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后,尽管魏徵反对,亡国的高昌还是被太宗皇帝改成了大唐的一个州,名叫西州。从西突厥手中夺得的可汗浮图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也一样,名叫庭州。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则建在了车师前国的交河故城。[19]
初战告捷,大唐一发而不可收拾。
贞观十八年(644),高昌之西的焉耆被灭。焉耆在博斯腾湖西北岸,国都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他们与高昌原本是宿敌,却在高昌被灭后倒向了西突厥。看来西突厥的外交手段非同一般,唐王朝的军事力量则让人生畏。
焉耆的反水让长安方面有了讨伐他们的充分理由,事态的变化则完全在太宗皇帝的计划之中。据说,李世民甚至算准了焉耆灭亡的具体日子。正史记载,当他对侍从宣布自己的测算时,前方的捷报居然如期而至。[20]
下一个目标,是龟兹。
龟兹读如秋慈,国都在今新疆库车县,是丝绸之路上最为迷人的绿洲。我们只要举三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文明古国的非同凡响:风靡天下的龟兹乐舞,堪比敦煌莫高窟的佛教石窟,与玄奘齐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此外,龟兹还是古印欧语在东方分布最远点的标志性地名。
决心控制整个北亚的唐太宗,当然不会放过龟兹。
担任统帅的正是那位东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副手则有铁勒将领契苾何力(苾读如必)、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他们的到来让龟兹国王大吃一惊。因为按照常理,敌人应该来自东南方向,谁想到他们竟然从西北翻过了天山呢?[21]
后面的故事并无太多悬念。英勇善战的龟兹武士被假装败退的唐军诱入沙漠一举歼灭,王城及国王退守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也相继被攻破,龟兹王被俘。其壮观场面,据说在库车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生动的描绘。[22]
一个文明古国,就此落下帷幕。
龟兹的灭亡让整个西域大为震惊。结果,没有再耗费太宗皇帝的一兵一卒,另外两个与龟兹面积大致相当的王国于阗和疏勒(今新疆喀什)便半自动地归顺了大唐。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帝国设置了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马克)四个军区,合称“安西四镇”。
公元657年,也就是唐高宗显庆二年,大将苏定方率领远征军对西突厥发起总攻击。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西突厥很快就溃不成军。他们的可汗逃到石国(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却被石国人活捉了献给唐军。从此,西突厥树倒猢狲散,并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彻底灭亡。
也就在这一年,大唐达到了极盛。
玄奘法师则在焉耆被灭的第二年回国。为了履行和高昌王再见一面的承诺,他放弃了便捷的海道从原路返回,却在途中听说了高昌国的遭遇。慈悲为怀的法师只好擦干眼泪望空遥拜,然后直接从于阗回到长安。
剩下的故事,就只能留给羌笛和杨柳了。
吐蕃义
高昌亡国的第二年,文成公主走进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也是世人眼里遥不可及的神秘世界。在那里,喜马拉雅巍然屹立,雅鲁藏布奔腾不息,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湖水清澈。当格桑花漫山遍野盛开的时候,一个民族和王朝在雅砻河谷勃然兴起。[23]
他们的名字叫吐蕃(读如播)。[24]
吐蕃王朝的建立大约与李唐同时。公元七世纪初,王朝的建立者用武力降服了古代羌人的苏毗(毗读如皮,苏毗在今西藏北部及青海省西南部)和羊同(即象雄,在今西藏北部)诸部落,并将自己的首邑迁到了逻些(今西藏拉萨)。一个神奇的王国,从此屹立在雪域高原。[25]
迁都的人叫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的身份是赞普,即吐蕃王。在吐蕃语中,赞的意思是雄强,普的意思是汉子,干布的意思是深沉,松赞则是他自己的名字。因此,松赞干布赞普这个称谓,翻译过来就是:深沉的松赞,雄强的汉子,吐蕃人民的王。[26]
这是吐蕃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事实上在他之前,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这个民族的存在。是啊,彪悍的突厥,优雅的龟兹,近处的高丽,远方的波斯,个个都更加吸引中华的目光和注意力。吐蕃?对不起,闻所未闻。
不过,松赞干布很快就让世人刮目相看。
事情是由求婚引起的。我们知道,从汉高祖开始,中华帝国就有“和亲”的传统,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大力推行这一政策,嫁给外族豪酋的公主和宗女不知凡几,那位英勇善战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便娶了李世民的皇妹。松赞干布听说有这种事,便认为自己也应该同享这样的荣耀。
不幸的是,太宗皇帝低估了吐蕃的战斗力和侵略性。他草率地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而且让赞普的使者认为自己受到了怠慢。深沉的松赞决定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只不过他的兵锋却是指向吐谷浑(谷读如欲)的。
这件事意味深长。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政权,位于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川北一带,建国于西晋时期。吐谷浑建国后,中华大地虽有连年的战乱,这个王国却远离风暴中心,在各种强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一直存活到大唐贞观年间。
那么,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打吐谷浑?
