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北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须继续坚持己见,“殿下所言或有道理,可一旦李定安举兵来犯,我却还三心二意……也不需怎样,只冯翊,韩城任一处所有疏忽,到时长安震动之下,怕是难以收拾吧?”
李世民笑了,若说殷开山跟谈诗论画,李世民自忖是要退避三舍的,可谈论军事,哼,他李二郎还真就没怕过谁。
“尚书即掌兵部,应知潼关守军七八万,虽说……嗯,却也乃精锐无疑,冯翊有襄邑郡王坐镇,领兵三万余,韩城有侯将军,兵有一万余众,其中多为西北从征薛仁杲者,三处互为援应,尚书以为,多少兵马能破冯翊,韩城?”
说到这里,其实殷开山便不该开口继续争辩了,可他瞧了瞧一直没说话的皇帝,再看看对面坐着的唐俭,心中暗叹一声,却是又道:“兵者,先取其势,再晓以战,一如殿下所言,李定安连战连胜,兵锋所至,窦建德,萧铣尽皆震惧,顿兵不前,此为势也。”
“若以此强势之军渡河,若不能严防死守,冯翊,韩城之军可能当之?若不能,岂不……”
没有必要争论下去了,李世民瞥了一眼殷开山,暗道了声可惜,这人很有才能,只是太过固执迂腐,不能全心为他所用,他又抬头看了看老态毕露,却还在犹豫的父亲,心中不由冷笑。
外宽内忌,有多大的才能也不得施展,这时节了,还不能速做决断,一如当年起兵之时,前瞻后顾,犹豫不决,那时也许还能称之为稳重,如今嘛……
十余年过去,当日轻陷长安的志得意满还能剩下几分?唐公之贤还有几个人能听的入耳?这般下去,关西李氏又与王世充,李密等人何异?
李世民再一次确定,父亲确实老了……而他那早已成型的野心,还正和他的年岁一般,在茁壮成长。
旁观许久的唐俭悄悄望着这父子二人,不得不说,信念坚定,而又年纪轻轻的皇子,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追随。
就像唐俭,只要秦王在前,之前他那点彷徨和无奈便消去了许多,觉得秦王所言句句在理。
西堂中寂静无声了良久,才传来李渊的声音。
“将此急报传于中书,令众人尽快议决……传诏予襄邑郡王,令他火速查探对岸动静,不得有误。”
言罢,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实际上,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当即做出决断,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李破称汉王之后,也不可能再像先前一般,军政命令张口就来了。
…………………………
李世民在前,三人结伴出了西堂,李世民和唐俭说笑几句,唐俭辞去,李世民和殷开山则一同前往尚书省。
“殿下莫怪,臣乍闻此事,急切间言语多有失当之处……”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笑笑,“尚书就事论事,言辞精当,比之旁人可要强了许多,又何错之有?真说起来,还是本王心怀社稷之下,有些话说的重了些,得罪之处,尚书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啊。”
殷开山连称不敢,接着却又道:“臣还是觉着,不能轻忽视之,臣观李定安用兵,彷如草中蛇线,每出必中,今我使者方出,便有异动,实在是……”
他的话又没说完。
“尚书且放宽心,这些年在外征战,本王也多少有些体会,每逢战事起时,之前必有端倪可寻,也许过上几日,也便有了消息,何必此时胡思乱想,岂不乱了方寸?”
谈谈说说间,尚书省已至,还是满心忧虑的殷开山拱手作别。
李世民目送殷开山远去,却是令左右从人道:“去,牵马过来,咱们回府。”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立即去了书房,沉吟良久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写下书信一封,“传翟长孙来见我。”
翟长孙到时,李世民桌案上已经摆放了几样东西。
李世民敲击着桌案,神思有些不属,翟长孙未敢打扰,垂首而立,过了不知多少时候,李世民才幽然道:“你带着这些去长安县寻长孙无忌,将之转交于他……替我传话,尽快备齐粮草军械,不管他用何手段,都要把事情给我办成了,不然必以军法论罪。”
翟长孙惊了惊,信念电转间,却毫不犹豫的锤了锤胸口道:“末将遵令。”
声音压着,唯恐被人听见的模样,李世民翻起眼皮瞅瞅他,失笑道:“不必慌张,此事或有违国法,却也无甚大碍,只管前去送信,莫要故意声张即可。”
胡须继续坚持己见,“殿下所言或有道理,可一旦李定安举兵来犯,我却还三心二意……也不需怎样,只冯翊,韩城任一处所有疏忽,到时长安震动之下,怕是难以收拾吧?”
