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天星天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李彝兴虽然答应出兵接应三藩,但接下来的反应究竟如何那要看河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对于现在这个穿越以后被改变的世界来说,那当然就是潼关究竟会不会从郭威手中失去,假设李守贞抢关失败那么夏兵自然退去……
李守贞忽然将身挎的宝弓摘下,而高台下的远处。一座画着猛虎舐掌图的屏风被总伦手下几个僧人抬出。
“诸军且看,我李守贞若能百步而中虎掌,则此次潼关之役,战必成!”
众人都远望着百步开外的屏风,忽然李守贞搭箭大吼一声,将那宝弓拉满。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那箭“嗖的一声”发弦而出。
翎箭飞出的瞬间忽然鼓声大作,李守贞双手握着宝弓哈哈大笑道:“中了!”
两个僧人将屏风搬到附近,果然翎箭已经射中了老虎的掌心。
整个牙军算上充数的乡兵镇将,外加河中养的不到两千“江湖豪侠”,数万河中军欢声雷动,这一来他们更加坚信此战必胜。
承远心中只能呵呵了,这个“守贞射屏虎”的故事《五代史》是有记载的,不过亲历此事的他发现刚刚翎箭射出的瞬间,本来大家都会集中精力让视线跟着翎箭抛物线看过去。但是忽然一响起战鼓,加上李守贞摆了个华丽丽的姿势大吼一声,那么众人的视线当然又条件反射似的被吸引回来了。等再往回找的时候箭已经插在虎掌上了,然而那支箭真的是李守贞射出的吗?天知道……
至于翎箭是如何事后让总伦整到屏风上的,那承远就不知道了,魔术师的花头怎么可能被观众猜出来呢?当然即使有少数千百个人没有被鼓声和李守贞吸引,看到了玄虚,但是此时大战在即,他们可能在“大王神射,此战必胜”的“政治正确”氛围下突破寒蝉效应,说出事情真相吗?
承远甚至觉得这个事情模仿的原型《三国志吕布传》的“辕门射戟”也有问题,吕奉先是在一百五十步——即八十米左右去射长杆戟上的小枝,而且是自信满满一射而中,联系到这事的赌注是某支大军是否愿意撤军,其实相当于自认为百分之百命中。他凭啥能自认为百分之百成功?
你说为什么呢?
吕奉先变个戏法?或者袁术吕布两家谈判成功后为了给三军将士一个解释,因此纪灵事后编个蹩脚的故事,谁知道呢?
于是五万大军在高昂的士气中发急行军出动了,承远心中暗赞吊睛郎的战前动员手段果然是非同小可……
………………………………………………………………………………
再说说河中郭威这边,王继勋大营在临潼开拔这天傍晚,郭威本来还在慢慢的和李承训洽谈投降后的具体事宜,然而“城中的李守贞”却遣人宣称自己忙于清点河中的财政和转运物资以备交接,因此“窝在河中府城中”一直没有出现。这个事郭枢相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人人知道李守贞当初被杜重威之死吓怕了,从来不愿真正相信中央。
这时候张球带着那位未来的赵韩王之丹青妙笔,终于也来到了河中。这一路连着十多个时辰马不停蹄,中间只饮些皮囊中之水,张球几乎要虚脱了。
听到郭荣病危的消息郭枢相简直有点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他当初绝对会听承远的劝告,不让儿子前去受降了。
郭威想起了自己逝去的亡妻柴氏。那位患难中的挚爱,正是受喘病之苦而去世的。郭荣也曾经发作过一次,多年以前了,当时是服了王祚的某种药草他才被救过来,却不知是否这种叫做双寒草的小花。当看到赵普画的图时,郭威一眼即认了出来!他又回忆起当初救出郭荣时的感叹:“若是她当初也得此物,兴许不会死了。”
然而此刻的郭荣,也像柴氏般危在旦夕。郭威决心:决不让悲剧二度再现。这回一定要救回他!他连忙命令营中典客尽快安排张球休息,然后召集药局所有医官,搜寻各军药房,务必找得此药。
结果却令人失望……
但是郭枢相到底把住了最基本的原则:军国大事还是要优先考虑,现在不是担心儿子的时候,郭威必须尽快换个将领再去王继勋大营,否则那边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亲兵外加成奎远,怎么可能完成受降?
“来人!”郭威看着那幅画长长吐了口气冷静一下,“把张球,还有奉国军都指挥使韩通都叫过来。”
帐内的侍者刚要领命而去,郭威忽然又叫:“停!”
又沉默了一下,他继续说道:
“还是不要叫韩通了,你和我一起,去找冯太师。”
刚才忧急之下情绪略有焦躁,郭威现在冷静下来,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注1:
对不起啊陛下,为写本书把您耍了个溜够……╮(╯_╰)╭
注2:
这里李守贞的话以及总伦的妖言都是我编的,但正史中所说甚至还没我编的可信。写上来给大家展览展览:总伦说“然分野方灾,俟杀人垂尽,则王事济。”然后李守贞很欣慰的从其言。我觉得我并不是不信李守贞有这么残暴,而是不信他有这么无聊,不过俺觉得编修这段时的欧阳修还真就有这么无聊……╮(╯_╰)╭
知道李彝兴虽然答应出兵接应三藩,但接下来的反应究竟如何那要看河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对于现在这个穿越以后被改变的世界来说,那当然就是潼关究竟会不会从郭威手中失去,假设李守贞抢关失败那么夏兵自然退去……
李守贞忽然将身挎的宝弓摘下,而高台下的远处。一座画着猛虎舐掌图的屏风被总伦手下几个僧人抬出。
“诸军且看,我李守贞若能百步而中虎掌,则此次潼关之役,战必成!”