表面上的原因是吐蕃使者的一番话。这位使者回到拉萨以后向松赞干布哭诉:大唐对臣等原本礼遇甚隆。然而吐谷浑的使团一到,待遇马上就变了,答应的婚事也告吹。
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
看看时间表就知道。吐蕃出兵吐谷浑,是在贞观十一年或十二年。而在此前的贞观九年(635),大唐已经通过战争把吐谷浑变成了自己羁縻之下的傀儡。所以,吐蕃这次出兵就不仅是捏软柿子,也是打狗给主人看。
更重要的是,从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正在吐谷浑境内,这可是连大唐也垂涎已久的,更何况吐谷浑的治下还有不少藏民。因此,吐蕃迟早要下手。他们最终在公元663年灭亡吐谷浑,就是证明。这一次,不过是小试牛刀。
如此一箭三雕,这位赞普确实深沉。
早已沦为大唐附庸的吐谷浑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只能狼狈逃窜到青海以北。松赞干布却打得兴起,顺手牵羊又征服了吐谷浑旁边的两个羌人部族——党项和白兰。
遗憾的是,大唐似乎仍未觉醒。
未来的女婿只好向他的准岳父宣战。贞观十二年(638)七月,松赞干布率军二十万屯兵大唐边镇松州(约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扬言前来迎娶公主。这位求婚者甚至宣称,如果见不到公主,他只好带着厚重的聘礼继续大踏步前进,以表示自己的一番诚意。
这下子轮到唐太宗大跌眼镜了,他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把松赞干布赶出边境。不过,大唐皇帝也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小看这可怕的邻居。因此,当松赞干布再次求婚时,唐太宗马上就表示同意,尽管嫁出的并不是他的亲女儿。
深沉的松赞也给足了太宗面子。他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大宰相禄东赞(噶尔·东赞)前往长安,用实实在在的巨款和厚礼表达对大唐公主的仰慕。精明能干的禄东赞也不辱使命,不卑不亢地与帝国君臣进行交涉。结果是太宗皇帝对他另眼相看,希望这位使节娶皇族的女孩为妻。[27]
禄东赞礼貌地谢绝了皇帝陛下“买一送一”的好意。他回答说:臣在国内已有发妻,父母所聘岂能抛弃?何况我们赞普还没有见到公主,陪臣又岂敢先行一步?
