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重生野性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榕树下》杂志的发行出乎意料顺利,从地方代理商的反馈来看,首印3000册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售罄,于是第二次印刷又印了5000册。
并且,由于林卓韵害怕销量不好,把杂志定位为双月刊,现在干脆直接改为半月刊。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网络太新奇了。
中国的大部分人都还没上过网,却又从各种渠道知晓有这么个东西,并对网络上的一切都很好奇。此时还有许多学生杂志,专门截取各大论坛的聊天内容,一字不漏的印出来,如此粗糙的栏目居然还大受欢迎。
仅“网络文学第一刊”的噱头,就足够支撑每期至少上万册的销量。
而创刊号中引起轰动的文章,不是《三体》小说连载,也不是什么网络大神的作品,而是一个特别的栏目——死亡日记。
《死亡日记》又名《生命的留言》,是一个胃癌晚期患者的日记。他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从8月份就开始每天写日记,到11月的时候,他已经拿不动笔了,于是他的妻子接着写。
《榕树下》发行创刊号之前,已经有盛海媒体在报道此人的事迹,陆陆续续有外地报纸在转载,可以说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但他的《死亡日记》篇幅太长了,虽然早就传遍网络,但各大报纸却只截取一段刊登,《榕树下》是第一份进行全文连载的杂志。
夫妻俩文笔都很好,丈夫的行文幽默豁达而带有哲思,妻子的行文温情哀伤而体现坚强。面对病魔,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情趣,用一种轻松平淡的语调来讨论生与死。
这个系列的日记,不仅让人感到惋惜和同情,还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榕树下》杂志第二期还没发行,就已经收到20多封读者来信,都是打听询问这位癌症患者的现状,还有读者寄来千纸鹤请杂志社转赠。这些读者明显都是不上网的,因为网络早就传遍了,三大门户网站和各大论坛的网友纷纷跑去榕树下慰问鼓励。
杂志的定价是5元钱,稍微偏贵,但内容挺足。
文章质量简直不用说了,散文、杂文、诗歌、短篇小说这些,以前根本就没机会发表,已经在榕树下攒了好几年。各种精品文章任由林卓韵挑选,每一篇都精益求精,整体质量能碾压大部分文学杂志。
《榕树下》发行到第四期的时候,口碑就彻底炸开,销量直接飙升到接近5万册。
零售商给代理商打电话说这份杂志好卖,代理商又把情况反馈给上一级代理商,于是不断的加印、不断的铺开市场。这种情况让同行们非常惊讶,因为销量实在涨得太快了,完全就不讲道理啊。
于是,一些相对比较开明的传统杂志,尝试着每期刊登一两篇网络文章。
只能说此时的网络作家特别牛逼,毕竟能上网的人能少,能在网络上写文章的人就更少,大部分都拥有高学历背景。
而此时榕树下的艺术总监、论坛版主,好几年前就获得过五四文学奖,未来还会担任盛海市作协副主席——圈内人都知道京城和盛海的作协有多难进,能当上副主席就更牛逼了。其他版主和内容编辑,也都是未来响当当的人物,这个网站可以说是藏龙卧虎。
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牛人都是靠着兴趣写作的,基本上拿不到什么稿费。而当榕树下开始商业化之后,赚到的钱越来越多,驻站牛人却纷纷出走——人家不稀罕那几个钱,更心疼网站变味了,变得更庸俗势利。
顺便一提,榕树下拥有两个论坛版块,一个风格严肃,一个活泼有趣。就流量来看,能在诸多论坛中排名前三;而从内容来看,颇有些天涯和知乎的... -->>
《榕树下》杂志的发行出乎意料顺利,从地方代理商的反馈来看,首印3000册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售罄,于是第二次印刷又印了5000册。
并且,由于林卓韵害怕销量不好,把杂志定位为双月刊,现在干脆直接改为半月刊。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网络太新奇了。
中国的大部分人都还没上过网,却又从各种渠道知晓有这么个东西,并对网络上的一切都很好奇。此时还有许多学生杂志,专门截取各大论坛的聊天内容,一字不漏的印出来,如此粗糙的栏目居然还大受欢迎。
仅“网络文学第一刊”的噱头,就足够支撑每期至少上万册的销量。
而创刊号中引起轰动的文章,不是《三体》小说连载,也不是什么网络大神的作品,而是一个特别的栏目——死亡日记。
《死亡日记》又名《生命的留言》,是一个胃癌晚期患者的日记。他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从8月份就开始每天写日记,到11月的时候,他已经拿不动笔了,于是他的妻子接着写。
《榕树下》发行创刊号之前,已经有盛海媒体在报道此人的事迹,陆陆续续有外地报纸在转载,可以说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但他的《死亡日记》篇幅太长了,虽然早就传遍网络,但各大报纸却只截取一段刊登,《榕树下》是第一份进行全文连载的杂志。
夫妻俩文笔都很好,丈夫的行文幽默豁达而带有哲思,妻子的行文温情哀伤而体现坚强。面对病魔,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情趣,用一种轻松平淡的语调来讨论生与死。
这个系列的日记,不仅让人感到惋惜和同情,还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榕树下》杂志第二期还没发行,就已经收到20多封读者来信,都是打听询问这位癌症患者的现状,还有读者寄来千纸鹤请杂志社转赠。这些读者明显都是不上网的,因为网络早就传遍了,三大门户网站和各大论坛的网友纷纷跑去榕树下慰问鼓励。
杂志的定价是5元钱,稍微偏贵,但内容挺足。
文章质量简直不用说了,散文、杂文、诗歌、短篇小说这些,以前根本就没机会发表,已经在榕树下攒了好几年。各种精品文章任由林卓韵挑选,每一篇都精益求精,整体质量能碾压大部分文学杂志。
《榕树下》发行到第四期的时候,口碑就彻底炸开,销量直接飙升到接近5万册。
零售商给代理商打电话说这份杂志好卖,代理商又把情况反馈给上一级代理商,于是不断的加印、不断的铺开市场。这种情况让同行们非常惊讶,因为销量实在涨得太快了,完全就不讲道理啊。
于是,一些相对比较开明的传统杂志,尝试着每期刊登一两篇网络文章。
只能说此时的网络作家特别牛逼,毕竟能上网的人能少,能在网络上写文章的人就更少,大部分都拥有高学历背景。
而此时榕树下的艺术总监、论坛版主,好几年前就获得过五四文学奖,未来还会担任盛海市作协副主席——圈内人都知道京城和盛海的作协有多难进,能当上副主席就更牛逼了。其他版主和内容编辑,也都是未来响当当的人物,这个网站可以说是藏龙卧虎。
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牛人都是靠着兴趣写作的,基本上拿不到什么稿费。而当榕树下开始商业化之后,赚到的钱越来越多,驻站牛人却纷纷出走——人家不稀罕那几个钱,更心疼网站变味了,变得更庸俗势利。
顺便一提,榕树下拥有两个论坛版块,一个风格严肃,一个活泼有趣。就流量来看,能在诸多论坛中排名前三;而从内容来看,颇有些天涯和知乎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