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乔志亚一路上向同行的众人介绍了昌化县城的状况,刘山夏听完之后不仅叹道:“没看出来你还是老司机啊!居然对这地方摸得这么熟了!”
乔志亚笑道:“历史资料都是宁总给的,我可没那么大本事去翻昌化的县志。不过我去年为数不多的几次外勤任务几乎都是来的这里,对这儿比较熟倒也不是吹牛的。”
刘山夏道:“我来之前也仔细研究过这里的地图,如果要以前期规划的路线来作为施工方案,那未来这条陆上通道距离昌化县城也就两三里路,昌化的地方官府会不会影响到今后对石碌铁矿的开采计划?”
乔志亚干咳了一声,走在他身边的符力立刻就知趣地放慢了步子,同时举手示意后面跟着的人也慢下来,与乔志亚和刘山夏拉开了适当的距离。
乔志亚这才应道:“关于这件事,执委会在明暗两个方向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就是要确保石碌铁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所谓的明暗两个方向,明面上自然是先通过官方渠道,向昌化县衙这边的地方官员通气。早在去年的时候,执委会便让相关部门组织人马在昌化设立了办事处,只是驻昌化办事处的规模比较小,远不能和驻广办、驻崖办相比,执委会甚至都没有派出穿越者坐镇,长期在这里驻留的几个人都是归化民。平时负责搜集昌化的信息,监视官府动向,同时也在这里出售盐、米、煤等大众物资,收购附近黎人山民出售的各种山货、毛皮等等。
除了做买卖之外,办事处也时常接济贫民,并且只要是好手好脚没什么毛病的人,都能在办事处这里找到一份有饷钱可拿的工作——当然工作地点并不是在昌化,而是在南边的胜利港。办事处设立一年以来,前前后后倒是也给大本营那边输送了好几百移民,这个成绩放在地广人稀的昌化地区,已经算是做得相当不错了。几名在昌化打前站的归化民干部,也因此而有望在这里开发之后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去。
这些归化民干部做做这些基本的事情倒是够用,但要让他们去跟官府打交道,甚至是处理打点关节谈条件之类的高级事务,那就有点不堪用了。为此执委会特地动用了崖城的关系,让崖州知州章青修书给昌化县衙,恳请当地父母官对前往昌化从事商贸活动的“崖州子民”给予适当的“关照”。当然了,在信封里除了章青的亲笔信之外,还附上了海汉银行的大额银票。毕竟昌化并不是崖州属地,章青的面子可能作用有限,但银子这玩意儿肯定是在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的。
执委会向当地官府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声称要从海边修筑一条通向内陆石碌一带的道路,希望当地官府能够予以通融。另外修路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工具非常多,所以需要派一些人看守,顺便维持工地秩序——当然这个事就不用劳烦昌化的驻军了,海汉民团自会负责相应事务。
在民间,由地方上的乡绅地主来出资主持铺路修桥这种事是再正常不过,因此海汉商会通过官方渠道向昌化县衙提出的这个要求看起来也非常正常。除了有一点,这条路通往的地方是黎人山民的居住区,修这条路的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方便黎人出山活动,这实在有点说不通。不过在强大的金钱攻势之下,昌化县衙这边也就对这唯一的疑点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是没有注意到了。
至于说海汉这边要出动民团来看守修路物资,维持工地秩序之类的,昌化县衙倒是并不在意。海汉民团是什么情况,琼州岛上各州各县其实都略知一二,没人愿意无端去招惹这个刺头。去年海汉民团因为在李家庄剿匪有功,从两广总督王尊德那里得到了公开表彰,在那之后海汉民团在琼州岛的活动基本就已经是半公开化了。
现在海汉民团的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三亚地区,海汉名下的各种大型船只几乎都会有民团士兵随船执行武装押运,凡是跟海汉有贸易往来的沿海州县,民众几乎都或多或少见到过身着灰衣扛着火枪的海汉民兵。昌化这地方自然也不例外,每个月给海汉驻昌化办事处运送物资的队伍,几乎都会有一个班的海汉民兵随队押运,但为了避嫌从不携武器入城。民众一开始还有些畏惧加好奇,但时间一长,民众也就见怪不怪,自然免疫了。
总之只要海汉民团的武装部队不进城,那一切都好说,大家都照着规矩来就相安无事,昌化县衙也不会多事去试图压制海汉民团的行动——当然他们也的确没有这个实力就是了。海汉商会也很大度地向昌化县衙表示,只要在修路的事情上能给予方便,那么海汉商会在今后每个月都将交给县衙一笔“工地管理费”,虽然数不是很大,但对于地广人稀没什么赋税油水的昌化县衙来说,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然而这些套路也仅仅只是明面上的布置而已,执委会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万一儋州方面对海汉势力在昌化落脚生根反应强烈,不允许海汉在当地修路开矿,那就必须要做好军事占领昌化——石碌这一带地区的准备。石碌铁矿的开发对执委会来说是未来数年内必须要给予保障的重要项目,海汉政权今后要搞工业化,要实现对外军事扩张,都必须要以庞大的钢铁产能为基础,就算是要为石碌的归属权而发动战争,执委会也将义无反顾。
