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盛世安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手知道是谁,证据也有了,却不思将凶手绳子于法。周昌帝看来,就算蒋沁夏是自己小姨子又如何,皇家血脉岂是她说害就能害,秘密处死都是轻,还能容她活到现?
而老三只想着自己能利用这件事从蒋家和朱家得到什么好处,不知该说他太聪明好还是太冷情好。由此看来,老三也是一个没有底线人。
他这样处理方法,如果以后登基了,是不是是个人都能残害皇嗣了?真是让人担心。
这么一想,周昌帝对这个老三是越来越失望了。
******
秋收过后没多久,北蛮那边果然发起了对大昌进攻。
对方来势凶凶,虽然大昌早有准备,仍然不敌,被敌人迅速占领了两座城池后,才大昌将士发狠中,形成了对峙僵局。
周昌帝收到前方奏报,人都急病了,卧床不起。
俗话说,打仗打就是粮草,前方战争一打响,后方各种军备物资都有序筹备中。
大家都有预感,这是一场硬仗。
随着军报来,还有邓大将军亲笔信,他们希望皇上能派出一位皇子以钦差身份前往战区督战,重要是鼓舞士气。
众大臣也认为这是应该,毕竟君家有好几位皇子都成年了,并不年幼,前往战区略皇室之责,那是完全能胜任。
其实钦差人选也就只能安王、景王、宁王、晋王、静王里挑而已。后面七皇子八皇子和十一皇子,都太年幼了,尚不满十岁,基本可以排除外了。
而成年几位皇子里,安王景王宁王是好人选,而晋王和静王腿脚都有毛病,去军营并不合适。
军中将士都骄傲,他们去了恐怕难以服从,一个身体有疾之人想统领他们,很难。
大多数大臣都把目光投安王景王宁王三人身上,只是他们都不表态,一连几日都是如此。
粮草和军备物资已经紧急筹备之中了,只是到底哪个皇子作为钦差前往战区,还没有定论。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安王有外族血统,这些年还一直与母族那边隐约有着联系,周昌帝轻易不会让他触碰兵权。他表不表态,都一样。
而景王和宁王想法聪明人琢磨几下,也就差不多出来了。
无非是周昌帝年纪搁这了,如今又卧病床,谁知道能不能撑得过去啊。万一周昌帝他们离开时候突然——了,外人岂不是吃亏极了?所以无论如何,守京中,机会也大一些。
上朝几日,哪个皇子前往战区都没定下来,景王和宁王都找了理由推脱。今日是后期限了,如果确定了人选,该准备该收拾东西就得开始整理了。
所以,周昌帝是拖着病体来上朝,并不像前几日一般,由太后及皇后垂帘,将君臣商议结果报与他。
君景颐见此,眼睛一闪。周昌帝这样,越发坚定了要留京决心。
虽然,殷慈墨曾和他分析过,去战区利弊。
目前他们和宁王周昌帝心中不过是五五之数,甚至有可能还不如宁王,留京中,益处不大。
再加上,近来他们景王一系势力缩水了很多。依她之见,倒不如放手去军中呢。
现这种情况,主动去军中,都能获得周昌帝好感。而且军中打拼,也容易建立起自己势力。
退一步讲,就算周昌帝真这段时间没了,他们也不一定就不是继位者。
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是,也要打到它是、没人敢说不是为止。
而且殷慈墨没说是,她有点疑虑。这段时间来,周昌帝脉案保密并不是很严格,有心人总能弄到。这种情况以往不是没有过,但这回殷慈墨总觉得不妥。她心中有个想法,皇帝脉案岂是那么容易知道,这回未尝不是老皇帝一个考验。趋利避害本能,她还是劝说君景颐去军中。
景王府首席幕僚季无为季大师也比较偏向殷慈墨说法。
只是有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勇气和魄力放弃‘唾手可得’东西,转而去冒险。
特别是这日,他看到周昌帝是被人抬着来上朝,连说话都不甚利索时候。
例行跪拜之后,哪个皇子前往战区之事,再次被拿出来商议,周昌帝仍然没有得到如意结果。
他这回是真正寒心了,原来他儿子们都盼着他死啊。
特别是他看重视为皇位继承人两个儿子,让他失望。这两人都只顾着自己私利,没有丝毫大局观!他们怎么都不明白,如果国破了,他们争来这把龙椅又有何用?
