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大明女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日本关东地区,是仅此于丰臣秀吉的第二大政治力量。
他的面子,丰臣秀吉不会不给。
德川家康听完岛津义久的请求,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他也有自己的小盘算。
德川家康目前臣服于丰臣秀吉,但这只是缓兵之计,他从未放弃过自己要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拉拢岛津义久,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沉吟片刻,当即挥毫,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
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的心计。
他没有为许仪后做任何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
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
德川家康不亏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丰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打动了丰臣秀吉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丰臣秀吉崛起于微末,相貌丑陋如同一只猴子,他得势之后,内心最想要的最渴望的,就是别人对他的尊重以及崇拜。
果然不出德川家康所料,三个月后,许仪后被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
虽然有些瘦弱,但是没受什么折磨,精神状态尚好。
许仪后死里逃生,从大阪回到了萨摩藩,但他丝毫没有气馁的意思,又一次秘密联系了一些中国客商,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
就这么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终于许仪后找到了合适的人,有一只福建客商的船只要扬帆回国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泪眼相对,无语凝噎。
他们都知道,这一别,此生都不可能有机会再相逢了。
朱均旺被这爱国之情感动不已,抱拳道:“许大夫,你放心吧。在下定不辱使命,怀抱此文上奏我大明,即便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
许仪后重重的捂着朱均旺的双手,只是流泪不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朱均旺终于顺利搭乘上了那艘明朝的商船,离开了萨摩藩。
他怀揣报告,生怕被其他人发现,因此偷偷的藏在船舱底部。
上船之后,朱均旺小心翼翼的打开许仪后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并没有名字,但却道尽了一个普普通爱国者的情怀。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看着这情真意切的诗句,朱均旺禁不住泪流如雨,泣不成声。
一介布衣,不求名,不为利,心中所忧所想,只有故国和他所热爱的人民。
他所担忧的,只有黎民百姓即将遭受的苦难。
泪眼朦胧间,朱均旺又低声重复了一遍。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这一路上,风高浪急颠簸不止,朱均旺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四十多天。
万历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搭载着朱均旺和通报的船只终于跨过东海,抵达了福建大岞湾。
回到阔别十数年之久的故土,朱均旺却没有一丝时间感怀嗟叹。
他登陆之后,顾不得旅途劳顿,身体虚弱,径直去找到了福建军门,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了大明官方。
这一天,距离日军登陆朝鲜,还有四十四天。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日本关东地区,是仅此于丰臣秀吉的第二大政治力量。
他的面子,丰臣秀吉不会不给。
德川家康听完岛津义久的请求,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他也有自己的小盘算。
德川家康目前臣服于丰臣秀吉,但这只是缓兵之计,他从未放弃过自己要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拉拢岛津义久,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沉吟片刻,当即挥毫,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
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的心计。
他没有为许仪后做任何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
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
德川家康不亏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丰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打动了丰臣秀吉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丰臣秀吉崛起于微末,相貌丑陋如同一只猴子,他得势之后,内心最想要的最渴望的,就是别人对他的尊重以及崇拜。
果然不出德川家康所料,三个月后,许仪后被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
虽然有些瘦弱,但是没受什么折磨,精神状态尚好。
许仪后死里逃生,从大阪回到了萨摩藩,但他丝毫没有气馁的意思,又一次秘密联系了一些中国客商,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
就这么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终于许仪后找到了合适的人,有一只福建客商的船只要扬帆回国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泪眼相对,无语凝噎。
他们都知道,这一别,此生都不可能有机会再相逢了。
朱均旺被这爱国之情感动不已,抱拳道:“许大夫,你放心吧。在下定不辱使命,怀抱此文上奏我大明,即便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
许仪后重重的捂着朱均旺的双手,只是流泪不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朱均旺终于顺利搭乘上了那艘明朝的商船,离开了萨摩藩。
他怀揣报告,生怕被其他人发现,因此偷偷的藏在船舱底部。
上船之后,朱均旺小心翼翼的打开许仪后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并没有名字,但却道尽了一个普普通爱国者的情怀。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看着这情真意切的诗句,朱均旺禁不住泪流如雨,泣不成声。
一介布衣,不求名,不为利,心中所忧所想,只有故国和他所热爱的人民。
他所担忧的,只有黎民百姓即将遭受的苦难。
泪眼朦胧间,朱均旺又低声重复了一遍。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这一路上,风高浪急颠簸不止,朱均旺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四十多天。
万历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搭载着朱均旺和通报的船只终于跨过东海,抵达了福建大岞湾。
回到阔别十数年之久的故土,朱均旺却没有一丝时间感怀嗟叹。
他登陆之后,顾不得旅途劳顿,身体虚弱,径直去找到了福建军门,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了大明官方。
这一天,距离日军登陆朝鲜,还有四十四天。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