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重生之喜乐年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一点多,马长坡带着一箱苹果先来。随后,李晓路一家三口过来,意外的是,跟随李家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看到在门口迎接的杜如蒿,李晓路一下子蹦过来,“如蒿,看我把谁带过来了,欢迎不欢迎?”
“欢迎,热烈欢迎!”杜如蒿不由笑道,看向这位被带过来的严格知先生,心里是真有点意外。可来就是客,又是自己乡的父母官,哪有不欢迎的。
张梅英解释道:“格知恰好今天去我家,就被晓路一块拉过来了。”
严格知带着一个礼盒,斯文有礼,笑容和煦,“不速之客,请见谅。”
“什么不速之客,严大哥你过来才是让我家蓬荜生辉,是盼都盼不来的贵客呢。”杜如蒿笑着迎客,顺便给家人介绍了严格知身份。
杜石林夫妇都感觉挺有面子的,乡长这个级别原来都是自家接触不到的层次,现在也成了自家座上客。家里的生活真的是改变太多,连交往的人也随着变化了。
李家人带过来一套精美的家庭用瓷具并一箱饮料,而严格知突然前来,也带有一盒礼品,共庆杜家乔迁之喜。
客气一番,杜家人接过礼品,阻止要换鞋的这群人,热情请他们进屋,请他们参观自家房子。房子布置得比较简单,但因为布局合理,又什么都是新的,让人看着也不错。各个房间都摆有绿植,都是好养活的且便宜的品种,或是吊兰,或是绿萝,又给房间多了几分绿意。
杜家的暖气片并没有包起来,都露在外面。新房有暖气让李晓路赞叹不已,“如蒿,你们这房子太好了,我家房子还没有暖气呢。”李晓路家房子是自建的,只在客厅装了壁炉,其他房间还是用的空调制暖,但空调制暖比较干,就没有统一供暖的暖气好。
“你家壁炉天一冷,想什么时候点就什么时候点,我们这暖气还得等到11月15号才能送,各有利弊吧。”
虽然这样说,杜如蒿也觉得这房子不错,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地好。房子也看过,就准备吃饭了。圆桌无大小,不过是为了方便,男人坐在一边,女人坐在另一边。十个人,真是济济一堂,把杜家吃饭的圆桌围得满满的。
严格知看着桌子对面身穿天空蓝上衣的杜如蒿,自己不觉心里有丝柔软的情绪一闪而过。好像她非常喜欢蓝色,每一次见都是深深浅浅的蓝色上衣。不过蓝色与她气质很搭,显得她沉静安适,让人感觉很舒服。
鉴于大家都忙,人又多,杜如蒿之前和家人建议中午吃火锅。这个最省事,也不用煎炸煮炒,只要把相关菜准备好,调料准备足就行。杜家的火锅是个鸳鸯锅,不管是想吃辣的还是非辣的,都可以自己涮着来。
别说,吃饭就是吃个热闹,火锅也适合人多了吃。菜就是那些常见品种,羊肉片、牛肉片、豆腐、山药、菌类、青菜之类的,气氛却特别热烈。
好几个大男人在一起,平日没事还要喝几口,现在又是乔迁之喜,又怎能没有酒?杜家准备的白酒是红星二锅头。男人们喝白酒,女人随意,或喝酒,或喝饮料。
李志军场面上应酬惯了,拿个杯子,倒了一杯,“来,石林老弟,咱们干杯,祝你们乔迁之喜,也祝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杜石林跟他碰了下,“李哥,得感谢你家给了我们机会,不然我家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李晓路看两个爸爸客气,对杜如蒿一笑大声说:“这主要是如蒿和阿姨手艺好,对了,还有姣姐的努力,不然买的人也不会买帐。”
“是啊,我都后悔和如蒿商定你们定价我收了,应该利润对半才对嘛,看咱们中秋节的月饼红火的。我从来没见过脑子这么灵活的女孩。”张梅英半开玩笑道,“要也是我的女儿就好了。”
陈松枝和张梅英两人说话投机,生意上又有来往,关系现在比较亲密,说话也比较随便,随口就回道:“这还不简单,你要不嫌弃,让如蒿认你名下不就成了?”
当地比较流行认干亲,特别是小时候父母比较娇的小孩一般都会再认一个干亲。不过这样认干妈,一般都是小孩小的时候,认完之后两家会当亲戚往来,除了平日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孩必需要去干妈家走动,一直到十二岁止。杜如蒿小时候是认在姑姑身上,是亲上加亲。
妈妈提前可没跟自己说过这件事啊,看来真是话赶话说到这里,才随口一说。不过这么大了,再认一个干妈?这个还不是问题,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没有那种上赶着巴结的心思,但人家李家人又怎么想?
