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大唐第一公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雪势陡然变大,宫人连忙撑起罗伞,为李显挡雪。
裴英娘衣着单薄,只能拥紧双臂,在雪中瑟瑟发抖。
李显瞥一眼裴英娘,神情得意。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堂堂英王,欺负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有什么好骄傲的?
这时,一句淡淡的劝阻声穿过茫茫风雪,送到众人耳畔,嗓音清朗醇厚,如金石相击,贵气天成:“王兄,莫胡闹。”
听到弟弟的声音,李显脸上的笑容立即垮下来。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声声清脆。
一人一骑慢慢驰到裴府门前。
马上的少年锦衣玉带,轻袍皂靴,雪花纷纷扬扬撒在他肩头,依然掩不住他的雍容气度。
少年从雪中行来,衣袍飞扬,身姿挺拔,俊秀的眉目越来越清晰。
他头顶软幞,穿藕丝色联珠团窠狩猎纹蜀锦翻领长袍,腰束玉带,脚蹬锦缎皂靴,跃下马背,示意宫人把李显的马牵过来。
李显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地看一眼二轮马车,老老实实走向一匹黑鬃骏马。
宫人们在一旁窃笑:“还是八王有办法。”
裴英娘暗暗道:原来这个眉眼如画的少年是八王李旭轮。
殷王李旭轮,即日后的睿宗李旦,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后最小的儿子。
他一生历经无数政治风云变幻,平安度过十几次宫廷政变,两次登基,两让天下,游走于李唐皇室、遗老功臣和武氏宗族之间,屡遭猜忌,也屡遭拉拢,始终能保持清醒谨慎,明理识趣,善于隐忍,所以能在政治漩涡中明哲保身,安然无恙。
高宗李治和武后的所有儿子,个个命途多舛,长子李弘死因成谜,次子李贤被逼自尽,三子李显死于妻女之手,唯有年纪最小的李旦得以独善其身。
史书上说李旦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唐朝著名的大神棍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王子贤聪明机智,可惜福薄寿短,是短命之相,王子显肖似太宗李世民,王子旦面相最好。
裴英娘看着手执长鞭、面无表情的李旦,眼皮轻轻抽搐。
他长身玉立,神情淡然,幞头的两根帛带在风中轻轻飞扬,优雅飘逸。
眉目分明,风姿飒然,一双幽黑眼眸,像掺了寒夜里闪烁的星辰,眼风微微往四下里一扫,台阶前的宫人、甲士、护卫们立刻噤声,不敢妄动。
一个字没说,已经让府门前的一众婢女宫人心惊胆战,几乎喘不过气。
这显然是个长安繁华锦绣堆娇养出来的五陵少年郎,举手投足间,漫不经心,萧疏散漫,但藏不住骨血中与生俱来的尊贵和傲慢。
李旦确实丰神俊朗,风度翩翩,但是,说好的性情温文,谦恭儒雅呢?
为什么他身为弟弟,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哥哥李显吓得狼狈服软?
这还是史书上那个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屡次在波云诡谲的宫廷政变中化险为夷的李旦吗?
分明是个古板严肃、不近人情的小老头啊!
小老头李旦扫一眼冻得鼻尖发红的裴英娘,俊秀脸上平静无波。
他们三兄弟随李治和武皇后住在温暖干燥的东都洛阳,太子李弘留在长安监理朝政,双方相安无事。
前不久,天性软弱的李治忽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和武皇后爆发一场争吵,执意要回长安。
武皇后也奇迹般地主动示弱,带着兄弟三人返回长安。
不知是不是路途中受了颠簸的缘故,李治一住进太极宫就病倒了。
今天,武皇后带着李贤、李显和李旦三兄弟出宫,轻车简行,微服去义宁坊拜访一位婆罗门名医,请他入宫为李治看诊。
从名医家出来,武皇后接到一份密报,二话不说,让领路的金吾卫改道金城坊。
李贤对李显和李旦说,武皇后想杀了裴拾遗,因为裴拾遗上书弹劾她的娘家族人,她很不高兴。
李旦望着漫天的飞雪,眉头紧皱:裴拾遗是隶属门下省的左拾遗,是太子李弘最忠实的拥趸之一,母亲想诛杀裴拾遗,真的是因为裴拾遗弹劾武氏兄弟了吗?
