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明朝小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就是发豆芽么,最后能吃就行,管它发成什么样。
李绮节无可无不可,手里拈着一枚细如须发的毛针,漫不经心地在一张绣帕上戳来戳去。前一阵李乙回家,看她竟然一点针线活儿都不做,全部推给丫头们忙活,很不高兴,当着周氏的面发话,勒令她捡起针线功夫,嫁衣可以交给绣娘们缝制,绣帕必须由她亲自做!
李乙平时很少动怒,偶尔变脸也是故意装深沉居多,真生起气来,李绮节也不敢正面和他相扛。她当然可以选择把李乙的话当成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可一想到自己都要出阁了,而李乙鬓边霜色越浓,渐渐露出老态,那点阳奉阴违的小心思,转瞬消失得干干净净。
然而决心好下,真做起来才晓得其中艰难。这一阵闲暇时李绮节基本上都围着针线活儿打转,看丫头们平时飞针走线,一刻钟就能绣出一丛鲜活的兰草,她哼哧哼哧半天,只能绣半片歪歪扭扭的叶子。
连宝珠都不好意思违心夸她手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绮节长叹一口气,放下小笸箩,揉揉酸疼的指尖,才一转眼的工夫,手上已经被毛针戳出好几个血点了,“还是拿算盘来吧,我算会儿账目。这几样活计你替我做了,别让人瞧见。“
宝珠抿嘴一笑,接过笸箩,把绕成一团的丝线解开,一样样理顺:“就说你是白费事嘛,不会针线活儿能咋了?咱们家又不要自己裁衣裳。“
看李绮节眉头微蹙,她想了想,手里的丝线在食指大小的小竹筒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很快团出一只小线圈子,“三娘不必忧愁,孙少爷那边想来也不缺做活计的丫头,以后外面衣裳交给别人,孙少爷的贴身物件我替你做,绝不让其他人沾手。“
李绮节轻笑一声:“哪里就至于如此。“
她不是在为针线活儿发愁,几件衣裳罢了,谁做都一样,难不成她不会做针线,孙天佑就嫌弃她了?
宝珠手熟,很快咬线头收针,酉时末天还没黑透时,她已经着手绣第三张丝帕了。
丫头燃起油灯,李绮节催宝珠放下针线,“放着罢,又不急着用它,别把眼睛熬坏了。“
宝珠嗔了一句:“三娘!“
别人家待嫁的小娘子,巴不得整天不出门,绣嫁衣的绣嫁衣,做鞋子的做鞋子,大红的袖衫,花团锦簇的霞帔,镶金饰翠的凤冠,衣领裙角的花枝藤蔓……一点都不假以他人之手。
不是家家户户都穷到必须新娘子自己动手裁衣,而是小娘子们借着一针一线,打发掉出阁前煎熬的日日夜夜,一点一点消减对家人的不舍离情,把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忐忑和恐惧,化作一腔期盼,全部绣进礼衣中,丝丝缕缕的经纬间,无不揉杂小娘子们对未来的美好冀望。
李绮节倒好,清算嫁妆的时候精神百倍,缝制嫁衣就直打瞌睡,不仅不自己动手做,连样式衣料都不关心,后来干脆把嫁衣礼冠一股脑抛给绣娘们忙活,问都懒得问一声。
哪有这样没心没肺的新嫁娘?不知道的,还以为李绮节对婚事不满,无心出嫁呢!
宝珠只能庆幸,好在孙少爷现今打着孙家公子的名头在外边走动,家里没有长辈,不然事情传到孙家,三娘还没进门,就得烙下一个“懒惰“的坏名声!
