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桥观将军衙署 (2/2)
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飘动的导游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然,史学界还有学者认为,清廷为了削弱归化城(今********旧城)强悍的蒙古土默特部的势力,从而修建了绥远城,并逐步完成和加强了清廷对蒙古土默特部的直接控制。”
“我查过一些史料,其中记载着,建绥远城总共花费白银1247997.882两,分两次才从北京押解来;用木料30万余根(主要伐于大青山和乌盟木纳山),就地取土制砖采石,历时两年多,到乾隆四年6月才建成。********民间就有“建了绥远城,大青山的树被伐光”的说法,今天********西郊的‘台阁木乡’就是当时的‘木材转运站’,为了方便就地取土制砖,在********周围修建了很多‘陶思浩’(蒙古语),即今天********所辖之大瓦窑、小瓦窑、东瓦窑等。史料中还提到,当时绥远城垣加上城外,护城墩筑城四角外沿周长1960丈,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城墙东面宽1570米,南北长1580米,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底宽3丈5尺,墙基为花岗岩石条,城墙内墙上顶部可8匹马并行,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河上有4座桥。”
“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门——迎旭门、南门——承熏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城门上还有箭楼,箭楼的旁边有瓮城,瓮城靠城门的左侧或右侧,又各建一便门,是北部边疆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将军衙署是绥远城内最高的军政指挥部,亦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最大建筑,是一座六进四院庑殿式砖木结构的建筑群。它位于城区南北中轴线中心区,占地面积为22500多平方米。在衙署东北面是绥远城的钟鼓楼,是三重五楹式样,它的第一层楼上悬有‘左钟、右鼓’;第二层上悬有‘帝城云里’巨匾一块,为绥远城将军‘定安手书’;最上层为玉皇阁。绥远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教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演武厅和‘大校场’(现为内蒙古人民政府原驻地)。演武厅和大校场原为驻防将军平时检阅和操练八旗兵的大操场,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原有官厅及点将台等设置。每年于秋季霜降前3日,八旗官兵还会去绥远城北门外哈尔沁沟口(可能是今********新城区哈拉沁,即呼哈路一直往北处)演炮10日。此外每年的春秋季,会在大校场例行军事操演,加强军备能力。乾隆年间,在这里共布防八旗官兵近8000名,后来才逐渐裁汰。”
“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第一位绥远将军王昌亲自督建绥远城开始到最后一位将军坤岫止,历时174年,共有67位将军、20位都统出任绥远城,其中任期最长的是第58任将军克蒙额,共任职11年,并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题了“屏藩朔漠”的石匾。民国后,从1912年10月张绍曾任新体制的绥远城署将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20届18位军政领导人在此任职,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两次受任。后来董其武、徐永昌、傅作义、乌兰夫等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办公,将军衙署也一度是绥远省政府、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场所。直到2002年,内蒙古清将军衙署博物院才正式接管将军衙署。”
“清将军衙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意义。在清朝,全国共设了13处驻防将军,常设驻防将军只有2处,即今天的西宁和********。目前全国遗留的将军衙署遗址只有3处,********将军衙署则是最完整、保存最好的一处,而且其所在绥远城是国内唯一的一座清代由满、蒙、汉、八旗官兵联合驻防的城市,这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清朝边疆驻防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将军衙署200多年的历史,它一度是中国北方地区军事和政治的‘心脏’,这从绥远将军的地位及其官衙建筑规格可以窥见一斑。将军衙署是严格按照清廷一品封疆大吏的规格建造的,绥远将军是正一品官职,相对于清廷其他的边疆驻防将军都是二品官职来讲,绥远将军地位无疑较高。尤其是第一任将军王昌,除了统率绥远城八旗官兵,还兼管山西右卫驻防官兵和归化城土默特官兵,一旦军情紧急,还可以调动大同和宣化二镇的绿营兵。民间传说,山西刘巡抚曾是王昌旧日同僚,且都平级,他路过绥远便以平级的官场礼节去拜访刚上任的将军王昌,哪知绥远将军位高权重,级别要高于他,因此受了王昌冷遇,回到山西竟然被气死了。”
“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绥远城’给世人留下的记忆除了被文字和图片记载的以外,能够看到、摸到的记忆也就仅有内蒙古党委原办公旧址周边的一段古城墙了,走在北垣街上,还可以与之并行百米,体会片刻与历史握手的凝重感。至今,在这段四面相环的城墙四角上,仍然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武警和执勤的岗楼。只可惜的时,更多这座城池的许多代表性建筑,已经在历史上那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以及后续的若干年代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毁得不剩一砖一瓦,试想如果能够将这些文物古迹完整地保留下来,那么对于活在当下的呼市人以及来呼市的外地人来说,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可以为呼市提升历史文化底蕴的实物又会丰富很多。只可惜,只可惜,都没了!”
