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灵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简体小字有些年头了,我用手摸着,大胆猜想:“强哥,你说这一行小字是不是我爹刻上去的?”
强哥没回答我,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兄弟,你说咱们怎么就找到了这里?不是说好远么?”
这问题让我顿时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对啊,不是说好远吗?不是说张家古寨在山谷深处吗?从我们掉下来满打满算我俩也没走多远,这就到了?
这种距离,按说地图上应该有记录的,同时这个地方景区也不会放过的。
这年头,只要从地下挖出一块石碑,只要上面是古文繁体字,旅游部门总能想办法引申出一段故事,然根据这个故事拉动资本,修建景区,再全方位的进行宣传。
官员需要政绩,而这种政绩简直比开发土地更快,无非是宣传部门多费费脑子编故事罢了。比如全国各地这些年涌现出来了多少个“祝英台墓”、“梁山伯坟”、“孟姜女庙”等等。这些并无根据的民间传说,在官方暗示以及推动下,纷纷指鹿为马,登报纸上电视全方位宣传。
所以,这种环境下,张家古寨这四个字明明可以化成千万个故事,带动无限的旅游经济,结果却并没有被开发利用。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
人家根本不知道这古碑的存在。
再说这古碑,前面那一行小字假如是我爹刻上去的,那起码也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古碑未遭受任何破坏和腐蚀,难道有人一直还守在这里保护着古碑?
强哥拿着手电围着古碑转了起来,转到后面的时候突然说道:“兄弟,后面还有字,你过来看看。”
我赶紧走过去,顺着手电的灯光一看,果然有字,应该是立碑的铭文。
“余乃张氏族人恪,因祸乱起,先祖亲手篆刻石碑损,余出山觅得此石,重做古寨石碑,以此为界,内为张家栖居之所,外人不得入内。张家上下应遵从祖训,不得外出。”
因为古代人不用标点符号,加上这文是小篆书写,我认了大半天才算是认出来。也就是说,以前某段时间,这石碑损坏了,我的一位名叫张恪的祖先自己出去找到了一块石头,重新做了个石碑。这个石碑同时也是区分古寨和外界的界限,不是张氏族人都不能进去,而且张氏族人也不能出去。
国人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有封闭自己的特性,认为不跟外人接触才是最安全的。所谓的闭关锁国,就是这种思想延伸到极致的体现。
强哥点上一根烟好奇的问我:“你那个家谱丢了没?拿出来看看这张恪是哪朝的人,要这么弄起来,你们家是怎么往下传的?不该是近亲结婚吧?”
我苦笑一声:“这个应该是不会的,要是近亲结婚,一个朝代都撑不下去,更别说从战国延续到现在了。”
我从包里拿出家谱,开始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寻找张恪这个名字。
古代人喜欢恪字,这代表着恭敬和谨慎,同时这个字做名字也有长辈希望赐名的孩子能够老老实实长幼有序别捣乱。比如当年李世民就给他最聪明的儿子取名李恪,嘱咐他一辈子也别生出什么别的心思。
因为这家谱不是一个人书写,好像是隔一些年头就有人做补充整理一样,所以不仅字不一样,连字体也完全不同。从刚开始的篆书到隶书,再到各种楷书行书瘦金体,最后那几页或许是我爹写的,是简体汉字。
光从一个小小的家谱上就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璀璨和发展史,这是任何民族都无可比拟的。结果现在国人却一味追求西方字母,以取英文名字为荣,想想也是操蛋。
终于,在西汉的那一页上,我找到了恪字,张恪,是那一代的家主。不过这个名字居然罕见的有个注释,因为字太小,我用手电凑上去看了半天才认出“铜棺济后人”的字样,其他的几个字因为年代久远,这家谱可能受过潮,墨水已经成了一团,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不过这个铜棺济后人是啥意思?
算出来我们张家有后代要穷死,就弄个棺材接济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周小琴突然在我脑袋上拍了一下:“青铜棺材!他是给琬青姐姐做青铜棺材的人!”
我这才反应过来:“对啊,青铜棺材,孟琬青那个青铜棺材是张恪做的!那他说的这个后人是我了?”
