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曹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12章 河西第二弹(一)
苏由走了!
他不得不暂时离开红水县。
不过,苏由并不是随苏双一同返回中山国,而是另有任务。在离开红砂岗的时候,苏由就得到了苏双的吩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离开河西,必须要在可能的站稳脚跟,得到曹朋的认可。唯有这样,苏家日后迁来河西,才可以获得更大利益。苏由并不是商人,早年间还曾在安平书院读过书,被举为孝廉。
安平书院,并不为后世人所知。
提起三国,人们很容易想起颍川书院、水镜山庄等地方,但实际上,安平书院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颍川书院。在河之北,有三大书院,分别是巨鹿学舍,安平书院和东武书院。其中,巨鹿学舍是官办机构。而安平书院和东武书院,则属于私立书院。这两家书院出自一姓,却有分属两家。安平书院属博陵崔氏所创,其代表人物,便是前太尉之子崔均,以及崔均之弟,崔钧……呵呵,您没看错,是崔钧和崔均。也许崔均的名声不算显赫,但他的兄弟崔钧,却极有名气。
此人,便是襄阳四友之中的崔州平。
东武书院,为清河崔氏所有。
这两家本为一族,后分裂为博陵清河两宗。两宗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过,相互间一直在较劲儿。苏由,属于博陵崔子弟,擅长经典。中山国苏氏,累世经商,成为今日河北巨贾。但到了苏双这一代后,敏锐的觉察到,单凭商人的身份,很难使苏氏成为真正的豪门望族,于是便着重培养苏由,希望苏由将来可以在士林中有所作为。唯有这样,中山国苏氏,才有可能真正的飞黄腾达起来。
只可惜,苏双的这个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袁绍已经战败。
本来,苏双已绝了让苏由入仕的念头。可是碰到曹朋后,他这个想法便死灰复燃。
家里的生意,不需要苏由费心。
自有苏双次子苏平来负责打理。苏由只要能够在曹朋帐下站稳脚跟,便是对苏家最大的贡献。苏由这次离开红水县,是奉曹朋之名,前往富平,起出张家库藏。
八千汉奴的到来,的确是缓解了曹朋人手的压力。
可同样的,也给曹朋带来了一个新的难题……粮草、辎重,以及各类的生活物资。
曹朋本来准备晚一点再起出富平库藏,可随着八千汉奴的到来,令他不得不提前行动。否则,但只是这八千汉奴的温饱,就足以让他感到头疼。在决意起出富平库藏的同时,曹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许都,希望能寻求到更多的帮助……
河洛换装已经完毕,接下来将会开始在关中换装。
当新的军械装备送抵关中时,会有大批陈旧的辎重装备被淘汰……
按照规矩,这些装备军械,由武库令清点登基造册,而后进行处理。比如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环首刀,会被送往河一工坊回炉。执掌换装事宜的人,便是许都城门校尉,也就是曹朋的老爹曹汲。曹朋思来想去,似乎也只能从这方面着手。
曹军被换下来的军械,在中原地区并不值钱。
可是在西域,在漠北……这些东西,还是能产生一些价值。
曹朋现在需要大量的物品,单纯的依靠朝廷供给,显然也不太现实。
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河北,辎重粮草军械,优先供给河北战场。至于河西……说实话能够得到的支持并不多。如果不搞些歪门邪道,曹朋还真不知如何是好。
前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事。
没想到重生三国,却要做这种违法之事。
曹朋在心里,也只好暗自安慰自己:为崇高的目标,老子可以不择手段……
驱逐胡虏,振兴河西!
似乎算得上崇高目标了吧……
+++++++++++++++++++++++++++++++++++++++++++++++++++++
八月二十六日,廉堡外城建设,已经竣工。
根据贾逵送来的名册,廉堡如今有军卒一千三百人,其中骑军三百有余。这些骑军,是从廉堡附近部落里挑选出来的青壮,但还未形成战斗力。廉堡如今登记在册的百姓四千余人。其中汉民不足四百户,甚至不到廉堡总人口的一半。而其余人口,多为归化胡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余胡奴,进一步造成了胡汉人口比例的失调。
贾逵认为:“若胡汉比例超过七成,势必会令廉堡的局势变得复杂。”
在认真考虑过后,八月二十八日,曹朋从红砂岗送来的八千汉奴中,抽调出四百户,约两千人送往廉堡,以增加汉人在廉堡的人口比重。对此,贾逵在欣喜的同时,又哭丧着脸说:“一下子增加两千人口,廉堡的粮草必然会出现失控。”
粮草充足时,人口不足。
人口充足时,粮草又不够……
而今已进入晚秋,待入冬以后,粮草问题必然变得更加严峻。
单凭朝廷供给和富平县的库藏,恐怕改变不了这种状况……该,如何是好呢?
曹朋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
九月,红水县破土动工。
随着休屠各战俘和红砂岗的汉奴依次抵达红水县,曹朋面临的问题,越发严峻。
>
第412章 河西第二弹(一)
苏由走了!
