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执政者将民间的财富集中起来使用,好处显而易见,但这个主意看起来挺简单,要想实现却并不容易。不管别人做不做得到,阮经贵很清楚覆灭前的南越是肯定做不到的,朝廷既缺乏金融领域相关的专业人员来主持操作,也没有完善的金融制度来实行这种构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特权阶级肯定不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别人去把控。
抛开成熟的金融制度先不论,阮经贵还是不太能明白海汉人是如何让所有人都能服从这种制度。在他看来,海汉的社会体系其实跟南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也是由下层的民众,中层的归化民干部和上层的海汉首长所组成的金字塔结构。这些短发短衫、口音怪异的海汉人就是这个社会体系中的贵族,执掌治下地区的生杀大权,但他们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私产,即便是高贵的执委委员,似乎名下也没有购置属于自己的田产土地、家仆奴婢,这和南越贵族的做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但如果要说这些海汉人“无私”,阮经贵又隐隐觉得不对,据他所知海汉人最感兴趣的东西并非真金白银,而是土地和人口。北越朝廷能够获得海汉人的军事支持,据说就是用了七八处临海港口和上万的移民人口换来的。如果要较为准确地形容海汉人的行为,阮经贵认为他们通过贸易、战争等手段所争取的东西都是为了海汉这个集体,而非其中的个体,至于这些海汉人的思想为何能够如此统一,他们真正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阮经贵觉得或许要等到自己今后真正成为这个社会体系的一员才能慢慢明白了。
吃过晚饭之后,移民们的活动范围便被限制在居住的营区以内。隔离营区有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七点开始,所有人就得回到自己的宿舍中,不得随意外出、串门。按照移民干部的说法,晚饭后这段时间叫做“整理内务”,内容就是打扫室内卫生,收拾好个人物品,然后由舍长组织讨论复习当天白天所学的课程。
不过今天的安排似乎有一些小小的变化,阮经贵洗完碗筷刚回到房中,管理他们这个片区的中队长便带着几个保安来了。
移民隔离营区每十间宿舍划为一个中队,设一个中队长担任日常事务管理,不过这个中队长的人选并非新移民,而是由民政部派来的归化民干部。阮经贵所在这个中队的负责人名叫郑义,据说是来自北越地区的移民,但他的姓氏和目前掌握安南朝政的郑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郑义算是较早投靠海汉的安南移民,前年就已经在黑土港入了归化籍,今年年初的时候才移籍到三亚,在安南归化民中算是老资格了,因此才会被分配到了移民隔离营区做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每天傍晚在执行宵禁之前,中队长一级的移民干部都会在营区内进行一次巡视,偶尔大队长甚至更高级的海汉民政干部也会来转转,因此阮经贵一开始倒也没有在意,只是按照惯常的做法,一边起身一边口中叫道:“起立!”
屋里所有人不管正在做什么事,都条件反射地立刻站起了起来。刚入住的头两天有人不适应这个规矩,不愿站起来候命,结果就被拉出去施以惩罚,绕营区跑了足足十圈几乎累到断气。自那以后,就算心里不以为然,也再没人对这个规矩提出异议了。
郑义扫视了一圈屋子里的状况,然后开口道:“阮经贵、阮经文出列!”
阮氏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还是依言走到了门口。他们自恃这几天并没有犯过事,郑义应该也没有借口找自己的麻烦。
“你们俩跟我出来,其他人继续整理内务!”郑义说完之后,便背着手走了出去。
“等下有一艘从顺化回来的移民船,你们俩去现场帮着维持一下秩序。”出了屋子之后,郑义便很简洁地向他们说明了原因。
对于这样的任务指派,阮氏兄弟俩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在他们选择来到三亚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定下了未来肯定是要替海汉人做事。让他们这种熟悉南越民情的旧贵族去从事新来南越移民的安抚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两人跟随郑义来到营区大门,这里已经有另外几人等着了,阮经贵倒也认得其中一两个,都是来自安南国的移民。几个保安让他们排好队列,然后带队向距此不远的三亚内河港步行而去。
此时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不过路边已经开始次第点亮了路灯。阮经贵去年来胜利港的时候就曾见过这种铁杆路灯,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真是被吓了一跳,因为这种路灯顶端四面都是玻璃所制的灯罩,照安南国内的玻璃制品估价,就光是这灯罩的价值至少也在二三十两银子了,而这种路灯竟然是从胜利港码头一直布置到胜利堡大门外,少说也有近百支之多,堪称是奢侈之极的设施,当时让阮经贵深深地感受到了海汉人的富足。
除此之外,阮经贵还知道这种路灯既不烧油,也不烧柴,更不是黑土港出产的煤炭,而是一种被海汉人称作“早气”的无形气体。阮经贵不明白这种气体从何而来,为何能燃,只能将其理解为海汉人手中掌握的又一种无法解释的“法术”。不过上次来的时候,这种高级路灯还只有在胜利港附近的景观大道才能看到,而现在这种路灯已经出现在了三亚内河港周边地区。
阮经文在来到三亚之后还是第一次被获准晚上玩出,同样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神奇的路灯,脸上的神情就跟见了鬼一样:“大哥,这海汉人竟然如此奢靡,天黑还要在街上点起如此之多的油灯,这经年累月下来,得烧掉多少灯油啊!”
