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曹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曹操愕然看着众人,也有点懵了。
“文举,你们这是……”
“司空可先看过这册《三字经》后,自然明白。”
曹操走上前,从孔融手里接过书册。
书册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飞白体草隶,写着‘三字经’三个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万里侯,又有新作?
曹操不禁好奇,翻开了封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曹操一开始,只是小声的念诵。
但随着读下去,声音渐渐变大,在大殿上空回荡。
三字一组,六字一句,简单明了,却蕴意深远。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律。当曹操念完一遍之后,居然就记下了几百个字。自古以来,尚未有过这样的文章。
曹操开始明白,孔融为何称之为‘奇文’。
“此篇,唯友学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操忍不住大声称赞,可说完以后,又想起来,这篇文章岂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举,你们……”
“前些时日,曹朋命人送来此书,当时我倒没有在意,便随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流传,曹朋欲为五公子之师,我才想起这本书,于是便拿来翻了一下。可是……
融以为,友学才思之高妙,可为人师。
此篇《三字经》一处,则诸文失色。融持此书,访诸贤,皆以为此篇文章,可传千古。”
大殿上,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曹操并未开口,而是返回坐榻,重又读了一遍。
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闲。”
他发现,站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岁,能让梨’……
比如荀彧荀悦,又有‘淑神君,未四长’……
曹操越看,越觉得有趣。看到后面,还发现有祖宗曹参的事迹,更使得曹操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友学,果然是聪明。
他写出这么一部书来,凡被提及者,勿论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孙后代,岂能置之不理?
别的不说,这些人一定会拼了老命的推广。
你们不是说我年纪小,不是说我不够资格吗?我用这么一篇文章还回应你们的质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除非,你们要否认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迹。否则就定然会赞同……
曹朋那倔强的模样,似乎又浮现在了曹操眼前。
当初酸枣撤兵,曹朋建议曹操把酸枣百姓一并撤走。当时曹操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终使得曹操回心转意。而结果,却是曹操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从酸枣撤退下来的百姓,对曹操感恩戴德。
以至于当袁绍兵临官渡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予了曹操极大支持。
民心,民意……
官渡一战,固然是曹操运筹帷幄的胜利,也未尝不是民心的胜利。
‘水载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曹朋的观点。这小子,这次又要出风头了!
曹操甚至相信,当这篇《三字经》出来,必然会被迅速推广,甚至会取代自秦汉以来的《仓颉书》,成为日后最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郑玄,有卢绾,有崔业……
曹朋在这篇《三字经》中,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为了这些利益,他们也必须争相推广。
事实上,曹操却猜错了。
曹朋把书送给孔融的时候,还没有传出环夫人要请他做曹朋老师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给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关系,以便日后能掌控住舆论的导向。这三字经,是曹朋晋身清流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得到整个清流的支持,单凭几篇文章还不行,更需广阔的人脉……
不过,这篇《三字经》一出现,足以杜绝所有人的议论。
能写出一篇如此‘美妙’启蒙读物的人,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启蒙先生?
试想一下,若十几年后,全天下人都在试用《三字经》、《八百字文》的时候,昔年的作者,却连个启蒙先生都当不得,还被所有人认为不合适。那岂不是对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讽?
曹操抬起头,“如此说来,友学当得?”
“当得!”
荀悦更大声道:“若曹友学当不得,则天下无人能当。”
废话,这个时候否定曹朋,就是否定《三字经》;否定了《三字经》,那就是否定荀淑……
别说荀悦了,连素来稳重的荀彧,也表现出决绝之意。
那意思分明是冲曹操说:你要是不让曹朋当你儿子的启蒙老师,我就跟你急!
曹操看着众人,仰天大笑。
这一部《三字经》,不仅仅是曹朋的荣耀,更是他曹操,乃至整个曹氏宗族的无上荣耀……
“既然如此,就依诸公所言。”
+++++++++++++++++++++++++++++++++++++++++++++++++++++++++++++++++++++
《三字经》的内容,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间,传遍了许都街头巷尾。
你聊天时,若不说两句‘三字经’,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并且,在颍川各大家族的推动下,《三字经》的内容,更迅速向外传播出去。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颍川书院,也准备变更课程,正式引进《三字经》和《八百字文》。不为别的,只因这两篇文章,太经典。
襄阳,水镜山庄。
司马德操一脸无奈的向黄承彦看去。
同为书院,他这水镜山庄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三字经》的内容。
看着一脸得瑟的黄承彦,司马徽也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承彦兄,当年我与德公,却小觑了令婿。”
黄承彦手捻长髯,虽故作平静。
可是从他的眼眉中,依然能看出他的得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我江夏黄氏,亦可与中原名士争锋……
> 曹操愕然看着众人,也有点懵了。
“文举,你们这是……”
“司空可先看过这册《三字经》后,自然明白。”
曹操走上前,从孔融手里接过书册。
书册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飞白体草隶,写着‘三字经’三个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万里侯,又有新作?
