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汉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榖梁派放下成见,开始紧密联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一个充斥朝野的贤良文学团体,以彻底推翻武帝朝时遗留的政策,让大汉全面恢复周政为己任。
儒生不能成事?不足为虑?绝非如此。
可千万别小看这批人,西汉最终会走上纯用德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恶性循环中钻进复古的死胡同里,与这股思潮不无关系。
非要让任弘说的话,贤良文学的一些主张也不无道理,比如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中央确实不能管得太死,让地方毫无活力。
但这群人几乎全部来自关东,地方主义太过严重,三观跟明代的江南士绅像极。
在说及关东地区的疾苦时还有些道理,可这种狭隘的思维在涉及匈奴、西域问题时,就彻底暴露了屁股。
“方今为县官计者,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如此便能两主好合,内外交通,天下安宁,世世无患。”
“西安侯,你听听,这就是彼辈在盐铁之会上说的话,真是忘了当年的屈辱了么。”
杨恽秉承了外祖父的史观,明白汉匈之战的根源,自然对贤良文学的观点十分不齿。
任弘笑道:“有些人啊,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后世贸易战来时,不也一样么,有些人,投降主义吹得那叫一个响。
“当然,除了蠢货外,里面肯定也有打着自己主意的聪明人。”
任弘摇头:“有边郡挡在前面,关东郡国从未受过匈奴直接侵扰,自七国之乱后,七八十年间不见兵火。贤良文学们只觉得,朝廷为了与匈奴交战,不断从关东索取赋税,转仓廪之委,飞府库之财,以给边民,都是从自己身上割肉。”
“他们大概觉得,为荒凉贫瘠的边郡费如此多人力物力,不值得罢,还不如送个公主和一些远少于战争所需的钱帛去,以此换取一时之安,即便匈奴入寇,大不了将边郡弃了就行,丝毫影响不到关东。”
“狭隘,真是太狭隘了。”
所以贤良文学才会对一切积极进取的开拓之士开炮,欲阻止任弘封侯,又想将傅介子拉下马。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漠北之战能一劳永逸也就罢了,可后面汉武帝所用非人,战争又延长了几十年,匈奴仍好好的。关东贤良文学看不到这场战争的尽头,自然极力提倡恢复和亲。
任弘已经被印上了鹰派标签,既然应了傅介子之托,要在朝中与这些鸽派做斗争,任弘就得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了。
在任弘看来,不是每个读过诗书春秋的都不可救药,杨恽也读啊。
儒就是张皮,啥都能往里套。不说齐学鲁学恩怨纠葛太深,就算一个公羊派里,因为师承不同,也能分出好多小分支来。
主流是主和,但有的派别就支持九世复仇论,给汉武帝伐匈奴找理由。而一些人主张的化夷为夏,确实可以用于西域、朝鲜、西南夷。
任弘打算对贤良文学进行分化,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他已经想了好几个手段,公布史记里对鹰派有利的篇章,依靠太史公那绝妙的文笔散播开来,潜移默化影响朝野士人,只是其中之一。
“读史使人明智,士人观《匈奴列传》,便可知匈奴对大汉的凌辱由来已久,高皇帝遗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
“而戎狄贪狼无厌,即便和亲,最多十年便会反悔入寇,不过换得一时苟安。更何况,如今是汉强而匈奴弱,岂有让胡虏骑在头上撒野的道理?”
“再观大宛列传,便能明白欲灭匈奴,必先取西域,断其右臂!”
得在舆论战里,将汉匈仇怨,与匈奴的不可和解的必然性宣传出去。
同时又要赞同贤良文学们,关于戎狄胡越可以教化的说法——但必须在彻底打垮匈奴的前提下。
任弘心里有数:“政治就是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不能将所有人都推向对立面。”
这场帝国内部不见硝烟的战争,说白了就是舆论之战,而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任弘将自己的打算托出,看向自己选中的第一个盟友,杨恽从小便读史记,文辞也十分优秀,他应该能帮上自己。
“我有法子能帮子幼能实现公布太史公书的夙愿,在此事上,子幼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杨恽笑道:“此两利也,我自然愿意。”
“除了我,还有一个人,一个对外号称‘儒生’,对春秋经义十分了解,实际上却重刑名,喜功利的人,或能帮上西安侯。”
咦还有这种好事,买一赠一?任弘大喜:“谁?”
“我的好友,张敞!”
“不知张敞是……”
任弘有些尴尬,一时间没想起来张敞是哪个名人。
杨恽道:“他字子高,茂陵县人也,做过乡有秩,后补为太守卒史,甘泉仓长。如今是太仆属下的未央厩令!习《春秋左氏传》,兼采公羊,与我是至交。”
任弘还是没印象,只面上重重颔首,请杨恽帮自己邀请张敞明日也来宅第参加乔迁宴,心里却想道:
“未央厩令?看来和我家小傅昔日一样,是个弼马温啊!靠谱么?”
