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黑田家的战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黑田职高占领了土井城,并且灭亡了角田家和它的两个支族的同时,竹中重治也已经带着八百人的军势,通过正吉街道顺利的进入美作国的吉野郡。竹中重治一路上倒是还算非常的顺利,畅通无阻,知直到遇到了小豪族业野家的砦,才停下了进军的脚步。
各位或许会问,为什么只给竹中重治八百人的军势呢?黑田职高自己不都是带了两千两百人吗?八百人马算什么,这点人马会不会太少了,难道就因为别人也是“麒麟儿”,就指望别人能够回回都十六人攻城吗?
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给竹中重治这样的军势,黑田职高绝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也绝对不是想害死竹中重治。废话,好不容易从近江国拐回来的军师,黑田职高可是宝贝的很呢!这八百人马其实并不少,因为黑田家的同心众早就已经潜伏美作国数年之久,在出兵之前就已经汇总好了所有的信息,并且送到了黑田职高的面前,这就是两支军势人数分割的基础。
说起来,整个吉野郡就没有一家像样的豪族国人势力,两三万石的吉野郡,全部都是几十几百石的小豪族、国人,有很多甚至是原来的豪族,遗留下来的小地头武士罢了,理论上来说连武士阶层都是不算的。
吉野郡出兵数最多的一家豪族,也就不过能出兵八十几人罢了,相对而言竹中重治的这支军势已经可以被称作大军了。就是因为这样,黑田职高才敢将竹中重治放到吉野郡来,要是有哪怕一家可以集结两三百人马,黑田职高都是绝对会不做分兵的考虑的。
业野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小豪族罢了,出兵量估计还不到别人的一个零头,加上大部分的农兵,此时还都在城外耕种,根本就不知道黑田家前来的消息。
所以一看来前来的这支大军,极为威风打着黑田家藤巴纹的旗号,而且人数近千,整个业野家马上就蔫了。自家和黑田家一对比,这是绝对不能打的战斗,否则凭着自家这城中的家族十余人的数量,那完全就是老寿星上吊在找死呀!
既然绝对是不能和黑田家打的,那么业野家也算是光棍,立刻就打开了砦门。同时业野家的家主带着全族老小站在城门下面,就像是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站在城门两旁对黑田家的大军进行迎接。
在竹中重治带着一众武士进入城中之后,在业野家的御馆之内,竹中重治接受了业野家家主,亲自送上的人质和降表。这个时候,业野家才算是正式的投到了黑田家的麾下。
而竹中重治对于业野家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按照之前和黑田职高商议的办法,命令业野家由家主的嫡子作为代表,带领家中一半的士卒随竹中重治军势作战即可。
既然业野家都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投靠黑田家了,再加上在御馆之中,竹中重治在和睦的气氛下,许以了业野家一些真金白银,还有土地的许诺之后,业野家万分高兴的分出了二十青壮年,按照竹中重治的要求,随着家主嫡子跟着竹中重治继续在吉野郡进军。
在业野家降服之后,竹中重治马上带人赶往下一个目标的中山家。
中山家和业野家一样,作为吉野郡之中,同样是只有数百石土地的小豪族,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也同样是提前没有来得及集结自己家的士卒。
在看到了黑田家的旗帜,还有熟悉的业野家的靠旗之后。识时务的中山家,也同样没有了进行抵抗的意志。在弄清楚了黑田家土地不变的情况下,还有转封和送上人质的简单条件之后,中山家家主立刻下令直接开城降服了。
在收服了中山家,并且同样接受了一半的士卒之后。紧接着在中山城修整好之后,竹中重治的军势一路急行军,在天黑之前,在一战都没有打的情况之下,一路横扫过去。降服了豆田、小滝、江原、奥村、下庵等十多家豪族之后,人质收了不少,同时竹中重治的军势人数,也上升到了一千一百人之多。
在下庵家降服之后,时间已经是到了半晚时分,竹中重治于是决定就留在下庵家休息,第二日再行军。
第二天,坐镇下庵砦的竹中重治干脆下令不再行军了,而是派出了二十几个各豪族家的士卒,去往吉野郡其他尚未降服的豪族国人家,送去了黑田家劝降的书信。
之所以让豪族的士卒去送信,第一是为了保护本家士卒的安全,免得遇到了什么都不顾的二愣子,把自己的士卒给砍了,毕竟黑田家的都是精锐士卒,这么死掉那就不好了。当然如果是豪族家的士卒,死了也就死了,同时还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第二,吉野郡的豪族国人之间,联姻频繁,可谓是同气连枝,黑田职高在酒吧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竹中重治,竹中重治又怎么会不利用这么重要的信息呢?所以派这些豪族家的人去往各家劝降,或许会更加的有效,你看我们家都归降了,黑田家的条件还不错,二大爷你还在等什么?这简直就是现身说法呀!
竹中重治只等了一天时间,除了一家最远的豪族还在路上之外,其他豪族国人,均是按照黑田家的要求,带着自己麾下的一半人马前来下庵砦合流进,送上了人质和降表之后,算是正式的降服于黑田家之麾下。
而吉野郡三十几家豪族国人的降服,也使得竹中重治的军势暴涨到了一千六百人左右,人数上比出战时刚好翻了一倍。
竹中重治也不急着进军胜北郡,而是在吉野郡和胜北郡边界长谷添城扎下了营寨。开始了对豪族队伍的整编,以便提高一点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战斗中这些炮灰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未完待续。)
就在黑田职高占领了土井城,并且灭亡了角田家和它的两个支族的同时,竹中重治也已经带着八百人的军势,通过正吉街道顺利的进入美作国的吉野郡。竹中重治一路上倒是还算非常的顺利,畅通无阻,知直到遇到了小豪族业野家的砦,才停下了进军的脚步。
各位或许会问,为什么只给竹中重治八百人的军势呢?黑田职高自己不都是带了两千两百人吗?八百人马算什么,这点人马会不会太少了,难道就因为别人也是“麒麟儿”,就指望别人能够回回都十六人攻城吗?
