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北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前的宁静分外短暂,到了这一天的下午,传回来的探报一下密集了起来。
万年县方向屡现敌踪,斥候们在通往万年县的道路上纠缠厮杀,斗智斗勇,而越往前走,唐军的斥候越多。
种种迹象表明,万年县方向确实驻有大军,只是不知人数多寡而已,又是何人领兵罢了。
而且这肯定不是什么长安或是长安郡的地方守军,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和临时聚合,未经整饬的军旅完全是两个样子。
接近傍晚时分,前方斥候们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终于从俘虏的唐军士卒口中得到了些消息,而一些斥候也冲破唐军的阻挠,去到了万年县附近。
两相印证之下,消息一下便准确了起来。
万年县县城左近遍布军营,无法细数,只是大概猜测应在十万人左右,这已经是一支成规模的大军了。
至于这支唐军是否精锐,又来自哪里,即便是捉住的唐军士卒自己也很糊涂,只有一点很清楚,他们都是临时在万年县驻足待命的,奉的是天策府的将令。
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
既在料中,却又让人感到意外。
意料之中的是,也只有李二郎才这么狡猾,而且李氏当中,能战的好像就只有李世民了,此正生死关头,只要李渊还没老糊涂,李世民出现在对岸才合情合理。
意外的则是,一直以来的探报都说李二在长安任职尚书左仆射,可谓是位高权重,在太子李建成守潼关的当下,李世民好像不太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万年县。
天命之子难道就是这么神奇?
李二郎真正出现的时候很让人头疼,这人谋定而后动,胆子却又比旁人大上不少,不缺乏勇气,脑子还够用的人,注定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
而当他的身影若隐若现的时候,则更让人警惕,如果李世民真的出现在了万年县,那么就证明此时攻唐,皆在人家计算之中。
晋军接着也就会逐渐进入人家预设的战场,来上一场没有胜算的较量。
眼瞅着晋军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可唐军也不好受。
晋军以骑兵起家,纵横来去,如火如风,大军哨探更是习惯使然,想要突袭这样一支军旅,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当晋军在岸边人数渐多,爪牙伸张的时候,唐军的探报也就变得混乱了起来,尤其是和冯翊之间的道路,被晋军渐渐遮蔽,给驻扎在万年的唐军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冯翊被围。
万年县衙,李世民高居堂上,只一天不到,情势便转危急,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李破嫌大军渡河太慢,可唐军这里却感觉晋军过河的速度太快了,比李世民和众将之前商议的最糟糕的情形还要糟糕几分。
而且晋军哨骑来的也快,不用一天,便已来至京兆左近,这些年李世民虽与李破连战数场,吃够了晋军太过精锐的亏,可再一相较,晋军的表现还是令他吃了一惊。
甚至李世民心下里都在想,若他手下有如此强军,何愁天下不定?嗯,按照后来人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羡慕嫉妒恨。
多年过去,强弱易势,连半渡而击都需精打细算了,既不能放过太多,也不能少了,真真的让人头疼万分。
县衙大堂之上,众人商议良久,渐渐分为两派。
一边觉着应该再等等,十余万大军,再加上守冯翊的襄邑郡王李神符所部,足可谓兵力雄厚,其中唐军精锐又占了大半,若不能趁此良机,重创来犯之敌,岂不惹天下人笑话?
