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制霸好莱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镜头顺着漆黑的天幕向前运动,在开阔的原野中,火车成了原野中的一道黑影,它舞动的阴影看起来更像是游走的蛇虫,在动人的弦乐中,电影宣告结束,而观众们也自发地响起了掌声,表达对导演和剧组的敬意。来自法国的《电影手册》影评人路易.吕贝克也拍起了手掌,他有些遗憾地想道,“时间上也许是来不及了,如果它能参加三大电影节之一的话,也许能拿到一个奖项的,这部电影在美国能得到表彰的机会不大,但在欧洲又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如果说美国盛产商业大片的话,那么欧洲就完全是艺术片的故乡了,除了那些知名的艺术片导演之外,欧洲观众对于艺术片的接受程度也算是世界前列,可以说,这种浪漫的基因是写进了他们的基因里。也因此,路易几乎从一开始就被《人生旅》给征服了,作为一个艺术片爱好者,看到用2亿级别的预算拍摄出的这部艺术片,感受着这种奇幻特效带来的视觉享受、美感盛宴,就像是享受过一次畅快淋漓的性.爱一样让他满足——不,甚至要比这个更好,毕竟,这种题材的影片,如此丰盛的视觉效果可不像*那样唾手可得。“就像是《潘神的宝藏》,但要比它更加优美和飘逸,《潘》还是保留了明显的指代和一个富有紧迫感的故事核心,也许这是为了市场考虑,但《人生旅》完全抛开了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妥协,故事清新而有趣,阐述了如此深刻的命题……我喜欢这部电影,萨尔维虽然是英国人,但他的影片却非常的法国。”
对于一向有些自傲的路易来说,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全方位地征服了他,恐怕他也不会这么简单地就承认萨尔维的天才,身为法语文化圈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电影手册》对于英语圈电影的褒奖素来谨慎。但这一次,他没法不给予好评了。
“你知道,这世上有些东西会让你感到绝望,”在他前排坐着的一个观众偏过头,和他的朋友讨论了起来,他有些熟悉的声线引起了路易的注意,“这部作品本身是如此的宏大,但又完成得如此的精美,你想要从它身上找到一个缺点,一个证明它还属于人造物体的遗憾,但你只能一无所获——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绝望了,但更可怕的是,它的打造者还如此的年轻……萨尔维.图齐几乎拥有你想要的一切,甚至连你不敢想的一切他都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手里,而他居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说真的,这简直有些可怕。”
虽然一时还想不起他的名字,但路易也认同他的看法,《人生旅》的剧情和内涵也许不是那么的激烈、痛苦,故事本身的寓意不像是一些名片那么深刻,只能说是含糊地对于现象的一种描述,没有深入去剖析现象本身的心理,但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剧情,演员的表演——是个亮点,但最大的亮点是,萨尔维完全揭示了3d电影应该怎么做得漂亮。
在电影里,重内涵而轻语言,这是外行人才会犯的毛病,对于内行人来说,画面的流畅和美丽也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生旅》那些奇诡的森林、幽雅的原野和迷蒙的夜空,无一不是特效成品,而镜头的画面分割,移动轨迹,落在专业人士的眼里,那种流畅背后则是满满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观众看了觉得舒服,也正是这些细节让影评人对电影的评价到达了‘成功得让人惊悚’的程度,绝不会有两亿美元是浪费的感觉,他们甚至会觉得,在《阿凡达》之后数年内,当所有其余的电影在技术方面都只能是追赶着《阿凡达》,在骗取拍摄成本的时候,萨尔维能用两亿做出这样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阿凡达》甚至是有所超越,这已经是一个节省预算的奇迹了——能在30岁左右就做到这一步,萨尔维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如果不是同组搭戏的还有一个比他更可怕的珍妮弗.杰弗森,恐怕萨尔维早就被英国媒体当做国宝来吹嘘了。
