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逆转重生199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海市,玫瑰花园别墅区---
作为“爱家房地产”的老板,熊耀华今年三十五岁,从十五岁蹬三轮开始,到如今成为千万富豪,他足足奋斗了二十年。
熊耀华不怎么显摆自己的发家史,但是跟他要好的人都知道他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的叮当响,小时候家里头一条裤子三个人穿,他妈,他姐,还有他,往往一个穿了裤子出门,另外两个就要光着屁股待在家里。
在熊耀华的印象中,自己根本就没有父亲,母亲的话是父亲出了远门打工,可是等到熊耀华十五岁开始蹬三轮的时候知道,自己父亲曾经因为偷火车上的煤摔死了。
等到熊耀华知道这个真相之后,他很悲伤,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坏人,偷煤的不是坏人是什么。可是母亲却对他说,父亲是个好人,在那个年代偷煤只为让一家人吃饱肚子,只为冬天能有煤球取暖。
从那一刻开始,熊耀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活着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
怀揣这个信念,熊耀华开始了自己的奋斗,蹬了三年三轮之后,他用积攒的钱倒卖化肥,因此大赚一笔,一袋化肥赚两毛,最多的时候他一口气能倒卖5000袋,那就是一千块钱---七十年代的一千块,绝对是个触目惊心的大数字。
不过很快,他东窗事发,被一些眼红的同行报告了公安,人赃并获,他因为投机倒把罪名被关押了十年。
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
进去的时候是十八岁,出来的时候是二十八岁。
1982年,他从监狱里放出来,继续折腾,这次他开始在火车站当搬运工,卖苦力,积攒本钱,而这一年恰好内地大片《少林寺》在全国上映。
熊耀华拿着卖苦力积攒的三百块钱,看准机会,一口气买下了所在片区电影院《少林寺》的电影票---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他一口气买了3000张。
谁也没想到,《少林寺》会突然火爆全国。
在电影院一票难求,无数人因为买不到票而懊恼,这时候熊耀华把自己手头搜够的3000张票以“一元”一张的高价出售。
那个时代,还没有“黄牛”的概念,法律在这方面管制的也不算太严。
这让熊耀华如鱼得水,在三百变成三千之后,他继续使用这一招,依靠《少林寺》在全国上映的“时间差”,不断在各大城市,以及县城等地大肆抢票,囤积《少林寺》的电影票,然后高价卖给观看这部戏的观众。
胆大,心黑,脸皮厚。
通过做黄牛,熊耀华把这三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靠着这一仗,熊瑶积攒了差不多三万块的资本,在八十年代,三块钱绝对是个巨大的数目。
熊耀华就是靠着这些本钱,继续在商海上折腾,接下里他所做的就是卖对联,和卖鞭炮。
那个年代,没有禁令,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尤其鞭炮的利润极大,熊耀华靠着手头的三万块,在中海市设置了三十多个炮仗批发店,做起了鞭炮的垄断生意。
一串鞭炮进价几分钱,最高可以卖到两三块---嫌贵吗?除非过年你不放炮。
就此,成百倍的利润,让熊耀华一飞冲天。
熊耀华成了那个年代的“暴发户”,然后进入90年,他又从暴发户晋身成了“大款”,资产过百万,不过他还不满足,这时候他瞄准了中海市的地产业。
在熊耀华看来,中海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值---1300多万的人口,这需要多少套房子,何况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未来更是可以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90年中海房地产的发展还很缓慢,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买房子的觉悟---准确地说,这个时期国家政策负责“分房子”,尤其对那些国企员工来说,吃穿住用行,几乎都是工厂和公司包办,根本就没必要再跑出去单独买房子。
可是熊耀华看出了这种政策背后的危机,那就是国企经济效益的不断疲软,疲软怎么办,就不得不裁人,裁人之后呢,那些人就必须要把买房子提上日程---毕竟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很强,连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都没有,还何谈理想与抱负?