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给竹中重治这样的军势,黑田职高绝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也绝对不是想害死竹中重治。废话,好不容易从近江国拐回来的军师,黑田职高可是宝贝的很呢!这八百人马其实并不少,因为黑田家的同心众早就已经潜伏美作国数年之久,在出兵之前就已经汇总好了所有的信息,并且送到了黑田职高的面前,这就是两支军势人数分割的基础。
说起来,整个吉野郡就没有一家像样的豪族国人势力,两三万石的吉野郡,全部都是几十几百石的小豪族、国人,有很多甚至是原来的豪族,遗留下来的小地头武士罢了,理论上来说连武士阶层都是不算的。
吉野郡出兵数最多的一家豪族,也就不过能出兵八十几人罢了,相对而言竹中重治的这支军势已经可以被称作大军了。就是因为这样,黑田职高才敢将竹中重治放到吉野郡来,要是有哪怕一家可以集结两三百人马,黑田职高都是绝对会不做分兵的考虑的。
业野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小豪族罢了,出兵量估计还不到别人的一个零头,加上大部分的农兵,此时还都在城外耕种,根本就不知道黑田家前来的消息。
所以一看来前来的这支大军,极为威风打着黑田家藤巴纹的旗号,而且人数近千,整个业野家马上就蔫了。自家和黑田家一对比,这是绝对不能打的战斗,否则凭着自家这城中的家族十余人的数量,那完全就是老寿星上吊在找死呀!
既然绝对是不能和黑田家打的,那么业野家也算是光棍,立刻就打开了砦门。同时业野家的家主带着全族老小站在城门下面,就像是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站在城门两旁对黑田家的大军进行迎接。
在竹中重治带着一众武士进入城中之后,在业野家的御馆之内,竹中重治接受了业野家家主,亲自送上的人质和降表。这个时候,业野家才算是正式的投到了黑田家的麾下。
而竹中重治对于业野家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按照之前和黑田职高商议的办法,命令业野家由家主的嫡子作为代表,带领家中一半的士卒随竹中重治军势作战即可。
既然业野家都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投靠黑田家了,再加上在御馆之中,竹中重治在和睦的气氛下,许以了业野家一些真金白银,还有土地的许诺之后,业野家万分高兴的分出了二十青壮年,按照竹中重治的要求,随着家主嫡子跟着竹中重治继续在吉野郡进军。
在业野家降服之后,竹中重治马上带人赶往下一个目标的中山家。
中山家和业野家一样,作为吉野郡之中,同样是只有数百石土地的小豪族,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也同样是提前没有来得及集结自己家的士卒。
在看到了黑田家的旗帜,还有熟悉的业野家的靠旗之后。识时务的中山家,也同样没有了进行抵抗的意志。在弄清楚了黑田家土地不变的情况下,还有转封和送上人质的简单条件之后,中山家家主立刻下令直接开城降服了。
在收服了中山家,并且同样接受了一半的士卒之后。紧接着在中山城修整好之后,竹中重治的军势一路急行军,在天黑之前,在一战都没有打的情况之下,一路横扫过去。降服了豆田、小滝、江原、奥村、下庵等十多家豪族之后,人质收了不少,同时竹中重治的军势人数,也上升到了一千一百人之多。
在下庵家降服之后,时间已经是到了半晚时分,竹中重治于是决定就留在下庵家休息,第二日再行军。
第二天,坐镇下庵砦的竹中重治干脆下令不再行军了,而是派出了二十几个各豪族家的士卒,去往吉野郡其他尚未降服的豪族国人家,送去了黑田家劝降的书信。
之所以让豪族的士卒去送信,第一是为了保护本家士卒的安全,免得遇到了什么都不顾的二愣子,把自己的士卒给砍了,毕竟黑田家的都是精锐士卒,这么死掉那就不好了。当然如果是豪族家的士卒,死了也就死了,同时还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第二,吉野郡的豪族国人之间,联姻频繁,可谓是同气连枝,黑田职高在酒吧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竹中重治,竹中重治又怎么会不利用这么重要的信息呢?所以派这些豪族家的人去往各家劝降,或许会更加的有效,你看我们家都归降了,黑田家的条件还不错,二大爷你还在等什么?这简直就是现身说法呀!
竹中重治只等了一天时间,除了一家最远的豪族还在路上之外,其他豪族国人,均是按照黑田家的要求,带着自己麾下的一半人马前来下庵砦合流进,送上了人质和降表之后,算是正式的降服于黑田家之麾下。
而吉野郡三十几家豪族国人的降服,也使得竹中重治的军势暴涨到了一千六百人左右,人数上比出战时刚好翻了一倍。
竹中重治也不急着进军胜北郡,而是在吉野郡和胜北郡边界长谷添城扎下了营寨。开始了对豪族队伍的整编,以便提高一点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战斗中这些炮灰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