>
这简体小字有些年头了,我用手摸着,大胆猜想:“强哥,你说这一行小字是不是我爹刻上去的?”
强哥没回答我,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兄弟,你说咱们怎么就找到了这里?不是说好远么?”
这问题让我顿时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对啊,不是说好远吗?不是说张家古寨在山谷深处吗?从我们掉下来满打满算我俩也没走多远,这就到了?
这种距离,按说地图上应该有记录的,同时这个地方景区也不会放过的。
这年头,只要从地下挖出一块石碑,只要上面是古文繁体字,旅游部门总能想办法引申出一段故事,然根据这个故事拉动资本,修建景区,再全方位的进行宣传。
官员需要政绩,而这种政绩简直比开发土地更快,无非是宣传部门多费费脑子编故事罢了。比如全国各地这些年涌现出来了多少个“祝英台墓”、“梁山伯坟”、“孟姜女庙”等等。这些并无根据的民间传说,在官方暗示以及推动下,纷纷指鹿为马,登报纸上电视全方位宣传。
所以,这种环境下,张家古寨这四个字明明可以化成千万个故事,带动无限的旅游经济,结果却并没有被开发利用。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
人家根本不知道这古碑的存在。
再说这古碑,前面那一行小字假如是我爹刻上去的,那起码也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古碑未遭受任何破坏和腐蚀,难道有人一直还守在这里保护着古碑?
强哥拿着手电围着古碑转了起来,转到后面的时候突然说道:“兄弟,后面还有字,你过来看看。”
我赶紧走过去,顺着手电的灯光一看,果然有字,应该是立碑的铭文。
“余乃张氏族人恪,因祸乱起,先祖亲手篆刻石碑损,余出山觅得此石,重做古寨石碑,以此为界,内为张家栖居之所,外人不得入内。张家上下应遵从祖训,不得外出。”
因为古代人不用标点符号,加上这文是小篆书写,我认了大半天才算是认出来。也就是说,以前某段时间,这石碑损坏了,我的一位名叫张恪的祖先自己出去找到了一块石头,重新做了个石碑。这个石碑同时也是区分古寨和外界的界限,不是张氏族人都不能进去,而且张氏族人也不能出去。
国人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有封闭自己的特性,认为不跟外人接触才是最安全的。所谓的闭关锁国,就是这种思想延伸到极致的体现。
强哥点上一根烟好奇的问我:“你那个家谱丢了没?拿出来看看这张恪是哪朝的人,要这么弄起来,你们家是怎么往下传的?不该是近亲结婚吧?”
我苦笑一声:“这个应该是不会的,要是近亲结婚,一个朝代都撑不下去,更别说从战国延续到现在了。”
我从包里拿出家谱,开始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寻找张恪这个名字。
古代人喜欢恪字,这代表着恭敬和谨慎,同时这个字做名字也有长辈希望赐名的孩子能够老老实实长幼有序别捣乱。比如当年李世民就给他最聪明的儿子取名李恪,嘱咐他一辈子也别生出什么别的心思。
因为这家谱不是一个人书写,好像是隔一些年头就有人做补充整理一样,所以不仅字不一样,连字体也完全不同。从刚开始的篆书到隶书,再到各种楷书行书瘦金体,最后那几页或许是我爹写的,是简体汉字。
光从一个小小的家谱上就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璀璨和发展史,这是任何民族都无可比拟的。结果现在国人却一味追求西方字母,以取英文名字为荣,想想也是操蛋。
终于,在西汉的那一页上,我找到了恪字,张恪,是那一代的家主。不过这个名字居然罕见的有个注释,因为字太小,我用手电凑上去看了半天才认出“铜棺济后人”的字样,其他的几个字因为年代久远,这家谱可能受过潮,墨水已经成了一团,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不过这个铜棺济后人是啥意思?
算出来我们张家有后代要穷死,就弄个棺材接济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周小琴突然在我脑袋上拍了一下:“青铜棺材!他是给琬青姐姐做青铜棺材的人!”
我这才反应过来:“对啊,青铜棺材,孟琬青那个青铜棺材是张恪做的!那他说的这个后人是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