众人都远望着百步开外的屏风,忽然李守贞搭箭大吼一声,将那宝弓拉满。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那箭“嗖的一声”发弦而出。
翎箭飞出的瞬间忽然鼓声大作,李守贞双手握着宝弓哈哈大笑道:“中了!”
两个僧人将屏风搬到附近,果然翎箭已经射中了老虎的掌心。
整个牙军算上充数的乡兵镇将,外加河中养的不到两千“江湖豪侠”,数万河中军欢声雷动,这一来他们更加坚信此战必胜。
承远心中只能呵呵了,这个“守贞射屏虎”的故事《五代史》是有记载的,不过亲历此事的他发现刚刚翎箭射出的瞬间,本来大家都会集中精力让视线跟着翎箭抛物线看过去。但是忽然一响起战鼓,加上李守贞摆了个华丽丽的姿势大吼一声,那么众人的视线当然又条件反射似的被吸引回来了。等再往回找的时候箭已经插在虎掌上了,然而那支箭真的是李守贞射出的吗?天知道……
至于翎箭是如何事后让总伦整到屏风上的,那承远就不知道了,魔术师的花头怎么可能被观众猜出来呢?当然即使有少数千百个人没有被鼓声和李守贞吸引,看到了玄虚,但是此时大战在即,他们可能在“大王神射,此战必胜”的“政治正确”氛围下突破寒蝉效应,说出事情真相吗?
承远甚至觉得这个事情模仿的原型《三国志吕布传》的“辕门射戟”也有问题,吕奉先是在一百五十步——即八十米左右去射长杆戟上的小枝,而且是自信满满一射而中,联系到这事的赌注是某支大军是否愿意撤军,其实相当于自认为百分之百命中。他凭啥能自认为百分之百成功?
你说为什么呢?
吕奉先变个戏法?或者袁术吕布两家谈判成功后为了给三军将士一个解释,因此纪灵事后编个蹩脚的故事,谁知道呢?
于是五万大军在高昂的士气中发急行军出动了,承远心中暗赞吊睛郎的战前动员手段果然是非同小可……
………………………………………………………………………………
再说说河中郭威这边,王继勋大营在临潼开拔这天傍晚,郭威本来还在慢慢的和李承训洽谈投降后的具体事宜,然而“城中的李守贞”却遣人宣称自己忙于清点河中的财政和转运物资以备交接,因此“窝在河中府城中”一直没有出现。这个事郭枢相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人人知道李守贞当初被杜重威之死吓怕了,从来不愿真正相信中央。
这时候张球带着那位未来的赵韩王之丹青妙笔,终于也来到了河中。这一路连着十多个时辰马不停蹄,中间只饮些皮囊中之水,张球几乎要虚脱了。
听到郭荣病危的消息郭枢相简直有点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他当初绝对会听承远的劝告,不让儿子前去受降了。
郭威想起了自己逝去的亡妻柴氏。那位患难中的挚爱,正是受喘病之苦而去世的。郭荣也曾经发作过一次,多年以前了,当时是服了王祚的某种药草他才被救过来,却不知是否这种叫做双寒草的小花。当看到赵普画的图时,郭威一眼即认了出来!他又回忆起当初救出郭荣时的感叹:“若是她当初也得此物,兴许不会死了。”
然而此刻的郭荣,也像柴氏般危在旦夕。郭威决心:决不让悲剧二度再现。这回一定要救回他!他连忙命令营中典客尽快安排张球休息,然后召集药局所有医官,搜寻各军药房,务必找得此药。
结果却令人失望……
但是郭枢相到底把住了最基本的原则:军国大事还是要优先考虑,现在不是担心儿子的时候,郭威必须尽快换个将领再去王继勋大营,否则那边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亲兵外加成奎远,怎么可能完成受降?
“来人!”郭威看着那幅画长长吐了口气冷静一下,“把张球,还有奉国军都指挥使韩通都叫过来。”
帐内的侍者刚要领命而去,郭威忽然又叫:“停!”
又沉默了一下,他继续说道:
“还是不要叫韩通了,你和我一起,去找冯太师。”
刚才忧急之下情绪略有焦躁,郭威现在冷静下来,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注1:
对不起啊陛下,为写本书把您耍了个溜够……╮(╯_╰)╭
注2:
这里李守贞的话以及总伦的妖言都是我编的,但正史中所说甚至还没我编的可信。写上来给大家展览展览:总伦说“然分野方灾,俟杀人垂尽,则王事济。”然后李守贞很欣慰的从其言。我觉得我并不是不信李守贞有这么残暴,而是不信他有这么无聊,不过俺觉得编修这段时的欧阳修还真就有这么无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