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天道:荀子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他告诉秦国使臣,齐王听了荀况的话,可是太后不一定会听他的话。尽管秦国使臣一再讲太后过去是如何器重他,但学宫原祭酒还是拒绝了秦国使臣的要求。
田单不分昼夜筹办救援赵国的粮草,让秦国使臣如坐计租。秦国使臣再去找后胜,后胜还是认为学宫原祭酒去谏言太后最为合适。秦国使臣要他出面劝说,后胜拿了人家的贵重礼品,上了贼船,只好答应去谈一谈。
后胜刚一走进学宫原祭酒的书斋,便数落他的老朋友:“我说你呀,你呀!你这个大学者也太窝囊了。你既然反对援助赵国,为什么不敢大胆地讲呢?难道你就真的眼睁睁看着三十万担粮草发往赵国去?你就真想看着齐国跳进火坑吗?”
学宫原祭酒心里面矛盾,他告诉后胜:“我是儒家弟子,不能为虎作伥呀!……”
后胜明白了这位老友的心结所在。他劝说原祭酒,不要成天泡美女消磨时光。要挺起腰来,大胆地和荀况较量较量。难道你真的要躺倒在地,让别人看不起你,让你的学生笑话你吗?你不应援救赵国的主张并非为秦国而生,你是为的齐国。我去向太后进言,太后也许听,也许不听。可至少你可以让太后知道,你对齐国的命运非常关心,你虽然不当祭酒了,依然是稷下学宫的栋梁,依然对齐国忠心耿耿。前日我让你去会见众家元老,你不愿意去。结果如何?你在太史家里讲的一番话,多么精彩!有了这番话,才显示出你的学问来,齐国的元老才真正地认识了你,知道你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后胜的一番话让个学宫原祭酒灰色的心激动起来,立即表示明天他就去拜见太后0
清晨,君王后面对铜镜梳妆。宫人送上水来,放在几案上。君王后端起水杯,好像荀子就坐在对面。
几天之前,她曾经深情地劝说荀子,希望他和田姓王室能够亲近一些,接受她的堂妹,成为齐国王室的近亲,这样他的所作所为就会被人理解。可是她这个用意深厚的主意,却被荀子无情地拒绝。
君王后烦躁地站起身,毫无目的地在宫室内转了一圈,又坐到卧榻上,眼前似乎又看见荀子。
君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大学问家,先王尊崇的最为老师,怎么就如此迂腐、糊涂呢?
初升的太阳照进了君王后的宫室,她焦躁地在房中踱步。回过身来,又想起她向荀子说过的话,“我的老夫子,人生在世间,不过就是名利两个字。既有江山,又有美人,你这一辈子还想要什么呢?”可荀子回答的话却是冰冷的一句:“人,知道礼义就文明;人,不知道礼义就与禽兽无可分别。”他把我比作禽兽,他还是个男人吗?
一天了,君王后闭门谁也不见。太阳快要落山了,宫室内还没有点燃婚烛,君王后躺在卧榻上,对荀子的愤恨依然不止。
宫人小心地进来禀报:“太后!稷下学宫原来的祭酒先生来了,说有要事求见。”
君王后感到突然。
原祭酒拜见君王后说:“鄙人此来,一为看望太后,二来想就国事进上一言。近日在学宫里,众位的先生学士对赵国请求救援一事议论纷纷。这件事情关乎着国家的安危,许多人都来问我,想知道太后和大王有什么打算。可我也是日夜挂怀……”
他的话引起了君王后的兴趣:“若说援赵的事,我正要寻你,想听一听你们稷下先生的高见。”
太后想听稷下先生的意见,他却说:“太后,稷下学宫不理政务。让我们读诗讲书还可以,若论及打仗,怕是空泛不实,不足取呀!”“哎,你们这些稷下先生,有学问,有见识,先王一向尊重你们的政见。在齐国这样的紧急关头,我愿意听一听你们的。你说说,学宫里对于援赵的事情都是怎么讲的?”君王后说得非常认真。
此时原祭酒饮了一口水,故作深沉,他说:“太后,稷下学宫里先生与学士千余人,对援赵的事议论很多,若归而类之,不过也就是两种,一曰援赵,二曰不可。”
宫人来禀,说后胜大夫求见。君王后让后胜进来,告诉他正在谈论援助赵国的事,要他听一听。后胜与学宫的原祭酒事先约定好了的,此时见面却像偶遇,他和学宫原祭酒礼貌地打了招呼坐下。
君王后让原祭酒继续说他为什么不主张援赵。
