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贺絪道:“秦并六国,要求书同文,车同辙。这铁道,就是车的辙了。下山的时候,一两个人,便就可以在铁道上推拉很多货的车,非常方便。”
公乘博文道:“铺了铁道,上面的车就会自己跑了?”
贺絪摇头笑道:“当然不会自己跑。是因为从这里出去是下山,车才会自己跑。建铁道,目的是车好控制。”
众人听了不由一起点头,原来是这个道理。
铁路的一个特点,就是运行阻力小。当下坡的时候,需要的动力小,甚至可以自己前进。但是当上坡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大的力,而且要持续。
在比较短的地段,利用特殊地形建起铁路,可以方便运输。特别是矿场,矿物采出来很多时候要运下山,就可以利用铁路。下山是满车,上山是空车,正好可以利用铁路的特点。沿着昌河逆流而上,刚好是上山,铁路建好之后可以运输产品。原材料上山,则需要利用建好的水库,一段一段用船运进来。
铁路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一旦有了蒸汽、内燃和电力机车,运输将变得特别快捷。但是利用人力和畜力,是不适合建长途铁路的。下坡还好,一旦遇到了上坡,把马累死,铁路上的车也难跑动。所以铁路建造,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如大秦铁路,因为从山西到秦皇岛是下坡,可以重载运煤。而返回的时候,空车就方便多了。
想利用马拉车建造大规模的铁路系统是不可能的。短途还好,选好地点,只要是下坡或者地形平整就可以。如果是远途,一旦有上坡,马根本拉不动。这个时候,传统的马车就比铁路好用多了。
离开了链条场,众人没有停留,当天傍晚就到了三乡镇。
到了客栈,放好行礼,众人聚在大柳树下休息。
公乘博文道:“进山这几天,好似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工场里的人,做事、说话都跟我们不一样,我觉得双方的思想格格不入。虽然知道他们有自己的道理,我还是觉得十分压抑。”
郑刚中道:“不是压抑,而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人自然不会舒服。如果在里面住的时间长了,或许就会慢慢习惯起来。不过工场里的环境单一,总是不舒服。”
李汇道:“我问过工场里的人,他们薪俸最低的,一个月也有三贯钱。中午的饭免费,早饭和晚饭也可以在食堂里吃,比外面便宜得多。说实话,在这里做事,还真能攒下钱来。”
公乘博文道:“不止呢。这里的工人,一个月休四天,比正常的旬休还多一天。可以分开休,也可以自己调到一起休。就是最远的链条场,四天一起休,也有足够的时间到三乡镇来。”
徐琛道:“在工场里做工的人,我问了从襄阳过来的,一个月一般可以赚五贯左右,起吏人还高得多了。若家里人口不多,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一个月五贯,着实是不少了。最底层的官员,一个月料钱不过一两贯。若没有具体职事,拿不到职钱,就远不如在工场里做工的人了。
一般来说,正常年景,一个人吃饭、喝水活下去,在开封府一天需要二十文钱。一个家庭,一天一百文,其本就没有余钱了。一个月三贯钱,可以养活一家。一个月五贯,就能剩下钱了。
这里是山区,工场里的东西便宜,生活负担比开封府更小,一天只要十几文就够了。不乱花钱,一个月五百文就足够个人生活。剩下的钱,可以拿到家里。
城镇里的零工,一般一天百文。如果不是在开封府这样的大城市,则有六七十文的。不过零工不是天天有活,一个月收入到了不了两贯。王宵猎定工人收入的时候,比外面的零工翻一番不止,算是高收入了。
一众官员讨论着工人的待遇,觉得还不错。不但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养活一家人。在这个年代,收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着实不多。甚至省吃俭用一些,还能攒下钱来。
郑刚中道:“依我看,昌河谷里这么多工场,要不了几年,三乡镇必然繁荣起来。工人的家眷要搬来这里,赚了钱要花,肯定会比许多县城要强。”
李汇道:“只是这里着实偏僻了些。在大山里,官府又把工场附近的百姓搬走了,比不得山外。”
郑刚中道:“偏僻么?许多采矿、挖药的,比这里更加偏僻。只要赚钱,还不是许多人做!”
