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zhuishulou.com,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两个小时的通话中,罗斯福与丘吉尔统一了观点。
这就是,红俄战败,并不意味着美英也会战败,只要美国在一九四四年顺利实现战时生产计划,那么美英仍然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只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英国必须坚持到一九四四年底,在一九四五年之前不能战败,不然仅凭美国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同时战胜〖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消极抵抗是行不通的。
虽然在此之前,美英当局已经取消了在北非大西洋沿岸地区登陆的计划,但是罗斯福与丘吉尔都知道,当务之急是设法在某个地方牵制住中德兵力,让中德暂时没有能力集中力量攻打英国。
这个地方,就是斯里兰卡。
短期之内,至少在一九四三年内,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攻打英国本土,而且意大利也未必会在年内把舰队派过去。更重要的是,德军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才能够把用在德俄战场上的数百万军队抽调回来,然后还得huā上几个月的时间让这些军队进行休整,并且针对新的战场进行必要的编制调整。在此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将以封锁与轰炸的方式来打击英国。
至于登陆英国本土,肯定是一九四四年下半年的事。
也就是说,短期之内,英国本土不会受到威胁。如此一来,也就不可能通过保卫英国本土来牵制住德军。
至于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经尽到全力。
当时,罗斯福与丘吉尔都认识到,能够供美英做文章的,也就只有中东与南亚了。即英军必须在中东与南亚死守,绝对不能主动退却,不然中德势必会把庞大的兵力用到其他方向上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英军在中东与南亚迅速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有可能提前启动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而且〖中〗国也会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再加上意大利,美英守住英国本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随后。在两国的高层会议上,大部分高级官员与将领都承认这一点。
问题是,仅凭英军,根本不可能守住中东与南亚。甚至没有能力在这两个战场上给中德军队制造足够大的麻烦。
拿南亚来说,当时驻扎在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英军虽然有一百多万,但是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大部分都是步兵,坦克战车不到五百辆。作战飞机不到一千架,连口径在七十毫米以上的火炮也不到一千门。要知道,〖中〗国陆军的一个装甲军,就拥有这么多重装备,而〖中〗国陆军在击败了俄军之后,能从大陆战场上抽调十个装甲军与数倍于此的步兵军,可用兵力高达数百万。在南亚,就算把武装起来的殖民地部队算进去。英军的可用兵力也不到三百万。而且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军最缺的就是武器装备,特别是重型装备。
为此,英国当局明确提出,美国必须尽快为英国皇家陆军提供一批重装备,而且得设法送往中东与南亚。不然就算英军肯守,也不见得守得住。只要中东与南亚丢失。美英就没有转圜余地了。
罗斯福没有拒绝这个请求,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当时。美国并不缺乏重装备。
虽然美国的战争动员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但是从一九四一年底开始,美国的战争机器就开始加速运转,军事工业部门最先完成动员,军火的产量每个月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别的不说,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底,摆放在纽约港里,准备送往英国的美式坦克就超过了三千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些坦克,足够武装十个装甲师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武器装备送到战场上去,即送到守卫中东与南亚的英军手里。
地中海航线已被切断,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当时,唯一能用的,也有只有印度洋航线。
这条航线从南非的德班起,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北上,经莫桑比克海峡到达西印度洋,再进入阿拉伯海西面的亚丁湾。在这里,航线分成了两条,一条是向西经亚丁湾进入红海,然后到达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另外一条则是直接北上,从阿曼湾进入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半岛东部与伊朗的港口。
相对而言,前一条航线还稍微安全一点。
后一条航线需要深入阿拉伯海,也就得通过〖中〗国潜艇的主要活动海域,极容易遭到潜艇伏击。
问题是,如果把物资送入红海,送到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就得通过陆路送往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与两河流域的英军手里,而在阿拉伯半岛上... -->>
在两个小时的通话中,罗斯福与丘吉尔统一了观点。
这就是,红俄战败,并不意味着美英也会战败,只要美国在一九四四年顺利实现战时生产计划,那么美英仍然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只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英国必须坚持到一九四四年底,在一九四五年之前不能战败,不然仅凭美国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同时战胜〖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消极抵抗是行不通的。
虽然在此之前,美英当局已经取消了在北非大西洋沿岸地区登陆的计划,但是罗斯福与丘吉尔都知道,当务之急是设法在某个地方牵制住中德兵力,让中德暂时没有能力集中力量攻打英国。
这个地方,就是斯里兰卡。
短期之内,至少在一九四三年内,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攻打英国本土,而且意大利也未必会在年内把舰队派过去。更重要的是,德军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才能够把用在德俄战场上的数百万军队抽调回来,然后还得huā上几个月的时间让这些军队进行休整,并且针对新的战场进行必要的编制调整。在此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将以封锁与轰炸的方式来打击英国。
至于登陆英国本土,肯定是一九四四年下半年的事。
也就是说,短期之内,英国本土不会受到威胁。如此一来,也就不可能通过保卫英国本土来牵制住德军。
至于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经尽到全力。
当时,罗斯福与丘吉尔都认识到,能够供美英做文章的,也就只有中东与南亚了。即英军必须在中东与南亚死守,绝对不能主动退却,不然中德势必会把庞大的兵力用到其他方向上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英军在中东与南亚迅速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有可能提前启动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而且〖中〗国也会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再加上意大利,美英守住英国本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随后。在两国的高层会议上,大部分高级官员与将领都承认这一点。
问题是,仅凭英军,根本不可能守住中东与南亚。甚至没有能力在这两个战场上给中德军队制造足够大的麻烦。
拿南亚来说,当时驻扎在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英军虽然有一百多万,但是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大部分都是步兵,坦克战车不到五百辆。作战飞机不到一千架,连口径在七十毫米以上的火炮也不到一千门。要知道,〖中〗国陆军的一个装甲军,就拥有这么多重装备,而〖中〗国陆军在击败了俄军之后,能从大陆战场上抽调十个装甲军与数倍于此的步兵军,可用兵力高达数百万。在南亚,就算把武装起来的殖民地部队算进去。英军的可用兵力也不到三百万。而且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军最缺的就是武器装备,特别是重型装备。
为此,英国当局明确提出,美国必须尽快为英国皇家陆军提供一批重装备,而且得设法送往中东与南亚。不然就算英军肯守,也不见得守得住。只要中东与南亚丢失。美英就没有转圜余地了。
罗斯福没有拒绝这个请求,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当时。美国并不缺乏重装备。
虽然美国的战争动员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但是从一九四一年底开始,美国的战争机器就开始加速运转,军事工业部门最先完成动员,军火的产量每个月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别的不说,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底,摆放在纽约港里,准备送往英国的美式坦克就超过了三千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些坦克,足够武装十个装甲师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武器装备送到战场上去,即送到守卫中东与南亚的英军手里。
地中海航线已被切断,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当时,唯一能用的,也有只有印度洋航线。
这条航线从南非的德班起,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北上,经莫桑比克海峡到达西印度洋,再进入阿拉伯海西面的亚丁湾。在这里,航线分成了两条,一条是向西经亚丁湾进入红海,然后到达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另外一条则是直接北上,从阿曼湾进入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半岛东部与伊朗的港口。
相对而言,前一条航线还稍微安全一点。
后一条航线需要深入阿拉伯海,也就得通过〖中〗国潜艇的主要活动海域,极容易遭到潜艇伏击。
问题是,如果把物资送入红海,送到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就得通过陆路送往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与两河流域的英军手里,而在阿拉伯半岛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