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请叫我威廉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库页岛与日本的北海道之间仅仅相隔一个宗谷海峡,就算是从库页岛中部或者北部的机场起飞,一般的飞机花上半个到一个小时足以飞抵日本的北海道,去日本的本州也不过是再加上半个小时的航程。正因为这种地理上的距离是如此之短,日本政府才会想法设法阻止德国进占库页岛。
换个角度说,为了能够在军事冲突或战争爆发时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德国对库页岛、海参威的占领如同对美作战时攻占纽芬兰岛一样意义重大。于是,当德日之间的战争最终来临之时,德国得以从这两处基地尤其是库页岛派遣大量战机进入日本领空,这种战略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战争远离德国本土的不利影响。
“想当年啊,我们必须从瓜德罗普起飞,瓜德罗普啊!那距离美国本土可有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一个来回就要花上将近一天的时间,吃喝拉撒睡都在机舱里!结果,那个时候我们遭遇的最大麻烦不是美国人的防空炮,而是长时间飞行给发动机带来的沉重负担,飞上一个来回,一两台发动机停转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远程轰炸机部队的出勤率是两天一次,第一天飞美国本土,第二天飞行员休息机勤人员就修理飞机,渐渐的飞机各部件磨损越来越厉害,一天的修理时间不够了,轰炸就得延误,出勤率也就变成三天飞一次、四天飞一次。还好,部署到前线的轰炸机数量越来越多,后来又攻占纽芬兰岛,才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拖了战争的后腿!”
一头金发的领航员看起来不过二十八、九岁,在给飞机在的后生们讲过去的故事时却显得颇为沧桑。对于这些从库页岛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以及上面的飞行员来说,这次执行轰炸任务所飞行的距离是前所未有地短,想起轰炸美国时那长好、9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飞行员们难怪会唏嘘不已。
“现在来回最多两个小时吧!”一脸青春痘的无线电报员很欣慰的说到,从机舱的状态来看。此时飞机仍在攀升,机头是向上昂起的,所以他们这些坐在驾驶舱后面的人必须用安全带将自己固定在座位上。
老领航员肯定地回答道:“嗯,如果不是要爬升到万米高空返航的时候又重新下降,而是在两三千米的高度飞行,恐怕来回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
“那一天不是可以飞4、5个来回?”胡须刮得非常干净的机械师问。
老领航员笑着摇摇头“等夺取了制空权,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每天多飞几个来回还差不多。像我们这种重轰炸机,能够保持每天一次的出勤率就很不错了!”
“那日本飞机也会来轰炸我们的机场吧!”电报员有些好奇又有些担忧的问。
“当然了!”年纪稍大他一两岁的机械师抢着说到“不过不要紧,我们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就等着他们呢!”
领航员在一旁嘀咕着:“但愿这一次和打美国人、打俄国人一样顺利!”
“一定会的!狗日地莫非比美国佬还强?”副驾驶员突然从驾驶舱那边探出个头来。
机舱里顿时一阵爽朗地笑声。
飞机在不久之后进入平飞状态,不用机长提醒,机组成员们很快安静下来并各司其职,尽管遭遇日本战机拦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机枪手们还是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机舱外面。此时,起飞时300多架道尼尔iii型组成地庞大机群已经拆散成三个拥有百余架飞机的大编队。当这个编队还在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的时候,负责轰炸北海道目标的那个机群已经开始投弹了。他们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将近500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投向札幌、旭川、函馆三座大城市。虽然夜间轰炸根本无法使用目视观测,但德国空军还是一如既往的采用在敌方城市附近安排无线电信标发射器的策略,这一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屡试不爽的。轰炸机群固然无法做到精确轰炸,但摧毁敌方的重要城市、重创敌人士气足矣!
“接收到第一个无线电标指示!”一脸痘痘的无线电报员大声喊到,出于技术上的限制,目前无线电信标发射器地有效距离还十分有限,而且潜伏在日本各地的情报人员所使用的都是手提箱式的小型无线电信标发射器,想要正确指引轰炸机群飞到一个目标上空的话,沿途通常要布设两个以上的信标,而从库页岛飞往东京的话,德国情报部门为自己的机群准备了足足5个信标发射点!
根据无线电信标的指示,领航员打开小灯。迅速在地图上进行测算。
“航向偏左5度,距离东京市区还有50公里!”
“哇喔”机械师和副驾驶员异口同声地喊道,两人看起来兴奋极了。这样的技术的确能够引导轰炸机准确的飞到目标上空,但是要知道地面上的情报人员可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据统计,德美战争爆发时德国情报部门一共在美国各目标区域隐藏了3千多名谍报人员和325台无线电信标发射器,战争初期他们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但随着美军觉察到本土的无线电异常,搜捕与反搜捕开始了,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谍报人员和无线电信标发射器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所幸的是那时美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常常在昼间飞行和轰炸。
才过了半分钟,机组成员们的耳机里传来了雷达操作员那低沉的声音“前方约10公里处发现飞行物体,有十几个!”
