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重造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几章之后就乱了。我弃了有八九本,都是因为没有耐心先做一年准备,上来就写。
本作原只为存放资料,不想写这么快,但不想四万字之后就签了,我就被绑架了,只得一路乱写下去。
就是我收集了大量语言,及少量的生活细节,可以支撑几章,我就想先把这些资料写成篇章,然后把这些资料从我的库中删除,精简资料库,方便我以后查阅。
纵观历史小说,没一部能上台面的,《李自成》里大量幼稚的描写,居然还写了四十年。《金瓯缺》也那样,比如西军,被写成西部边防军,语言如此幼稚,矛盾文学奖太不值钱。
出一部力作很苦,不写作时,我每天查资料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弄得眼没法看电脑。光是语言就够我对付了,何况还有文史,生活细节等等。由于网上烂文字横行,淹没了有价值的资料,十个小时查到的资料,不过几十字而已。有个搞明史的顾诚,一生出的专著极少,自已不满意的东西,给钱也不写。如果大家都求精,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被垃圾淹没。出版业的繁荣,是文化衰败,而非文化昌盛。
说说这部作品的问题。
我的结构产生方式,不是凭空编,而是编排资料。凭空编出的东西,对话里大量现代穿帮语,没有文史,没有生活细节支撑,是不能看的。而编排资料就不同了,因为资料本身就是经典语言,经典生活细节,以及文史。
我就是剪刀加糨糊,我如果出了问题,就是剪(收集)与糊(整理)出了问题,问题就是准备不足,剪糊得不充分。
做了半个月准备,只收集了几个经典生活细节,如何支撑作品?驴三被挤到锅里,头伙只盛半碗争食,来自知青生活,这就是经典生活细节,但是非常难查,半个月只查到几个。
第一个问题,资料的不足性。
第二个问题,资料侧重偏颇了。
三种资料:语言,文史,生活细节。
我大量精力放在查语言和文史上,对生活细节查得较少(加之经典生活细节极为难找),这是小说,不是历史专著,以后我会侧重对经典生活细节的收集。
我就是个编资料的,至于能体现我一点文学功底的,只在少数写景上。另外,如果你留意看,我小说里的每句话都删不动一个字,而旁人的小说,仅通过砍定状补语,就能砍掉三成字数。
本书结构的混乱,在于我的资料用完了,当没资料时(事先收集得不充分),我就黔驴了。不通过编排资料的方法创作历史小说,无非是垃圾。迄今为止没出过一部象样的历史小说,原因之一就是创作方法出问题了,是编情节,而不是编资料,那你这些情节,用什么语言,生活细节支撑?不垃圾才怪。
什么叫资料?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古人不这么说,而是你给我本本等等的。你怎么乱动的我的东西?古人也不这么说,而是庙里的猪头是有主的。语言不算资料?除了语言,需要解决的还有生活细节。姚雪垠大师四十年创作,连个语言也没解决,这让我很困惑。
历史小说,只能通过编资料实现,谁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文史),谁知道古代生活是甚样(生活细节)?谁会说古代口语(语言)?
这三种资料里,最难的是生活细节,我想了很多办法,只能从知青和民国老人的回忆中摄取,但极为难查(经典才行,不是随便一个生活细节都能用的)。至于明清小说,三言二拍里有个毛的生活细节,都是大而化之,明清小说的第一力作《醒世姻缘传》也只占个语言,描写画卷广阔(比红楼梦场面只局限于府邸中强太多),但生活细节也是不多,细节有,但关键是经典性。
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总想在作品里谈社会问题,这个会影响阅读性,总改不了这个毛病,比如我作品中的那句:“在万般事项上和稀泥,将千般事业败光”。
一年之后重启本文。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几章之后就乱了。我弃了有八九本,都是因为没有耐心先做一年准备,上来就写。
本作原只为存放资料,不想写这么快,但不想四万字之后就签了,我就被绑架了,只得一路乱写下去。
就是我收集了大量语言,及少量的生活细节,可以支撑几章,我就想先把这些资料写成篇章,然后把这些资料从我的库中删除,精简资料库,方便我以后查阅。
纵观历史小说,没一部能上台面的,《李自成》里大量幼稚的描写,居然还写了四十年。《金瓯缺》也那样,比如西军,被写成西部边防军,语言如此幼稚,矛盾文学奖太不值钱。
出一部力作很苦,不写作时,我每天查资料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弄得眼没法看电脑。光是语言就够我对付了,何况还有文史,生活细节等等。由于网上烂文字横行,淹没了有价值的资料,十个小时查到的资料,不过几十字而已。有个搞明史的顾诚,一生出的专著极少,自已不满意的东西,给钱也不写。如果大家都求精,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被垃圾淹没。出版业的繁荣,是文化衰败,而非文化昌盛。
说说这部作品的问题。
我的结构产生方式,不是凭空编,而是编排资料。凭空编出的东西,对话里大量现代穿帮语,没有文史,没有生活细节支撑,是不能看的。而编排资料就不同了,因为资料本身就是经典语言,经典生活细节,以及文史。
我就是剪刀加糨糊,我如果出了问题,就是剪(收集)与糊(整理)出了问题,问题就是准备不足,剪糊得不充分。
做了半个月准备,只收集了几个经典生活细节,如何支撑作品?驴三被挤到锅里,头伙只盛半碗争食,来自知青生活,这就是经典生活细节,但是非常难查,半个月只查到几个。
第一个问题,资料的不足性。
第二个问题,资料侧重偏颇了。
三种资料:语言,文史,生活细节。
我大量精力放在查语言和文史上,对生活细节查得较少(加之经典生活细节极为难找),这是小说,不是历史专著,以后我会侧重对经典生活细节的收集。
我就是个编资料的,至于能体现我一点文学功底的,只在少数写景上。另外,如果你留意看,我小说里的每句话都删不动一个字,而旁人的小说,仅通过砍定状补语,就能砍掉三成字数。
本书结构的混乱,在于我的资料用完了,当没资料时(事先收集得不充分),我就黔驴了。不通过编排资料的方法创作历史小说,无非是垃圾。迄今为止没出过一部象样的历史小说,原因之一就是创作方法出问题了,是编情节,而不是编资料,那你这些情节,用什么语言,生活细节支撑?不垃圾才怪。
什么叫资料?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古人不这么说,而是你给我本本等等的。你怎么乱动的我的东西?古人也不这么说,而是庙里的猪头是有主的。语言不算资料?除了语言,需要解决的还有生活细节。姚雪垠大师四十年创作,连个语言也没解决,这让我很困惑。
历史小说,只能通过编资料实现,谁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文史),谁知道古代生活是甚样(生活细节)?谁会说古代口语(语言)?
这三种资料里,最难的是生活细节,我想了很多办法,只能从知青和民国老人的回忆中摄取,但极为难查(经典才行,不是随便一个生活细节都能用的)。至于明清小说,三言二拍里有个毛的生活细节,都是大而化之,明清小说的第一力作《醒世姻缘传》也只占个语言,描写画卷广阔(比红楼梦场面只局限于府邸中强太多),但生活细节也是不多,细节有,但关键是经典性。
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总想在作品里谈社会问题,这个会影响阅读性,总改不了这个毛病,比如我作品中的那句:“在万般事项上和稀泥,将千般事业败光”。
一年之后重启本文。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