“二弟,这种灯并不烧油,而是烧一种气。这种气据说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不需太多的花销。”阮经贵立刻给自己兄弟“科普”了一下这路灯的燃烧原理。
“哟,你倒是有些见识啊!”旁边一名保安回过头看了阮经贵一眼道:“一定是听哪位首长说过吧?”
阮经贵傲然道:“在下去年是以使臣身份来胜利港做客,那时在下可是各位执委大人的座上宾!”
“老兄,今时不同往日了,你们那一国都已经没了,就别摆谱了!”那保安显然也很清楚这些新移民的身份,还好意劝道:“今后好好给首长们做事,这才是正道!”
很快来到码头上,阮经贵注意到这里除了他们这一行人之外,还有大约一百多人的民团军和同等数量的黑衣警察已经在码头上布置好,中间甚至还夹杂着十来个穿着大明军服的人。阮经贵上次来胜利港的时候就见过罗升东和魏平,也知道那些人是崖城水师和榆林巡检司的人,之所以出现在码头上也不过是配合海汉人的需要,让新移民误以为这里是大明的统治区而已。
眼前的情景让阮经贵不禁回想起了前些天他们乘船刚刚抵达这里的时候,在下船时看到码头上也基本是同样的情景——民团、警察、大明官方、海汉民政部以... -->>
执政者将民间的财富集中起来使用,好处显而易见,但这个主意看起来挺简单,要想实现却并不容易。不管别人做不做得到,阮经贵很清楚覆灭前的南越是肯定做不到的,朝廷既缺乏金融领域相关的专业人员来主持操作,也没有完善的金融制度来实行这种构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特权阶级肯定不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别人去把控。
抛开成熟的金融制度先不论,阮经贵还是不太能明白海汉人是如何让所有人都能服从这种制度。在他看来,海汉的社会体系其实跟南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也是由下层的民众,中层的归化民干部和上层的海汉首长所组成的金字塔结构。这些短发短衫、口音怪异的海汉人就是这个社会体系中的贵族,执掌治下地区的生杀大权,但他们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私产,即便是高贵的执委委员,似乎名下也没有购置属于自己的田产土地、家仆奴婢,这和南越贵族的做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但如果要说这些海汉人“无私”,阮经贵又隐隐觉得不对,据他所知海汉人最感兴趣的东西并非真金白银,而是土地和人口。北越朝廷能够获得海汉人的军事支持,据说就是用了七八处临海港口和上万的移民人口换来的。如果要较为准确地形容海汉人的行为,阮经贵认为他们通过贸易、战争等手段所争取的东西都是为了海汉这个集体,而非其中的个体,至于这些海汉人的思想为何能够如此统一,他们真正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阮经贵觉得或许要等到自己今后真正成为这个社会体系的一员才能慢慢明白了。
吃过晚饭之后,移民们的活动范围便被限制在居住的营区以内。隔离营区有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七点开始,所有人就得回到自己的宿舍中,不得随意外出、串门。按照移民干部的说法,晚饭后这段时间叫做“整理内务”,内容就是打扫室内卫生,收拾好个人物品,然后由舍长组织讨论复习当天白天所学的课程。
不过今天的安排似乎有一些小小的变化,阮经贵洗完碗筷刚回到房中,管理他们这个片区的中队长便带着几个保安来了。
移民隔离营区每十间宿舍划为一个中队,设一个中队长担任日常事务管理,不过这个中队长的人选并非新移民,而是由民政部派来的归化民干部。阮经贵所在这个中队的负责人名叫郑义,据说是来自北越地区的移民,但他的姓氏和目前掌握安南朝政的郑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郑义算是较早投靠海汉的安南移民,前年就已经在黑土港入了归化籍,今年年初的时候才移籍到三亚,在安南归化民中算是老资格了,因此才会被分配到了移民隔离营区做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每天傍晚在执行宵禁之前,中队长一级的移民干部都会在营区内进行一次巡视,偶尔大队长甚至更高级的海汉民政干部也会来转转,因此阮经贵一开始倒也没有在意,只是按照惯常的做法,一边起身一边口中叫道:“起立!”
