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董老太公的那封信,也就短短的几页纸,却看得古浩天感慨不已。为不使其生疑,他记下几个关键之处,便叫时迁送回原处。
那书信是董太公的长子从沂州寄来,他是沂州司户参军身边的一个书吏,虽不是什么显赫的官职,但凭借家里的钱财和自身的钻营,成了那参军的心腹。
信中所说大意是,本次沂州春荒严重,朝廷下拨二十余万石救济粮,其中分给沂水县的有六万石,他通过参军的关系要求沂水县把北部董店一带约二万石的救济粮,交由其父发放,要求其父利用乡书手(即后世乡长)的身份,和北部山区乡民信息不通的有利条件,侵吞这批救济粮。
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好容易盼来朝廷救济粮,却成了各级官吏的唐僧肉,也难怪民众会造反,古浩天心里叹道。
乘着月色,古浩天和时迁走在回去沂水县的官道上。然而那封信的内容始终萦绕在他的脑子里,“二月二十四日,粮船到沂水县码头,二十七日到董店,请父亲妥当处置,免出意外。”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七日后,古浩天盘算着,绝不能让救济粮落入董家父子手里。
次日巳时,两人方回到朱贵堂侄的店里,而李逵和卞祥两批人马均已到了。一路上古浩天想了好多方案,都觉得不完善。报官,想想还是算了,如果州、县两级没有利益关联,董家凭一个当书吏的儿子,又怎能贪得了两万石粮食。分发给民众也不现实,董家势必不肯主动放粮,民众没有组织也不可能过来抢粮,那怕他几人劫下当场分发,恐怕发不了多少,就要面临官兵的围剿了。剩下的就是劫粮了,二万石粮食那就是一支船队,就算他有时间组织起人手劫了下来,但从沂水入运河再回梁山,途中州县关卡重重又如何过得去。
午饭过后,古浩天招集朱贵、时迁、卞祥等商议。
“董家竟恁恶毒,有甚麻烦,只待俺杀将进去,砍了他一家老小的鸟首,看那厮又如何吞得下那救命粮。”李逵在一边听了登时就大怒。
“李逵兄弟,杀了董家也容易,只是那粮食又怎生到手。”时迁虽没什么谋略,但这一点比李逵看得清楚。
“小官人,要不咱们便使郑家集的旧计。如今有时迁兄弟在此,岂不更方便。”朱贵经历过郑家集的事情,自然就想到了那次行动。
古浩天斟酌再三,最终觉得若要取得那粮食,也只能通过明面上渠道,买下那粮食,最后看看能不能搂草打兔子顺手捞回本钱,反正总比留在那些蛀虫手里强。至于灾民救济,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既有定策,他便叫卞祥带李逵一行先赶回梁山,让闻先生调派人手过来做事。可李逵死活不走一定要留下来,古浩天无奈,想想李逵必定已经被官府通缉,不与他们同行未必坏事,也就同意了。
且说最近几日,董店一带流言满天,都说朝廷有救济粮马上就到,甚至某月某日到什么地点,有多少粮食,都传得有鼻子有眼,那掌着分发大权的董府前天天都围着人,连邻村的一些保长都跑到董府里去当面问询了。
最显著的变化是董店的人口多了很多,各方的饥民闻讯纷纷赶了过来,堵满了大街小巷。
董老太公在府里火冒三丈,把那管家骂的半死,因为那封信也就他俩人知情。管家委屈的要死,把祖宗十八代都拿出来作保,证明自己的无辜。两人最后认定是沂州那边出了问题,但事已如此,只能尽力善后。
“太公,不能把粮食运回董店,不然无法善了。俺们在沂水县城北十余里处不是有个庄园吗,就卸在那,然后找个买家速速出手。”
“一时半刻,又到那里找恁大的买家。”
“俺即刻起程到沂水县去打探,或许可找着下家。”
“唉,也只得这般了,你且快去快回。”董太公无奈,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沂水河自县城西边流过,故城西一带就成了商业区,特别是粮食之类依赖水运的品种,更是会聚在这里。这董府管家也是运气不错,只走过三家米行,便遇着一个南方来的大粮商,只不过这个商人是听到这边缺粮,过来卖粮的并非买粮。那管家见那商人年纪轻轻,衣着华丽、相貌不凡,且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就含糊的说手头有一笔大买卖,约了那商人到茶馆细谈。
可那商人听管家说是卖粮的,当时就不愿意谈了,只说我南边远道运粮而来,只为在这边卖个好价钱,现在自己粮食尚没卖完,那会去买进粮食。