李汇点了点头:“说的是。只要有钱,总是有人干。”
郑刚中叹了口气:“宣抚治下的这些工场,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时间长了,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我们现在看着处处觉得格格不入,过些年,说不定这样才是正常的。”
第729章农机具
沿着洛水一路东去,凡是有河流汇入的地方,必然有一座以上的工场。有车辆场、木工工具场、食品机械场、纺织机械场、通用工具场,甚至还有一座专门制造各种衡具,比如称、升、斗等的专门工场。这里制的衡具,有官府认证的标记,各地可以拿来当作标准量具。
让各位官员震惊的,是最后一座农机具场。
与其他工场不同,农机具场建在洛水的南岸,灵山脚下。周围的农户全部被迁走,工场沿洛水分布近十里。在山口的地方,建了一个水库,引出多条水渠。
众人进了工场,参观了车间,才突然明白前几天看的零件工场的产品用到了哪里。这里的农机具,便就大量使用前边工场的产品,几乎每一样都用上了。
从车里出来,众人到了产品展示的房间。这些东西所做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纷纷围了上去。
首先是犁。在之前,官员普遍认为犁就是一种东西,用牛拉着耕地。今天了这里,才知道犁还有这么多种类。最主要的,是犁壁不同。翻耕不同的土壤,用的犁壁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工场收集了中原和南方的各种犁,最后制出了几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水田、旱地、沙地,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开荒的。
除了犁壁不同,结构上也有不同。
一种是单犁,一头牛或者是两头牛拉,最常见的。这里还有双犁,用两头牛或者三头牛拉。
双犁不是两个单犁加起来,而是要配合。因为前犁破土,后边的犁就可以借力,省了许多力。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做成三犁。犁子越多,用起来就相对越省力。
一般来说,后世常用的犁有两种。一种称为中国型,就是中国传统的犁,耕起来后犁体窜垡。换句话说,耕起来的土落在耕出来的沟里,并不会形成垄沟。还有一种是欧洲犁,耕起来的土被犁体滚垡。土翻到一边,会形成垄沟。
如果是单犁,应该用中国犁。如果是多犁,则用欧洲型会好一点。后世耕地大多用拖拉机,使用多犁,大多就是欧洲犁了。这座工场里,单犁就是中国犁,双犁则是欧洲犁。
众人围着摆在外面的犁,看着这些细微的不同,不由啧啧称奇。犁见得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些差别。
犁的一边,就是耙。这种工具比较简单,分为水田和旱地。不过这里比常见的耙多了一种,是一个铁滚笼,牛拉着前行的时候铁笼会滚动起来。遇到砂质的土地,这种耙好用得多。
耙的后边,就是耧车。与常见的耧车不同,这里的耧车是有轮子的。而且不只是能够条播,还能粒播。一般种麦子的时候,不用耧车,可以先耕一道沟,而后在沟里撒麦子,称之为条播。传统耧车,就是为这种作业设计的。而种黄豆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播种,传统耧车就不合适了。
这里的耧车,前面的轮子会转起来,通过链条带动装种子的箱子里的一根轴,通过轴的转动把种子播下去。由于是一次一粒或者几粒,每一次播都隔一断距离,所以称为粒播。
几个进士在那里转着前轮,看着面由链条带着动,觉得分外新奇。这种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呢。现在知道,前面的链条工场产的链条,原来是用在这里。
在农机具上面装轮子,由这个轮子来带动后面的机器运动,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有了这个发明,农机具的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而前面的轮子,就称为驱动轮。
这里的许多农具,都是因为有了驱动轮才能工作的。
种了之后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是除草。这里除草的工具,与前面耕地的农具有些类似,是许多种铲子。不同的铲子适用于不同的种植方式,由牛拉着前进,称为中耕除草。
后面则是各种各样收获机具。
首先看见的,就是马拉的收割机。这种收割机装了往复式刀片,马拉着前进的时候,刀片来回运动时,把作物切断,同时堆积到一边。它的动力,就是驱动轮。
在蒸汽机和内燃机被发明之前,发达地区就开始使用马拉收割机了。动力成熟,人们发明了联合收割机,收割部分依然... -->>
贺絪道:“秦并六国,要求书同文,车同辙。这铁道,就是车的辙了。下山的时候,一两个人,便就可以在铁道上推拉很多货的车,非常方便。”
公乘博文道:“铺了铁道,上面的车就会自己跑了?”