虽然对昌化官府声称的是派出少量民兵过来看管工地,但事实上军委为石碌铁矿项目所预备的常驻兵力是一个营起步。这样的兵力规模用来保障一条长度超过五十里的交通线并不算夸张,而且在修建这条交通线以及之后的开采工程当中,将会使用大量的南越战俘和本地苦役,这些人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多布置一点兵力在这里进行看管,执委会也安不了心。
还有一个让执委会担心的对象,就是石碌附近的黎人。这些黎人因为常年居住在山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不多,距离三亚又远,在此之前海汉与这些部落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也不敢确定这些山寨对外来者的态度究竟会保持友善还是表现出敌意。这次特派小组专门带上了符力,也是希望利用他的黎人身份来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渠道。执委会并不指望当地的黎人能够在石碌铁矿开发过程中提供多少助力,只要这些人别捣乱生事就万幸了。
与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和平解决当然是最好不过,但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同样也得做好武力解决问题的准备。必要的时候,军委甚至会把北越的特战营从黑土港调过来,因为只有那支部队才是真正以山地丛林为作战环境来打造的战斗队伍,在山区的作战经验也远远超过大本营的民团部队。
刘山夏听了乔志亚的解说之后,这才恍然道:“所以顺化的战斗结束了之后,军委急急忙忙地把部队撤回来,也是为了开发石碌在作准备吧?”
乔志亚点点头道:“说到底还是兵力有限啊!如果能多三个营……不,哪怕多两个营的机动兵力,我估计上头都不会这么快撤军,起码还可以在南越再打个广治城。”
“这么急着开采... -->>
乔志亚一路上向同行的众人介绍了昌化县城的状况,刘山夏听完之后不仅叹道:“没看出来你还是老司机啊!居然对这地方摸得这么熟了!”
乔志亚笑道:“历史资料都是宁总给的,我可没那么大本事去翻昌化的县志。不过我去年为数不多的几次外勤任务几乎都是来的这里,对这儿比较熟倒也不是吹牛的。”
刘山夏道:“我来之前也仔细研究过这里的地图,如果要以前期规划的路线来作为施工方案,那未来这条陆上通道距离昌化县城也就两三里路,昌化的地方官府会不会影响到今后对石碌铁矿的开采计划?”
乔志亚干咳了一声,走在他身边的符力立刻就知趣地放慢了步子,同时举手示意后面跟着的人也慢下来,与乔志亚和刘山夏拉开了适当的距离。
乔志亚这才应道:“关于这件事,执委会在明暗两个方向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就是要确保石碌铁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所谓的明暗两个方向,明面上自然是先通过官方渠道,向昌化县衙这边的地方官员通气。早在去年的时候,执委会便让相关部门组织人马在昌化设立了办事处,只是驻昌化办事处的规模比较小,远不能和驻广办、驻崖办相比,执委会甚至都没有派出穿越者坐镇,长期在这里驻留的几个人都是归化民。平时负责搜集昌化的信息,监视官府动向,同时也在这里出售盐、米、煤等大众物资,收购附近黎人山民出售的各种山货、毛皮等等。
除了做买卖之外,办事处也时常接济贫民,并且只要是好手好脚没什么毛病的人,都能在办事处这里找到一份有饷钱可拿的工作——当然工作地点并不是在昌化,而是在南边的胜利港。办事处设立一年以来,前前后后倒是也给大本营那边输送了好几百移民,这个成绩放在地广人稀的昌化地区,已经算是做得相当不错了。几名在昌化打前站的归化民干部,也因此而有望在这里开发之后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去。
这些归化民干部做做这些基本的事情倒是够用,但要让他们去跟官府打交道,甚至是处理打点关节谈条件之类的高级事务,那就有点不堪用了。为此执委会特地动用了崖城的关系,让崖州知州章青修书给昌化县衙,恳请当地父母官对前往昌化从事商贸活动的“崖州子民”给予适当的“关照”。当然了,在信封里除了章青的亲笔信之外,还附上了海汉银行的大额银票。毕竟昌化并不是崖州属地,章青的面子可能作用有限,但银子这玩意儿肯定是在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的。
