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抗日之最强战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黑压压的鬼子兵就如同滔滔不绝的洪水从山口倾泻而下,这让所有的士兵都看的呆了,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因为鬼子的部队实在是太多了,密密麻麻好似无穷无尽一般,邓阳也眉头紧皱,他没想到这才刚刚过去半天的时间,鬼子东部的援军居然也到了。
而且根据机枪缴获的鬼子电报,这东部的鬼子部队也足有两个联队,那又是七千人,和鬼子这边的部队汇合到一起接近一万五千人。
邓阳不是自高自大的人,他并没有因为一直以来对鬼子作战的胜利而小看这些鬼子,这些鬼子兵虽然脑袋蠢了一点,但是那说的是鬼子的应变能力,并不是说鬼子真的是智障。
鬼子的部队其实和一战时候的老毛子的黄色牲口差不多,他们一个个就如同提线木偶,只知道依照上方的命令行事,而不会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比如一队华夏国的部队奉命前往某处攻击鬼子部队,那么一旦这个地方遭遇到鬼子少量部队的阻击,且迟迟难以冲破。
这个时候华夏国的部队指挥官就会留下一少部分兵力和对方对持,其他部队会转移从其他方向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然而鬼子却不同,鬼子哪怕是一个军的部队,他们同样奉命前往某处进攻华夏国的部队。
那么他就是按照其指挥部给他们的作战行进地图进行作战行动,根本不会去思考是否还会有着其他方法,他会狠狠的冲击面前的阻击部队,直到冲破对方,或者被对方消灭。
这就是鬼子所谓的蠢,这种蠢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就是鬼子参谋部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会被严格的执行。
缺点就是不对根本没有应变的能力,在战争中这种没有应变能力的部队,一旦遭遇到强大的敌人那么很快就被对方击溃。
不过鬼子非常的幸运,因为他们在二战开始的时候遇到的都是远远弱于自己的对手,这样一来他们的武器火力就弥补了他们部队的这种缺陷。
而如果邓阳现在遇到的是一个联队的鬼子兵,那么邓阳对守住机场就绝对信心十足,甚至能够尝试去反击日军,争取将日军击溃或者歼灭。
但是面对一万五千人的恐怖兵力,而他们手上仅有一千五百名作战士兵,对方是自己的足足十倍,根本没有任何一丝反抗的力量,只能够被动的防守。
现在邓阳最主要的就是让手下的士兵熟悉这种要塞战斗,否则火力契合度不够的话很容易被鬼子找到破绽。
要塞战其实就是守卫要塞结构战壕和进攻战的统称,这种战斗和一般的野战是不同的。
守方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机动性,而攻击一方也只能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进行进攻,这无可选择,守军撤退则要塞丢失。
攻击一方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就必须攻克眼前的敌人堡垒,两者之间看似冲突却包含着很多的学问。
守军一方绝对是占据人数劣势的,否则也不会缩在要塞里抵挡敌人,因此必须尽可能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增加敌人的死伤人数如此方能守住阵地。
而攻击一方则要尽可能的将阵地与对方的要塞贴近,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攻击,给对方的士兵和工事带来更多的死伤,如此才能够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
鬼子现在和邓阳算是半斤八两,邓阳手下的士兵毫无战斗经验,而鬼子的部队一样很少面对这样的战场,因此双方都在摸索着如何进行战斗。
邓阳一方好在有邓阳的存在,邓阳作为后世的特种部队特种兵对于作战还是有很多鬼子无法与之相比的优越性,那就是他更加明白如何尽量减少自己的劣势。
充足的轻重机枪被邓阳毫无保留的使用,一千五百人的部队现在操纵机枪火力的士兵占据了人数的一大半。
除了五百人作为机动反击部队装备着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之外,其他士兵尽皆被作为机枪射手和装弹手使用。
机场内鬼子储存了足够的武器和子弹物资,这些能够邓阳尽量的弥补自己部队的劣势,即便那些士兵使用机枪的准头不行,但是数量多了就可以转变为质量。
邓阳在第一层战线上放置了七十挺的航空机枪,三十六挺重机枪和一百二十挺轻机枪,如此庞大规模的火力,即便是鬼子在战斗中都不可能拿得出来。
鬼子向来是节省子弹的,这与鬼子国家太小,资源极其贫瘠有着关系。
鬼子身处岛国,数千年来一直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这也是鬼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踏足亚洲大陆的原因。
因此即便鬼子有着这么多的武器他们也不可能像邓阳这样使用。
而邓阳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处在一个全部是自动火力的世界,本身也明白密集的火力所带来的优势。
后世的世界战争之中比拼的不再是你的不对多少,勇敢和计谋也并不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你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双方打的其实就是一个经济,你财富越多,物资越充沛,在战斗中就能够无限制的使用凶猛的火力武器,用子弹炮弹导弹将敌人从世界上抹去。
邓阳现在没有后世那种战争的资格,但是鬼子的这些物资他却毫不怜惜的使用,很多人会觉得可惜,想要保留一些。
不过邓阳却不那么想,因为他们如果挡不住鬼子,那么这些东西还是会被鬼子缴获,与其被鬼子缴获不如用来狠狠的打击这些侵略者。
这就好像运送粮草物资的部队在长途行军之中饥饿难耐,却因为想要保住车上的粮草而进行苦难行军,这样一来饥肠辘辘的士兵一旦遇到敌人,很难做出多大的反抗。