据他所知,母亲幼年丧父,母女几人孤苦无依,饱受同父异母兄弟的欺凌,日子过得很艰辛。所以母亲掌握实权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封赏家人,而是果断把欺侮过她的亲兄弟流放。
武氏兄弟于流放途中活活吓死,如今在长安蹦跶得最欢的,是母亲的两个从兄弟。
母亲和娘家人感情并不好,怎么会为两个曾对她无礼的从兄弟动怒?
宫人再次把裴英娘抱上二轮车,车帘垂下,挡住外面飘洒的鹅毛大雪。
武皇后和李贤先后从裴府出来,裴拾遗、张氏领着婢女仆从跪在门前相送。
裴英娘小心翼翼掀开帘子一角,看到阿耶铁青的脸色和张氏眼角的泪花。
她叹口气,不知道自己是逃过一劫呢,还是不小心跳进老虎坑里了?
如果她能够和李旦一样聪明就好了,他数次被卷入朝堂纷争,总能全身而退,肯定不单单是运气好。
想到这,裴英娘的目光在人群中来回逡巡,最后停留在前方一匹神骏高大的黑鬃马上。
马上之人面如冠玉,眉峰轻皱,表情冷而硬,像一块没有经过打磨的玉石,棱角分明。
一点都看不出恭谨柔和来。
日后谦和儒雅的相王李旦,现在只是一个略显青涩、直来直去的少年郎。
也许他留在史书上的美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自保方式,他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本该如此傲慢尊贵。
裴英娘不知道武皇后准备怎么处置自己,但她明白,一旦踏入深宫,她也会不知不觉卷入尔虞我诈的宫廷纷争当中。
或许,只有向李旦靠拢,学会他的审时度势,她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感觉到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的背影看,马背上的李旦霍然回头。
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娃娃堆着一脸笑,坐在二轮车中仰望着他,眼神亮晶晶的。
大眼睛,弯月眉,束发的石榴红丝绦垂在耳边,衬得肌肤如凝脂一般,雪白娇嫩。
让李旦不由得想起前天在宫宴上刚吃过的一道玉露团,又香又甜,玉雪可爱。
他收回目光,轻拢缰绳,母亲为什么要把裴家小娘子带进宫去?
厨娘蔡氏死死抱着裴拾遗的双腿,干扰他挥剑的动作:“十七娘,快走!”
裴拾遗一脚踢向蔡氏的胸口,蔡氏闷哼一声,仍然抱住他不放。
裴英娘没有迟疑,爬起来就跑。
她不敢回头查看蔡氏的状况,生怕一回头,就被裴拾遗抓住。
身后传来裴拾遗的咆哮声,他又追上来了。
裴英娘很害怕,很委屈,很愤怒。
可害怕、委屈、愤怒根本无济于事,裴拾遗不会给她质问的机会。
她只能咬牙拼命往前跑,才能保住性命。
发髻早就散开,簪环珠花掉落一地,眼前的回廊屋宇越来越模糊。
她真的跑不动了。
停下就是死,不停,可能也会跑死。
绝望之中,前方骤然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广袖袍,圆领衫,腰间束玉带,带扣上镶嵌的红宝石晶莹剔透。
他披着一身金灿灿的日光走进内院,眉心紧皱,面容冷峻。
是个古板严肃,不好接近的人。
裴英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扑进那人的怀里,紧紧抱住他的腰——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腰肢,瘦,但是暗藏力量。
她能感受到他胸腔中奔涌的愤怒。
他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兄长,但是个好人,虽然不喜欢她,却真心为她打抱不平。
酸甜苦辣,万种滋味从心头滑过,劫后余生的欣喜,很快被无边无际的伤心难过淹没。
她的阿耶,想亲手杀了她。
裴英娘搂着李旦不放,把泪流满面的脸埋进他怀中。
李旦一言不发,眼底黑沉。
蕴着淡淡墨香的宽大袖子交叠在一起,把默默流泪的裴英娘掩在柔软温暖的袍袖底下。
裴拾遗的宝剑举在半空中,将落不落。
李旦抱起裴英娘,宽袖轻扫,挥开锐利的剑锋,冷笑一声:“不过如此。”
裴玄之敢冒着触怒母亲的风险弹劾武氏族人,他以为对方是个顶天立地、风骨凛然的言官,有昔日魏公之风,现在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能对幼小稚嫩的亲生女儿挥刀的人,有什么气节可言?