就周昌帝心灰意冷时候,欲下令强行让景王和宁王都前往战区时,君南夕出殡奏请前往战区督战。
群臣静默中,他身形突兀又坚定,差点没让周昌帝老泪纵横。
老五腿脚有毛病,注定与这江山无缘,所以根本也无需拼命。日后不管谁登基,他都能做个闲散王爷。
军功什么对他来说,没有比有强。军功给他带来弊大于利,日后他兄弟登基,有了军功身他难免不被猜忌。
他这个做父皇都能想明白这点,老五又怎么会想不到呢。老五这么做都是为了他这个父皇,为了这大昌啊。
君南夕举动,不少人乐见其成。
宁王击掌一乐,“父皇,你就让老五去吧。老五是贵母妃儿子,身份尊贵无比,能去那是好不过了,必会比我们能鼓舞士气。”
“你给朕闭嘴!”周昌帝呵斥了宁王一句,“你自己都百般推脱差事,凭什么让你弟弟去?”
被骂了,宁王讪讪。
景王微扯了扯嘴角,这宁王一得意就忘形,真是个好毛病啊。
“老五,你可得想清楚啊,战区不比京城,刀剑无眼,危险啊。”战况不乐观,而且战场上刀剑无眼,实是危险,虽然老五这个儿子智谋不输自己,但周昌帝实是不想让他去冒险。
君南夕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父皇,我已经想好了。就由我押着粮草前往战区吧。”
朝堂上众人又很有眼色地劝了君南夕几句,但他依然是神色淡然,决定却未改。周昌帝一看便知他去意已决,再思及战区情况确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时候了,就允了君南夕请求。
周昌帝私底里却琢磨着如何保障这孩子平安。
退朝之后,静王跟君南夕身后慢慢地走着,良久后,他拉了拉君南夕袖子。
君南夕回过头,以眼神询问他拉着自己干嘛?
“五皇兄,你我都是这样人,刚才又何必强出头?”
散朝后,众官员三三两两地结伴出宫,他们或看到了静王动作或听到了他话,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想听听晋王回答。
“不为什么,只为我姓君,那就必须对得起这个姓氏、对得起百姓对这个姓氏拥护。”君南夕淡淡地说道。
他回答让静王愣了愣,继而露出惭愧表情,嘴巴嚅嚅,却终究闭上了。
偷听人也没料到会听到这么一个答案,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撇嘴。
君南夕这话后还是传开了,惹来了老一辈人赞赏,同时也百姓中引起了激烈反响。
</P>
手知道是谁,证据也有了,却不思将凶手绳子于法。周昌帝看来,就算蒋沁夏是自己小姨子又如何,皇家血脉岂是她说害就能害,秘密处死都是轻,还能容她活到现?
而老三只想着自己能利用这件事从蒋家和朱家得到什么好处,不知该说他太聪明好还是太冷情好。由此看来,老三也是一个没有底线人。
他这样处理方法,如果以后登基了,是不是是个人都能残害皇嗣了?真是让人担心。
这么一想,周昌帝对这个老三是越来越失望了。
******
秋收过后没多久,北蛮那边果然发起了对大昌进攻。
对方来势凶凶,虽然大昌早有准备,仍然不敌,被敌人迅速占领了两座城池后,才大昌将士发狠中,形成了对峙僵局。
周昌帝收到前方奏报,人都急病了,卧床不起。
俗话说,打仗打就是粮草,前方战争一打响,后方各种军备物资都有序筹备中。
大家都有预感,这是一场硬仗。
随着军报来,还有邓大将军亲笔信,他们希望皇上能派出一位皇子以钦差身份前往战区督战,重要是鼓舞士气。
众大臣也认为这是应该,毕竟君家有好几位皇子都成年了,并不年幼,前往战区略皇室之责,那是完全能胜任。
其实钦差人选也就只能安王、景王、宁王、晋王、静王里挑而已。后面七皇子八皇子和十一皇子,都太年幼了,尚不满十岁,基本可以排除外了。
而成年几位皇子里,安王景王宁王是好人选,而晋王和静王腿脚都有毛病,去军营并不合适。
军中将士都骄傲,他们去了恐怕难以服从,一个身体有疾之人想统领他们,很难。
大多数大臣都把目光投安王景王宁王三人身上,只是他们都不表态,一连几日都是如此。
粮草和军备物资已经紧急筹备之中了,只是到底哪个皇子作为钦差前往战区,还没有定论。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安王有外族血统,这些年还一直与母族那边隐约有着联系,周昌帝轻易不会让他触碰兵权。他表不表态,都一样。
而景王和宁王想法聪明人琢磨几下,也就差不多出来了。
无非是周昌帝年纪搁这了,如今又卧病床,谁知道能不能撑得过去啊。万一周昌帝他们离开时候突然——了,外人岂不是吃亏极了?所以无论如何,守京中,机会也大一些。