讲到这里,我感觉车子已经开始爬坡了。转身回头一看,不错,几经穿梭,我们终于走上了立交桥,这离饭店也就不远了。我不得心里大松一口气。
行至桥中央,将军衙署的院内景象清晰可见。里面可以看到我最喜欢的几棵老丁香树正在开着花。我激动得叫起所有人向车窗外看。我向他们解释说,丁香本就是呼市的市花,但是,可呼市找来也见不到几棵老丁香树,多数的丁香都是插在路边花池里的小灌木丛,哪里比不了将军衙署里这几颗老丁香树长得如此壮硕,修剪得如此洒脱,而它盛开的花香又是无比的浓郁,无比的清凉。每次站到这几颗老树下,我都有种脱离世嚣,遁入桃园的错觉。纵然在市医院家属区里,也有几棵四五层楼高的丁香树,开花时,站在其下也同样能闻天浓浓的花香,但因为它们太高,只能抚摸到树杆,而看不到花开的盛景。 所以,我还是喜欢这几棵老丁香。只是可惜,现在市医院也搬了,离家最近的老树也见不着了。可惜,可惜。
将军衙署并不在参观的景点之中,有些人听我这么一说,还问去不去那看,我只能告诉大家,不能,只能远观,而且这次桥观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很多人有些失望,可能心想讲了这么多,却看不了,这跟团旅游太不自由了。不过,从桥上望地面,就应该庆幸没这个景点,那堵得水泄不通得,联想到咱们的车能桥上走起来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然,史学界还有学者认为,清廷为了削弱归化城(今********旧城)强悍的蒙古土默特部的势力,从而修建了绥远城,并逐步完成和加强了清廷对蒙古土默特部的直接控制。”
“我查过一些史料,其中记载着,建绥远城总共花费白银1247997.882两,分两次才从北京押解来;用木料30万余根(主要伐于大青山和乌盟木纳山),就地取土制砖采石,历时两年多,到乾隆四年6月才建成。********民间就有“建了绥远城,大青山的树被伐光”的说法,今天********西郊的‘台阁木乡’就是当时的‘木材转运站’,为了方便就地取土制砖,在********周围修建了很多‘陶思浩’(蒙古语),即今天********所辖之大瓦窑、小瓦窑、东瓦窑等。史料中还提到,当时绥远城垣加上城外,护城墩筑城四角外沿周长1960丈,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城墙东面宽1570米,南北长1580米,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底宽3丈5尺,墙基为花岗岩石条,城墙内墙上顶部可8匹马并行,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河上有4座桥。”
“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门——迎旭门、南门——承熏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城门上还有箭楼,箭楼的旁边有瓮城,瓮城靠城门的左侧或右侧,又各建一便门,是北部边疆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将军衙署是绥远城内最高的军政指挥部,亦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最大建筑,是一座六进四院庑殿式砖木结构的建筑群。它位于城区南北中轴线中心区,占地面积为22500多平方米。在衙署东北面是绥远城的钟鼓楼,是三重五楹式样,它的第一层楼上悬有‘左钟、右鼓’;第二层上悬有‘帝城云里’巨匾一块,为绥远城将军‘定安手书’;最上层为玉皇阁。绥远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教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演武厅和‘大校场’(现为内蒙古人民政府原驻地)。演武厅和大校场原为驻防将军平时检阅和操练八旗兵的大操场,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原有官厅及点将台等设置。每年于秋季霜降前3日,八旗官兵还会去绥远城北门外哈尔沁沟口(可能是今********新城区哈拉沁,即呼哈路一直往北处)演炮10日。此外每年的春秋季,会在大校场例行军事操演,加强军备能力。乾隆年间,在这里共布防八旗官兵近8000名,后来才逐渐裁汰。”
