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1/2)
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世子的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腊月,大雪下得更厉害,整个开元城一片雪白。
年前,小姑庆安公主一家也回京了。
李星洲亲自去渡口接她,这些年来,王府在南方生意都有小姑帮忙照看的。
这次小姑带着全家来的,还带来大堆南方特产。
她的婆婆这次也一同北上,老人家年纪大,难得出一次门,见李星洲要行礼,被他拦住了。
对这个老人家,李星洲印象很好。
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她小姑和这位婆婆却是例外。
大概婆媳关系不好的分裂核心是儿子、夫君,作为妻子想要丈夫的感情,作为母亲也不想儿子对自己越来越冷淡。
可小姑的夫君,老太太的儿子,是个不争气的混蛋,两人都很失望。两人矛盾点没了,还要相依为命,互相扶持,所以关系就更好吧。
当初南方叛乱,要不是老太太的支持,小姑说不定早撑不下去。
所以李星洲对她以长辈之礼相待,礼节周到。
当晚,在王府摆家宴,然后安排随行的一干人等入住。
小姑毕竟是公主,即便出嫁也有公主府。
虽然没有实权,但公主府可以理解为一个朝廷中央派遣宦官、宫女及护卫扈从的办事机构。
所以此次北上随行便有一百多人,全安排在王府中也不好安排,便在王府对岸的百姓家租用一些房屋安置,百姓知道李星洲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名声,坚决不要他的钱,李星洲便命人把钱换成酒、肉,当成过年礼物赠送给百姓。
如此百姓们才接受赠礼。
当晚家宴,小姑很高兴,兴致很高,不断说他有出息了? 皇兄泉下有知可以安息。
当晚众人安顿下来? 小姑却单独把他叫到厢房里。
李星洲知道小姑定是有什么事要跟他说。
......
到了屋里,小姑屏退下人? 一边坐下倒茶解酒? 一边对他道:“星洲,还记得我公公吗? 当初我跟你说过他的事。”
李星洲隐约有些印象,于是点头? 小姑夫君刘家衰落就是从小姑的公公南归路上遇上连日暴雨山体滑坡意外身亡而开始。
“当初我们也不知道公公为什么那时候匆匆南下? 去年家里翻新房屋,在老宅里找到公公的手笔。
才知道,他当时收到福州老友的信,说从海上传来一种新稻种? 耐旱早熟。
公公是个关心百姓之人? 觉得是这天大的事,他不想耽搁,于是就匆匆南下,结果路上不幸遇上天灾。
见到手笔之后,从去年起? 我们就不断派人往南寻访。”
李星洲坐直身体,瞬间也来了精神:“那有结果吗?”
小姑点头:“六月初? 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在福州当地确实有一种叫‘旱米’的新稻? 据说比原本的稻种更加耐旱,早熟? 不过种植的并不多。
那时候我就派人想告诉你? 不过你在北方打仗? 便没派人来。”
“旱米......”李星洲喃喃自语,心砰砰跳起来,接着问:“是不是还叫占城稻!”
小姑一愣,随即惊讶:“你怎么知道?
福州确实也给新稻取了一些别名,其中有一些百姓叫‘旱占城’,和你的‘占城稻’差不太多就是。”
李星洲连忙接着问:“小姑,你们带来稻种了吗?”
小姑摇头:“那稻种虽然新奇,可产量上并没太多优势。
当地百姓也习惯种老稻种。所以就没在重视,此事我也是单独说给你听听,说不定对你有什么帮助。”
李星洲心里早就惊涛骇浪了,“小姑,岂止有帮助,这简直就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
“不会吧!”小姑见他的语气也惊讶了。
李星洲站起来踱步,随后道:“确实是这样!
此事先到此为止,不要外传,明年我派人跟你们南下,到时候你在派人帮他去福州找‘旱米’稻种,我有大用。”
“那好,你尽管安排。”小姑见他严肃,认真点头答应下来。
.......
当天晚上,李星洲激动得半夜睡不着,抱着阿娇想事。
旱米是占城稻的一种别称。
占城稻是宋朝时期引入中国的一种新稻种,原产中南半岛。
随后在南宋时期慢慢得以大规模推广,这也使南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人口突破一亿的国家。
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被逼到绝境,仅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展现强大持久战斗力和粮食来源的改进有分不开的关系。
埃及马穆鲁克击败一支留守的蒙古偏军就被吹成最后捍卫者,吹得天下无敌一般。
南宋军跟蒙古主力打了四十多年,直到最后几年崩盘之前一直有来有回,还打死了一任蒙古大汗,是不是可以吹成天兵天将了。
占城稻这对于国家的发展绝对是一大利器,能将王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李星洲小姑说没特别的是因为她还没想到占城稻的真正长处。
占城稻对于传统稻谷来说在产量上确实没传言那么神,虽有优势,但在一些本来就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没那么有优势。
可它的厉害在于耐旱!早熟!
占城稻起初的名字就叫‘旱米’。
在福州那样水网发达的地区,它的耐旱优势发挥不出来当然就和普通水稻没区别。
可这一特性就意味着以往大量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占城稻都可以种!如果全面推广,全国耕地面积将大大增加。
而中国幅员辽阔,土地众多,以前很多不适耕种的土地,都可以种啊!
且占城稻属于早稻,成熟期短,在一些气候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和当地晚到交叉种植,一年可以种两季!粮食产量几乎翻倍!
不过高兴归高兴,李星洲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占城稻。
.........