贺絪摇头笑道:“当然不会自己跑。是因为从这里出去是下山,车才会自己跑。建铁道,目的是车好控制。”
众人听了不由一起点头,原来是这个道理。
铁路的一个特点,就是运行阻力小。当下坡的时候,需要的动力小,甚至可以自己前进。但是当上坡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大的力,而且要持续。
在比较短的地段,利用特殊地形建起铁路,可以方便运输。特别是矿场,矿物采出来很多时候要运下山,就可以利用铁路。下山是满车,上山是空车,正好可以利用铁路的特点。沿着昌河逆流而上,刚好是上山,铁路建好之后可以运输产品。原材料上山,则需要利用建好的水库,一段一段用船运进来。
铁路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一旦有了蒸汽、内燃和电力机车,运输将变得特别快捷。但是利用人力和畜力,是不适合建长途铁路的。下坡还好,一旦遇到了上坡,把马累死,铁路上的车也难跑动。所以铁路建造,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如大秦铁路,因为从山西到秦皇岛是下坡,可以重载运煤。而返回的时候,空车就方便多了。
想利用马拉车建造大规模的铁路系统是不可能的。短途还好,选好地点,只要是下坡或者地形平整就可以。如果是远途,一旦有上坡,马根本拉不动。这个时候,传统的马车就比铁路好用多了。
离开了链条场,众人没有停留,当天傍晚就到了三乡镇。
到了客栈,放好行礼,众人聚在大柳树下休息。
公乘博文道:“进山这几天,好似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工场里的人,做事、说话都跟我们不一样,我觉得双方的思想格格不入。虽然知道他们有自己的道理,我还是觉得十分压抑。”
郑刚中道:“不是压抑,而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人自然不会舒服。如果在里面住的时间长了,或许就会慢慢习惯起来。不过工场里的环境单一,总是不舒服。”
李汇道:“我问过工场里的人,他们薪俸最低的,一个月也有三贯钱。中午的饭免费,早饭和晚饭也可以在食堂里吃,比外面便宜得多。说实话,在这里做事,还真能攒下钱来。”
公乘博文道:“不止呢。这里的工人,一个月休四天,比正常的旬休还多一天。可以分开休,也可以自己调到一起休。就是最远的链条场,四天一起休,也有足够的时间到三乡镇来。”
徐琛道:“在工场里做工的人,我问了从襄阳过来的,一个月一般可以赚五贯左右,起吏人还高得多了。若家里人口不多,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一个月五贯,着实是不少了。最底层的官员,一个月料钱不过一两贯。若没有具体职事,拿不到职钱,就远不如在工场里做工的人了。
一般来说,正常年景,一个人吃饭、喝水活下去,在开封府一天需要二十文钱。一个家庭,一天一百文,其本就没有余钱了。一个月三贯钱,可以养活一家。一个月五贯,就能剩下钱了。
这里是山区,工场里的东西便宜,生活负担比开封府更小,一天只要十几文就够了。不乱花钱,一个月五百文就足够个人生活。剩下的钱,可以拿到家里。
城镇里的零工,一般一天百文。如果不是在开封府这样的大城市,则有六七十文的。不过零工不是天天有活,一个月收入到了不了两贯。王宵猎定工人收入的时候,比外面的零工翻一番不止,算是高收入了。
一众官员讨论着工人的待遇,觉得还不错。不但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养活一家人。在这个年代,收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着实不多。甚至省吃俭用一些,还能攒下钱来。
郑刚中道:“依我看,昌河谷里这么多工场,要不了几年,三乡镇必然繁荣起来。工人的家眷要搬来这里,赚了钱要花,肯定会比许多县城要强。”
李汇道:“只是这里着实偏僻了些。在大山里,官府又把工场附近的百姓搬走了,比不得山外。”
郑刚中道:“偏僻么?许多采矿、挖药的,比这里更加偏僻。只要赚钱,还不是许多人做!”