皇帝闻言大为嘉许,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笼络的决心。于是唐太宗不管不顾,强制性地将自己姐姐的外孙女嫁给了禄东赞。这在帝国的和亲史上,恐怕是没有先例的。
答应松赞干布的婚事,当然更没问题。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文成公主进藏。
婚礼隆重而排场。大唐方面派出担任礼部尚书的一位王爷持节护送公主,并主持婚礼;松赞干布则从拉萨来到今天的青海省境内,在被他们吞并的吐谷浑故地亲迎殿下。他甚至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专门修建了一座宫殿,自己则脱下藏袍换上唐装,完全是一副大唐皇帝好女婿的样子。[28]
现在看来,这钱花得值。
事实上,大唐与吐蕃的联姻为两地人民赢得了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两位君主也得以各忙各的。太宗皇帝成功地遏制了西突厥的进犯,并把西域各国收入囊中;松赞干布则将其扩张征服事业做到极致,还不失时机地教训了印度人。
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nbs... -->>
此后,尽管魏徵反对,亡国的高昌还是被太宗皇帝改成了大唐的一个州,名叫西州。从西突厥手中夺得的可汗浮图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也一样,名叫庭州。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则建在了车师前国的交河故城。[19]
初战告捷,大唐一发而不可收拾。
贞观十八年(644),高昌之西的焉耆被灭。焉耆在博斯腾湖西北岸,国都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他们与高昌原本是宿敌,却在高昌被灭后倒向了西突厥。看来西突厥的外交手段非同一般,唐王朝的军事力量则让人生畏。
焉耆的反水让长安方面有了讨伐他们的充分理由,事态的变化则完全在太宗皇帝的计划之中。据说,李世民甚至算准了焉耆灭亡的具体日子。正史记载,当他对侍从宣布自己的测算时,前方的捷报居然如期而至。[20]
下一个目标,是龟兹。
龟兹读如秋慈,国都在今新疆库车县,是丝绸之路上最为迷人的绿洲。我们只要举三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文明古国的非同凡响:风靡天下的龟兹乐舞,堪比敦煌莫高窟的佛教石窟,与玄奘齐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此外,龟兹还是古印欧语在东方分布最远点的标志性地名。
决心控制整个北亚的唐太宗,当然不会放过龟兹。
担任统帅的正是那位东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副手则有铁勒将领契苾何力(苾读如必)、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他们的到来让龟兹国王大吃一惊。因为按照常理,敌人应该来自东南方向,谁想到他们竟然从西北翻过了天山呢?[21]
后面的故事并无太多悬念。英勇善战的龟兹武士被假装败退的唐军诱入沙漠一举歼灭,王城及国王退守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也相继被攻破,龟兹王被俘。其壮观场面,据说在库车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生动的描绘。[22]
一个文明古国,就此落下帷幕。
龟兹的灭亡让整个西域大为震惊。结果,没有再耗费太宗皇帝的一兵一卒,另外两个与龟兹面积大致相当的王国于阗和疏勒(今新疆喀什)便半自动地归顺了大唐。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帝国设置了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马克)四个军区,合称“安西四镇”。
公元657年,也就是唐高宗显庆二年,大将苏定方率领远征军对西突厥发起总攻击。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西突厥很快就溃不成军。他们的可汗逃到石国(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却被石国人活捉了献给唐军。从此,西突厥树倒猢狲散,并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彻底灭亡。
也就在这一年,大唐达到了极盛。
玄奘法师则在焉耆被灭的第二年回国。为了履行和高昌王再见一面的承诺,他放弃了便捷的海道从原路返回,却在途中听说了高昌国的遭遇。慈悲为怀的法师只好擦干眼泪望空遥拜,然后直接从于阗回到长安。
剩下的故事,就只能留给羌笛和杨柳了。
吐蕃义
高昌亡国的第二年,文成公主走进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也是世人眼里遥不可及的神秘世界。在那里,喜马拉雅巍然屹立,雅鲁藏布奔腾不息,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湖水清澈。当格桑花漫山遍野盛开的时候,一个民族和王朝在雅砻河谷勃然兴起。[23]
他们的名字叫吐蕃(读如播)。[24]
吐蕃王朝的建立大约与李唐同时。公元七世纪初,王朝的建立者用武力降服了古代羌人的苏毗(毗读如皮,苏毗在今西藏北部及青海省西南部)和羊同(即象雄,在今西藏北部)诸部落,并将自己的首邑迁到了逻些(今西藏拉萨)。一个神奇的王国,从此屹立在雪域高原。[25]
迁都的人叫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的身份是赞普,即吐蕃王。在吐蕃语中,赞的意思是雄强,普的意思是汉子,干布的意思是深沉,松赞则是他自己的名字。因此,松赞干布赞普这个称谓,翻译过来就是:深沉的松赞,雄强的汉子,吐蕃人民的王。[26]
这是吐蕃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事实上在他之前,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这个民族的存在。是啊,彪悍的突厥,优雅的龟兹,近处的高丽,远方的波斯,个个都更加吸引中华的目光和注意力。吐蕃?对不起,闻所未闻。
不过,松赞干布很快就让世人刮目相看。
事情是由求婚引起的。我们知道,从汉高祖开始,中华帝国就有“和亲”的传统,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大力推行这一政策,嫁给外族豪酋的公主和宗女不知凡几,那位英勇善战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便娶了李世民的皇妹。松赞干布听说有这种事,便认为自己也应该同享这样的荣耀。
不幸的是,太宗皇帝低估了吐蕃的战斗力和侵略性。他草率地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而且让赞普的使者认为自己受到了怠慢。深沉的松赞决定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只不过他的兵锋却是指向吐谷浑(谷读如欲)的。
这件事意味深长。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政权,位于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川北一带,建国于西晋时期。吐谷浑建国后,中华大地虽有连年的战乱,这个王国却远离风暴中心,在各种强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一直存活到大唐贞观年间。
那么,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打吐谷浑?