李旦很想问一问太子,他知道他倚重的朝臣只不过是个暴躁冷酷的莽夫吗?
裴拾遗望着李旦的背影,忽然踉跄了两下,“哐当”一声,宝剑从他掌中滑落。
羊仙姿奉武皇后的命令,前来裴家宣读口谕,顺便看了一场好戏。
她嘴角微微勾起:生父不慈,生母不闻不问,这个小娘子,果然是绝佳人选。
李旦命人在二轮车里铺上厚厚的锦褥,想把裴英娘放下。
才刚稍稍松开臂膀,胖乎乎的小巴掌立刻紧紧攥住他的衣袖,指节用力到发白。
她在发抖。
早上在内殿遇见她时,还是个兴高采烈、满面红光的娇俏小娘子,眉心一点朱砂痣,殷红可爱。
现在人抱在他怀里,披头散发,满脸泪水,抬起脏兮兮的小脸蛋,可怜巴巴地仰望着他。
可怜又无助。
大概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恐惧之下,下意识想求得他的保护,所以不敢和他分开。
她才只有八岁,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应该和妹妹令月一样,尽情玩耍嬉戏,不知忧愁滋味,偶尔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操心,盼着早点长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满脸畏惧害怕,全身瑟瑟发抖,像只被人泼了一身冰水的小猫咪。
虚弱瘦小,随时可能离开人世。
那双冰凉的小手,好像攥住了李旦的心窍,让他有点喘不过气。
二轮车空间狭小,只能坐得下一个人。
他叹口气,抱着抖如筛糠的裴英娘,矮身坐进二轮车中。
路过西市的时候,杨知恩大着胆子道:“郎主,可要仆去西市采买物件?”
李旦看一眼脸色雪白、嘴唇微微发青的裴英娘,摇摇头,“直接回宫,你带上鱼符先行,让尚药局的人预备看诊。”
进宫的时候照例要盘查检视,耽搁了一会儿。
李旦有些焦躁。
等禁军护卫放行,他直接把裴英娘带到自己的宫苑,司医已经在内殿等候。
司医写好方子,交待宫女:“贵主受了惊吓,有些发热,没什么大碍,只需服两剂药。这两天可以多吃点温补的汤羹。”
汤药有安眠的效用,裴英娘吃过药,很快昏昏沉沉,坠入梦乡。
即使睡熟了,她手心仍然紧紧抓着李旦的玉佩流苏。
宫女想掰开她的手,费了半天劲儿,只抽出一条金丝长须。
李旦不想吵醒裴英娘,只能坐在床沿陪着。
宫女绞了干净帕子给裴英娘擦脸。
她双眼紧闭,在梦中发出压抑的呜咽声,双腿在被褥里踢来踢去,仿佛在痛苦挣扎。
宫女手忙脚乱,一个跪在床头,搂着裴英娘轻声安慰,一个跪在床尾,想按住她的脚。
李旦皱眉,挥退宫女,把纤长干燥的手指盖在裴英娘的眼睛上。
指腹轻轻按压紧蹙的眉心,神情专注,动作温柔。
睡梦中的裴英娘渐渐安静下来。
大殿侧间,羊仙姿正在向武皇后汇报裴拾遗想斩杀裴英娘的事。
武皇后听完羊仙姿的讲述,失笑道:“裴拾遗竟然如此糊涂?”
她还以为对方是个软硬不吃的硬骨头,预备拿他开刀,震慑东宫。
羊仙姿道:“殿下,裴拾遗冒犯公主,按例应当鞭打五十。”
武皇后摇摇手,“不必,区区一个酸腐文人,随他去吧。”
以裴拾遗的性子,迟早祸及自身和身边的人。
太子年纪渐长,偏听偏信,被一帮各怀心思的属臣挑唆着和她这个母亲打擂台,她不能一直退让下去,也该让太子吃点苦头了。
裴英娘没有睡多久,李治和武皇后移驾蓬莱宫,三位亲王和太平公主随行,她是李治认下的养女,当然也得跟着前去。
br /> 雪势陡然变大,宫人连忙撑起罗伞,为李显挡雪。
裴英娘衣着单薄,只能拥紧双臂,在雪中瑟瑟发抖。
李显瞥一眼裴英娘,神情得意。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堂堂英王,欺负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有什么好骄傲的?
