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重生之朕即国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除了叶响说出来的原因,还有新政试点因为触及到勋贵利益,为避免他们集体反弹,所以选择为天下公敌的福王所在河南,想先让勋贵们认为自己是公器私用、为先皇报仇才推行的新政,能不能达到效果不说。另外河南地出腹地,如新政不顺,遇变动也可迅速派周围各省卫所和亲军迅速平叛。
“陛下,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初衷更好,恐怕推行不了,请恕臣难以从命。”
叶响自以为顾虑周全,没想到徐光启还是选择拒绝,忙问原由。
“陛下,知道为何庶民甘愿投献土地给勋贵沦为佃农吗?表面上看是为逃避赋税,其实不然,因为我朝田赋向来不高,通常的田赋在一成左右,即便各朝时有加派,也没有超过三成,若有天灾历朝天子也有减免,多数庶民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叶响疑惑道,“可是田赋减少是事实啊。”
“请陛下静听臣说,天下臣民还要承担徭役,最近因卫所之兵不堪用,多以募兵代之,还有修河、城墙、道路等,这些是没有工钱的,还要自带干粮,而勋贵官绅有的优免钱粮杂役的好处,有的借手中权利逃避,所以庶民才会选择投献田土,以求荫护。”
“那该就发放工钱……呵呵,说了半天又绕到钱上了。”叶响一阵苦笑。
徐光启也是苦笑,“陛下还是没有明白,天下最大的纳献户不是勋贵,更不是福王,而是……而是皇上您啊。”
皇帝纳献自正德皇帝伊始,现下皇庄有三百多处,皆是连州跨邑,各省皆有;不仅如此,还有奸猾无籍之徒,低价买卖畿内逋逃民田,投献近皇帝幸臣,奏为皇庄。所以要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首先牵动的便是皇帝和大内宦官的利益。要将皇庄田赋交给朝廷而不是皇帝的内帑,没有一个皇帝会这么干的,这也是徐光启没有动这方面心思的原因。
叶响看看王承恩,眼中的意思是为什么没有告诉自己便是最大的纳献者,见他惭愧的低下头,便不再看他。叶响想自己如果一刀切强行推行新政,将皇庄拿出来,不说大内和边关的各种开销,恐怕内侍等人都不能答应。看来,在财源没有解决之前,新政不过是海市蜃楼啊。
叶响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样吧,让朕再好好想想。爱卿也趁巡视期间仔细琢磨琢磨解决之道。在没有定计之前也不要让太多人知道,即时上书,嗯,鉴于题本容易泄密,朕准你密折奏事。”
臣民上书的题本因为要写内容提要在首页,加上要经过通政司、会极门、文书房等多个机构,容易泄密,清朝的密折奏事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将政事放进黑匣子,既增加了皇权的神秘感,也如同匿名投票,便于臣子之间相互告密,对巩固皇权来说,是一大法宝。
叶响便给徐光启讲何谓密折,臣子所写奏疏用特制盒子密封,在传递过程中不得打开,这样君臣间的交流就没有外人知道。
“密折可以一折一事,也可一折多事,总之,内容只爱卿和朕两人知道。爱卿可放心言事,不必在意他人眼光。”
徐光启一细想,这不就是让自己当卧底嘛,自己当御史已经一年多了,上书皇帝也要考虑是不是会树敌,并不敢随心所欲,有了密折……只是好像不太光明。他行事向来磊落,本不屑于此,但见天子似乎兴致颇高,便顺从的说了声臣遵旨,却并不打算那样去做。
叶响不知徐光启心里所想,强调道,“虽然新政还要斟酌,但朕刚才所说的那些高产、高利润附加值的作物还是要推广的。”
徐光启对农政向来重视,认为治理天下应当以农为本,两年前在天津养病期间,还购置田地专门用于种植实验,以提高产量,“臣明白其他,只是这玉米和棉花是?”