“明白你的感觉,”他的朋友瓮声瓮气地说道,“今年的bafta应该是他们的天下了——这整件事更可怕的是,这个年轻人自己不但能做到这点,而且他还能找到另外两个人来一起做到,是不是?今年bafta的最佳女主角肯定属于珍妮弗了。”
“她之前拿过bafta没有?《梦露》是不是拿了?那年萨尔维好像没拿奖——他们觉得他太年轻了,但这部电影肯定会洗脱掉他们幼稚的想法……”
随着灯光的亮起,观众们逐渐站起身,鱼贯地走出放映厅,而路易扫了前排一眼,也认出了这个熟人。“原来是莫法特,没想到他也来了首映礼,应该是之后进来的……不过他说得对,bafta肯定是《人生旅》的主场了,女主角方面,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铁娘子》应该可以和珍妮弗一战,输赢难说,但萨尔维应该已经提前预定了最佳导演……很可惜,《艺术家》没什么机会了。”
作为英国本土的最高奖项,bafta近年来风气日益开放,但就像是法国默片《艺术家》在竞争凯撒奖的时候有极大的天然优势一样,虽然《人生旅》是由美国公司投资的影片,但从电影的气质以及导演的国籍来说,血统上说它是英国电影也不为过,更别提萨尔维英国新锐导演的身份,以及贵族出身的筹码,英国电影圈掌握话语权的可都是些以被授予爵位为荣的老古板,甚至很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萨尔维这个身份,混得开是正常,混不开那才奇怪,路易多少有些为《艺术家》可惜——那是部好电影,有默片这个噱头在,也很容易博得版面,本来还觉得它会是今年的冲奖热门,除了本国的凯撒奖以外,英国的bafta、美国的奥斯卡都有很大希望的,但有《人生旅》在,恐怕今年就不是《艺术家》的年了。
不过,虽然这么说,但他也不准备为了《艺术家》而故意唱衰《人生旅》,好电影就是好电影,路易也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在票房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才有看到类似作品的可能。“一样都是好电影,《人生旅》的营销手法要比《九》高明一些,《九》那简直就是自找苦吃……”
由意大利语名作改编的《九》,当年一样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而它在世界范围内以珍妮弗为核心,隐瞒自己艺术片属性的‘欺诈性’营销也曾让路易很不痛快,因为他是对电影持肯定态度的观众,同样也是玛丽昂.歌迪亚的坚定支持者,在他看来,为了电影票房这么干其实是对玛丽昂和珍妮弗的双重利用与羞辱,大投资的艺术片想要回本,这可以理解,但手法还是要有底线。
而一样是大投资艺术片,《人生旅》的炒作手法就让路易觉得无伤大雅——事实上,他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了,毕竟萨尔维和珍妮弗的再度组合也是很吸睛的,拍摄期间的绯闻也为电影维持了很好的曝光度,但电影除了预告片以外,一直都没有组织点映,让人无从判断真实口碑,只有一些谣言来保持关注度,先行营造电影形象,比如说‘由于太过深奥,曾考虑剪辑出适合商业放映的版本’,这就让人对电影有了一个模糊的第一印象,知道这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这固然会筛选掉一部分对艺术片不感兴趣的观众,但考虑到这些观众可能带来的差评,这还是有价值的宣传,起码留下来的关注者都会有尽量贡献票房的意识。
虽然之前举行的内部试映会也出过含糊的新闻,让人知道这部电影的质量不错,但所有观众都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影评只有寥寥数篇,首映礼放到伦敦来办,则无疑是要借助英国电影界的力量,让《人生旅》以全场绝赞、口碑爆棚的神片形象杀回本土,在本土首先奠定讨论的基础——很多时候,神片和经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的大,到底给定性为哪个档次,就看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如果在本土上映,可能《人生旅》未必会是冲奥的热门,拿几个提名就算了,但首先在海外营造起声势,bafta上满载而归之后,奥斯卡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毕竟英国帮在美国电影学院也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势力。