屋里所有人不管正在做什么事,都条件反射地立刻站起了起来。刚入住的头两天有人不适应这个规矩,不愿站起来候命,结果就被拉出去施以惩罚,绕营区跑了足足十圈几乎累到断气。自那以后,就算心里不以为然,也再没人对这个规矩提出异议了。
郑义扫视了一圈屋子里的状况,然后开口道:“阮经贵、阮经文出列!”
阮氏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还是依言走到了门口。他们自恃这几天并没有犯过事,郑义应该也没有借口找自己的麻烦。
“你们俩跟我出来,其他人继续整理内务!”郑义说完之后,便背着手走了出去。
“等下有一艘从顺化回来的移民船,你们俩去现场帮着维持一下秩序。”出了屋子之后,郑义便很简洁地向他们说明了原因。
对于这样的任务指派,阮氏兄弟俩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在他们选择来到三亚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定下了未来肯定是要替海汉人做事。让他们这种熟悉南越民情的旧贵族去从事新来南越移民的安抚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两人跟随郑义来到营区大门,这里已经有另外几人等着了,阮经贵倒也认得其中一两个,都是来自安南国的移民。几个保安让他们排好队列,然后带队向距此不远的三亚内河港步行而去。
此时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不过路边已经开始次第点亮了路灯。阮经贵去年来胜利港的时候就曾见过这种铁杆路灯,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真是被吓了一跳,因为这种路灯顶端四面都是玻璃所制的灯罩,照安南国内的玻璃制品估价,就光是这灯罩的价值至少也在二三十两银子了,而这种路灯竟然是从胜利港码头一直布置到胜利堡大门外,少说也有近百支之多,堪称是奢侈之极的设施,当时让阮经贵深深地感受到了海汉人的富足。
除此之外,阮经贵还知道这种路灯既不烧油,也不烧柴,更不是黑土港出产的煤炭,而是一种被海汉人称作“早气”的无形气体。阮经贵不明白这种气体从何而来,为何能燃,只能将其理解为海汉人手中掌握的又一种无法解释的“法术”。不过上次来的时候,这种高级路灯还只有在胜利港附近的景观大道才能看到,而现在这种路灯已经出现在了三亚内河港周边地区。
阮经文在来到三亚之后还是第一次被获准晚上玩出,同样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神奇的路灯,脸上的神情就跟见了鬼一样:“大哥,这海汉人竟然如此奢靡,天黑还要在街上点起如此之多的油灯,这经年累月下来,得烧掉多少灯油啊!”
“二弟,这种灯并不烧油,而是烧一种气。这种气据说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不需太多的花销。”阮经贵立刻给自己兄弟“科普”了一下这路灯的燃烧原理。
“哟,你倒是有些见识啊!”旁边一名保安回过头看了阮经贵一眼道:“一定是听哪位首长说过吧?”
阮经贵傲然道:“在下去年是以使臣身份来胜利港做客,那时在下可是各位执委大人的座上宾!”
“老兄,今时不同往日了,你们那一国都已经没了,就别摆谱了!”那保安显然也很清楚这些新移民的身份,还好意劝道:“今后好好给首长们做事,这才是正道!”
很快来到码头上,阮经贵注意到这里除了他们这一行人之外,还有大约一百多人的民团军和同等数量的黑衣警察已经在码头上布置好,中间甚至还夹杂着十来个穿着大明军服的人。阮经贵上次来胜利港的时候就见过罗升东和魏平,也知道那些人是崖城水师和榆林巡检司的人,之所以出现在码头上也不过是配合海汉人的需要,让新移民误以为这里是大明的统治区而已。
眼前的情景让阮经贵不禁回想起了前些天他们乘船刚刚抵达这里的时候,在下船时看到码头上也基本是同样的情景——民团、警察、大明官方、海汉民政部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