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超级生物探测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牙膏袋拧上盖子。
然而,不久之后,牙膏厂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购入了一台机器人为牙膏拧上盖子。
查理的父亲失业了,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这部老电影里的故事或许正在变成现实,现在有很多人的职业,已经开始被机器人取代了。
首先就是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富士康已经利用机器人技术,将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
富士康希望让机器人取代人类,来完成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的工作。
富士康的流水线车间一直因其枯燥、重复的工作环境而饱受关注,其劳工生存状态的批评者的诟病,富士康也一度因此被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计划,将提升劳工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能缓解鸿海所面临的周期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减少劳资纠纷,使得富士康的工人,可以从无休止的加班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脱出身来。
这对于改善富士康的劳工生存状态,与富士康公司的公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那些工人呢?
没有了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去干什么?
当然,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使用机器人甚至可能比人类员工更加“划算”。
以Rethink Robotics公司推出的工业制造机器人“Sawyer”为例,按照“Sawyer”30000工作小时的设计寿命和29000美元(约18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计算,“雇佣”一台昼夜不停工作的Sawyer机器人每月仅需不到4500元的工资。
前段时间,一段介绍亚马逊仓储管理技术的短片,在网络上引发了轰动,短片中,人类搬运工与拣货员的工作,被一款“呆萌”的橘色机器人所取代。
这些名为“Kiva”的机器人,是亚马逊在2012年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机器人项目获得的。
亚马逊在全美仓储中心,共有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运作,相比之前,采用Kiva的系统能够提高近50%的库存处理能力。
Kiva机器人与Robo-Stow机械臂等组成的系统,可在30分钟内卸载和接收一拖车的货物,分拣的效率提升了几倍。
和富士康一样,亚马逊也曾被批评工作环境太差,然而,“Kiva”机器人的应用,成功地堵住了批评者的嘴。
机器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远没有人类那么挑剔,亚马逊只需要在有人类员工工作的地方,设置公共设施就好了。
机器人工作的区域,甚至可以不用开灯,室温也不需要控制。
这些任劳任怨的“员工”的存在,就是亚马逊在圣诞期间,依然能够运送大量货物的秘诀。
能够帮助人类工作,机器人自然就是人类的好助手,但是,很多时候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并不只是替代与被替代这样简单。
今天,机器人更多的还是在扮演着人类的好助手的角色,想想《钢铁侠》中的机器人管家贾斯汀,是不是很多人也想要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帮手呢?
机器人是帮手,但是他们是资本家的帮手,有了任劳任怨的机器人,那么大量工人去干什么?他们只能事业啊!
当然,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真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那么人类不工作也就不工作了,因为社会资源是平均分配。
但是,现在可以吗?很明显是不可以的,但是,机器人的发展也是必须的,使用机器人也有好处,比如已经开始与机器人同事“共事”的职业!
首先是军人,战场上的军人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危险的职业之一,在电影《拆弹部队》中,战争的残酷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观影者的心灵,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
如何使用机器人来替代职业军人执行危险的任务,一直都是各国军方研究的重要项目。
片中,拆弹部队所用的机器人正是由美国军火巨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设计、制造的。
这款机器人可以帮助队员们完成侦察、排爆的工作,必要时候还可以牺牲自己,引爆炸弹,为部队的前进扫平障碍。
少量机型还配置了机枪,可以执行警戒任务,甚至可以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清除作战。
然而,机器人在战争中的普及并不总是好事,不少媒体都对机器人参与作战表示担忧。
牙膏袋拧上盖子。
然而,不久之后,牙膏厂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购入了一台机器人为牙膏拧上盖子。
查理的父亲失业了,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这部老电影里的故事或许正在变成现实,现在有很多人的职业,已经开始被机器人取代了。
首先就是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富士康已经利用机器人技术,将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
富士康希望让机器人取代人类,来完成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的工作。
富士康的流水线车间一直因其枯燥、重复的工作环境而饱受关注,其劳工生存状态的批评者的诟病,富士康也一度因此被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计划,将提升劳工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能缓解鸿海所面临的周期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减少劳资纠纷,使得富士康的工人,可以从无休止的加班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脱出身来。
这对于改善富士康的劳工生存状态,与富士康公司的公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那些工人呢?
没有了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去干什么?
当然,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使用机器人甚至可能比人类员工更加“划算”。
以Rethink Robotics公司推出的工业制造机器人“Sawyer”为例,按照“Sawyer”30000工作小时的设计寿命和29000美元(约18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计算,“雇佣”一台昼夜不停工作的Sawyer机器人每月仅需不到4500元的工资。
前段时间,一段介绍亚马逊仓储管理技术的短片,在网络上引发了轰动,短片中,人类搬运工与拣货员的工作,被一款“呆萌”的橘色机器人所取代。
这些名为“Kiva”的机器人,是亚马逊在2012年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机器人项目获得的。
亚马逊在全美仓储中心,共有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运作,相比之前,采用Kiva的系统能够提高近50%的库存处理能力。
Kiva机器人与Robo-Stow机械臂等组成的系统,可在30分钟内卸载和接收一拖车的货物,分拣的效率提升了几倍。
和富士康一样,亚马逊也曾被批评工作环境太差,然而,“Kiva”机器人的应用,成功地堵住了批评者的嘴。
机器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远没有人类那么挑剔,亚马逊只需要在有人类员工工作的地方,设置公共设施就好了。
机器人工作的区域,甚至可以不用开灯,室温也不需要控制。
这些任劳任怨的“员工”的存在,就是亚马逊在圣诞期间,依然能够运送大量货物的秘诀。
能够帮助人类工作,机器人自然就是人类的好助手,但是,很多时候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并不只是替代与被替代这样简单。
今天,机器人更多的还是在扮演着人类的好助手的角色,想想《钢铁侠》中的机器人管家贾斯汀,是不是很多人也想要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帮手呢?
机器人是帮手,但是他们是资本家的帮手,有了任劳任怨的机器人,那么大量工人去干什么?他们只能事业啊!
当然,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真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那么人类不工作也就不工作了,因为社会资源是平均分配。
但是,现在可以吗?很明显是不可以的,但是,机器人的发展也是必须的,使用机器人也有好处,比如已经开始与机器人同事“共事”的职业!
首先是军人,战场上的军人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危险的职业之一,在电影《拆弹部队》中,战争的残酷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观影者的心灵,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
如何使用机器人来替代职业军人执行危险的任务,一直都是各国军方研究的重要项目。
片中,拆弹部队所用的机器人正是由美国军火巨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设计、制造的。
这款机器人可以帮助队员们完成侦察、排爆的工作,必要时候还可以牺牲自己,引爆炸弹,为部队的前进扫平障碍。
少量机型还配置了机枪,可以执行警戒任务,甚至可以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清除作战。
然而,机器人在战争中的普及并不总是好事,不少媒体都对机器人参与作战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