熊耀华赌对了,至少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形势来看,他赌对了。
最近一年,作为经济龙头城市,远东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中海市的国企改革进行的如火似荼。
无数工人在经历了坎坷的工厂改革之后,纷纷下岗,这一情况还慢慢从中海市延伸到内陆大城市,将会在四五年成形成全国性的“下岗潮”。
工人下岗了,那么公积金购房就会被提上日程,工厂和公司不再包办分配房屋,个人购房也会被提上日程。再加上不断膨胀的人口,中海市不断进行的新旧城区拆迁,房... -->>
中海市,玫瑰花园别墅区---
作为“爱家房地产”的老板,熊耀华今年三十五岁,从十五岁蹬三轮开始,到如今成为千万富豪,他足足奋斗了二十年。
熊耀华不怎么显摆自己的发家史,但是跟他要好的人都知道他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的叮当响,小时候家里头一条裤子三个人穿,他妈,他姐,还有他,往往一个穿了裤子出门,另外两个就要光着屁股待在家里。
在熊耀华的印象中,自己根本就没有父亲,母亲的话是父亲出了远门打工,可是等到熊耀华十五岁开始蹬三轮的时候知道,自己父亲曾经因为偷火车上的煤摔死了。
等到熊耀华知道这个真相之后,他很悲伤,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坏人,偷煤的不是坏人是什么。可是母亲却对他说,父亲是个好人,在那个年代偷煤只为让一家人吃饱肚子,只为冬天能有煤球取暖。
从那一刻开始,熊耀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活着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
怀揣这个信念,熊耀华开始了自己的奋斗,蹬了三年三轮之后,他用积攒的钱倒卖化肥,因此大赚一笔,一袋化肥赚两毛,最多的时候他一口气能倒卖5000袋,那就是一千块钱---七十年代的一千块,绝对是个触目惊心的大数字。
不过很快,他东窗事发,被一些眼红的同行报告了公安,人赃并获,他因为投机倒把罪名被关押了十年。
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
进去的时候是十八岁,出来的时候是二十八岁。
1982年,他从监狱里放出来,继续折腾,这次他开始在火车站当搬运工,卖苦力,积攒本钱,而这一年恰好内地大片《少林寺》在全国上映。
熊耀华拿着卖苦力积攒的三百块钱,看准机会,一口气买下了所在片区电影院《少林寺》的电影票---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他一口气买了3000张。
谁也没想到,《少林寺》会突然火爆全国。
在电影院一票难求,无数人因为买不到票而懊恼,这时候熊耀华把自己手头搜够的3000张票以“一元”一张的高价出售。
那个时代,还没有“黄牛”的概念,法律在这方面管制的也不算太严。
这让熊耀华如鱼得水,在三百变成三千之后,他继续使用这一招,依靠《少林寺》在全国上映的“时间差”,不断在各大城市,以及县城等地大肆抢票,囤积《少林寺》的电影票,然后高价卖给观看这部戏的观众。
胆大,心黑,脸皮厚。
通过做黄牛,熊耀华把这三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靠着这一仗,熊瑶积攒了差不多三万块的资本,在八十年代,三块钱绝对是个巨大的数目。
熊耀华就是靠着这些本钱,继续在商海上折腾,接下里他所做的就是卖对联,和卖鞭炮。
那个年代,没有禁令,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尤其鞭炮的利润极大,熊耀华靠着手头的三万块,在中海市设置了三十多个炮仗批发店,做起了鞭炮的垄断生意。
一串鞭炮进价几分钱,最高可以卖到两三块---嫌贵吗?除非过年你不放炮。
就此,成百倍的利润,让熊耀华一飞冲天。
熊耀华成了那个年代的“暴发户”,然后进入90年,他又从暴发户晋身成了“大款”,资产过百万,不过他还不满足,这时候他瞄准了中海市的地产业。
在熊耀华看来,中海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值---1300多万的人口,这需要多少套房子,何况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未来更是可以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90年中海房地产的发展还很缓慢,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买房子的觉悟---准确地说,这个时期国家政策负责“分房子”,尤其对那些国企员工来说,吃穿住用行,几乎都是工厂和公司包办,根本就没必要再跑出去单独买房子。
可是熊耀华看出了这种政策背后的危机,那就是国企经济效益的不断疲软,疲软怎么办,就不得不裁人,裁人之后呢,那些人就必须要把买房子提上日程---毕竟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很强,连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都没有,还何谈理想与抱负?
熊耀华赌对了,至少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形势来看,他赌对了。
最近一年,作为经济龙头城市,远东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中海市的国企改革进行的如火似荼。
无数工人在经历了坎坷的工厂改革之后,纷纷下岗,这一情况还慢慢从中海市延伸到内陆大城市,将会在四五年成形成全国性的“下岗潮”。
工人下岗了,那么公积金购房就会被提上日程,工厂和公司不再包办分配房屋,个人购房也会被提上日程。再加上不断膨胀的人口,中海市不断进行的新旧城区拆迁,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