☆、第39章干亲
听了妈妈要自己认张梅英为干妈,杜如蒿首先就去看李氏夫妇的表情,他们还都一脸笑容,看来应该没有因妈妈的话而不快,但也有可能是人家修练得当,内心想什么也不会被自己看出来。
y县对认干亲还是比较慎重的,如果干爸妈去世,干儿子或干女儿一样要披麻戴孝送殡的。说起来干亲是真的有了比较亲密的关系,李家会乐意让双方的关系更上一层吗?
不过妈妈这样提的时机真的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果人家不乐意直接拒绝,这会扫了自家的面子,有可能会影响以后两家的关系。如果是被迫同意,则心里会有根刺。这种事,就是有这个愿望,也只适合私下里接触时说出来,有意外的话圆过去就好了,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起。
杜如峰也是这么想的,他假装埋怨道:“妈,喜事不能都凑在一天,您看菜都好了,我肚子也饿了,回头再说这事吧。”
李晓路却拍手,“这样就太好了,我就又有一个姊妹了。”她又碰碰杜如蒿胳膊,“如蒿你生日是什么时候?”
“我是农历7月1日生日,已过了。”
“那我比你大,我是6月份的。妈,您快答应,哈,这下我有妹妹啦!”
张梅英宠溺地看看她,又看了李志军一眼,得到李志军同意的眼神。她也一向喜欢杜如蒿的温柔懂事,而杜家人人品又好,认个干女儿也没什么。张梅英摘下脖子上挂的玉坠,笑呵呵地说:“今天匆忙,也没带见面礼,这个给你。”
张梅英给的玉坠是一个碧绿的豆荚形状,豆子饱满,豆荚尖微微翘着,连上面的纹路都纤毫毕现,张梅英又随身带着,这一定是她喜欢的,杜如蒿推辞,“您心意我领了,张姨,这太贵重了。”
“你这孩子,还叫什么张姨,是不是不乐意认我这个干妈啊?”
张梅英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自己实际年纪与她差得不是太多,这声干妈杜如蒿还真有点叫不出口。看看一屋子笑呵呵看着她的目光,她把脸一抹装进兜里,叫了声干妈。
“这就对了,干妈都叫了,礼物还不收?”李志军爽朗大笑。
杜如蒿接过玉坠,戴到了自己脖子上,既然干妈都叫了,干爸也没什么了。杜如蒿拿过酒壶,给李志军和张梅英斟上酒,“干妈,干爸,以后又多几个人疼我了,借酒表示下我的心意。祝你们万事顺心,身体健康!”李志军两人笑着饮了。
“我,还有我呢!你还没叫姐。”李晓路不甘示弱叫了起来。
干爸干妈是没办法才叫了,这个小豆丁,还想让自己叫姐?杜如蒿冲她笑笑,“你还要叫我师傅呢。”
开玩笑叫声师傅可以,真天天叫师傅可受不了,李晓路不说话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屋里气氛越发热烈。
既然给李志军夫妇敬过酒了,杜如蒿也就给大家都斟上,很快就到了严格知面前。
她目光诚挚,笑语盈盈,衬着这屋里的热闹,严格知恍惚一下,这不就是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吗?温暖、融洽,关怀,每个角落都透着让人舒服的轻松。
他马上回神,接过了酒,下意识露出自己最好的笑容,喝完后让杜如蒿把饮料拿过来,两人碰了下,“谢谢如蒿,也祝你学业有成!”
在他深沉的目光下,杜如蒿目光坦荡,坦然和他碰了下又转向下一个人。这边杜如峰和马长坡也开始站起来给大家敬酒。
转了一圈,杜如蒿在自己座位上落座,问:“对了,严大哥,前段你们乡政府是否遇到一个不赡养老人的事?最后怎么样了?”
杜如蒿不问,严格知是不会说这事的,人家高高兴兴搬新房,他不会那么没眼色说杜家村的这事来扫兴。
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这一方人也是各种各样。想着乡里人淳朴,可却也因为受的教育少,做事更直白,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自私。像杜如蒿这样的,真是个异类。
“我们做了些工作,让他们弟兄三人每家一年出300斤粮食,80元钱,看病的费用均摊,至于住,每家轮流住,一个月一换。”
这考虑得很周到了。李晓路听到这... -->>
十一点多,马长坡带着一箱苹果先来。随后,李晓路一家三口过来,意外的是,跟随李家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看到在门口迎接的杜如蒿,李晓路一下子蹦过来,“如蒿,看我把谁带过来了,欢迎不欢迎?”