想那孟七娘温柔贤惠,乖巧顺从,嫁到杨家还没一年,已经传出婆媳不和的龌龊来,亏得孟七娘大度,每次回娘家都只说高大姐的好处,从不抱怨。如果当初嫁给杨五郎的人是三娘,以她的脾气,早和高大姐闹起来了。
宝珠把毛针扎在一团棉花上,手指拂过绣帕上的纹路,难得的素色熟罗,触感像绵软的云絮,熟罗是孙少爷送来的。按洪武年间的规矩,平民百姓不能穿熟罗的衣裳,但现在民间老百姓生活富裕,吃穿上开始讲究起来,丝罗锦绸从不避忌,熟罗自然也不再是忌讳。
杨五郎早已经是陈年往事,三娘以后要嫁的人是孙少爷。孙少爷实在,隔三差五就派人往李家送礼,不是什么名贵东西,不过是些吃的喝的玩的,镇上就能买到,难得的是他肯为三娘费心。
宝珠冷眼旁观了一阵,可以笃定孙少爷确确实实是对三娘有情,才会对婚事这般上心。大大小小的事都亲自过问,一次次让人传话过来,询问三娘的意见,以后俨然会把三娘捧在手心里娇宠珍爱。
不知不觉间,宝珠早已经把孙天佑出身上的那一点瑕疵抛诸脑后,现在她只盼孙少爷和三娘成婚以后,能够和和美美、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可李绮节言谈间很少表露对婚事的向往或是惧怕,订亲前她从不着急,订亲后她也没陡然放松,始终平静从容,完全不像个待嫁的新娘子,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漫不经心,让宝珠不由得暗暗提心吊胆:三娘到底在想什么呢?
如果李绮节知道宝珠一直在怀疑她可能对婚事不满,肯定会哭笑不得:如果嫁的是别人,她可能真会忧心忡忡,但既然已经明白孙天佑的心意,自己也下定决心要和对方共度一生,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和心力去患得患失?成亲以后要纠结的事情还多着呢,婚礼不过是磨合的开始罢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婚礼,新娘子从头到尾不用在宾客面前露脸,婚服衣冠和整个流程必须符合礼制,不能自由发挥,只需要按着规矩来就行。她见识过几场婚宴,除了单纯看热闹的宾客女眷,对新人来说,整个过程只能用枯燥乏味四个字来形容,唯有宴席散后,夫妻俩才能单独相对,所以她才乐得轻松:婚事什么的,自有长辈们操劳,加上还有一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孙天佑在前头忙里忙外,根本没有她的用武之力,她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私人财务,把嫁妆一样一样理清了就行。
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单身时光,才是她的要紧事啊!
可惜孙天佑很没有眼力见,无时不刻不想昭显一下他的存在感,以提醒李绮节她很快就要嫁给对方。见天差人往李家送东西就算了,这天他竟然连个借口都懒得找,厚着脸皮登门蹭饭。
离年底越近,李大伯越觉得孙天佑面目可憎,极是碍眼,大刀阔斧坐在堂屋正中,沉着脸问他为什么到李家村来。
孙天佑语气真诚,态度恭敬,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今天侄儿去镇上收货,原本打算赶在落城门前返回县里,谁知走在路上时,船底突然漏水了,因怕打湿船舱里的货物,只能先靠岸休整,现在伙计们还在渡口卸货呢。“
似乎怕李大伯不信,他特意侧过身,露出半截湿哒哒的衣摆。
说的是倒霉事儿,但语气里的欢快怎么都掩不住。
李大伯冷哼一声,一旁的周氏则吓了一跳:三娘生辰在即,九郎肯定是故意找借口来李家盘亘的,但他又不像是在说假话……难道说,他为了留宿李家,故意把一艘船给凿破了?
那可是一艘大船呐!不是光秃秃几片舢板小渔舟!
真真是青春正好的少年郎,行事没有顾忌,只晓得凭心意放肆!
周氏先是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是一阵好笑,接着不免叹息,叹息之余,又隐隐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对于女儿家们来说,婚姻就像一场豪赌,赌注是小娘子们的一生,不论赌局输赢,她们除了默默承受之外,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女人们必须贤良淑德,牢牢恪守三从四德,才能保证自己地位稳固。两情相悦的婚姻,可遇而不可求。
孙天佑或许有失分寸,但少年人情正浓时,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来都不足为奇。有情,总比无情好。
年底就是婚期,按规矩,新人最好回避些时日,可正逢七夕,马上就是李绮节的正生日,总不能真把孙天佑往外边赶吧?