最后这些物资也会成为敌人的盘中餐,邓... -->>
黑压压的鬼子兵就如同滔滔不绝的洪水从山口倾泻而下,这让所有的士兵都看的呆了,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因为鬼子的部队实在是太多了,密密麻麻好似无穷无尽一般,邓阳也眉头紧皱,他没想到这才刚刚过去半天的时间,鬼子东部的援军居然也到了。
而且根据机枪缴获的鬼子电报,这东部的鬼子部队也足有两个联队,那又是七千人,和鬼子这边的部队汇合到一起接近一万五千人。
邓阳不是自高自大的人,他并没有因为一直以来对鬼子作战的胜利而小看这些鬼子,这些鬼子兵虽然脑袋蠢了一点,但是那说的是鬼子的应变能力,并不是说鬼子真的是智障。
鬼子的部队其实和一战时候的老毛子的黄色牲口差不多,他们一个个就如同提线木偶,只知道依照上方的命令行事,而不会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比如一队华夏国的部队奉命前往某处攻击鬼子部队,那么一旦这个地方遭遇到鬼子少量部队的阻击,且迟迟难以冲破。
这个时候华夏国的部队指挥官就会留下一少部分兵力和对方对持,其他部队会转移从其他方向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然而鬼子却不同,鬼子哪怕是一个军的部队,他们同样奉命前往某处进攻华夏国的部队。
那么他就是按照其指挥部给他们的作战行进地图进行作战行动,根本不会去思考是否还会有着其他方法,他会狠狠的冲击面前的阻击部队,直到冲破对方,或者被对方消灭。
这就是鬼子所谓的蠢,这种蠢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就是鬼子参谋部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会被严格的执行。
缺点就是不对根本没有应变的能力,在战争中这种没有应变能力的部队,一旦遭遇到强大的敌人那么很快就被对方击溃。
不过鬼子非常的幸运,因为他们在二战开始的时候遇到的都是远远弱于自己的对手,这样一来他们的武器火力就弥补了他们部队的这种缺陷。
而如果邓阳现在遇到的是一个联队的鬼子兵,那么邓阳对守住机场就绝对信心十足,甚至能够尝试去反击日军,争取将日军击溃或者歼灭。
但是面对一万五千人的恐怖兵力,而他们手上仅有一千五百名作战士兵,对方是自己的足足十倍,根本没有任何一丝反抗的力量,只能够被动的防守。
现在邓阳最主要的就是让手下的士兵熟悉这种要塞战斗,否则火力契合度不够的话很容易被鬼子找到破绽。
要塞战其实就是守卫要塞结构战壕和进攻战的统称,这种战斗和一般的野战是不同的。
守方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机动性,而攻击一方也只能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进行进攻,这无可选择,守军撤退则要塞丢失。
攻击一方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就必须攻克眼前的敌人堡垒,两者之间看似冲突却包含着很多的学问。
守军一方绝对是占据人数劣势的,否则也不会缩在要塞里抵挡敌人,因此必须尽可能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增加敌人的死伤人数如此方能守住阵地。
而攻击一方则要尽可能的将阵地与对方的要塞贴近,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攻击,给对方的士兵和工事带来更多的死伤,如此才能够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
鬼子现在和邓阳算是半斤八两,邓阳手下的士兵毫无战斗经验,而鬼子的部队一样很少面对这样的战场,因此双方都在摸索着如何进行战斗。
邓阳一方好在有邓阳的存在,邓阳作为后世的特种部队特种兵对于作战还是有很多鬼子无法与之相比的优越性,那就是他更加明白如何尽量减少自己的劣势。
充足的轻重机枪被邓阳毫无保留的使用,一千五百人的部队现在操纵机枪火力的士兵占据了人数的一大半。
除了五百人作为机动反击部队装备着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之外,其他士兵尽皆被作为机枪射手和装弹手使用。
机场内鬼子储存了足够的武器和子弹物资,这些能够邓阳尽量的弥补自己部队的劣势,即便那些士兵使用机枪的准头不行,但是数量多了就可以转变为质量。
邓阳在第一层战线上放置了七十挺的航空机枪,三十六挺重机枪和一百二十挺轻机枪,如此庞大规模的火力,即便是鬼子在战斗中都不可能拿得出来。
鬼子向来是节省子弹的,这与鬼子国家太小,资源极其贫瘠有着关系。
鬼子身处岛国,数千年来一直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这也是鬼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踏足亚洲大陆的原因。
因此即便鬼子有着这么多的武器他们也不可能像邓阳这样使用。
而邓阳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处在一个全部是自动火力的世界,本身也明白密集的火力所带来的优势。
后世的世界战争之中比拼的不再是你的不对多少,勇敢和计谋也并不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你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双方打的其实就是一个经济,你财富越多,物资越充沛,在战斗中就能够无限制的使用凶猛的火力武器,用子弹炮弹导弹将敌人从世界上抹去。
邓阳现在没有后世那种战争的资格,但是鬼子的这些物资他却毫不怜惜的使用,很多人会觉得可惜,想要保留一些。
不过邓阳却不那么想,因为他们如果挡不住鬼子,那么这些东西还是会被鬼子缴获,与其被鬼子缴获不如用来狠狠的打击这些侵略者。
这就好像运送粮草物资的部队在长途行军之中饥饿难耐,却因为想要保住车上的粮草而进行苦难行军,这样一来饥肠辘辘的士兵一旦遇到敌人,很难做出多大的反抗。
最后这些物资也会成为敌人的盘中餐,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