“欢迎,热烈欢迎!”杜如蒿不由笑道,看向这位被带过来的严格知先生,心里是真有点意外。可来就是客,又是自己乡的父母官,哪有不欢迎的。
张梅英解释道:“格知恰好今天去我家,就被晓路一块拉过来了。”
严格知带着一个礼盒,斯文有礼,笑容和煦,“不速之客,请见谅。”
“什么不速之客,严大哥你过来才是让我家蓬荜生辉,是盼都盼不来的贵客呢。”杜如蒿笑着迎客,顺便给家人介绍了严格知身份。
杜石林夫妇都感觉挺有面子的,乡长这个级别原来都是自家接触不到的层次,现在也成了自家座上客。家里的生活真的是改变太多,连交往的人也随着变化了。
李家人带过来一套精美的家庭用瓷具并一箱饮料,而严格知突然前来,也带有一盒礼品,共庆杜家乔迁之喜。
客气一番,杜家人接过礼品,阻止要换鞋的这群人,热情请他们进屋,请他们参观自家房子。房子布置得比较简单,但因为布局合理,又什么都是新的,让人看着也不错。各个房间都摆有绿植,都是好养活的且便宜的品种,或是吊兰,或是绿萝,又给房间多了几分绿意。
杜家的暖气片并没有包起来,都露在外面。新房有暖气让李晓路赞叹不已,“如蒿,你们这房子太好了,我家房子还没有暖气呢。”李晓路家房子是自建的,只在客厅装了壁炉,其他房间还是用的空调制暖,但空调制暖比较干,就没有统一供暖的暖气好。
“你家壁炉天一冷,想什么时候点就什么时候点,我们这暖气还得等到11月15号才能送,各有利弊吧。”
虽然这样说,杜如蒿也觉得这房子不错,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地好。房子也看过,就准备吃饭了。圆桌无大小,不过是为了方便,男人坐在一边,女人坐在另一边。十个人,真是济济一堂,把杜家吃饭的圆桌围得满满的。
严格知看着桌子对面身穿天空蓝上衣的杜如蒿,自己不觉心里有丝柔软的情绪一闪而过。好像她非常喜欢蓝色,每一次见都是深深浅浅的蓝色上衣。不过蓝色与她气质很搭,显得她沉静安适,让人感觉很舒服。
鉴于大家都忙,人又多,杜如蒿之前和家人建议中午吃火锅。这个最省事,也不用煎炸煮炒,只要把相关菜准备好,调料准备足就行。杜家的火锅是个鸳鸯锅,不管是想吃辣的还是非辣的,都可以自己涮着来。
别说,吃饭就是吃个热闹,火锅也适合人多了吃。菜就是那些常见品种,羊肉片、牛肉片、豆腐、山药、菌类、青菜之类的,气氛却特别热烈。
好几个大男人在一起,平日没事还要喝几口,现在又是乔迁之喜,又怎能没有酒?杜家准备的白酒是红星二锅头。男人们喝白酒,女人随意,或喝酒,或喝饮料。
李志军场面上应酬惯了,拿个杯子,倒了一杯,“来,石林老弟,咱们干杯,祝你们乔迁之喜,也祝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杜石林跟他碰了下,“李哥,得感谢你家给了我们机会,不然我家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李晓路看两个爸爸客气,对杜如蒿一笑大声说:“这主要是如蒿和阿姨手艺好,对了,还有姣姐的努力,不然买的人也不会买帐。”
“是啊,我都后悔和如蒿商定你们定价我收了,应该利润对半才对嘛,看咱们中秋节的月饼红火的。我从来没见过脑子这么灵活的女孩。”张梅英半开玩笑道,“要也是我的女儿就好了。”
陈松枝和张梅英两人说话投机,生意上又有来往,关系现在比较亲密,说话也比较随便,随口就回道:“这还不简单,你要不嫌弃,让如蒿认你名下不就成了?”
当地比较流行认干亲,特别是小时候父母比较娇的小孩一般都会再认一个干亲。不过这样认干妈,一般都是小孩小的时候,认完之后两家会当亲戚往来,除了平日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孩必需要去干妈家走动,一直到十二岁止。杜如蒿小时候是认在姑姑身上,是亲上加亲。
妈妈提前可没跟自己说过这件事啊,看来真是话赶话说到这里,才随口一说。不过这么大了,再认一个干妈?这个还不是问题,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没有那种上赶着巴结的心思,但人家李家人又怎么想?