表面上的原因是吐蕃使者的一番话。这位使者回到拉萨以后向松赞干布哭诉:大唐对臣等原本礼遇甚隆。然而吐谷浑的使团一到,待遇马上就变了,答应的婚事也告吹。
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
看看时间表就知道。吐蕃出兵吐谷浑,是在贞观十一年或十二年。而在此前的贞观九年(635),大唐已经通过战争把吐谷浑变成了自己羁縻之下的傀儡。所以,吐蕃这次出兵就不仅是捏软柿子,也是打狗给主人看。
更重要的是,从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正在吐谷浑境内,这可是连大唐也垂涎已久的,更何况吐谷浑的治下还有不少藏民。因此,吐蕃迟早要下手。他们最终在公元663年灭亡吐谷浑,就是证明。这一次,不过是小试牛刀。
如此一箭三雕,这位赞普确实深沉。
早已沦为大唐附庸的吐谷浑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只能狼狈逃窜到青海以北。松赞干布却打得兴起,顺手牵羊又征服了吐谷浑旁边的两个羌人部族——党项和白兰。
遗憾的是,大唐似乎仍未觉醒。
未来的女婿只好向他的准岳父宣战。贞观十二年(638)七月,松赞干布率军二十万屯兵大唐边镇松州(约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扬言前来迎娶公主。这位求婚者甚至宣称,如果见不到公主,他只好带着厚重的聘礼继续大踏步前进,以表示自己的一番诚意。
这下子轮到唐太宗大跌眼镜了,他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把松赞干布赶出边境。不过,大唐皇帝也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小看这可怕的邻居。因此,当松赞干布再次求婚时,唐太宗马上就表示同意,尽管嫁出的并不是他的亲女儿。
深沉的松赞也给足了太宗面子。他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大宰相禄东赞(噶尔·东赞)前往长安,用实实在在的巨款和厚礼表达对大唐公主的仰慕。精明能干的禄东赞也不辱使命,不卑不亢地与帝国君臣进行交涉。结果是太宗皇帝对他另眼相看,希望这位使节娶皇族的女孩为妻。[27]
禄东赞礼貌地谢绝了皇帝陛下“买一送一”的好意。他回答说:臣在国内已有发妻,父母所聘岂能抛弃?何况我们赞普还没有见到公主,陪臣又岂敢先行一步?
皇帝闻言大为嘉许,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笼络的决心。于是唐太宗不管不顾,强制性地将自己姐姐的外孙女嫁给了禄东赞。这在帝国的和亲史上,恐怕是没有先例的。
答应松赞干布的婚事,当然更没问题。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文成公主进藏。
婚礼隆重而排场。大唐方面派出担任礼部尚书的一位王爷持节护送公主,并主持婚礼;松赞干布则从拉萨来到今天的青海省境内,在被他们吞并的吐谷浑故地亲迎殿下。他甚至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专门修建了一座宫殿,自己则脱下藏袍换上唐装,完全是一副大唐皇帝好女婿的样子。[28]
现在看来,这钱花得值。
事实上,大唐与吐蕃的联姻为两地人民赢得了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两位君主也得以各忙各的。太宗皇帝成功地遏制了西突厥的进犯,并把西域各国收入囊中;松赞干布则将其扩张征服事业做到极致,还不失时机地教训了印度人。
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