三教思想在本质上共通之处颇多,比如佛家讲究大乘、小乘,道家讲究无我、有我,实际上,佛门大乘利他本质上也就是道门的无我的体现,小乘利己则是有我的体现,而儒们追求的制衡之道,也不过是在大、小、有、无之间的一种平衡和取舍罢了。
法海的淡然妙道就体现了这种三教合一的思想,妙道创立,法海是最大收益者,这就是小乘有我,苍生大众也能最大程度受益,这就是大乘无我,而法海的所作所为,就是尽量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让妙道能够更长久的恒存下去,从而成就他自己的道。
有了自己的道,对法海的修行来讲,就是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事物都是辩证的,样样精通,往往就是样样稀松,所以,修行者最讲求的就是精纯如一,最忌讳的则是驳杂不专。
这些年,法海掌握的神通、法器越来越多,别说别人看着眼花缭乱,就算他自己有时都觉得太多太杂,将来他必定还要学习更多术法、祭炼更多法器,难免会越来越驳杂不纯,不过,道为体,即归一,术、器为用,若是一切由道来统领,做到专精于道,神通法器信手拈来为道所用,他就算学再多术法、祭炼再多法器,也不会限制他实力的发挥。
“道德经……怎么看都像一本兵书……”
道德经是道门总纲,被很多修士奉为大道天书,张口闭口就是“一二三”,仿佛不提这一二三他就不算道士一般。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本道德经,法海将道德经翻了数遍,也没发现这一二三有什么奇妙的,蕴含着什么道家至理,他也没能体悟道、德之所在,反而在他看来,道德经更像是一本兵书,比如道德经中法海记忆最深的一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这和孙子所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像这样的言论,道德经上多不胜数。
所以,如果让法海用一个字评价道德经就是虚,两个字就是太虚。
太虚,不是贬低道德经,而是总结法海这段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