“《少年派》也要搞全球首映,应该也要在伦敦——然后是印度,最后再回到美国…... -->>
镜头顺着漆黑的天幕向前运动,在开阔的原野中,火车成了原野中的一道黑影,它舞动的阴影看起来更像是游走的蛇虫,在动人的弦乐中,电影宣告结束,而观众们也自发地响起了掌声,表达对导演和剧组的敬意。来自法国的《电影手册》影评人路易.吕贝克也拍起了手掌,他有些遗憾地想道,“时间上也许是来不及了,如果它能参加三大电影节之一的话,也许能拿到一个奖项的,这部电影在美国能得到表彰的机会不大,但在欧洲又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如果说美国盛产商业大片的话,那么欧洲就完全是艺术片的故乡了,除了那些知名的艺术片导演之外,欧洲观众对于艺术片的接受程度也算是世界前列,可以说,这种浪漫的基因是写进了他们的基因里。也因此,路易几乎从一开始就被《人生旅》给征服了,作为一个艺术片爱好者,看到用2亿级别的预算拍摄出的这部艺术片,感受着这种奇幻特效带来的视觉享受、美感盛宴,就像是享受过一次畅快淋漓的性.爱一样让他满足——不,甚至要比这个更好,毕竟,这种题材的影片,如此丰盛的视觉效果可不像*那样唾手可得。“就像是《潘神的宝藏》,但要比它更加优美和飘逸,《潘》还是保留了明显的指代和一个富有紧迫感的故事核心,也许这是为了市场考虑,但《人生旅》完全抛开了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妥协,故事清新而有趣,阐述了如此深刻的命题……我喜欢这部电影,萨尔维虽然是英国人,但他的影片却非常的法国。”
对于一向有些自傲的路易来说,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全方位地征服了他,恐怕他也不会这么简单地就承认萨尔维的天才,身为法语文化圈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电影手册》对于英语圈电影的褒奖素来谨慎。但这一次,他没法不给予好评了。
“你知道,这世上有些东西会让你感到绝望,”在他前排坐着的一个观众偏过头,和他的朋友讨论了起来,他有些熟悉的声线引起了路易的注意,“这部作品本身是如此的宏大,但又完成得如此的精美,你想要从它身上找到一个缺点,一个证明它还属于人造物体的遗憾,但你只能一无所获——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绝望了,但更可怕的是,它的打造者还如此的年轻……萨尔维.图齐几乎拥有你想要的一切,甚至连你不敢想的一切他都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手里,而他居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说真的,这简直有些可怕。”
虽然一时还想不起他的名字,但路易也认同他的看法,《人生旅》的剧情和内涵也许不是那么的激烈、痛苦,故事本身的寓意不像是一些名片那么深刻,只能说是含糊地对于现象的一种描述,没有深入去剖析现象本身的心理,但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剧情,演员的表演——是个亮点,但最大的亮点是,萨尔维完全揭示了3d电影应该怎么做得漂亮。
在电影里,重内涵而轻语言,这是外行人才会犯的毛病,对于内行人来说,画面的流畅和美丽也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生旅》那些奇诡的森林、幽雅的原野和迷蒙的夜空,无一不是特效成品,而镜头的画面分割,移动轨迹,落在专业人士的眼里,那种流畅背后则是满满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观众看了觉得舒服,也正是这些细节让影评人对电影的评价到达了‘成功得让人惊悚’的程度,绝不会有两亿美元是浪费的感觉,他们甚至会觉得,在《阿凡达》之后数年内,当所有其余的电影在技术方面都只能是追赶着《阿凡达》,在骗取拍摄成本的时候,萨尔维能用两亿做出这样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阿凡达》甚至是有所超越,这已经是一个节省预算的奇迹了——能在30岁左右就做到这一步,萨尔维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如果不是同组搭戏的还有一个比他更可怕的珍妮弗.杰弗森,恐怕萨尔维早就被英国媒体当做国宝来吹嘘了。
“明白你的感觉,”他的朋友瓮声瓮气地说道,“今年的bafta应该是他们的天下了——这整件事更可怕的是,这个年轻人自己不但能做到这点,而且他还能找到另外两个人来一起做到,是不是?今年bafta的最佳女主角肯定属于珍妮弗了。”