叶响觉得自己又闹笑话了,不自然的解释道,“玉米苞米、包谷,棉花就是制棉布,做被子的。”
“哦,臣明白了。陛下说的是玉蜀黍和木棉。木棉在南方也称为吉贝,主要产地在臣祖籍松江,喜温怕涝,长江和黄河沿岸俱可种植。只是北方织机远不如江南等地,造成北土之吉贝贱而布贵,南方则相反的局面。”
叶响当然明白中国自古是纺织强国,内又以江南为甚,棉花南贵北贱也就可以理解了,“贵贱先不论,爱卿回去总结一下种植经验,回头让经厂刊印成册,发放到下边每个里长手中,让其因地制宜。”
明施行里甲制度,最基层的官便是里长。黄册里以110户为里,设10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设10甲首,每一里长统管一甲,里长每十年轮换一次。在施行中有诸多问题,以后再论。
徐光启明白让基层里长将种植经验传播到户,让人人明白高产作物的重要性,是推广的必要前提,所以答应回去多走访,尽量做到浅显易懂。
... -->>
除了叶响说出来的原因,还有新政试点因为触及到勋贵利益,为避免他们集体反弹,所以选择为天下公敌的福王所在河南,想先让勋贵们认为自己是公器私用、为先皇报仇才推行的新政,能不能达到效果不说。另外河南地出腹地,如新政不顺,遇变动也可迅速派周围各省卫所和亲军迅速平叛。
“陛下,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初衷更好,恐怕推行不了,请恕臣难以从命。”
叶响自以为顾虑周全,没想到徐光启还是选择拒绝,忙问原由。
“陛下,知道为何庶民甘愿投献土地给勋贵沦为佃农吗?表面上看是为逃避赋税,其实不然,因为我朝田赋向来不高,通常的田赋在一成左右,即便各朝时有加派,也没有超过三成,若有天灾历朝天子也有减免,多数庶民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叶响疑惑道,“可是田赋减少是事实啊。”
“请陛下静听臣说,天下臣民还要承担徭役,最近因卫所之兵不堪用,多以募兵代之,还有修河、城墙、道路等,这些是没有工钱的,还要自带干粮,而勋贵官绅有的优免钱粮杂役的好处,有的借手中权利逃避,所以庶民才会选择投献田土,以求荫护。”
“那该就发放工钱……呵呵,说了半天又绕到钱上了。”叶响一阵苦笑。
徐光启也是苦笑,“陛下还是没有明白,天下最大的纳献户不是勋贵,更不是福王,而是……而是皇上您啊。”
皇帝纳献自正德皇帝伊始,现下皇庄有三百多处,皆是连州跨邑,各省皆有;不仅如此,还有奸猾无籍之徒,低价买卖畿内逋逃民田,投献近皇帝幸臣,奏为皇庄。所以要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首先牵动的便是皇帝和大内宦官的利益。要将皇庄田赋交给朝廷而不是皇帝的内帑,没有一个皇帝会这么干的,这也是徐光启没有动这方面心思的原因。
叶响看看王承恩,眼中的意思是为什么没有告诉自己便是最大的纳献者,见他惭愧的低下头,便不再看他。叶响想自己如果一刀切强行推行新政,将皇庄拿出来,不说大内和边关的各种开销,恐怕内侍等人都不能答应。看来,在财源没有解决之前,新政不过是海市蜃楼啊。
叶响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样吧,让朕再好好想想。爱卿也趁巡视期间仔细琢磨琢磨解决之道。在没有定计之前也不要让太多人知道,即时上书,嗯,鉴于题本容易泄密,朕准你密折奏事。”
臣民上书的题本因为要写内容提要在首页,加上要经过通政司、会极门、文书房等多个机构,容易泄密,清朝的密折奏事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将政事放进黑匣子,既增加了皇权的神秘感,也如同匿名投票,便于臣子之间相互告密,对巩固皇权来说,是一大法宝。
叶响便给徐光启讲何谓密折,臣子所写奏疏用特制盒子密封,在传递过程中不得打开,这样君臣间的交流就没有外人知道。
“密折可以一折一事,也可一折多事,总之,内容只爱卿和朕两人知道。爱卿可放心言事,不必在意他人眼光。”
徐光启一细想,这不就是让自己当卧底嘛,自己当御史已经一年多了,上书皇帝也要考虑是不是会树敌,并不敢随心所欲,有了密折……只是好像不太光明。他行事向来磊落,本不屑于此,但见天子似乎兴致颇高,便顺从的说了声臣遵旨,却并不打算那样去做。
叶响不知徐光启心里所想,强调道,“虽然新政还要斟酌,但朕刚才所说的那些高产、高利润附加值的作物还是要推广的。”
徐光启对农政向来重视,认为治理天下应当以农为本,两年前在天津养病期间,还购置田地专门用于种植实验,以提高产量,“臣明白其他,只是这玉米和棉花是?”
叶响觉得自己又闹笑话了,不自然的解释道,“玉米苞米、包谷,棉花就是制棉布,做被子的。”
“哦,臣明白了。陛下说的是玉蜀黍和木棉。木棉在南方也称为吉贝,主要产地在臣祖籍松江,喜温怕涝,长江和黄河沿岸俱可种植。只是北方织机远不如江南等地,造成北土之吉贝贱而布贵,南方则相反的局面。”
叶响当然明白中国自古是纺织强国,内又以江南为甚,棉花南贵北贱也就可以理解了,“贵贱先不论,爱卿回去总结一下种植经验,回头让经厂刊印成册,发放到下边每个里长手中,让其因地制宜。”
明施行里甲制度,最基层的官便是里长。黄册里以110户为里,设10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设10甲首,每一里长统管一甲,里长每十年轮换一次。在施行中有诸多问题,以后再论。
徐光启明白让基层里长将种植经验传播到户,让人人明白高产作物的重要性,是推广的必要前提,所以答应回去多走访,尽量做到浅显易懂。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