原祭酒侃侃而谈:“秦国攻打长平,乃是不义之战。若论礼义,齐国应当救援。但是长平距我齐国千里之遥,倘若我齐国发送粮草援救,长途跋涉,损耗过大,伤我国力,这是其一;其二,与赵国结友,即是与秦国结怨,得不偿失;更为重要的是其三,赵国曾联合燕、韩、楚、魏、秦等五国攻打我齐国。那一次,险些把我们齐国灭亡,百姓的怨恨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怎么能去援救自己的仇敌呢?所以,我以为绝不能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啊!”君王后默默点头。又问,“那荀老夫子为什么力主援赵呢?”“他是赵国都城邯郸人。他虽然身在齐国,而其心仍然在赵国。”学宫原祭酒说得很肯定。
这时后胜插言:“姑母!孩儿听说赵国的使臣初到我齐国来,没有拜见君王,首先去稷下学宫拜见了荀老夫子。”
“是吗?”后胜的话引起君王后的警惕。
“千真万确!”后胜肯定无疑。
学宫原祭酒摆出一种宽厚的姿态,说:“这也难怪,故乡之土,游子之心嘛!荀况力主援助赵国,正如我是齐国人总要事事为齐国着想一样。在赵国生死存亡的关头,荀老夫子当然要为他的故国出一把力了!”
“荀老夫子是赵国人,为家乡尽一点力,当然合乎情理。”后胜强调说,“不过为他的家乡尽力,也不能以损伤齐国的利益为代价嘛!”君王后似乎解开了心中久思不解的疑团,嘴角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
觉的冷笑。
学宫原祭酒进一步说:“太后!听说田单相国正在筹集三十万担粮草,准备往赵国运发。”
“咳,说也是呀!怎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今却发生了呢?”学宫原祭酒意在言外,拿出学者研究问题的态度,深度分析,“太后,大王对您一向言听计从,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突然改变了呢?为什么如此重大的事情,您不知道,大王竟然就独自决断了呢?大王年纪尚轻,为什么敢于如此对待太后您呢?您不觉得奇怪吗?会不会有点别的什么原因呢?”
学宫原祭酒将话引向深入:“我们儒家,从孔子到我的老师孟子,二百多年,一向主张的是效法先王。而荀况他却倡导不法先王。大王每十天去向荀况求教一次,荀况每一次都教导大王,不要效法先王!”学宫原祭酒继续说:“太后!您想过没有,荀况为什么主张不要效法先王?齐国的先王已经下世几年了,荀况教导大王不要效法先王,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太后!您难道还不明白,荀况所说的先王,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就是您!”学宫原祭酒亮出了底。
君王后大为吃惊。
学宫原祭酒更加清楚地说:“荀况不让大王效法先王,就是告诉大王,不要听太后您的话。”
“啊!……”君王后心中豁然一亮,她彻底地明白了,于是恨由心生。后胜见火候已到,又插言说:“姑母!荀况如此调教大王,他算是什么老师?这是挑拨离间,是搅乱朝廷,是个阴险毒辣的恶鬼!”
君王后忽又生出疑惑:“荀况倡导革新朝政,他为本宫出过不少好的主意,也为本宫做了许多事情……”
后胜一旁再次加火:“姑母!常言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局外人看得最清楚。那个荀况这次来齐国并没有把您放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的齐国大王,不是为的您!”
君王后的脑海里再次闪现出那次与荀子不愉快的谈话。她要把堂妹许配给荀子,荀子竟然说她不懂礼义,与禽兽无可分别。种种因素促使君王后下定决心。
“是的。本宫的确是把他捧上了天。他完全辜负了本宫的期望,不知好歹!”君王后停顿了一会儿,看了看学宫原祭酒,感叹说,“我齐国的大王年轻,他很需要一位忠心辅佐的大儒呀!先生!你还想到鲁国去吗?”
