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的事情,冯啸辰最早还是听王伟龙说的。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工业展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新成就,同时也是一次全球性的工程机械产品订货会。
全球的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主要为美、欧、日三方瓜分,大型企业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数以百计。用户如果要分别上门去与这些企业洽谈,交通费和时间成本都是非常可观的。再说,这类装备的订货也往往不是谈一次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货比三家,这样一来,举办集中的产品订货会就非常必要了。在这种订货会上,用户可以在这里对比不同厂商的产品,最终买到自己心仪的设备。
在80年代之前,中国从未派团出席过慕尼黑工程机械博览会,甚至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国门,陆续开始接触到这些大型的国际展会,其中也包括了慕尼黑博览会。最初,前去参加慕尼黑的是国家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的官员,他们去参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买家,采购西方企业生产的设备。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这种采购的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以至于在博览会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再往后,代表团中就出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到博览会上主要是为了现场观摩国外同行的产品,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以便改进自己的产品。1992年,罗冶提出了要到博览会上展出自家产品的申请,几经周折之后获得了国家的批准,但参会所需要的经费全部是由罗冶自己负担的。
因为经费紧张,罗冶只安排了三名技术人员去参展,租借的展台不到30平米,只展出了一些产品图片,而没有实物的展示。罗冶最值得自豪的产品就是引进美国海菲公司技术生产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但这种车的体积堪比一间房子,重达几十吨,在国内运输的成本都非常可观,更别说要漂洋过海去德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罗冶能够派几个人过去展示一下图片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毕竟是慕尼黑博览会上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
“你们居然自费去参展了!”
冯啸辰第一次听到王伟龙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颇有一些惊讶。中国企业敢于走出去,到国际展会上去抛头露脸,绝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冯啸辰深为罗冶领导的魄力感到震惊。
“我们也是想去试试吧。”王伟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这个主意正是他给厂长出的,因为他在几年前曾经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去观摩过慕尼黑博览会,从而萌生了让自己的企业去参展的想法。这一次参展,罗冶花掉了五万多美元的外汇,却颗粒无收,这让罗冶的厂长在上级领导那里丢了面子,据说还有领导在背地里说罗冶的厂长好大喜功云云。不过,厂长对出这个主意的王伟龙并没有任何一点抱怨的意思,这反而让王伟龙很是觉得内疚。
冯啸辰的看法却是不同,对于王伟龙所说的连累厂长受批评的事情,他评价道:“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开创了时代的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第一次参加慕尼黑博览会,这是会被记入历史史册的事情。”
“但愿历史能够记住我们吧。”王伟龙讷讷地说道。
“慕尼黑博览会是三年一届,那么下一届不是很快就要举办了吗?这一届,你们打算如何参与呢?”冯啸辰又向王伟龙问道。
王伟龙摇头道:“我们估计是不会参与了。”
“为什么?”
“没有外汇啊。”王伟龙解释道,“上一次,我们花了5万多美元的外汇,结果一个合同也没签下来,人家都说我们是借机去游山玩水的。这一次,我们就算想去,也过不了外汇这一关。”
王伟龙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当装备工业公司向几家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发出参加慕尼黑博览会邀请的时候,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为难,主要的理由就是所需的外汇难以解决。参加一次博览会,需要租场地,派工作人员,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事情。如果再想把产品运过去参展,花费就更大了。这些企业的领导可不像冯啸辰那么乐观,他们都是走一步看两步的人,对于能够在博览会上签下订单,他们实在是缺乏信心。如果去参展,却签不回单子,又花了这么多钱,对上对下可就都不好交代了。
 ... -->>
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的事情,冯啸辰最早还是听王伟龙说的。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工业展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新成就,同时也是一次全球性的工程机械产品订货会。
全球的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主要为美、欧、日三方瓜分,大型企业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数以百计。用户如果要分别上门去与这些企业洽谈,交通费和时间成本都是非常可观的。再说,这类装备的订货也往往不是谈一次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货比三家,这样一来,举办集中的产品订货会就非常必要了。在这种订货会上,用户可以在这里对比不同厂商的产品,最终买到自己心仪的设备。
在80年代之前,中国从未派团出席过慕尼黑工程机械博览会,甚至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国门,陆续开始接触到这些大型的国际展会,其中也包括了慕尼黑博览会。最初,前去参加慕尼黑的是国家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的官员,他们去参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买家,采购西方企业生产的设备。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这种采购的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以至于在博览会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再往后,代表团中就出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到博览会上主要是为了现场观摩国外同行的产品,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以便改进自己的产品。1992年,罗冶提出了要到博览会上展出自家产品的申请,几经周折之后获得了国家的批准,但参会所需要的经费全部是由罗冶自己负担的。
因为经费紧张,罗冶只安排了三名技术人员去参展,租借的展台不到30平米,只展出了一些产品图片,而没有实物的展示。罗冶最值得自豪的产品就是引进美国海菲公司技术生产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但这种车的体积堪比一间房子,重达几十吨,在国内运输的成本都非常可观,更别说要漂洋过海去德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罗冶能够派几个人过去展示一下图片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毕竟是慕尼黑博览会上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
“你们居然自费去参展了!”
冯啸辰第一次听到王伟龙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颇有一些惊讶。中国企业敢于走出去,到国际展会上去抛头露脸,绝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冯啸辰深为罗冶领导的魄力感到震惊。
“我们也是想去试试吧。”王伟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这个主意正是他给厂长出的,因为他在几年前曾经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去观摩过慕尼黑博览会,从而萌生了让自己的企业去参展的想法。这一次参展,罗冶花掉了五万多美元的外汇,却颗粒无收,这让罗冶的厂长在上级领导那里丢了面子,据说还有领导在背地里说罗冶的厂长好大喜功云云。不过,厂长对出这个主意的王伟龙并没有任何一点抱怨的意思,这反而让王伟龙很是觉得内疚。
冯啸辰的看法却是不同,对于王伟龙所说的连累厂长受批评的事情,他评价道:“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开创了时代的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第一次参加慕尼黑博览会,这是会被记入历史史册的事情。”
“但愿历史能够记住我们吧。”王伟龙讷讷地说道。
“慕尼黑博览会是三年一届,那么下一届不是很快就要举办了吗?这一届,你们打算如何参与呢?”冯啸辰又向王伟龙问道。
王伟龙摇头道:“我们估计是不会参与了。”
“为什么?”
“没有外汇啊。”王伟龙解释道,“上一次,我们花了5万多美元的外汇,结果一个合同也没签下来,人家都说我们是借机去游山玩水的。这一次,我们就算想去,也过不了外汇这一关。”
王伟龙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当装备工业公司向几家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发出参加慕尼黑博览会邀请的时候,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为难,主要的理由就是所需的外汇难以解决。参加一次博览会,需要租场地,派工作人员,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事情。如果再想把产品运过去参展,花费就更大了。这些企业的领导可不像冯啸辰那么乐观,他们都是走一步看两步的人,对于能够在博览会上签下订单,他们实在是缺乏信心。如果去参展,却签不回单子,又花了这么多钱,对上对下可就都不好交代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