曹操不禁好奇,翻开了封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曹操一开始,只是小声的念诵。
但随着读下去,声音渐渐变大,在大殿上空回荡。
三字一组,六字一句,简单明了,却蕴意深远。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律。当曹操念完一遍之后,居然就记下了几百个字。自古以来,尚未有过这样的文章。
曹操开始明白,孔融为何称之为‘奇文’。
“此篇,唯友学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操忍不住大声称赞,可说完以后,又想起来,这篇文章岂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举,你们……”
“前些时日,曹朋命人送来此书,当时我倒没有在意,便随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流传,曹朋欲为五公子之师,我才想起这本书,于是便拿来翻了一下。可是……
融以为,友学才思之高妙,可为人师。
此篇《三字经》一处,则诸文失色。融持此书,访诸贤,皆以为此篇文章,可传千古。”
大殿上,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曹操并未开口,而是返回坐榻,重又读了一遍。
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闲。”
他发现,站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岁,能让梨’……
比如荀彧荀悦,又有‘淑神君,未四长’……
曹操越看,越觉得有趣。看到后面,还发现有祖宗曹参的事迹,更使得曹操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友学,果然是聪明。
他写出这么一部书来,凡被提及者,勿论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孙后代,岂能置之不理?
别的不说,这些人一定会拼了老命的推广。
你们不是说我年纪小,不是说我不够资格吗?我用这么一篇文章还回应你们的质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除非,你们要否认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迹。否则就定然会赞同……
曹朋那倔强的模样,似乎又浮现在了曹操眼前。
当初酸枣撤兵,曹朋建议曹操把酸枣百姓一并撤走。当时曹操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终使得曹操回心转意。而结果,却是曹操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从酸枣撤退下来的百姓,对曹操感恩戴德。
以至于当袁绍兵临官渡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予了曹操极大支持。
民心,民意……
官渡一战,固然是曹操运筹帷幄的胜利,也未尝不是民心的胜利。
‘水载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曹朋的观点。这小子,这次又要出风头了!
曹操甚至相信,当这篇《三字经》出来,必然会被迅速推广,甚至会取代自秦汉以来的《仓颉书》,成为日后最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郑玄,有卢绾,有崔业……
曹朋在这篇《三字经》中,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为了这些利益,他们也必须争相推广。
事实上,曹操却猜错了。
曹朋把书送给孔融的时候,还没有传出环夫人要请他做曹朋老师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给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关系,以便日后能掌控住舆论的导向。这三字经,是曹朋晋身清流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得到整个清流的支持,单凭几篇文章还不行,更需广阔的人脉……
不过,这篇《三字经》一出现,足以杜绝所有人的议论。
能写出一篇如此‘美妙’启蒙读物的人,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启蒙先生?
试想一下,若十几年后,全天下人都在试用《三字经》、《八百字文》的时候,昔年的作者,却连个启蒙先生都当不得,还被所有人认为不合适。那岂不是对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讽?
曹操抬起头,“如此说来,友学当得?”
“当得!”
荀悦更大声道:“若曹友学当不得,则天下无人能当。”
废话,这个时候否定曹朋,就是否定《三字经》;否定了《三字经》,那就是否定荀淑……
别说荀悦了,连素来稳重的荀彧,也表现出决绝之意。
那意思分明是冲曹操说:你要是不让曹朋当你儿子的启蒙老师,我就跟你急!
曹操看着众人,仰天大笑。
这一部《三字经》,不仅仅是曹朋的荣耀,更是他曹操,乃至整个曹氏宗族的无上荣耀……
“既然如此,就依诸公所言。”
+++++++++++++++++++++++++++++++++++++++++++++++++++++++++++++++++++++
《三字经》的内容,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间,传遍了许都街头巷尾。
你聊天时,若不说两句‘三字经’,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并且,在颍川各大家族的推动下,《三字经》的内容,更迅速向外传播出去。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颍川书院,也准备变更课程,正式引进《三字经》和《八百字文》。不为别的,只因这两篇文章,太经典。
襄阳,水镜山庄。
司马德操一脸无奈的向黄承彦看去。
同为书院,他这水镜山庄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三字经》的内容。
看着一脸得瑟的黄承彦,司马徽也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承彦兄,当年我与德公,却小觑了令婿。”
黄承彦手捻长髯,虽故作平静。
可是从他的眼眉中,依然能看出他的得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我江夏黄氏,亦可与中原名士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