另外就是反对的人了,他们则认为大家身后便是长安,一旦任由来敌站稳脚跟,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敌军不胜而胜,唐军则不败而败,到了那时,没谁再能挽狂澜于既倒,即使屈突通率军来援也是不成。
倒是没谁主张回防京师的,不然少不得要掉下几颗人头。
最让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是,来自长安的上令姗姗来迟,令万年县立即招募壮士民夫,限三日内赶到渭南听令。
渭南是陕东道行台的治所,位置上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只是时间上可就太慢了,真要按照这样的时间表来的话,三四日之后,别说晋军已经全军过河,估摸着整个冯翊郡都已丢了个干净。
长安的卫府将令,兵部令喻,甚至是皇帝诏书,肯定不止去到万年县一个地方,甚至有可能已经诏屈突通引兵东还。
可还是那句话,长安的反应太慢了。
&n... -->>
战前的宁静分外短暂,到了这一天的下午,传回来的探报一下密集了起来。
万年县方向屡现敌踪,斥候们在通往万年县的道路上纠缠厮杀,斗智斗勇,而越往前走,唐军的斥候越多。
种种迹象表明,万年县方向确实驻有大军,只是不知人数多寡而已,又是何人领兵罢了。
而且这肯定不是什么长安或是长安郡的地方守军,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和临时聚合,未经整饬的军旅完全是两个样子。
接近傍晚时分,前方斥候们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终于从俘虏的唐军士卒口中得到了些消息,而一些斥候也冲破唐军的阻挠,去到了万年县附近。
两相印证之下,消息一下便准确了起来。
万年县县城左近遍布军营,无法细数,只是大概猜测应在十万人左右,这已经是一支成规模的大军了。
至于这支唐军是否精锐,又来自哪里,即便是捉住的唐军士卒自己也很糊涂,只有一点很清楚,他们都是临时在万年县驻足待命的,奉的是天策府的将令。
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
既在料中,却又让人感到意外。
意料之中的是,也只有李二郎才这么狡猾,而且李氏当中,能战的好像就只有李世民了,此正生死关头,只要李渊还没老糊涂,李世民出现在对岸才合情合理。
意外的则是,一直以来的探报都说李二在长安任职尚书左仆射,可谓是位高权重,在太子李建成守潼关的当下,李世民好像不太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万年县。
天命之子难道就是这么神奇?
李二郎真正出现的时候很让人头疼,这人谋定而后动,胆子却又比旁人大上不少,不缺乏勇气,脑子还够用的人,注定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
而当他的身影若隐若现的时候,则更让人警惕,如果李世民真的出现在了万年县,那么就证明此时攻唐,皆在人家计算之中。
晋军接着也就会逐渐进入人家预设的战场,来上一场没有胜算的较量。
眼瞅着晋军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可唐军也不好受。
晋军以骑兵起家,纵横来去,如火如风,大军哨探更是习惯使然,想要突袭这样一支军旅,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当晋军在岸边人数渐多,爪牙伸张的时候,唐军的探报也就变得混乱了起来,尤其是和冯翊之间的道路,被晋军渐渐遮蔽,给驻扎在万年的唐军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冯翊被围。
万年县衙,李世民高居堂上,只一天不到,情势便转危急,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李破嫌大军渡河太慢,可唐军这里却感觉晋军过河的速度太快了,比李世民和众将之前商议的最糟糕的情形还要糟糕几分。
而且晋军哨骑来的也快,不用一天,便已来至京兆左近,这些年李世民虽与李破连战数场,吃够了晋军太过精锐的亏,可再一相较,晋军的表现还是令他吃了一惊。
甚至李世民心下里都在想,若他手下有如此强军,何愁天下不定?嗯,按照后来人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羡慕嫉妒恨。
多年过去,强弱易势,连半渡而击都需精打细算了,既不能放过太多,也不能少了,真真的让人头疼万分。
县衙大堂之上,众人商议良久,渐渐分为两派。
一边觉着应该再等等,十余万大军,再加上守冯翊的襄邑郡王李神符所部,足可谓兵力雄厚,其中唐军精锐又占了大半,若不能趁此良机,重创来犯之敌,岂不惹天下人笑话?
另外就是反对的人了,他们则认为大家身后便是长安,一旦任由来敌站稳脚跟,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敌军不胜而胜,唐军则不败而败,到了那时,没谁再能挽狂澜于既倒,即使屈突通率军来援也是不成。
倒是没谁主张回防京师的,不然少不得要掉下几颗人头。
最让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是,来自长安的上令姗姗来迟,令万年县立即招募壮士民夫,限三日内赶到渭南听令。
渭南是陕东道行台的治所,位置上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只是时间上可就太慢了,真要按照这样的时间表来的话,三四日之后,别说晋军已经全军过河,估摸着整个冯翊郡都已丢了个干净。
长安的卫府将令,兵部令喻,甚至是皇帝诏书,肯定不止去到万年县一个地方,甚至有可能已经诏屈突通引兵东还。
可还是那句话,长安的反应太慢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