“她之前拿过bafta没有?《梦露》是不是拿了?那年萨尔维好像没拿奖——他们觉得他太年轻了,但这部电影肯定会洗脱掉他们幼稚的想法……”
随着灯光的亮起,观众们逐渐站起身,鱼贯地走出放映厅,而路易扫了前排一眼,也认出了这个熟人。“原来是莫法特,没想到他也来了首映礼,应该是之后进来的……不过他说得对,bafta肯定是《人生旅》的主场了,女主角方面,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铁娘子》应该可以和珍妮弗一战,输赢难说,但萨尔维应该已经提前预定了最佳导演……很可惜,《艺术家》没什么机会了。”
作为英国本土的最高奖项,bafta近年来风气日益开放,但就像是法国默片《艺术家》在竞争凯撒奖的时候有极大的天然优势一样,虽然《人生旅》是由美国公司投资的影片,但从电影的气质以及导演的国籍来说,血统上说它是英国电影也不为过,更别提萨尔维英国新锐导演的身份,以及贵族出身的筹码,英国电影圈掌握话语权的可都是些以被授予爵位为荣的老古板,甚至很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萨尔维这个身份,混得开是正常,混不开那才奇怪,路易多少有些为《艺术家》可惜——那是部好电影,有默片这个噱头在,也很容易博得版面,本来还觉得它会是今年的冲奖热门,除了本国的凯撒奖以外,英国的bafta、美国的奥斯卡都有很大希望的,但有《人生旅》在,恐怕今年就不是《艺术家》的年了。
不过,虽然这么说,但他也不准备为了《艺术家》而故意唱衰《人生旅》,好电影就是好电影,路易也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在票房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才有看到类似作品的可能。“一样都是好电影,《人生旅》的营销手法要比《九》高明一些,《九》那简直就是自找苦吃……”
由意大利语名作改编的《九》,当年一样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而它在世界范围内以珍妮弗为核心,隐瞒自己艺术片属性的‘欺诈性’营销也曾让路易很不痛快,因为他是对电影持肯定态度的观众,同样也是玛丽昂.歌迪亚的坚定支持者,在他看来,为了电影票房这么干其实是对玛丽昂和珍妮弗的双重利用与羞辱,大投资的艺术片想要回本,这可以理解,但手法还是要有底线。
而一样是大投资艺术片,《人生旅》的炒作手法就让路易觉得无伤大雅——事实上,他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了,毕竟萨尔维和珍妮弗的再度组合也是很吸睛的,拍摄期间的绯闻也为电影维持了很好的曝光度,但电影除了预告片以外,一直都没有组织点映,让人无从判断真实口碑,只有一些谣言来保持关注度,先行营造电影形象,比如说‘由于太过深奥,曾考虑剪辑出适合商业放映的版本’,这就让人对电影有了一个模糊的第一印象,知道这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这固然会筛选掉一部分对艺术片不感兴趣的观众,但考虑到这些观众可能带来的差评,这还是有价值的宣传,起码留下来的关注者都会有尽量贡献票房的意识。
虽然之前举行的内部试映会也出过含糊的新闻,让人知道这部电影的质量不错,但所有观众都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影评只有寥寥数篇,首映礼放到伦敦来办,则无疑是要借助英国电影界的力量,让《人生旅》以全场绝赞、口碑爆棚的神片形象杀回本土,在本土首先奠定讨论的基础——很多时候,神片和经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的大,到底给定性为哪个档次,就看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如果在本土上映,可能《人生旅》未必会是冲奥的热门,拿几个提名就算了,但首先在海外营造起声势,bafta上满载而归之后,奥斯卡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毕竟英国帮在美国电影学院也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势力。
“《少年派》也要搞全球首映,应该也要在伦敦——然后是印度,最后再回到美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