李世民笑了,若说殷开山跟谈诗论画,李世民自忖是要退避三舍的,可谈论军事,哼,他李二郎还真就没怕过谁。
“尚书即掌兵部,应知潼关守军七八万,虽说……嗯,却也乃精锐无疑,冯翊有襄邑郡王坐镇,领兵三万余,韩城有侯将军,兵有一万余众,其中多为西北从征薛仁杲者,三处互为援应,尚书以为,多少兵马能破冯翊,韩城?”
说到这里,其实殷开山便不该开口继续争辩了,可他瞧了瞧一直没说话的皇帝,再看看对面坐着的唐俭,心中暗叹一声,却是又道:“兵者,先取其势,再晓以战,一如殿下所言,李定安连战连胜,兵锋所至,窦建德,萧铣尽皆震惧,顿兵不前,此为势也。”
“若以此强势之军渡河,若不能严防死守,冯翊,韩城之军可能当之?若不能,岂不……”
没有必要争论下去了,李世民瞥了一眼殷开山,暗道了声可惜,这人很有才能,只是太过固执迂腐,不能全心为他所用,他又抬头看了看老态毕露,却还在犹豫的父亲,心中不由冷笑。
外宽内忌,有多大的才能也不得施展,这时节了,还不能速做决断,一如当年起兵之时,前瞻后顾,犹豫不决,那时也许还能称之为稳重,如今嘛……
十余年过去,当日轻陷长安的志得意满还能剩下几分?唐公之贤还有几个人能听的入耳?这般下去,关西李氏又与王世充,李密等人何异?
李世民再一次确定,父亲确实老了……而他那早已成型的野心,还正和他的年岁一般,在茁壮成长。
旁观许久的唐俭悄悄望着这父子二人,不得不说,信念坚定,而又年纪轻轻的皇子,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追随。
就像唐俭,只要秦王在前,之前他那点彷徨和无奈便消去了许多,觉得秦王所言句句在理。
西堂中寂静无声了良久,才传来李渊的声音。
“将此急报传于中书,令众人尽快议决……传诏予襄邑郡王,令他火速查探对岸动静,不得有误。”
言罢,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实际上,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当即做出决断,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李破称汉王之后,也不可能再像先前一般,军政命令张口就来了。
…………………………
李世民在前,三人结伴出了西堂,李世民和唐俭说笑几句,唐俭辞去,李世民和殷开山则一同前往尚书省。
“殿下莫怪,臣乍闻此事,急切间言语多有失当之处……”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笑笑,“尚书就事论事,言辞精当,比之旁人可要强了许多,又何错之有?真说起来,还是本王心怀社稷之下,有些话说的重了些,得罪之处,尚书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啊。”
殷开山连称不敢,接着却又道:“臣还是觉着,不能轻忽视之,臣观李定安用兵,彷如草中蛇线,每出必中,今我使者方出,便有异动,实在是……”
他的话又没说完。
“尚书且放宽心,这些年在外征战,本王也多少有些体会,每逢战事起时,之前必有端倪可寻,也许过上几日,也便有了消息,何必此时胡思乱想,岂不乱了方寸?”
谈谈说说间,尚书省已至,还是满心忧虑的殷开山拱手作别。
李世民目送殷开山远去,却是令左右从人道:“去,牵马过来,咱们回府。”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立即去了书房,沉吟良久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写下书信一封,“传翟长孙来见我。”
翟长孙到时,李世民桌案上已经摆放了几样东西。
李世民敲击着桌案,神思有些不属,翟长孙未敢打扰,垂首而立,过了不知多少时候,李世民才幽然道:“你带着这些去长安县寻长孙无忌,将之转交于他……替我传话,尽快备齐粮草军械,不管他用何手段,都要把事情给我办成了,不然必以军法论罪。”
翟长孙惊了惊,信念电转间,却毫不犹豫的锤了锤胸口道:“末将遵令。”
声音压着,唯恐被人听见的模样,李世民翻起眼皮瞅瞅他,失笑道:“不必慌张,此事或有违国法,却也无甚大碍,只管前去送信,莫要故意声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