上朝几日,哪个皇子前往战区都没定下来,景王和宁王都找了理由推脱。今日是后期限了,如果确定了人选,该准备该收拾东西就得开始整理了。
所以,周昌帝是拖着病体来上朝,并不像前几日一般,由太后及皇后垂帘,将君臣商议结果报与他。
君景颐见此,眼睛一闪。周昌帝这样,越发坚定了要留京决心。
虽然,殷慈墨曾和他分析过,去战区利弊。
目前他们和宁王周昌帝心中不过是五五之数,甚至有可能还不如宁王,留京中,益处不大。
再加上,近来他们景王一系势力缩水了很多。依她之见,倒不如放手去军中呢。
现这种情况,主动去军中,都能获得周昌帝好感。而且军中打拼,也容易建立起自己势力。
退一步讲,就算周昌帝真这段时间没了,他们也不一定就不是继位者。
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是,也要打到它是、没人敢说不是为止。
而且殷慈墨没说是,她有点疑虑。这段时间来,周昌帝脉案保密并不是很严格,有心人总能弄到。这种情况以往不是没有过,但这回殷慈墨总觉得不妥。她心中有个想法,皇帝脉案岂是那么容易知道,这回未尝不是老皇帝一个考验。趋利避害本能,她还是劝说君景颐去军中。
景王府首席幕僚季无为季大师也比较偏向殷慈墨说法。
只是有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勇气和魄力放弃‘唾手可得’东西,转而去冒险。
特别是这日,他看到周昌帝是被人抬着来上朝,连说话都不甚利索时候。
例行跪拜之后,哪个皇子前往战区之事,再次被拿出来商议,周昌帝仍然没有得到如意结果。
他这回是真正寒心了,原来他儿子们都盼着他死啊。
特别是他看重视为皇位继承人两个儿子,让他失望。这两人都只顾着自己私利,没有丝毫大局观!他们怎么都不明白,如果国破了,他们争来这把龙椅又有何用?
就周昌帝心灰意冷时候,欲下令强行让景王和宁王都前往战区时,君南夕出殡奏请前往战区督战。
群臣静默中,他身形突兀又坚定,差点没让周昌帝老泪纵横。
老五腿脚有毛病,注定与这江山无缘,所以根本也无需拼命。日后不管谁登基,他都能做个闲散王爷。
军功什么对他来说,没有比有强。军功给他带来弊大于利,日后他兄弟登基,有了军功身他难免不被猜忌。
他这个做父皇都能想明白这点,老五又怎么会想不到呢。老五这么做都是为了他这个父皇,为了这大昌啊。
君南夕举动,不少人乐见其成。
宁王击掌一乐,“父皇,你就让老五去吧。老五是贵母妃儿子,身份尊贵无比,能去那是好不过了,必会比我们能鼓舞士气。”
“你给朕闭嘴!”周昌帝呵斥了宁王一句,“你自己都百般推脱差事,凭什么让你弟弟去?”
被骂了,宁王讪讪。
景王微扯了扯嘴角,这宁王一得意就忘形,真是个好毛病啊。
“老五,你可得想清楚啊,战区不比京城,刀剑无眼,危险啊。”战况不乐观,而且战场上刀剑无眼,实是危险,虽然老五这个儿子智谋不输自己,但周昌帝实是不想让他去冒险。
君南夕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父皇,我已经想好了。就由我押着粮草前往战区吧。”
朝堂上众人又很有眼色地劝了君南夕几句,但他依然是神色淡然,决定却未改。周昌帝一看便知他去意已决,再思及战区情况确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时候了,就允了君南夕请求。
周昌帝私底里却琢磨着如何保障这孩子平安。
退朝之后,静王跟君南夕身后慢慢地走着,良久后,他拉了拉君南夕袖子。
君南夕回过头,以眼神询问他拉着自己干嘛?
“五皇兄,你我都是这样人,刚才又何必强出头?”
散朝后,众官员三三两两地结伴出宫,他们或看到了静王动作或听到了他话,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想听听晋王回答。
“不为什么,只为我姓君,那就必须对得起这个姓氏、对得起百姓对这个姓氏拥护。”君南夕淡淡地说道。
他回答让静王愣了愣,继而露出惭愧表情,嘴巴嚅嚅,却终究闭上了。
偷听人也没料到会听到这么一个答案,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撇嘴。
君南夕这话后还是传开了,惹来了老一辈人赞赏,同时也百姓中引起了激烈反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