榖梁派放下成见,开始紧密联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一个充斥朝野的贤良文学团体,以彻底推翻武帝朝时遗留的政策,让大汉全面恢复周政为己任。
儒生不能成事?不足为虑?绝非如此。
可千万别小看这批人,西汉最终会走上纯用德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恶性循环中钻进复古的死胡同里,与这股思潮不无关系。
非要让任弘说的话,贤良文学的一些主张也不无道理,比如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中央确实不能管得太死,让地方毫无活力。
但这群人几乎全部来自关东,地方主义太过严重,三观跟明代的江南士绅像极。
在说及关东地区的疾苦时还有些道理,可这种狭隘的思维在涉及匈奴、西域问题时,就彻底暴露了屁股。
“方今为县官计者,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如此便能两主好合,内外交通,天下安宁,世世无患。”
“西安侯,你听听,这就是彼辈在盐铁之会上说的话,真是忘了当年的屈辱了么。”
杨恽秉承了外祖父的史观,明白汉匈之战的根源,自然对贤良文学的观点十分不齿。
任弘笑道:“有些人啊,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后世贸易战来时,不也一样么,有些人,投降主义吹得那叫一个响。
“当然,除了蠢货外,里面肯定也有打着自己主意的聪明人。”
任弘摇头:“有边郡挡在前面,关东郡国从未受过匈奴直接侵扰,自七国之乱后,七八十年间不见兵火。贤良文学们只觉得,朝廷为了与匈奴交战,不断从关东索取赋税,转仓廪之委,飞府库之财,以给边民,都是从自己身上割肉。”
“他们大概觉得,为荒凉贫瘠的边郡费如此多人力物力,不值得罢,还不如送个公主和一些远少于战争所需的钱帛去,以此换取一时之安,即便匈奴入寇,大不了将边郡弃了就行,丝毫影响不到关东。”
“狭隘,真是太狭隘了。”
所以贤良文学才会对一切积极进取的开拓之士开炮,欲阻止任弘封侯,又想将傅介子拉下马。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漠北之战能一劳永逸也就罢了,可后面汉武帝所用非人,战争又延长了几十年,匈奴仍好好的。关东贤良文学看不到这场战争的尽头,自然极力提倡恢复和亲。
任弘已经被印上了鹰派标签,既然应了傅介子之托,要在朝中与这些鸽派做斗争,任弘就得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了。
在任弘看来,不是每个读过诗书春秋的都不可救药,杨恽也读啊。
儒就是张皮,啥都能往里套。不说齐学鲁学恩怨纠葛太深,就算一个公羊派里,因为师承不同,也能分出好多小分支来。
主流是主和,但有的派别就支持九世复仇论,给汉武帝伐匈奴找理由。而一些人主张的化夷为夏,确实可以用于西域、朝鲜、西南夷。
任弘打算对贤良文学进行分化,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他已经想了好几个手段,公布史记里对鹰派有利的篇章,依靠太史公那绝妙的文笔散播开来,潜移默化影响朝野士人,只是其中之一。
“读史使人明智,士人观《匈奴列传》,便可知匈奴对大汉的凌辱由来已久,高皇帝遗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
“而戎狄贪狼无厌,即便和亲,最多十年便会反悔入寇,不过换得一时苟安。更何况,如今是汉强而匈奴弱,岂有让胡虏骑在头上撒野的道理?”
“再观大宛列传,便能明白欲灭匈奴,必先取西域,断其右臂!”
得在舆论战里,将汉匈仇怨,与匈奴的不可和解的必然性宣传出去。
同时又要赞同贤良文学们,关于戎狄胡越可以教化的说法——但必须在彻底打垮匈奴的前提下。
任弘心里有数:“政治就是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不能将所有人都推向对立面。”
这场帝国内部不见硝烟的战争,说白了就是舆论之战,而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任弘将自己的打算托出,看向自己选中的第一个盟友,杨恽从小便读史记,文辞也十分优秀,他应该能帮上自己。
“我有法子能帮子幼能实现公布太史公书的夙愿,在此事上,子幼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杨恽笑道:“此两利也,我自然愿意。”
“除了我,还有一个人,一个对外号称‘儒生’,对春秋经义十分了解,实际上却重刑名,喜功利的人,或能帮上西安侯。”
咦还有这种好事,买一赠一?任弘大喜:“谁?”
“我的好友,张敞!”
“不知张敞是……”
任弘有些尴尬,一时间没想起来张敞是哪个名人。
杨恽道:“他字子高,茂陵县人也,做过乡有秩,后补为太守卒史,甘泉仓长。如今是太仆属下的未央厩令!习《春秋左氏传》,兼采公羊,与我是至交。”
任弘还是没印象,只面上重重颔首,请杨恽帮自己邀请张敞明日也来宅第参加乔迁宴,心里却想道:
“未央厩令?看来和我家小傅昔日一样,是个弼马温啊!靠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