这时,一句淡淡的劝阻声穿过茫茫风雪,送到众人耳畔,嗓音清朗醇厚,如金石相击,贵气天成:“王兄,莫胡闹。”
听到弟弟的声音,李显脸上的笑容立即垮下来。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声声清脆。
一人一骑慢慢驰到裴府门前。
马上的少年锦衣玉带,轻袍皂靴,雪花纷纷扬扬撒在他肩头,依然掩不住他的雍容气度。
少年从雪中行来,衣袍飞扬,身姿挺拔,俊秀的眉目越来越清晰。
他头顶软幞,穿藕丝色联珠团窠狩猎纹蜀锦翻领长袍,腰束玉带,脚蹬锦缎皂靴,跃下马背,示意宫人把李显的马牵过来。
李显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地看一眼二轮马车,老老实实走向一匹黑鬃骏马。
宫人们在一旁窃笑:“还是八王有办法。”
裴英娘暗暗道:原来这个眉眼如画的少年是八王李旭轮。
殷王李旭轮,即日后的睿宗李旦,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后最小的儿子。
他一生历经无数政治风云变幻,平安度过十几次宫廷政变,两次登基,两让天下,游走于李唐皇室、遗老功臣和武氏宗族之间,屡遭猜忌,也屡遭拉拢,始终能保持清醒谨慎,明理识趣,善于隐忍,所以能在政治漩涡中明哲保身,安然无恙。
高宗李治和武后的所有儿子,个个命途多舛,长子李弘死因成谜,次子李贤被逼自尽,三子李显死于妻女之手,唯有年纪最小的李旦得以独善其身。
史书上说李旦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唐朝著名的大神棍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王子贤聪明机智,可惜福薄寿短,是短命之相,王子显肖似太宗李世民,王子旦面相最好。
裴英娘看着手执长鞭、面无表情的李旦,眼皮轻轻抽搐。
他长身玉立,神情淡然,幞头的两根帛带在风中轻轻飞扬,优雅飘逸。
眉目分明,风姿飒然,一双幽黑眼眸,像掺了寒夜里闪烁的星辰,眼风微微往四下里一扫,台阶前的宫人、甲士、护卫们立刻噤声,不敢妄动。
一个字没说,已经让府门前的一众婢女宫人心惊胆战,几乎喘不过气。
这显然是个长安繁华锦绣堆娇养出来的五陵少年郎,举手投足间,漫不经心,萧疏散漫,但藏不住骨血中与生俱来的尊贵和傲慢。
李旦确实丰神俊朗,风度翩翩,但是,说好的性情温文,谦恭儒雅呢?
为什么他身为弟弟,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哥哥李显吓得狼狈服软?
这还是史书上那个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屡次在波云诡谲的宫廷政变中化险为夷的李旦吗?
分明是个古板严肃、不近人情的小老头啊!
小老头李旦扫一眼冻得鼻尖发红的裴英娘,俊秀脸上平静无波。
他们三兄弟随李治和武皇后住在温暖干燥的东都洛阳,太子李弘留在长安监理朝政,双方相安无事。
前不久,天性软弱的李治忽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和武皇后爆发一场争吵,执意要回长安。
武皇后也奇迹般地主动示弱,带着兄弟三人返回长安。
不知是不是路途中受了颠簸的缘故,李治一住进太极宫就病倒了。
今天,武皇后带着李贤、李显和李旦三兄弟出宫,轻车简行,微服去义宁坊拜访一位婆罗门名医,请他入宫为李治看诊。
从名医家出来,武皇后接到一份密报,二话不说,让领路的金吾卫改道金城坊。
李贤对李显和李旦说,武皇后想杀了裴拾遗,因为裴拾遗上书弹劾她的娘家族人,她很不高兴。
李旦望着漫天的飞雪,眉头紧皱:裴拾遗是隶属门下省的左拾遗,是太子李弘最忠实的拥趸之一,母亲想诛杀裴拾遗,真的是因为裴拾遗弹劾武氏兄弟了吗?