“报告目标的高度和速度!”耳机中随即传来机长的声音。
十来秒之后,雷达操作员又说话了:“高度大约5500米、速度接近0,... -->>
库页岛与日本的北海道之间仅仅相隔一个宗谷海峡,就算是从库页岛中部或者北部的机场起飞,一般的飞机花上半个到一个小时足以飞抵日本的北海道,去日本的本州也不过是再加上半个小时的航程。正因为这种地理上的距离是如此之短,日本政府才会想法设法阻止德国进占库页岛。
换个角度说,为了能够在军事冲突或战争爆发时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德国对库页岛、海参威的占领如同对美作战时攻占纽芬兰岛一样意义重大。于是,当德日之间的战争最终来临之时,德国得以从这两处基地尤其是库页岛派遣大量战机进入日本领空,这种战略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战争远离德国本土的不利影响。
“想当年啊,我们必须从瓜德罗普起飞,瓜德罗普啊!那距离美国本土可有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一个来回就要花上将近一天的时间,吃喝拉撒睡都在机舱里!结果,那个时候我们遭遇的最大麻烦不是美国人的防空炮,而是长时间飞行给发动机带来的沉重负担,飞上一个来回,一两台发动机停转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远程轰炸机部队的出勤率是两天一次,第一天飞美国本土,第二天飞行员休息机勤人员就修理飞机,渐渐的飞机各部件磨损越来越厉害,一天的修理时间不够了,轰炸就得延误,出勤率也就变成三天飞一次、四天飞一次。还好,部署到前线的轰炸机数量越来越多,后来又攻占纽芬兰岛,才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拖了战争的后腿!”
一头金发的领航员看起来不过二十八、九岁,在给飞机在的后生们讲过去的故事时却显得颇为沧桑。对于这些从库页岛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以及上面的飞行员来说,这次执行轰炸任务所飞行的距离是前所未有地短,想起轰炸美国时那长好、9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飞行员们难怪会唏嘘不已。
“现在来回最多两个小时吧!”一脸青春痘的无线电报员很欣慰的说到,从机舱的状态来看。此时飞机仍在攀升,机头是向上昂起的,所以他们这些坐在驾驶舱后面的人必须用安全带将自己固定在座位上。
老领航员肯定地回答道:“嗯,如果不是要爬升到万米高空返航的时候又重新下降,而是在两三千米的高度飞行,恐怕来回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
“那一天不是可以飞4、5个来回?”胡须刮得非常干净的机械师问。
老领航员笑着摇摇头“等夺取了制空权,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每天多飞几个来回还差不多。像我们这种重轰炸机,能够保持每天一次的出勤率就很不错了!”
“那日本飞机也会来轰炸我们的机场吧!”电报员有些好奇又有些担忧的问。
“当然了!”年纪稍大他一两岁的机械师抢着说到“不过不要紧,我们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就等着他们呢!”
领航员在一旁嘀咕着:“但愿这一次和打美国人、打俄国人一样顺利!”
“一定会的!狗日地莫非比美国佬还强?”副驾驶员突然从驾驶舱那边探出个头来。
机舱里顿时一阵爽朗地笑声。
飞机在不久之后进入平飞状态,不用机长提醒,机组成员们很快安静下来并各司其职,尽管遭遇日本战机拦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机枪手们还是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机舱外面。此时,起飞时300多架道尼尔iii型组成地庞大机群已经拆散成三个拥有百余架飞机的大编队。当这个编队还在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的时候,负责轰炸北海道目标的那个机群已经开始投弹了。他们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将近500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投向札幌、旭川、函馆三座大城市。虽然夜间轰炸根本无法使用目视观测,但德国空军还是一如既往的采用在敌方城市附近安排无线电信标发射器的策略,这一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屡试不爽的。轰炸机群固然无法做到精确轰炸,但摧毁敌方的重要城市、重创敌人士气足矣!
“接收到第一个无线电标指示!”一脸痘痘的无线电报员大声喊到,出于技术上的限制,目前无线电信标发射器地有效距离还十分有限,而且潜伏在日本各地的情报人员所使用的都是手提箱式的小型无线电信标发射器,想要正确指引轰炸机群飞到一个目标上空的话,沿途通常要布设两个以上的信标,而从库页岛飞往东京的话,德国情报部门为自己的机群准备了足足5个信标发射点!
根据无线电信标的指示,领航员打开小灯。迅速在地图上进行测算。
“航向偏左5度,距离东京市区还有50公里!”
“哇喔”机械师和副驾驶员异口同声地喊道,两人看起来兴奋极了。这样的技术的确能够引导轰炸机准确的飞到目标上空,但是要知道地面上的情报人员可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据统计,德美战争爆发时德国情报部门一共在美国各目标区域隐藏了3千多名谍报人员和325台无线电信标发射器,战争初期他们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但随着美军觉察到本土的无线电异常,搜捕与反搜捕开始了,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谍报人员和无线电信标发射器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所幸的是那时美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常常在昼间飞行和轰炸。
才过了半分钟,机组成员们的耳机里传来了雷达操作员那低沉的声音“前方约10公里处发现飞行物体,有十几个!”
“报告目标的高度和速度!”耳机中随即传来机长的声音。
十来秒之后,雷达操作员又说话了:“高度大约5500米、速度接近0,...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