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无处可逃 (2/2)
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大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礼仪上,就不好只派出使节的局面了,那么……这就意味着,极有可能,最终会促成五帝会盟的局面。
陈凯之道:“若是他们能来,朕倒是虚位以待。”
方吾才道:“臣尽力而为。”虽是这样说,却显得成竹在胸的模样。
陈凯之在济北便算住了下来,渐渐也开始领略这济北的风情。
对陈凯之而言,与其走马观花似得到处走走看看,不如直接调用济北府的各项数据调查,如现今济北的人口,已超过了三十万户。
三十万户绝不是小数目,按一户三口人算,这便是一百五十万人口,这数字,已是极为吓人了。当然,这并非是在册的数目,其中有半数,并非是常住的人口。
除此之外,这里每年的税赋,几乎年年暴增,在这里,一切的税赋,都是银税,并不征实物,因为这里牵涉到了数之不尽的商货贸易,单单银税,便已超千万两纹银,若是再加上陈凯之自己的钱庄、盐厂、钢铁以及布匹作坊,那么利润和税赋相加,一年下来,纹银可超过四千万两。
这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这数字,依旧在疯狂的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譬如钢铁作坊,虽是年年扩产,大肆的在招揽学徒和匠人,一座座的作坊拔地而起,去岁的产钢量三十万吨,可依据是供不应求,因为这等钢铁远超从前的生铁,各国几乎都在争相购买,甚至是北燕人的造作局,直接大批的进货,用以打造兵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农具和生活用具的需求,再加上这济北本身,因为人口的疯狂增加,以及大量工坊的建造,工坊的生产用具,也开始逐渐被钢铁所取代,这三十万吨的需求量,几乎还未出作坊,就已被人抢购一空。
如此一来,就不得不继续扩大规模,每年新增的钢铁匠人和学徒,就有上万之多,为了增产,许多的生产工艺不断的在改进,新的作坊,也是一座接着一座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今年的产量,怕是要超过五十万吨以上。
可陈凯之却知道,无论是三十万吨还是五十万吨,对比后世的产量,不过是九牛一毛,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起绝尘。
而更强的钢铁,也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更优质的钢铁,意味着生产工具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各行各业,几乎都在淘汰原有的生产工具。
有了大量的利润和税银,除了一部分缴纳朝廷之外,更多的银子,便同时砸在了这济北,这举国的财富,却投入在一府之地上,开始修建道路,开拓运河,建立港口,甚至开始涉足到造船中去。
天下的财富,已是滚滚而来,以至于,连原有的各处作坊,如丝绸、瓷器之类的手工业,也开始疯狂的向济北聚集了。
济北拥有更好的匠人,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在这里建立作坊,就意味着只需货物出了作坊,门前就有道路和桥梁,随即,可以通过这些道路,将货物运输出去,不只如此,这里还聚集了大量的商贾,以至于作坊主们,根本不必费尽心机的去寻找货源,自然,济北对于商贾的友好,也使许多商贾蜂拥而入,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外乡人,自然也就不担心,遭人欺凌盘剥。
陈凯之大抵的看过了数据,这杨彪,已经开始得心应手了,他对商贸也已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同时再经历当年的为政经验,这济北堪称是井井有条,不只如此,一群年轻的官吏,也趁此机会,在这里慢慢的调教成长起来。
原先一府之中,官吏并不多,可随着济北人口的增加,以及分工开始越发的细化,这就导致,官府单凭原有的礼、工、吏、户等六房,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于是,不得不增设各种的机构。
自然,济北之中,依旧是问题重重,各种新观念和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以及庞大的人口,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却也添了许多新的难处。
可就在陈凯之观察着济北的军政时,苏杭来的锦衣卫,终于有了消息。
亲自来禀告的,乃是济北锦衣卫千户张煌。
张煌第一次面圣,显得极为激动,他激动的行了大礼,见陈凯之只穿着一件常服,和颜悦色,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带着帝王的威严,心里才缓缓松了口气:“陛下,苏杭那儿,消息已经打探了。这江海在苏杭虽有许多买卖和产业,可绝大多数,都只是幌子罢了,不只如此,锦衣卫还打探到了一个消息,他在苏杭的家眷,十之八九,似乎都有出入。”
“有出入,这是什么意思?”