倒是边上的一个瘦小的账房模样的男子,劝...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董老太公的那封信,也就短短的几页纸,却看得古浩天感慨不已。为不使其生疑,他记下几个关键之处,便叫时迁送回原处。
那书信是董太公的长子从沂州寄来,他是沂州司户参军身边的一个书吏,虽不是什么显赫的官职,但凭借家里的钱财和自身的钻营,成了那参军的心腹。
信中所说大意是,本次沂州春荒严重,朝廷下拨二十余万石救济粮,其中分给沂水县的有六万石,他通过参军的关系要求沂水县把北部董店一带约二万石的救济粮,交由其父发放,要求其父利用乡书手(即后世乡长)的身份,和北部山区乡民信息不通的有利条件,侵吞这批救济粮。
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好容易盼来朝廷救济粮,却成了各级官吏的唐僧肉,也难怪民众会造反,古浩天心里叹道。
乘着月色,古浩天和时迁走在回去沂水县的官道上。然而那封信的内容始终萦绕在他的脑子里,“二月二十四日,粮船到沂水县码头,二十七日到董店,请父亲妥当处置,免出意外。”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七日后,古浩天盘算着,绝不能让救济粮落入董家父子手里。
次日巳时,两人方回到朱贵堂侄的店里,而李逵和卞祥两批人马均已到了。一路上古浩天想了好多方案,都觉得不完善。报官,想想还是算了,如果州、县两级没有利益关联,董家凭一个当书吏的儿子,又怎能贪得了两万石粮食。分发给民众也不现实,董家势必不肯主动放粮,民众没有组织也不可能过来抢粮,那怕他几人劫下当场分发,恐怕发不了多少,就要面临官兵的围剿了。剩下的就是劫粮了,二万石粮食那就是一支船队,就算他有时间组织起人手劫了下来,但从沂水入运河再回梁山,途中州县关卡重重又如何过得去。
午饭过后,古浩天招集朱贵、时迁、卞祥等商议。
“董家竟恁恶毒,有甚麻烦,只待俺杀将进去,砍了他一家老小的鸟首,看那厮又如何吞得下那救命粮。”李逵在一边听了登时就大怒。
“李逵兄弟,杀了董家也容易,只是那粮食又怎生到手。”时迁虽没什么谋略,但这一点比李逵看得清楚。
“小官人,要不咱们便使郑家集的旧计。如今有时迁兄弟在此,岂不更方便。”朱贵经历过郑家集的事情,自然就想到了那次行动。
古浩天斟酌再三,最终觉得若要取得那粮食,也只能通过明面上渠道,买下那粮食,最后看看能不能搂草打兔子顺手捞回本钱,反正总比留在那些蛀虫手里强。至于灾民救济,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既有定策,他便叫卞祥带李逵一行先赶回梁山,让闻先生调派人手过来做事。可李逵死活不走一定要留下来,古浩天无奈,想想李逵必定已经被官府通缉,不与他们同行未必坏事,也就同意了。
且说最近几日,董店一带流言满天,都说朝廷有救济粮马上就到,甚至某月某日到什么地点,有多少粮食,都传得有鼻子有眼,那掌着分发大权的董府前天天都围着人,连邻村的一些保长都跑到董府里去当面问询了。
最显著的变化是董店的人口多了很多,各方的饥民闻讯纷纷赶了过来,堵满了大街小巷。
董老太公在府里火冒三丈,把那管家骂的半死,因为那封信也就他俩人知情。管家委屈的要死,把祖宗十八代都拿出来作保,证明自己的无辜。两人最后认定是沂州那边出了问题,但事已如此,只能尽力善后。
“太公,不能把粮食运回董店,不然无法善了。俺们在沂水县城北十余里处不是有个庄园吗,就卸在那,然后找个买家速速出手。”
“一时半刻,又到那里找恁大的买家。”
“俺即刻起程到沂水县去打探,或许可找着下家。”
“唉,也只得这般了,你且快去快回。”董太公无奈,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沂水河自县城西边流过,故城西一带就成了商业区,特别是粮食之类依赖水运的品种,更是会聚在这里。这董府管家也是运气不错,只走过三家米行,便遇着一个南方来的大粮商,只不过这个商人是听到这边缺粮,过来卖粮的并非买粮。那管家见那商人年纪轻轻,衣着华丽、相貌不凡,且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就含糊的说手头有一笔大买卖,约了那商人到茶馆细谈。
可那商人听管家说是卖粮的,当时就不愿意谈了,只说我南边远道运粮而来,只为在这边卖个好价钱,现在自己粮食尚没卖完,那会去买进粮食。
倒是边上的一个瘦小的账房模样的男子,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