据他所知,母亲幼年丧父,母女几人孤苦无依,饱受同父异母兄弟的欺凌,日子过得很艰辛。所以母亲掌握实权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封赏家人,而是果断把欺侮过她的亲兄弟流放。
武氏兄弟于流放途中活活吓死,如今在长安蹦跶得最欢的,是母亲的两个从兄弟。
母亲和娘家人感情并不好,怎么会为两个曾对她无礼的从兄弟动怒?
宫人再次把裴英娘抱上二轮车,车帘垂下,挡住外面飘洒的鹅毛大雪。
武皇后和李贤先后从裴府出来,裴拾遗、张氏领着婢女仆从跪在门前相送。
裴英娘小心翼翼掀开帘子一角,看到阿耶铁青的脸色和张氏眼角的泪花。
她叹口气,不知道自己是逃过一劫呢,还是不小心跳进老虎坑里了?
如果她能够和李旦一样聪明就好了,他数次被卷入朝堂纷争,总能全身而退,肯定不单单是运气好。
想到这,裴英娘的目光在人群中来回逡巡,最后停留在前方一匹神骏高大的黑鬃马上。
马上之人面如冠玉,眉峰轻皱,表情冷而硬,像一块没有经过打磨的玉石,棱角分明。
一点都看不出恭谨柔和来。
日后谦和儒雅的相王李旦,现在只是一个略显青涩、直来直去的少年郎。
也许他留在史书上的美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自保方式,他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本该如此傲慢尊贵。
裴英娘不知道武皇后准备怎么处置自己,但她明白,一旦踏入深宫,她也会不知不觉卷入尔虞我诈的宫廷纷争当中。
或许,只有向李旦靠拢,学会他的审时度势,她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感觉到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的背影看,马背上的李旦霍然回头。
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娃娃堆着一脸笑,坐在二轮车中仰望着他,眼神亮晶晶的。
大眼睛,弯月眉,束发的石榴红丝绦垂在耳边,衬得肌肤如凝脂一般,雪白娇嫩。
让李旦不由得想起前天在宫宴上刚吃过的一道玉露团,又香又甜,玉雪可爱。
他收回目光,轻拢缰绳,母亲为什么要把裴家小娘子带进宫去?
厨娘蔡氏死死抱着裴拾遗的双腿,干扰他挥剑的动作:“十七娘,快走!”
裴拾遗一脚踢向蔡氏的胸口,蔡氏闷哼一声,仍然抱住他不放。
裴英娘没有迟疑,爬起来就跑。
她不敢回头查看蔡氏的状况,生怕一回头,就被裴拾遗抓住。
身后传来裴拾遗的咆哮声,他又追上来了。
裴英娘很害怕,很委屈,很愤怒。
可害怕、委屈、愤怒根本无济于事,裴拾遗不会给她质问的机会。
她只能咬牙拼命往前跑,才能保住性命。
发髻早就散开,簪环珠花掉落一地,眼前的回廊屋宇越来越模糊。
她真的跑不动了。
停下就是死,不停,可能也会跑死。
绝望之中,前方骤然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广袖袍,圆领衫,腰间束玉带,带扣上镶嵌的红宝石晶莹剔透。
他披着一身金灿灿的日光走进内院,眉心紧皱,面容冷峻。
是个古板严肃,不好接近的人。
裴英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扑进那人的怀里,紧紧抱住他的腰——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腰肢,瘦,但是暗藏力量。
她能感受到他胸腔中奔涌的愤怒。
他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兄长,但是个好人,虽然不喜欢她,却真心为她打抱不平。
酸甜苦辣,万种滋味从心头滑过,劫后余生的欣喜,很快被无边无际的伤心难过淹没。
她的阿耶,想亲手杀了她。
裴英娘搂着李旦不放,把泪流满面的脸埋进他怀中。
李旦一言不发,眼底黑沉。
蕴着淡淡墨香的宽大袖子交叠在一起,把默默流泪的裴英娘掩在柔软温暖的袍袖底下。
裴拾遗的宝剑举在半空中,将落不落。
李旦抱起裴英娘,宽袖轻扫,挥开锐利的剑锋,冷笑一声:“不过如此。”
裴玄之敢冒着触怒母亲的风险弹劾武氏族人,他以为对方是个顶天立地、风骨凛然的言官,有昔日魏公之风,现在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能对幼小稚嫩的亲生女儿挥刀的人,有什么气节可言?