原祭酒明白君王后话中的意思,立即说:“不!鄙人听从太后的话,7卞远留在稷下学宫,为齐国的国事分忧。”
“好!好!本宫所期望的,就是忠心耿耿为我齐国分忧的人。”君王后满意地说道,“过去本宫对你有些不周,请你切莫介意。今天,你能来到王宫,就表明你是一个宽怀大度的真君子,一个真正为齐国做学问的人。”
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他告诉秦国使臣,齐王听了荀况的话,可是太后不一定会听他的话。尽管秦国使臣一再讲太后过去是如何器重他,但学宫原祭酒还是拒绝了秦国使臣的要求。
田单不分昼夜筹办救援赵国的粮草,让秦国使臣如坐计租。秦国使臣再去找后胜,后胜还是认为学宫原祭酒去谏言太后最为合适。秦国使臣要他出面劝说,后胜拿了人家的贵重礼品,上了贼船,只好答应去谈一谈。
后胜刚一走进学宫原祭酒的书斋,便数落他的老朋友:“我说你呀,你呀!你这个大学者也太窝囊了。你既然反对援助赵国,为什么不敢大胆地讲呢?难道你就真的眼睁睁看着三十万担粮草发往赵国去?你就真想看着齐国跳进火坑吗?”
学宫原祭酒心里面矛盾,他告诉后胜:“我是儒家弟子,不能为虎作伥呀!……”
后胜明白了这位老友的心结所在。他劝说原祭酒,不要成天泡美女消磨时光。要挺起腰来,大胆地和荀况较量较量。难道你真的要躺倒在地,让别人看不起你,让你的学生笑话你吗?你不应援救赵国的主张并非为秦国而生,你是为的齐国。我去向太后进言,太后也许听,也许不听。可至少你可以让太后知道,你对齐国的命运非常关心,你虽然不当祭酒了,依然是稷下学宫的栋梁,依然对齐国忠心耿耿。前日我让你去会见众家元老,你不愿意去。结果如何?你在太史家里讲的一番话,多么精彩!有了这番话,才显示出你的学问来,齐国的元老才真正地认识了你,知道你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后胜的一番话让个学宫原祭酒灰色的心激动起来,立即表示明天他就去拜见太后0
清晨,君王后面对铜镜梳妆。宫人送上水来,放在几案上。君王后端起水杯,好像荀子就坐在对面。
几天之前,她曾经深情地劝说荀子,希望他和田姓王室能够亲近一些,接受她的堂妹,成为齐国王室的近亲,这样他的所作所为就会被人理解。可是她这个用意深厚的主意,却被荀子无情地拒绝。
君王后烦躁地站起身,毫无目的地在宫室内转了一圈,又坐到卧榻上,眼前似乎又看见荀子。
君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大学问家,先王尊崇的最为老师,怎么就如此迂腐、糊涂呢?
初升的太阳照进了君王后的宫室,她焦躁地在房中踱步。回过身来,又想起她向荀子说过的话,“我的老夫子,人生在世间,不过就是名利两个字。既有江山,又有美人,你这一辈子还想要什么呢?”可荀子回答的话却是冰冷的一句:“人,知道礼义就文明;人,不知道礼义就与禽兽无可分别。”他把我比作禽兽,他还是个男人吗?
一天了,君王后闭门谁也不见。太阳快要落山了,宫室内还没有点燃婚烛,君王后躺在卧榻上,对荀子的愤恨依然不止。
宫人小心地进来禀报:“太后!稷下学宫原来的祭酒先生来了,说有要事求见。”
君王后感到突然。
原祭酒拜见君王后说:“鄙人此来,一为看望太后,二来想就国事进上一言。近日在学宫里,众位的先生学士对赵国请求救援一事议论纷纷。这件事情关乎着国家的安危,许多人都来问我,想知道太后和大王有什么打算。可我也是日夜挂怀……”
他的话引起了君王后的兴趣:“若说援赵的事,我正要寻你,想听一听你们稷下先生的高见。”
太后想听稷下先生的意见,他却说:“太后,稷下学宫不理政务。让我们读诗讲书还可以,若论及打仗,怕是空泛不实,不足取呀!”“哎,你们这些稷下先生,有学问,有见识,先王一向尊重你们的政见。在齐国这样的紧急关头,我愿意听一听你们的。你说说,学宫里对于援赵的事情都是怎么讲的?”君王后说得非常认真。
此时原祭酒饮了一口水,故作深沉,他说:“太后,稷下学宫里先生与学士千余人,对援赵的事议论很多,若归而类之,不过也就是两种,一曰援赵,二曰不可。”
宫人来禀,说后胜大夫求见。君王后让后胜进来,告诉他正在谈论援助赵国的事,要他听一听。后胜与学宫的原祭酒事先约定好了的,此时见面却像偶遇,他和学宫原祭酒礼貌地打了招呼坐下。
君王后让原祭酒继续说他为什么不主张援赵。
