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战舰狂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高战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
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
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人称“德国海军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俾斯麦级战列舰。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不久,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开工日期:俾斯麦号1936.7.1/提尔皮茨号1936.10.30;服役日期:俾斯麦号1940.8.24/提尔皮茨号1941.2.25。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决定采用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技术由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的舰炮而来),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搭载8门主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着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其装甲防护与当时流行的被称为“重点防护”装甲防护设计有所不同,沿用“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于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往基尔湾进行首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发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英国海军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PrinceofWales)拦截。战斗中,俾斯麦号击沉胡德号,还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自身也中弹负伤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英国随后倾力调遣皇家海军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剑鱼)打坏船舵,无法操舵。次日赶到的英国舰队群起围攻,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在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为避免该舰遭英军掳获,舰长最后下令其自沉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俾斯麦级二号舰,加装了两座鱼雷发射管。“提尔皮茨”号在进行随后的装配时,其造船厂——威廉港海军造船厂,屡遭英国飞机空袭,空袭达1042架次,投下大约670吨炸弹。尽管没有一颗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但反复的轰炸却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尔皮茨号建成以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挪威的峡湾中,牵制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使英国皇家海军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战方向用兵。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轰炸机、袖珍潜艇、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多次发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炸沉。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值49400吨/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航速:30.8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
装甲: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建造材料: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4架Ar-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高战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
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
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人称“德国海军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俾斯麦级战列舰。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不久,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开工日期:俾斯麦号1936.7.1/提尔皮茨号1936.10.30;服役日期:俾斯麦号1940.8.24/提尔皮茨号1941.2.25。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决定采用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技术由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的舰炮而来),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搭载8门主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着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其装甲防护与当时流行的被称为“重点防护”装甲防护设计有所不同,沿用“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于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往基尔湾进行首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发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英国海军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PrinceofWales)拦截。战斗中,俾斯麦号击沉胡德号,还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自身也中弹负伤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英国随后倾力调遣皇家海军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剑鱼)打坏船舵,无法操舵。次日赶到的英国舰队群起围攻,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在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为避免该舰遭英军掳获,舰长最后下令其自沉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俾斯麦级二号舰,加装了两座鱼雷发射管。“提尔皮茨”号在进行随后的装配时,其造船厂——威廉港海军造船厂,屡遭英国飞机空袭,空袭达1042架次,投下大约670吨炸弹。尽管没有一颗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但反复的轰炸却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尔皮茨号建成以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挪威的峡湾中,牵制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使英国皇家海军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战方向用兵。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轰炸机、袖珍潜艇、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多次发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炸沉。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值49400吨/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航速:30.8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
装甲: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建造材料: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4架Ar-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