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大家请我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经后人不断修葺扩建,逐渐形成了一片庞大的建筑群,正合为义军大军遮风挡雨。

    第二百二十章我为李临淮

    且不说义军如何行事,且说左督师朱燮元久战孙传庭不下,遂重整大军返回太原城。

    他连忙书信两封,一封遣人送于阳和宣大总督张凤翼,另一封则遣人送往潞州山西巡抚杨文岳。

    宣大总督驻地阳和卫距离太原七百里,朱燮元书信三百里加急,只用了三日两夜功夫便送到张凤翼面前。

    那张凤翼打开书信一看,不由苦笑不已。

    原来这宣大山西三镇虽然地域宽广,兵额颇多,实际可用战兵有限。

    当初张凤翼到任以后,除却各地守军,通计宣府战兵五千,大同战兵一万,山西战兵六千,标营亦只有三千,合只两万四千可用之兵。

    结果山西镇被原山西巡抚吴甡、孙传庭两人先后调用、败坏,如今唯余山西副总兵李辅明麾下一营人马,如今正在太原城中。

    大同战兵一万也已经被他任命大同总兵王世仁率领,前去支援朱燮元去了,如今他张凤翼麾下只有宣府五千战兵和麾下标营。

    好在张凤翼就任宣大总督以后,也没有闲着。

    他不但自个又编练了四千标营,同时也让大同、宣府巡抚分别编练了五千标营。

    如此算来,他麾下还能调动两万两千兵马。

    张凤翼曾经担任过大明中枢“本兵”,自然知道朝廷之难。

    如今后金在关外虎视眈眈,首先蓟辽两镇精兵不能轻动,天津和真保两镇不但拱卫京师,而且兵弱,且不堪大用。

    思来想去,唯有冒险动用宣大精兵,才有一线生机。

    怎么办?

    张凤翼思量了半晌,最终一咬牙下令道:“着宣府总兵李国樑率五千战兵,大同巡抚叶廷桂率标营五千,分守大同西路参将唐通率三千守兵,随本督南下,救援太原,不得有误!”

    一万战兵加上他麾下七千标营,再加上大同西路参将唐通麾下的三千守兵,一共两万人马,这是宣大两镇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兵马。

    此战若成则大明转危为安,不成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张凤翼既不敢想象丢掉太原的后果,又不敢想象宣大两镇精兵折损的后果,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得不冒此奇险行事。

    而就在张凤翼发了狠之际,驻守在潞州的山西巡抚杨文岳也接到了左督师朱燮元的书信。

    他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只有一行字:“如今我欲为李临淮,卿可为张睢阳乎?”

    李临淮即唐朝名将李光弼,曾以弱兵固守太原城,以少胜多大败叛将史思明出名,后来被封为临淮王,故而被称为“李临淮”。

    而张睢阳即唐朝名将张巡,曾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和睢阳太守许远死守睢阳,屏障江淮,让叛将南下江南的企图彻底破灭,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张睢阳”。

    正是这两人一南一北,守住了南北两个战略要地,才使得安史叛军虽然攻克了洛阳、长安,仍然不能避免败亡的结局。

    如今大明的形势和当场大唐当初颇为相像,如果朱燮元能够守住太原,杨文岳守住潞州,胜负犹未可知,所以朱燮元才有那句“我欲为李临淮,卿可为张睢阳乎”的书信。

    其实这些日子,虽然遭到“顺贼猛攻”,杨文岳仍然觉得自己能坚持下去,自度如张巡那般死守潞州不成问题,但是他看到朱燮元这句话只觉得有点刺耳。

    张巡城破身死,李光弼功成名就,无论是谁也知道如何选择。

    他有心想给朱燮元回复一句:李临淮我自为之,卿可为张睢阳矣!

    又觉得自己小肚鸡肠,他不由摇了摇头,下令道:“来人呐,将这封书信给本官送给右督师杨嗣昌。”

    如今右督师杨嗣昌正驻守在彰德府,和驻守在大名府的保定总兵刘国柱互为犄角,死命抵挡义军南路军的进攻。

    彼时,义军已经攻克卫辉,和开州的义军袁时中连成一片。

    袁时中麾下义军虽然纪律严明,奈何缺少武器铠甲,又缺乏作战经验,很快被保定总兵刘国柱击败。

    袁时中早闻“舜王”之名,遂遣使表示愿意归顺“舜王”。

    南路军主帅洪承畴在向张顺请示以后,遂送去张顺的敕书、义军教师和部分武器铠甲。

    袁时中遂重整兵马,以义军“大名总兵”为号,猛攻开州。

    保定总兵见开州附近“乱民四起”,生怕误了军机,遂退回大名,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故而,当大明右督师杨嗣昌接到山西巡抚杨文岳转交过来的书信,打开一看,不由大惭。

    杨嗣昌忍不住对朱大典道:“国家形势如此,皆我之失也。若不能效法张睢阳赎罪,我有何面目面见陛下乎?”

    那杨嗣昌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除了的崇祯宠幸信任以外,自然也有自身天资聪颖的原因。

    如今明军败退彰德府,他如何不明白当初怀庆府大败,正是自己焦躁轻进,以至于酿成大错。

    其实当初杨嗣昌如果不那么急躁,即便让义军占据了怀庆府又能如何?

    只要明军大军盘踞在开封,洪承畴、李信之流又焉敢大举北上?

    故而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朱大典闻言,也只能沉默不语,算是默认了杨嗣昌之过。

    杨嗣昌见状,更是心如刀割。

    他不由将朱燮元的书信留了下来,自己又研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