礼仪上,就不好只派出使节的局面了,那么……这就意味着,极有可能,最终会促成五帝会盟的局面。
陈凯之道:“若是他们能来,朕倒是虚位以待。”
方吾才道:“臣尽力而为。”虽是这样说,却显得成竹在胸的模样。
陈凯之在济北便算住了下来,渐渐也开始领略这济北的风情。
对陈凯之而言,与其走马观花似得到处走走看看,不如直接调用济北府的各项数据调查,如现今济北的人口,已超过了三十万户。
三十万户绝不是小数目,按一户三口人算,这便是一百五十万人口,这数字,已是极为吓人了。当然,这并非是在册的数目,其中有半数,并非是常住的人口。
除此之外,这里每年的税赋,几乎年年暴增,在这里,一切的税赋,都是银税,并不征实物,因为这里牵涉到了数之不尽的商货贸易,单单银税,便已超千万两纹银,若是再加上陈凯之自己的钱庄、盐厂、钢铁以及布匹作坊,那么利润和税赋相加,一年下来,纹银可超过四千万两。
这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这数字,依旧在疯狂的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譬如钢铁作坊,虽是年年扩产,大肆的在招揽学徒和匠人,一座座的作坊拔地而起,去岁的产钢量三十万吨,可依据是供不应求,因为这等钢铁远超从前的生铁,各国几乎都在争相购买,甚至是北燕人的造作局,直接大批的进货,用以打造兵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农具和生活用具的需求,再加上这济北本身,因为人口的疯狂增加,以及大量工坊的建造,工坊的生产用具,也开始逐渐被钢铁所取代,这三十万吨的需求量,几乎还未出作坊,就已被人抢购一空。
如此一来,就不得不继续扩大规模,每年新增的钢铁匠人和学徒,就有上万之多,为了增产,许多的生产工艺不断的在改进,新的作坊,也是一座接着一座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今年的产量,怕是要超过五十万吨以上。
可陈凯之却知道,无论是三十万吨还是五十万吨,对比后世的产量,不过是九牛一毛,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起绝尘。
而更强的钢铁,也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更优质的钢铁,意味着生产工具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各行各业,几乎都在淘汰原有的生产工具。
有了大量的利润和税银,除了一部分缴纳朝廷之外,更多的银子,便同时砸在了这济北,这举国的财富,却投入在一府之地上,开始修建道路,开拓运河,建立港口,甚至开始涉足到造船中去。
天下的财富,已是滚滚而来,以至于,连原有的各处作坊,如丝绸、瓷器之类的手工业,也开始疯狂的向济北聚集了。
济北拥有更好的匠人,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在这里建立作坊,就意味着只需货物出了作坊,门前就有道路和桥梁,随即,可以通过这些道路,将货物运输出去,不只如此,这里还聚集了大量的商贾,以至于作坊主们,根本不必费尽心机的去寻找货源,自然,济北对于商贾的友好,也使许多商贾蜂拥而入,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外乡人,自然也就不担心,遭人欺凌盘剥。
陈凯之大抵的看过了数据,这杨彪,已经开始得心应手了,他对商贸也已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同时再经历当年的为政经验,这济北堪称是井井有条,不只如此,一群年轻的官吏,也趁此机会,在这里慢慢的调教成长起来。
原先一府之中,官吏并不多,可随着济北人口的增加,以及分工开始越发的细化,这就导致,官府单凭原有的礼、工、吏、户等六房,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于是,不得不增设各种的机构。
自然,济北之中,依旧是问题重重,各种新观念和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以及庞大的人口,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却也添了许多新的难处。
可就在陈凯之观察着济北的军政时,苏杭来的锦衣卫,终于有了消息。
亲自来禀告的,乃是济北锦衣卫千户张煌。
张煌第一次面圣,显得极为激动,他激动的行了大礼,见陈凯之只穿着一件常服,和颜悦色,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带着帝王的威严,心里才缓缓松了口气:“陛下,苏杭那儿,消息已经打探了。这江海在苏杭虽有许多买卖和产业,可绝大多数,都只是幌子罢了,不只如此,锦衣卫还打探到了一个消息,他在苏杭的家眷,十之八九,似乎都有出入。”
“有出入,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