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说了吗,咱们车间要被私人老板收购了!”
“真的?那咱们以后算啥,还是国企工人吗?”
“想得美,以后咱们就是给私人老板打工的,人家想怎么捏咱们,就怎么捏咱们。”
“艹,凭什么呀,老子堂堂的国企工人,凭什么就成了个盲流了?”
“得了吧,咱们现在一个月连70%的工资都领不着,还是个屁的国企工人。”
“现在领不着,那是国家欠着咱们的,以后还不得补发吗?”
“等厂子破产了,你找谁补发去?你没看咱们榆北那个矿山机械厂,好几千人都下岗了,听说一个月才拿30%的工资呢。”
“这事闹的,特喵的,都是方成举、易耀忠这帮孙子,把厂子给折腾黄了……”
“唉,骂他们有什么用,还是想想咱们自己的出路吧。”
“出什么路,反正我是绝对不会给私人老板干的……”
这样的谈话,这些天在榆北重机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在发生。经国家经委和省经委批准,由国家榆北振兴工作小组和榆北重机厂部共同主持,榆北重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分重组。榆重本身成了一个控股公司,各个辅助车间和后勤各部门都独立出来,成为由榆重合资控股的法人单位。厂部机关的干部也进行了分流,一小部分留在控股公司继续任职,另外的大部分被分配到各个法人单位,还有一些则进了专门安置过剩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
这一轮拆分在厂里引起的震动并不大,因为大多数的干部职工都没有弄明白拆分的目的,加之企业早已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大家对厂里的事务也有些漠不关心,只觉得这是一次无聊的折腾。要知道,类似于这样的折腾,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什么全员岗位聘任制啊、什么厂内银行制啊、什么车间班组承包制啊,弄到最后大家都已经有审美疲劳了,觉得一切都是瞎折腾,只求自己手里的工资不要因为折腾而减少就好了。
可随后的事情,却让大家都傻眼了。厂里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其中绝大多数的陌生人都是操着满口“鸟语”的南方人。这些人一来就往各个车间里扎,瞪着通红的眼睛审视着车间里的设备,毫不掩饰那贪婪的表情。
各种消息也陆续传出来了:一家来自于海东省金南市的私营轴承公司,看中了新成立的轴承分厂,也就是原来的轴承车间,打算以800万的金额全资收购;另外一家来自于明州省的液压机械厂,看中了减速机分厂,提出注资1200万元,拥有减速机分厂80%的股份,并获得完全的经营权力。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了此前那轮拆分的真正目的,原来是为了把整个企业分割成许多个小单位,以便外来投资者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兼并或者合作。也就是说,从榆重拆分的那一刻起,国家就已经在准备“甩包袱”了。
各级中层干部是最早明白这一点的,而且他们也意识到企业一旦被兼并,他们将是利益受损最大的一批。道理很简单,普通工人在国企工作或者在私企工作,都是一样干活拿工资,虽然身份上发生了转变,但经济利益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干部就不同了,在国企他们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能够享受各种待遇,而一旦到了私企,人家还会这样重用你吗?尤其是当着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的那些干部,人家兼并了你的部门之后,肯定要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当领导,怎么可能还让你呆在台上?而如果失去了现在的位置,他们还能吃香喝辣吗?
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些中层干部却没有几个站出来抗议的,原因无它,那就是此前易耀忠、郑群等人落马带来的冲击太大了,这些仍在位置上的中层干部其实每人也都有一些把柄,只是纪检部门没有深入去追究而已。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敢出来当出头鸟吗?
自己不敢说话,他们只能是私下里鼓动本车间、本部门的工人出来发难了。中层干部们也知道这一轮改革是由国家榆北振兴工作小组发起的,代表着国家意志,不是几个人闹一闹就能改变的。他们需要的只是给收购方增加一些难度,这样收购方就不得不重视他们这些原来的管理者的作用,寻求他们的支持,这样他们就有了与收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韩总,听说你是来收购我们减速机分厂的,你们厂是个什么企业,有什么资格收购我们?”
减速机分厂的车间里,收购方明州新民液压机械厂厂... -->>
“听说了吗,咱们车间要被私人老板收购了!”