执委会向当地官府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声称要从海边修筑一条通向内陆石碌一带的道路,希望当地官府能够予以通融。另外修路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工具非常多,所以需要派一些人看守,顺便维持工地秩序——当然这个事就不用劳烦昌化的驻军了,海汉民团自会负责相应事务。
在民间,由地方上的乡绅地主来出资主持铺路修桥这种事是再正常不过,因此海汉商会通过官方渠道向昌化县衙提出的这个要求看起来也非常正常。除了有一点,这条路通往的地方是黎人山民的居住区,修这条路的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方便黎人出山活动,这实在有点说不通。不过在强大的金钱攻势之下,昌化县衙这边也就对这唯一的疑点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是没有注意到了。
至于说海汉这边要出动民团来看守修路物资,维持工地秩序之类的,昌化县衙倒是并不在意。海汉民团是什么情况,琼州岛上各州各县其实都略知一二,没人愿意无端去招惹这个刺头。去年海汉民团因为在李家庄剿匪有功,从两广总督王尊德那里得到了公开表彰,在那之后海汉民团在琼州岛的活动基本就已经是半公开化了。
现在海汉民团的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三亚地区,海汉名下的各种大型船只几乎都会有民团士兵随船执行武装押运,凡是跟海汉有贸易往来的沿海州县,民众几乎都或多或少见到过身着灰衣扛着火枪的海汉民兵。昌化这地方自然也不例外,每个月给海汉驻昌化办事处运送物资的队伍,几乎都会有一个班的海汉民兵随队押运,但为了避嫌从不携武器入城。民众一开始还有些畏惧加好奇,但时间一长,民众也就见怪不怪,自然免疫了。
总之只要海汉民团的武装部队不进城,那一切都好说,大家都照着规矩来就相安无事,昌化县衙也不会多事去试图压制海汉民团的行动——当然他们也的确没有这个实力就是了。海汉商会也很大度地向昌化县衙表示,只要在修路的事情上能给予方便,那么海汉商会在今后每个月都将交给县衙一笔“工地管理费”,虽然数不是很大,但对于地广人稀没什么赋税油水的昌化县衙来说,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然而这些套路也仅仅只是明面上的布置而已,执委会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万一儋州方面对海汉势力在昌化落脚生根反应强烈,不允许海汉在当地修路开矿,那就必须要做好军事占领昌化——石碌这一带地区的准备。石碌铁矿的开发对执委会来说是未来数年内必须要给予保障的重要项目,海汉政权今后要搞工业化,要实现对外军事扩张,都必须要以庞大的钢铁产能为基础,就算是要为石碌的归属权而发动战争,执委会也将义无反顾。
虽然对昌化官府声称的是派出少量民兵过来看管工地,但事实上军委为石碌铁矿项目所预备的常驻兵力是一个营起步。这样的兵力规模用来保障一条长度超过五十里的交通线并不算夸张,而且在修建这条交通线以及之后的开采工程当中,将会使用大量的南越战俘和本地苦役,这些人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多布置一点兵力在这里进行看管,执委会也安不了心。
还有一个让执委会担心的对象,就是石碌附近的黎人。这些黎人因为常年居住在山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不多,距离三亚又远,在此之前海汉与这些部落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也不敢确定这些山寨对外来者的态度究竟会保持友善还是表现出敌意。这次特派小组专门带上了符力,也是希望利用他的黎人身份来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渠道。执委会并不指望当地的黎人能够在石碌铁矿开发过程中提供多少助力,只要这些人别捣乱生事就万幸了。
与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和平解决当然是最好不过,但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同样也得做好武力解决问题的准备。必要的时候,军委甚至会把北越的特战营从黑土港调过来,因为只有那支部队才是真正以山地丛林为作战环境来打造的战斗队伍,在山区的作战经验也远远超过大本营的民团部队。
刘山夏听了乔志亚的解说之后,这才恍然道:“所以顺化的战斗结束了之后,军委急急忙忙地把部队撤回来,也是为了开发石碌在作准备吧?”
乔志亚点点头道:“说到底还是兵力有限啊!如果能多三个营……不,哪怕多两个营的机动兵力,我估计上头都不会这么快撤军,起码还可以在南越再打个广治城。”
“这么急着开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