李汇点了点头:“说的是。只要有钱,总是有人干。”
郑刚中叹了口气:“宣抚治下的这些工场,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时间长了,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我们现在看着处处觉得格格不入,过些年,说不定这样才是正常的。”
第729章农机具
沿着洛水一路东去,凡是有河流汇入的地方,必然有一座以上的工场。有车辆场、木工工具场、食品机械场、纺织机械场、通用工具场,甚至还有一座专门制造各种衡具,比如称、升、斗等的专门工场。这里制的衡具,有官府认证的标记,各地可以拿来当作标准量具。
让各位官员震惊的,是最后一座农机具场。
与其他工场不同,农机具场建在洛水的南岸,灵山脚下。周围的农户全部被迁走,工场沿洛水分布近十里。在山口的地方,建了一个水库,引出多条水渠。
众人进了工场,参观了车间,才突然明白前几天看的零件工场的产品用到了哪里。这里的农机具,便就大量使用前边工场的产品,几乎每一样都用上了。
从车里出来,众人到了产品展示的房间。这些东西所做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纷纷围了上去。
首先是犁。在之前,官员普遍认为犁就是一种东西,用牛拉着耕地。今天了这里,才知道犁还有这么多种类。最主要的,是犁壁不同。翻耕不同的土壤,用的犁壁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工场收集了中原和南方的各种犁,最后制出了几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水田、旱地、沙地,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开荒的。
除了犁壁不同,结构上也有不同。
一种是单犁,一头牛或者是两头牛拉,最常见的。这里还有双犁,用两头牛或者三头牛拉。
双犁不是两个单犁加起来,而是要配合。因为前犁破土,后边的犁就可以借力,省了许多力。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做成三犁。犁子越多,用起来就相对越省力。
一般来说,后世常用的犁有两种。一种称为中国型,就是中国传统的犁,耕起来后犁体窜垡。换句话说,耕起来的土落在耕出来的沟里,并不会形成垄沟。还有一种是欧洲犁,耕起来的土被犁体滚垡。土翻到一边,会形成垄沟。
如果是单犁,应该用中国犁。如果是多犁,则用欧洲型会好一点。后世耕地大多用拖拉机,使用多犁,大多就是欧洲犁了。这座工场里,单犁就是中国犁,双犁则是欧洲犁。
众人围着摆在外面的犁,看着这些细微的不同,不由啧啧称奇。犁见得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些差别。
犁的一边,就是耙。这种工具比较简单,分为水田和旱地。不过这里比常见的耙多了一种,是一个铁滚笼,牛拉着前行的时候铁笼会滚动起来。遇到砂质的土地,这种耙好用得多。
耙的后边,就是耧车。与常见的耧车不同,这里的耧车是有轮子的。而且不只是能够条播,还能粒播。一般种麦子的时候,不用耧车,可以先耕一道沟,而后在沟里撒麦子,称之为条播。传统耧车,就是为这种作业设计的。而种黄豆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播种,传统耧车就不合适了。
这里的耧车,前面的轮子会转起来,通过链条带动装种子的箱子里的一根轴,通过轴的转动把种子播下去。由于是一次一粒或者几粒,每一次播都隔一断距离,所以称为粒播。
几个进士在那里转着前轮,看着面由链条带着动,觉得分外新奇。这种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呢。现在知道,前面的链条工场产的链条,原来是用在这里。
在农机具上面装轮子,由这个轮子来带动后面的机器运动,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有了这个发明,农机具的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而前面的轮子,就称为驱动轮。
这里的许多农具,都是因为有了驱动轮才能工作的。
种了之后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是除草。这里除草的工具,与前面耕地的农具有些类似,是许多种铲子。不同的铲子适用于不同的种植方式,由牛拉着前进,称为中耕除草。
后面则是各种各样收获机具。
首先看见的,就是马拉的收割机。这种收割机装了往复式刀片,马拉着前进的时候,刀片来回运动时,把作物切断,同时堆积到一边。它的动力,就是驱动轮。
在蒸汽机和内燃机被发明之前,发达地区就开始使用马拉收割机了。动力成熟,人们发明了联合收割机,收割部分依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