一夜无话,第二天已是二十八,王府上下喜气洋洋,忙于采购。
李星洲却一大早匆匆骑马离开,前往听雨楼,王府的情报处就设在此处,由方新率领。
他此来就是吩咐方新,尽快派人手去福州打探新稻种的消息,带一些回来试种植。
&nb... -->>
腊月,大雪下得更厉害,整个开元城一片雪白。
年前,小姑庆安公主一家也回京了。
李星洲亲自去渡口接她,这些年来,王府在南方生意都有小姑帮忙照看的。
这次小姑带着全家来的,还带来大堆南方特产。
她的婆婆这次也一同北上,老人家年纪大,难得出一次门,见李星洲要行礼,被他拦住了。
对这个老人家,李星洲印象很好。
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她小姑和这位婆婆却是例外。
大概婆媳关系不好的分裂核心是儿子、夫君,作为妻子想要丈夫的感情,作为母亲也不想儿子对自己越来越冷淡。
可小姑的夫君,老太太的儿子,是个不争气的混蛋,两人都很失望。两人矛盾点没了,还要相依为命,互相扶持,所以关系就更好吧。
当初南方叛乱,要不是老太太的支持,小姑说不定早撑不下去。
所以李星洲对她以长辈之礼相待,礼节周到。
当晚,在王府摆家宴,然后安排随行的一干人等入住。
小姑毕竟是公主,即便出嫁也有公主府。
虽然没有实权,但公主府可以理解为一个朝廷中央派遣宦官、宫女及护卫扈从的办事机构。
所以此次北上随行便有一百多人,全安排在王府中也不好安排,便在王府对岸的百姓家租用一些房屋安置,百姓知道李星洲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名声,坚决不要他的钱,李星洲便命人把钱换成酒、肉,当成过年礼物赠送给百姓。
如此百姓们才接受赠礼。
当晚家宴,小姑很高兴,兴致很高,不断说他有出息了? 皇兄泉下有知可以安息。
当晚众人安顿下来? 小姑却单独把他叫到厢房里。
李星洲知道小姑定是有什么事要跟他说。
......
到了屋里,小姑屏退下人? 一边坐下倒茶解酒? 一边对他道:“星洲,还记得我公公吗? 当初我跟你说过他的事。”
李星洲隐约有些印象,于是点头? 小姑夫君刘家衰落就是从小姑的公公南归路上遇上连日暴雨山体滑坡意外身亡而开始。
“当初我们也不知道公公为什么那时候匆匆南下? 去年家里翻新房屋,在老宅里找到公公的手笔。
才知道,他当时收到福州老友的信,说从海上传来一种新稻种? 耐旱早熟。
公公是个关心百姓之人? 觉得是这天大的事,他不想耽搁,于是就匆匆南下,结果路上不幸遇上天灾。
见到手笔之后,从去年起? 我们就不断派人往南寻访。”
李星洲坐直身体,瞬间也来了精神:“那有结果吗?”
小姑点头:“六月初? 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在福州当地确实有一种叫‘旱米’的新稻? 据说比原本的稻种更加耐旱,早熟? 不过种植的并不多。
那时候我就派人想告诉你? 不过你在北方打仗? 便没派人来。”
“旱米......”李星洲喃喃自语,心砰砰跳起来,接着问:“是不是还叫占城稻!”
小姑一愣,随即惊讶:“你怎么知道?
福州确实也给新稻取了一些别名,其中有一些百姓叫‘旱占城’,和你的‘占城稻’差不太多就是。”
李星洲连忙接着问:“小姑,你们带来稻种了吗?”
小姑摇头:“那稻种虽然新奇,可产量上并没太多优势。
当地百姓也习惯种老稻种。所以就没在重视,此事我也是单独说给你听听,说不定对你有什么帮助。”
李星洲心里早就惊涛骇浪了,“小姑,岂止有帮助,这简直就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
“不会吧!”小姑见他的语气也惊讶了。
李星洲站起来踱步,随后道:“确实是这样!
此事先到此为止,不要外传,明年我派人跟你们南下,到时候你在派人帮他去福州找‘旱米’稻种,我有大用。”
“那好,你尽管安排。”小姑见他严肃,认真点头答应下来。
.......
当天晚上,李星洲激动得半夜睡不着,抱着阿娇想事。
旱米是占城稻的一种别称。
占城稻是宋朝时期引入中国的一种新稻种,原产中南半岛。
随后在南宋时期慢慢得以大规模推广,这也使南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人口突破一亿的国家。
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被逼到绝境,仅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展现强大持久战斗力和粮食来源的改进有分不开的关系。
埃及马穆鲁克击败一支留守的蒙古偏军就被吹成最后捍卫者,吹得天下无敌一般。
南宋军跟蒙古主力打了四十多年,直到最后几年崩盘之前一直有来有回,还打死了一任蒙古大汗,是不是可以吹成天兵天将了。
占城稻这对于国家的发展绝对是一大利器,能将王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李星洲小姑说没特别的是因为她还没想到占城稻的真正长处。
占城稻对于传统稻谷来说在产量上确实没传言那么神,虽有优势,但在一些本来就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没那么有优势。
可它的厉害在于耐旱!早熟!
占城稻起初的名字就叫‘旱米’。
在福州那样水网发达的地区,它的耐旱优势发挥不出来当然就和普通水稻没区别。
可这一特性就意味着以往大量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占城稻都可以种!如果全面推广,全国耕地面积将大大增加。
而中国幅员辽阔,土地众多,以前很多不适耕种的土地,都可以种啊!
且占城稻属于早稻,成熟期短,在一些气候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和当地晚到交叉种植,一年可以种两季!粮食产量几乎翻倍!
不过高兴归高兴,李星洲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占城稻。
.........
一夜无话,第二天已是二十八,王府上下喜气洋洋,忙于采购。
李星洲却一大早匆匆骑马离开,前往听雨楼,王府的情报处就设在此处,由方新率领。
他此来就是吩咐方新,尽快派人手去福州打探新稻种的消息,带一些回来试种植。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