☆、第39章干亲
听了妈妈要自己认张梅英为干妈,杜如蒿首先就去看李氏夫妇的表情,他们还都一脸笑容,看来应该没有因妈妈的话而不快,但也有可能是人家修练得当,内心想什么也不会被自己看出来。
y县对认干亲还是比较慎重的,如果干爸妈去世,干儿子或干女儿一样要披麻戴孝送殡的。说起来干亲是真的有了比较亲密的关系,李家会乐意让双方的关系更上一层吗?
不过妈妈这样提的时机真的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果人家不乐意直接拒绝,这会扫了自家的面子,有可能会影响以后两家的关系。如果是被迫同意,则心里会有根刺。这种事,就是有这个愿望,也只适合私下里接触时说出来,有意外的话圆过去就好了,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起。
杜如峰也是这么想的,他假装埋怨道:“妈,喜事不能都凑在一天,您看菜都好了,我肚子也饿了,回头再说这事吧。”
李晓路却拍手,“这样就太好了,我就又有一个姊妹了。”她又碰碰杜如蒿胳膊,“如蒿你生日是什么时候?”
“我是农历7月1日生日,已过了。”
“那我比你大,我是6月份的。妈,您快答应,哈,这下我有妹妹啦!”
张梅英宠溺地看看她,又看了李志军一眼,得到李志军同意的眼神。她也一向喜欢杜如蒿的温柔懂事,而杜家人人品又好,认个干女儿也没什么。张梅英摘下脖子上挂的玉坠,笑呵呵地说:“今天匆忙,也没带见面礼,这个给你。”
张梅英给的玉坠是一个碧绿的豆荚形状,豆子饱满,豆荚尖微微翘着,连上面的纹路都纤毫毕现,张梅英又随身带着,这一定是她喜欢的,杜如蒿推辞,“您心意我领了,张姨,这太贵重了。”
“你这孩子,还叫什么张姨,是不是不乐意认我这个干妈啊?”
张梅英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自己实际年纪与她差得不是太多,这声干妈杜如蒿还真有点叫不出口。看看一屋子笑呵呵看着她的目光,她把脸一抹装进兜里,叫了声干妈。
“这就对了,干妈都叫了,礼物还不收?”李志军爽朗大笑。
杜如蒿接过玉坠,戴到了自己脖子上,既然干妈都叫了,干爸也没什么了。杜如蒿拿过酒壶,给李志军和张梅英斟上酒,“干妈,干爸,以后又多几个人疼我了,借酒表示下我的心意。祝你们万事顺心,身体健康!”李志军两人笑着饮了。
“我,还有我呢!你还没叫姐。”李晓路不甘示弱叫了起来。
干爸干妈是没办法才叫了,这个小豆丁,还想让自己叫姐?杜如蒿冲她笑笑,“你还要叫我师傅呢。”
开玩笑叫声师傅可以,真天天叫师傅可受不了,李晓路不说话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屋里气氛越发热烈。
既然给李志军夫妇敬过酒了,杜如蒿也就给大家都斟上,很快就到了严格知面前。
她目光诚挚,笑语盈盈,衬着这屋里的热闹,严格知恍惚一下,这不就是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吗?温暖、融洽,关怀,每个角落都透着让人舒服的轻松。
他马上回神,接过了酒,下意识露出自己最好的笑容,喝完后让杜如蒿把饮料拿过来,两人碰了下,“谢谢如蒿,也祝你学业有成!”
在他深沉的目光下,杜如蒿目光坦荡,坦然和他碰了下又转向下一个人。这边杜如峰和马长坡也开始站起来给大家敬酒。
转了一圈,杜如蒿在自己座位上落座,问:“对了,严大哥,前段你们乡政府是否遇到一个不赡养老人的事?最后怎么样了?”
杜如蒿不问,严格知是不会说这事的,人家高高兴兴搬新房,他不会那么没眼色说杜家村的这事来扫兴。
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这一方人也是各种各样。想着乡里人淳朴,可却也因为受的教育少,做事更直白,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自私。像杜如蒿这样的,真是个异类。
“我们做了些工作,让他们弟兄三人每家一年出300斤粮食,80元钱,看病的费用均摊,至于住,每家轮流住,一个月一换。”
这考虑得很周到了。李晓路听到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