“真的?那咱们以后算啥,还是国企工人吗?”
“想得美,以后咱们就是给私人老板打工的,人家想怎么捏咱们,就怎么捏咱们。”
“艹,凭什么呀,老子堂堂的国企工人,凭什么就成了个盲流了?”
“得了吧,咱们现在一个月连70%的工资都领不着,还是个屁的国企工人。”
“现在领不着,那是国家欠着咱们的,以后还不得补发吗?”
“等厂子破产了,你找谁补发去?你没看咱们榆北那个矿山机械厂,好几千人都下岗了,听说一个月才拿30%的工资呢。”
“这事闹的,特喵的,都是方成举、易耀忠这帮孙子,把厂子给折腾黄了……”
“唉,骂他们有什么用,还是想想咱们自己的出路吧。”
“出什么路,反正我是绝对不会给私人老板干的……”
这样的谈话,这些天在榆北重机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在发生。经国家经委和省经委批准,由国家榆北振兴工作小组和榆北重机厂部共同主持,榆北重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分重组。榆重本身成了一个控股公司,各个辅助车间和后勤各部门都独立出来,成为由榆重合资控股的法人单位。厂部机关的干部也进行了分流,一小部分留在控股公司继续任职,另外的大部分被分配到各个法人单位,还有一些则进了专门安置过剩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
这一轮拆分在厂里引起的震动并不大,因为大多数的干部职工都没有弄明白拆分的目的,加之企业早已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大家对厂里的事务也有些漠不关心,只觉得这是一次无聊的折腾。要知道,类似于这样的折腾,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什么全员岗位聘任制啊、什么厂内银行制啊、什么车间班组承包制啊,弄到最后大家都已经有审美疲劳了,觉得一切都是瞎折腾,只求自己手里的工资不要因为折腾而减少就好了。
可随后的事情,却让大家都傻眼了。厂里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其中绝大多数的陌生人都是操着满口“鸟语”的南方人。这些人一来就往各个车间里扎,瞪着通红的眼睛审视着车间里的设备,毫不掩饰那贪婪的表情。
各种消息也陆续传出来了:一家来自于海东省金南市的私营轴承公司,看中了新成立的轴承分厂,也就是原来的轴承车间,打算以800万的金额全资收购;另外一家来自于明州省的液压机械厂,看中了减速机分厂,提出注资1200万元,拥有减速机分厂80%的股份,并获得完全的经营权力。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了此前那轮拆分的真正目的,原来是为了把整个企业分割成许多个小单位,以便外来投资者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兼并或者合作。也就是说,从榆重拆分的那一刻起,国家就已经在准备“甩包袱”了。
各级中层干部是最早明白这一点的,而且他们也意识到企业一旦被兼并,他们将是利益受损最大的一批。道理很简单,普通工人在国企工作或者在私企工作,都是一样干活拿工资,虽然身份上发生了转变,但经济利益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干部就不同了,在国企他们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能够享受各种待遇,而一旦到了私企,人家还会这样重用你吗?尤其是当着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的那些干部,人家兼并了你的部门之后,肯定要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当领导,怎么可能还让你呆在台上?而如果失去了现在的位置,他们还能吃香喝辣吗?
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些中层干部却没有几个站出来抗议的,原因无它,那就是此前易耀忠、郑群等人落马带来的冲击太大了,这些仍在位置上的中层干部其实每人也都有一些把柄,只是纪检部门没有深入去追究而已。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敢出来当出头鸟吗?
自己不敢说话,他们只能是私下里鼓动本车间、本部门的工人出来发难了。中层干部们也知道这一轮改革是由国家榆北振兴工作小组发起的,代表着国家意志,不是几个人闹一闹就能改变的。他们需要的只是给收购方增加一些难度,这样收购方就不得不重视他们这些原来的管理者的作用,寻求他们的支持,这样他们就有了与收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韩总,听说你是来收购我们减速机分厂的,你们厂是个什么企业,有什么资格收购我们?”
减速机分厂的车间里,收购方明州新民液压机械厂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