“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第一位绥远将军王昌亲自督建绥远城开始到最后一位将军坤岫止,历时174年,共有67位将军、20位都统出任绥远城,其中任期最长的是第58任将军克蒙额,共任职11年,并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题了“屏藩朔漠”的石匾。民国后,从1912年10月张绍曾任新体制的绥远城署将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20届18位军政领导人在此任职,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两次受任。后来董其武、徐永昌、傅作义、乌兰夫等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办公,将军衙署也一度是绥远省政府、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场所。直到2002年,内蒙古清将军衙署博物院才正式接管将军衙署。”
“清将军衙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意义。在清朝,全国共设了13处驻防将军,常设驻防将军只有2处,即今天的西宁和********。目前全国遗留的将军衙署遗址只有3处,********将军衙署则是最完整、保存最好的一处,而且其所在绥远城是国内唯一的一座清代由满、蒙、汉、八旗官兵联合驻防的城市,这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清朝边疆驻防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将军衙署200多年的历史,它一度是中国北方地区军事和政治的‘心脏’,这从绥远将军的地位及其官衙建筑规格可以窥见一斑。将军衙署是严格按照清廷一品封疆大吏的规格建造的,绥远将军是正一品官职,相对于清廷其他的边疆驻防将军都是二品官职来讲,绥远将军地位无疑较高。尤其是第一任将军王昌,除了统率绥远城八旗官兵,还兼管山西右卫驻防官兵和归化城土默特官兵,一旦军情紧急,还可以调动大同和宣化二镇的绿营兵。民间传说,山西刘巡抚曾是王昌旧日同僚,且都平级,他路过绥远便以平级的官场礼节去拜访刚上任的将军王昌,哪知绥远将军位高权重,级别要高于他,因此受了王昌冷遇,回到山西竟然被气死了。”
“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绥远城’给世人留下的记忆除了被文字和图片记载的以外,能够看到、摸到的记忆也就仅有内蒙古党委原办公旧址周边的一段古城墙了,走在北垣街上,还可以与之并行百米,体会片刻与历史握手的凝重感。至今,在这段四面相环的城墙四角上,仍然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武警和执勤的岗楼。只可惜的时,更多这座城池的许多代表性建筑,已经在历史上那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以及后续的若干年代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毁得不剩一砖一瓦,试想如果能够将这些文物古迹完整地保留下来,那么对于活在当下的呼市人以及来呼市的外地人来说,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可以为呼市提升历史文化底蕴的实物又会丰富很多。只可惜,只可惜,都没了!”
讲到这里,我感觉车子已经开始爬坡了。转身回头一看,不错,几经穿梭,我们终于走上了立交桥,这离饭店也就不远了。我不得心里大松一口气。
行至桥中央,将军衙署的院内景象清晰可见。里面可以看到我最喜欢的几棵老丁香树正在开着花。我激动得叫起所有人向车窗外看。我向他们解释说,丁香本就是呼市的市花,但是,可呼市找来也见不到几棵老丁香树,多数的丁香都是插在路边花池里的小灌木丛,哪里比不了将军衙署里这几颗老丁香树长得如此壮硕,修剪得如此洒脱,而它盛开的花香又是无比的浓郁,无比的清凉。每次站到这几颗老树下,我都有种脱离世嚣,遁入桃园的错觉。纵然在市医院家属区里,也有几棵四五层楼高的丁香树,开花时,站在其下也同样能闻天浓浓的花香,但因为它们太高,只能抚摸到树杆,而看不到花开的盛景。 所以,我还是喜欢这几棵老丁香。只是可惜,现在市医院也搬了,离家最近的老树也见不着了。可惜,可惜。
将军衙署并不在参观的景点之中,有些人听我这么一说,还问去不去那看,我只能告诉大家,不能,只能远观,而且这次桥观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很多人有些失望,可能心想讲了这么多,却看不了,这跟团旅游太不自由了。不过,从桥上望地面,就应该庆幸没这个景点,那堵得水泄不通得,联想到咱们的车能桥上走起来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