孙天佑知道周氏在犹豫,淡笑一声,静静坐着喝茶。看他这副架势,估计赶也赶不走。
周氏和李大伯小声商量了一会儿,李大伯翻了个白眼,不满地轻嗤一声,“罢了,让人收拾屋子去。“
不就是发豆芽么,最后能吃就行,管它发成什么样。
李绮节无可无不可,手里拈着一枚细如须发的毛针,漫不经心地在一张绣帕上戳来戳去。前一阵李乙回家,看她竟然一点针线活儿都不做,全部推给丫头们忙活,很不高兴,当着周氏的面发话,勒令她捡起针线功夫,嫁衣可以交给绣娘们缝制,绣帕必须由她亲自做!
李乙平时很少动怒,偶尔变脸也是故意装深沉居多,真生起气来,李绮节也不敢正面和他相扛。她当然可以选择把李乙的话当成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可一想到自己都要出阁了,而李乙鬓边霜色越浓,渐渐露出老态,那点阳奉阴违的小心思,转瞬消失得干干净净。
然而决心好下,真做起来才晓得其中艰难。这一阵闲暇时李绮节基本上都围着针线活儿打转,看丫头们平时飞针走线,一刻钟就能绣出一丛鲜活的兰草,她哼哧哼哧半天,只能绣半片歪歪扭扭的叶子。
连宝珠都不好意思违心夸她手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绮节长叹一口气,放下小笸箩,揉揉酸疼的指尖,才一转眼的工夫,手上已经被毛针戳出好几个血点了,“还是拿算盘来吧,我算会儿账目。这几样活计你替我做了,别让人瞧见。“
宝珠抿嘴一笑,接过笸箩,把绕成一团的丝线解开,一样样理顺:“就说你是白费事嘛,不会针线活儿能咋了?咱们家又不要自己裁衣裳。“
看李绮节眉头微蹙,她想了想,手里的丝线在食指大小的小竹筒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很快团出一只小线圈子,“三娘不必忧愁,孙少爷那边想来也不缺做活计的丫头,以后外面衣裳交给别人,孙少爷的贴身物件我替你做,绝不让其他人沾手。“
李绮节轻笑一声:“哪里就至于如此。“
她不是在为针线活儿发愁,几件衣裳罢了,谁做都一样,难不成她不会做针线,孙天佑就嫌弃她了?
宝珠手熟,很快咬线头收针,酉时末天还没黑透时,她已经着手绣第三张丝帕了。
丫头燃起油灯,李绮节催宝珠放下针线,“放着罢,又不急着用它,别把眼睛熬坏了。“
宝珠嗔了一句:“三娘!“
别人家待嫁的小娘子,巴不得整天不出门,绣嫁衣的绣嫁衣,做鞋子的做鞋子,大红的袖衫,花团锦簇的霞帔,镶金饰翠的凤冠,衣领裙角的花枝藤蔓……一点都不假以他人之手。
不是家家户户都穷到必须新娘子自己动手裁衣,而是小娘子们借着一针一线,打发掉出阁前煎熬的日日夜夜,一点一点消减对家人的不舍离情,把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忐忑和恐惧,化作一腔期盼,全部绣进礼衣中,丝丝缕缕的经纬间,无不揉杂小娘子们对未来的美好冀望。
李绮节倒好,清算嫁妆的时候精神百倍,缝制嫁衣就直打瞌睡,不仅不自己动手做,连样式衣料都不关心,后来干脆把嫁衣礼冠一股脑抛给绣娘们忙活,问都懒得问一声。
哪有这样没心没肺的新嫁娘?不知道的,还以为李绮节对婚事不满,无心出嫁呢!
宝珠只能庆幸,好在孙少爷现今打着孙家公子的名头在外边走动,家里没有长辈,不然事情传到孙家,三娘还没进门,就得烙下一个“懒惰“的坏名声!