他不得不暂时离开红水县。
不过,苏由并不是随苏双一同返回中山国,而是另有任务。在离开红砂岗的时候,苏由就得到了苏双的吩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离开河西,必须要在可能的站稳脚跟,得到曹朋的认可。唯有这样,苏家日后迁来河西,才可以获得更大利益。苏由并不是商人,早年间还曾在安平书院读过书,被举为孝廉。
安平书院,并不为后世人所知。
提起三国,人们很容易想起颍川书院、水镜山庄等地方,但实际上,安平书院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颍川书院。在河之北,有三大书院,分别是巨鹿学舍,安平书院和东武书院。其中,巨鹿学舍是官办机构。而安平书院和东武书院,则属于私立书院。这两家书院出自一姓,却有分属两家。安平书院属博陵崔氏所创,其代表人物,便是前太尉之子崔均,以及崔均之弟,崔钧……呵呵,您没看错,是崔钧和崔均。也许崔均的名声不算显赫,但他的兄弟崔钧,却极有名气。
此人,便是襄阳四友之中的崔州平。
东武书院,为清河崔氏所有。
这两家本为一族,后分裂为博陵清河两宗。两宗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过,相互间一直在较劲儿。苏由,属于博陵崔子弟,擅长经典。中山国苏氏,累世经商,成为今日河北巨贾。但到了苏双这一代后,敏锐的觉察到,单凭商人的身份,很难使苏氏成为真正的豪门望族,于是便着重培养苏由,希望苏由将来可以在士林中有所作为。唯有这样,中山国苏氏,才有可能真正的飞黄腾达起来。
只可惜,苏双的这个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袁绍已经战败。
本来,苏双已绝了让苏由入仕的念头。可是碰到曹朋后,他这个想法便死灰复燃。
家里的生意,不需要苏由费心。
自有苏双次子苏平来负责打理。苏由只要能够在曹朋帐下站稳脚跟,便是对苏家最大的贡献。苏由这次离开红水县,是奉曹朋之名,前往富平,起出张家库藏。
八千汉奴的到来,的确是缓解了曹朋人手的压力。
可同样的,也给曹朋带来了一个新的难题……粮草、辎重,以及各类的生活物资。
曹朋本来准备晚一点再起出富平库藏,可随着八千汉奴的到来,令他不得不提前行动。否则,但只是这八千汉奴的温饱,就足以让他感到头疼。在决意起出富平库藏的同时,曹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许都,希望能寻求到更多的帮助……
河洛换装已经完毕,接下来将会开始在关中换装。
当新的军械装备送抵关中时,会有大批陈旧的辎重装备被淘汰……
按照规矩,这些装备军械,由武库令清点登基造册,而后进行处理。比如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环首刀,会被送往河一工坊回炉。执掌换装事宜的人,便是许都城门校尉,也就是曹朋的老爹曹汲。曹朋思来想去,似乎也只能从这方面着手。
曹军被换下来的军械,在中原地区并不值钱。
可是在西域,在漠北……这些东西,还是能产生一些价值。
曹朋现在需要大量的物品,单纯的依靠朝廷供给,显然也不太现实。
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河北,辎重粮草军械,优先供给河北战场。至于河西……说实话能够得到的支持并不多。如果不搞些歪门邪道,曹朋还真不知如何是好。
前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事。
没想到重生三国,却要做这种违法之事。
曹朋在心里,也只好暗自安慰自己:为崇高的目标,老子可以不择手段……
驱逐胡虏,振兴河西!
似乎算得上崇高目标了吧……
+++++++++++++++++++++++++++++++++++++++++++++++++++++
八月二十六日,廉堡外城建设,已经竣工。
根据贾逵送来的名册,廉堡如今有军卒一千三百人,其中骑军三百有余。这些骑军,是从廉堡附近部落里挑选出来的青壮,但还未形成战斗力。廉堡如今登记在册的百姓四千余人。其中汉民不足四百户,甚至不到廉堡总人口的一半。而其余人口,多为归化胡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余胡奴,进一步造成了胡汉人口比例的失调。
贾逵认为:“若胡汉比例超过七成,势必会令廉堡的局势变得复杂。”
在认真考虑过后,八月二十八日,曹朋从红砂岗送来的八千汉奴中,抽调出四百户,约两千人送往廉堡,以增加汉人在廉堡的人口比重。对此,贾逵在欣喜的同时,又哭丧着脸说:“一下子增加两千人口,廉堡的粮草必然会出现失控。”
粮草充足时,人口不足。
人口充足时,粮草又不够……
而今已进入晚秋,待入冬以后,粮草问题必然变得更加严峻。
单凭朝廷供给和富平县的库藏,恐怕改变不了这种状况……该,如何是好呢?
曹朋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
九月,红水县破土动工。
随着休屠各战俘和红砂岗的汉奴依次抵达红水县,曹朋面临的问题,越发严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