李旦很想问一问太子,他知道他倚重的朝臣只不过是个暴躁冷酷的莽夫吗?
裴拾遗望着李旦的背影,忽然踉跄了两下,“哐当”一声,宝剑从他掌中滑落。
羊仙姿奉武皇后的命令,前来裴家宣读口谕,顺便看了一场好戏。
她嘴角微微勾起:生父不慈,生母不闻不问,这个小娘子,果然是绝佳人选。
李旦命人在二轮车里铺上厚厚的锦褥,想把裴英娘放下。
才刚稍稍松开臂膀,胖乎乎的小巴掌立刻紧紧攥住他的衣袖,指节用力到发白。
她在发抖。
早上在内殿遇见她时,还是个兴高采烈、满面红光的娇俏小娘子,眉心一点朱砂痣,殷红可爱。
现在人抱在他怀里,披头散发,满脸泪水,抬起脏兮兮的小脸蛋,可怜巴巴地仰望着他。
可怜又无助。
大概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恐惧之下,下意识想求得他的保护,所以不敢和他分开。
她才只有八岁,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应该和妹妹令月一样,尽情玩耍嬉戏,不知忧愁滋味,偶尔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操心,盼着早点长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满脸畏惧害怕,全身瑟瑟发抖,像只被人泼了一身冰水的小猫咪。
虚弱瘦小,随时可能离开人世。
那双冰凉的小手,好像攥住了李旦的心窍,让他有点喘不过气。
二轮车空间狭小,只能坐得下一个人。
他叹口气,抱着抖如筛糠的裴英娘,矮身坐进二轮车中。
路过西市的时候,杨知恩大着胆子道:“郎主,可要仆去西市采买物件?”
李旦看一眼脸色雪白、嘴唇微微发青的裴英娘,摇摇头,“直接回宫,你带上鱼符先行,让尚药局的人预备看诊。”
进宫的时候照例要盘查检视,耽搁了一会儿。
李旦有些焦躁。
等禁军护卫放行,他直接把裴英娘带到自己的宫苑,司医已经在内殿等候。
司医写好方子,交待宫女:“贵主受了惊吓,有些发热,没什么大碍,只需服两剂药。这两天可以多吃点温补的汤羹。”
汤药有安眠的效用,裴英娘吃过药,很快昏昏沉沉,坠入梦乡。
即使睡熟了,她手心仍然紧紧抓着李旦的玉佩流苏。
宫女想掰开她的手,费了半天劲儿,只抽出一条金丝长须。
李旦不想吵醒裴英娘,只能坐在床沿陪着。
宫女绞了干净帕子给裴英娘擦脸。
她双眼紧闭,在梦中发出压抑的呜咽声,双腿在被褥里踢来踢去,仿佛在痛苦挣扎。
宫女手忙脚乱,一个跪在床头,搂着裴英娘轻声安慰,一个跪在床尾,想按住她的脚。
李旦皱眉,挥退宫女,把纤长干燥的手指盖在裴英娘的眼睛上。
指腹轻轻按压紧蹙的眉心,神情专注,动作温柔。
睡梦中的裴英娘渐渐安静下来。
大殿侧间,羊仙姿正在向武皇后汇报裴拾遗想斩杀裴英娘的事。
武皇后听完羊仙姿的讲述,失笑道:“裴拾遗竟然如此糊涂?”
她还以为对方是个软硬不吃的硬骨头,预备拿他开刀,震慑东宫。
羊仙姿道:“殿下,裴拾遗冒犯公主,按例应当鞭打五十。”
武皇后摇摇手,“不必,区区一个酸腐文人,随他去吧。”
以裴拾遗的性子,迟早祸及自身和身边的人。
太子年纪渐长,偏听偏信,被一帮各怀心思的属臣挑唆着和她这个母亲打擂台,她不能一直退让下去,也该让太子吃点苦头了。
裴英娘没有睡多久,李治和武皇后移驾蓬莱宫,三位亲王和太平公主随行,她是李治认下的养女,当然也得跟着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