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护国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然,对于北京城里的高官显贵们来说,三两半一石也得吃啊!
不吃这个吃什么?
反正那银子不能当饭吃。
就那么点地盘,既要养活那已经膨胀到逾二十万的八旗精兵,还有他们附带的逾百万铁杆庄稼,还有一个庞大的官场,再加上无数需要朝廷掏钱而且还免税的士子……
这北直隶老百姓哪有那么多余粮啊!
本来这北直隶就养不起自己。
必须得明白一点,到明朝时候河北的粮食就已经无法自给了,哪怕没有北京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们也一样如此,这片土地在耕种了几千年之后早已经肥力耗尽,再加上干旱和不时飞过的蝗虫,导致亩产少得可怜。
北直隶一带上田两年三熟制每亩平均也就是一点几石,这是一年加起来的产量,但上田数量很少,实际上所有加起来一亩地最终平均也就七八斗而已,要知道下田甚至两三斗,这样就算以八斗计,那么也就是亩年均产一百五十斤。而北直隶的土地总数在万历六年官民田加起来是五十八万顷,而张居正又多清丈出了三点三万顷,最终加起来也就是六千一百万亩,这样算哪怕最正常状态下一年产四十五亿公斤。
粗算的。
因为肯定还有种棉花的。
而人口呢?
万历统计人口四百二十六万。
当然,这个数字纯属扯淡,按照明朝官方统计,两百多年人口就没有任何增长,开国六千万,亡国也是六千万,连谈迁,王世贞这些自己国家文人都看不下去。甚至到了清朝还有官员上奏停止编造户口,因为明朝户部的官员把自己户口编造到崇祯二十四年了。
明初是准确的。
因为朱八八对这事格外重视,敢造假揪出来流放到死,但后世就完全在那里照抄或者编造了。
所以明朝后期官方人口统计直接无视就行。
但这样明朝的人口很难估算了。
有估计峰值超过三亿的,而保守一点的估计是超过一点五亿。
那就以两亿来计算。
北直隶虽然不如南直隶,但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应该是合理的,那么也就是两千万,这也可以与土地数量相对应,人均三亩,一户根据人口也就十几二三十亩地。这和清末差不多,清末根据栖霞牟家一个佃户的回忆,一个十口之家租三十亩地算佃户的中上等。而要按明朝官方统计的那四百万人口,那家家都是小地主还造个屁的反,共chan主义早实现了,江西土改时候富农的标准才十二亩人均三亩。那么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就是人均一年两百公斤多点,和现代非洲黑叔叔差不多,同样也和六零年差不多,用六零年的粮食产量除以人口也是两百露头。这也和牟家佃户回忆对应,他们家作为中上等佃户已经能够通过积累盖新房,而他们三十亩地包括十亩上田每年六千斤产量,这还不算留种子,而且这还是正常年景,灾年那就什么都别扯了。
这是最真实的古代人。
绝大多数永远都在饥饿线上挣扎。
所以多尔衮真得接了个烂摊子。
杨庆是逍遥快活。
但... -->>
当然,对于北京城里的高官显贵们来说,三两半一石也得吃啊!
不吃这个吃什么?
反正那银子不能当饭吃。
就那么点地盘,既要养活那已经膨胀到逾二十万的八旗精兵,还有他们附带的逾百万铁杆庄稼,还有一个庞大的官场,再加上无数需要朝廷掏钱而且还免税的士子……
这北直隶老百姓哪有那么多余粮啊!
本来这北直隶就养不起自己。
必须得明白一点,到明朝时候河北的粮食就已经无法自给了,哪怕没有北京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们也一样如此,这片土地在耕种了几千年之后早已经肥力耗尽,再加上干旱和不时飞过的蝗虫,导致亩产少得可怜。
北直隶一带上田两年三熟制每亩平均也就是一点几石,这是一年加起来的产量,但上田数量很少,实际上所有加起来一亩地最终平均也就七八斗而已,要知道下田甚至两三斗,这样就算以八斗计,那么也就是亩年均产一百五十斤。而北直隶的土地总数在万历六年官民田加起来是五十八万顷,而张居正又多清丈出了三点三万顷,最终加起来也就是六千一百万亩,这样算哪怕最正常状态下一年产四十五亿公斤。
粗算的。
因为肯定还有种棉花的。
而人口呢?
万历统计人口四百二十六万。
当然,这个数字纯属扯淡,按照明朝官方统计,两百多年人口就没有任何增长,开国六千万,亡国也是六千万,连谈迁,王世贞这些自己国家文人都看不下去。甚至到了清朝还有官员上奏停止编造户口,因为明朝户部的官员把自己户口编造到崇祯二十四年了。
明初是准确的。
因为朱八八对这事格外重视,敢造假揪出来流放到死,但后世就完全在那里照抄或者编造了。
所以明朝后期官方人口统计直接无视就行。
但这样明朝的人口很难估算了。
有估计峰值超过三亿的,而保守一点的估计是超过一点五亿。
那就以两亿来计算。
北直隶虽然不如南直隶,但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应该是合理的,那么也就是两千万,这也可以与土地数量相对应,人均三亩,一户根据人口也就十几二三十亩地。这和清末差不多,清末根据栖霞牟家一个佃户的回忆,一个十口之家租三十亩地算佃户的中上等。而要按明朝官方统计的那四百万人口,那家家都是小地主还造个屁的反,共chan主义早实现了,江西土改时候富农的标准才十二亩人均三亩。那么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就是人均一年两百公斤多点,和现代非洲黑叔叔差不多,同样也和六零年差不多,用六零年的粮食产量除以人口也是两百露头。这也和牟家佃户回忆对应,他们家作为中上等佃户已经能够通过积累盖新房,而他们三十亩地包括十亩上田每年六千斤产量,这还不算留种子,而且这还是正常年景,灾年那就什么都别扯了。
这是最真实的古代人。
绝大多数永远都在饥饿线上挣扎。
所以多尔衮真得接了个烂摊子。
杨庆是逍遥快活。
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