原祭酒侃侃而谈:“秦国攻打长平,乃是不义之战。若论礼义,齐国应当救援。但是长平距我齐国千里之遥,倘若我齐国发送粮草援救,长途跋涉,损耗过大,伤我国力,这是其一;其二,与赵国结友,即是与秦国结怨,得不偿失;更为重要的是其三,赵国曾联合燕、韩、楚、魏、秦等五国攻打我齐国。那一次,险些把我们齐国灭亡,百姓的怨恨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怎么能去援救自己的仇敌呢?所以,我以为绝不能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啊!”君王后默默点头。又问,“那荀老夫子为什么力主援赵呢?”“他是赵国都城邯郸人。他虽然身在齐国,而其心仍然在赵国。”学宫原祭酒说得很肯定。
这时后胜插言:“姑母!孩儿听说赵国的使臣初到我齐国来,没有拜见君王,首先去稷下学宫拜见了荀老夫子。”
“是吗?”后胜的话引起君王后的警惕。
“千真万确!”后胜肯定无疑。
学宫原祭酒摆出一种宽厚的姿态,说:“这也难怪,故乡之土,游子之心嘛!荀况力主援助赵国,正如我是齐国人总要事事为齐国着想一样。在赵国生死存亡的关头,荀老夫子当然要为他的故国出一把力了!”
“荀老夫子是赵国人,为家乡尽一点力,当然合乎情理。”后胜强调说,“不过为他的家乡尽力,也不能以损伤齐国的利益为代价嘛!”君王后似乎解开了心中久思不解的疑团,嘴角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
觉的冷笑。
学宫原祭酒进一步说:“太后!听说田单相国正在筹集三十万担粮草,准备往赵国运发。”
“咳,说也是呀!怎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今却发生了呢?”学宫原祭酒意在言外,拿出学者研究问题的态度,深度分析,“太后,大王对您一向言听计从,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突然改变了呢?为什么如此重大的事情,您不知道,大王竟然就独自决断了呢?大王年纪尚轻,为什么敢于如此对待太后您呢?您不觉得奇怪吗?会不会有点别的什么原因呢?”
学宫原祭酒将话引向深入:“我们儒家,从孔子到我的老师孟子,二百多年,一向主张的是效法先王。而荀况他却倡导不法先王。大王每十天去向荀况求教一次,荀况每一次都教导大王,不要效法先王!”学宫原祭酒继续说:“太后!您想过没有,荀况为什么主张不要效法先王?齐国的先王已经下世几年了,荀况教导大王不要效法先王,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太后!您难道还不明白,荀况所说的先王,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就是您!”学宫原祭酒亮出了底。
君王后大为吃惊。
学宫原祭酒更加清楚地说:“荀况不让大王效法先王,就是告诉大王,不要听太后您的话。”
“啊!……”君王后心中豁然一亮,她彻底地明白了,于是恨由心生。后胜见火候已到,又插言说:“姑母!荀况如此调教大王,他算是什么老师?这是挑拨离间,是搅乱朝廷,是个阴险毒辣的恶鬼!”
君王后忽又生出疑惑:“荀况倡导革新朝政,他为本宫出过不少好的主意,也为本宫做了许多事情……”
后胜一旁再次加火:“姑母!常言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局外人看得最清楚。那个荀况这次来齐国并没有把您放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的齐国大王,不是为的您!”
君王后的脑海里再次闪现出那次与荀子不愉快的谈话。她要把堂妹许配给荀子,荀子竟然说她不懂礼义,与禽兽无可分别。种种因素促使君王后下定决心。
“是的。本宫的确是把他捧上了天。他完全辜负了本宫的期望,不知好歹!”君王后停顿了一会儿,看了看学宫原祭酒,感叹说,“我齐国的大王年轻,他很需要一位忠心辅佐的大儒呀!先生!你还想到鲁国去吗?”
原祭酒明白君王后话中的意思,立即说:“不!鄙人听从太后的话,7卞远留在稷下学宫,为齐国的国事分忧。”
“好!好!本宫所期望的,就是忠心耿耿为我齐国分忧的人。”君王后满意地说道,“过去本宫对你有些不周,请你切莫介意。今天,你能来到王宫,就表明你是一个宽怀大度的真君子,一个真正为齐国做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