想那孟七娘温柔贤惠,乖巧顺从,嫁到杨家还没一年,已经传出婆媳不和的龌龊来,亏得孟七娘大度,每次回娘家都只说高大姐的好处,从不抱怨。如果当初嫁给杨五郎的人是三娘,以她的脾气,早和高大姐闹起来了。
宝珠把毛针扎在一团棉花上,手指拂过绣帕上的纹路,难得的素色熟罗,触感像绵软的云絮,熟罗是孙少爷送来的。按洪武年间的规矩,平民百姓不能穿熟罗的衣裳,但现在民间老百姓生活富裕,吃穿上开始讲究起来,丝罗锦绸从不避忌,熟罗自然也不再是忌讳。
杨五郎早已经是陈年往事,三娘以后要嫁的人是孙少爷。孙少爷实在,隔三差五就派人往李家送礼,不是什么名贵东西,不过是些吃的喝的玩的,镇上就能买到,难得的是他肯为三娘费心。
宝珠冷眼旁观了一阵,可以笃定孙少爷确确实实是对三娘有情,才会对婚事这般上心。大大小小的事都亲自过问,一次次让人传话过来,询问三娘的意见,以后俨然会把三娘捧在手心里娇宠珍爱。
不知不觉间,宝珠早已经把孙天佑出身上的那一点瑕疵抛诸脑后,现在她只盼孙少爷和三娘成婚以后,能够和和美美、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可李绮节言谈间很少表露对婚事的向往或是惧怕,订亲前她从不着急,订亲后她也没陡然放松,始终平静从容,完全不像个待嫁的新娘子,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漫不经心,让宝珠不由得暗暗提心吊胆:三娘到底在想什么呢?
如果李绮节知道宝珠一直在怀疑她可能对婚事不满,肯定会哭笑不得:如果嫁的是别人,她可能真会忧心忡忡,但既然已经明白孙天佑的心意,自己也下定决心要和对方共度一生,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和心力去患得患失?成亲以后要纠结的事情还多着呢,婚礼不过是磨合的开始罢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婚礼,新娘子从头到尾不用在宾客面前露脸,婚服衣冠和整个流程必须符合礼制,不能自由发挥,只需要按着规矩来就行。她见识过几场婚宴,除了单纯看热闹的宾客女眷,对新人来说,整个过程只能用枯燥乏味四个字来形容,唯有宴席散后,夫妻俩才能单独相对,所以她才乐得轻松:婚事什么的,自有长辈们操劳,加上还有一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孙天佑在前头忙里忙外,根本没有她的用武之力,她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私人财务,把嫁妆一样一样理清了就行。
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单身时光,才是她的要紧事啊!
可惜孙天佑很没有眼力见,无时不刻不想昭显一下他的存在感,以提醒李绮节她很快就要嫁给对方。见天差人往李家送东西就算了,这天他竟然连个借口都懒得找,厚着脸皮登门蹭饭。
离年底越近,李大伯越觉得孙天佑面目可憎,极是碍眼,大刀阔斧坐在堂屋正中,沉着脸问他为什么到李家村来。
孙天佑语气真诚,态度恭敬,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今天侄儿去镇上收货,原本打算赶在落城门前返回县里,谁知走在路上时,船底突然漏水了,因怕打湿船舱里的货物,只能先靠岸休整,现在伙计们还在渡口卸货呢。“
似乎怕李大伯不信,他特意侧过身,露出半截湿哒哒的衣摆。
说的是倒霉事儿,但语气里的欢快怎么都掩不住。
李大伯冷哼一声,一旁的周氏则吓了一跳:三娘生辰在即,九郎肯定是故意找借口来李家盘亘的,但他又不像是在说假话……难道说,他为了留宿李家,故意把一艘船给凿破了?
那可是一艘大船呐!不是光秃秃几片舢板小渔舟!
真真是青春正好的少年郎,行事没有顾忌,只晓得凭心意放肆!
周氏先是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是一阵好笑,接着不免叹息,叹息之余,又隐隐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对于女儿家们来说,婚姻就像一场豪赌,赌注是小娘子们的一生,不论赌局输赢,她们除了默默承受之外,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女人们必须贤良淑德,牢牢恪守三从四德,才能保证自己地位稳固。两情相悦的婚姻,可遇而不可求。
孙天佑或许有失分寸,但少年人情正浓时,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来都不足为奇。有情,总比无情好。
年底就是婚期,按规矩,新人最好回避些时日,可正逢七夕,马上就是李绮节的正生日,总不能真把孙天佑往外边赶吧?
孙天佑知道周氏在犹豫,淡笑一声,静静坐着喝茶。看他这副架势,估计赶也赶不走。
周氏和李大伯小声商量了一会儿,李大伯翻了个白眼,不满地轻嗤一声,“罢了,让人收拾屋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