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穿越农家种田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桌坐好,李明锦和两个弟弟也坐上了桌,晋朝的风俗,待客女人们是不能上桌吃饭的。今天是新姑爷第一次上门过中秋,自然礼数要周到。
中秋节要喝桂花酒的,今个儿的桂花酿还是李继兴以前找人从京都捎回来的,老爷子一直放起来没舍得喝,这不女婿一来就爽快的拿出来招待了,可见老爷子对女婿是满意的。
李继旺先给妹婿满上了酒,又相继给老爹和弟弟们满上,最后自己也满上,李明锦三个还没成年,因此绕过来。李明锦耸耸鼻子,古代的酒虽然没有现代白酒那么浓烈,却也是很香的,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老
爷子看到孙子的样子,好笑的抬了一下下巴示意大儿子说道:“给他们几个都倒上,少倒一点……呵呵”
“啊?爹……可……”李继旺有些迟疑。
“倒上!也都十来岁,喝点儿没事儿……”老爷子给了大儿子一个横眼。
“来,来,来,我来……呵呵”苏昌余乐呵呵的接过大舅子手里的酒壶,动作麻溜的给三个侄子各自倒了一杯桂花酿,又道:“明锦,明辉,明秀,来,来,没事儿,我像你这么大的事儿,也偷喝过我爹的酒,没事儿啊。”
“谢谢姑父……”既然爷爷发话,本来也想尝尝嘴,三兄弟没迟疑的端起酒,先是敬了爷爷一杯,老爷子高兴的笑的下巴的胡子都跟着一颤一颤的豪气的说道:“好!男娃子就是要大方一点,喝点酒怎么了?凡是心里有杆秤,知道度就成!哈哈……”
老爷子高兴,众人也跟着高兴,兄弟三人开始敬着姑父,随后给父亲,叔叔都敬了一圈,桂花酿的度数其实不高,不过一圈子喝下来,李明锦就开始脸红头晕了,什么千杯不醉的,只能心里幻想一下了,还好神智还是有点清醒的。吃了几口菜,有点儿撑不住了。几个大人看着开始晃头的小子,在桌上乐呵呵的调侃起来,老爷子心疼孙子,发话了:“去躺一会吧,去吧,这会儿有点上头了。”
甩了一下脑袋试图更清醒一点的李明锦听到爷爷的话,起身拉了拉两个半斤八两的弟弟,回了一句:“爷爷,爹,姑父,那我去睡一会啊……”
“去吧……”
三个兄弟相互拉持着进了李明锦的屋子,摔进了床上,闭上眼睛眯了过去。
老爷子和儿子女婿还在边喝酒边说着话,王氏从侧门外伸头看了好几回,心里有点无奈,老头子年纪也不少了,哪能喝那么多酒啊,考虑到女婿在,也不好进去说,就想着侧门外伸头眼神示意老头子节制一点,谁知道老头子看了一眼自己以后转偏了身子,王氏咬咬牙回到了灶房。
明弘和明玉已经醒了,小王氏和孙氏正在拿着米糊糊喂着两个奶娃娃,一看王氏脸色不好的进来,赶紧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是啊,娘?”李婷有点担心,不是丈夫做了啥惹娘不高兴了吧,拉了拉王氏的袖子。
“还不是你爹!你说说他多大的人了啊!一喝酒就把不住嘴,还故意装没看到我!”王氏说着心里就来气儿。
“噗……娘,爹也不常喝啊,不是昌余今个回来,爹高兴吗。算啦……娘,别生气了啊。”李婷心里有点好笑,恐怕娘最不高兴的是爹没理她吧。
“是啊,娘,不是姑爷回来么……”小王氏几人也在旁边帮着腔。
“算了,不管他了……孩子们吃了么?你们吃了没?”王氏看着几个媳妇问道。
“孩子们吃过了,我们等娘一起咧”其实几人也饿了,毕竟忙活了一上午,但是婆婆还没吃,做媳妇哪里好吃饭啊。
王氏点头,将灶台上留着的几碗菜端到厨房的桌子上,拉着女儿坐下,又让几个媳妇把孙子孙女放到摇车上,自己上桌,众人开始吃饭。王氏边吃边问着女儿在婆家的生活,其实王氏也知道苏家人还算不错的,不过到底做人媳妇的不能和做闺女的比啊。李婷当然知道自己老娘是关心自己,连忙说好的很!可不是么,娘家得力,父兄能当靠山,自己又有私房,苏家谁敢欺负自个儿,丈夫又是个有分寸的人,日子过得比想象中的好。看着女儿不带丝毫勉强的笑容,王氏放心了。
李明锦这一觉从晌午睡到申时,起来之后,头有点儿痛,确实不晕了,用手轻轻的揉按了一会太阳穴,感觉好受多了,拍了拍还在床上抱团睡在一起的弟弟。
“哥……干嘛啊”明辉充满怨念惫懒的声音传来,显然不满意好觉被搅醒。
“哥……”明秀倒是起来了,又拉起来明辉,跟着哥哥来到了院子,院子里面儿,只有几个妹妹带着两个坐在摇车里面的奶娃娃。听着明珠说爷爷和老爹他们出去溜达去了,姑父和姑姑已经回家去了。奶奶他们肯定在做绣活儿,虽然眼下不缺钱了,可是要让王氏停下来,谁也说不懂,几个媳妇倒是想着歇歇,可是婆婆都在做,媳妇能干看着么。几个媳妇心里这么想,王氏可没空想,依然故我的做着活儿。
“大哥……我们做火把吧?”明辉望着哥哥说道。
南山这一带,中秋是有晚上偷菜和放火把的风俗的,传说有祈福和震慑妖魔的作用。晚上天黑了,月亮清亮的照着大地,小孩子们会燃烧起火把在河岸上跑起来玩,火把上的结被烧掉之后,火把就会散落,孩子们就会把稻草木棍集中起来燃起篝火,从村子里的菜地里,偷来一些毛豆,放到火里烤着吃,偷也只是走一种形式,图个热闹,通常只是拔几颗。要真是把人家地里的豆苗都拔了,那就等着明天找骂吧。真是有这样的人,李明锦也见识过村里大婶的战斗力,吐沫都不带吐的能骂上两个时辰。
“好!走!”说干就干,三兄弟齐心合力,小半个时辰就扎好了五六个火把,有大有小的,准备晚上带着妹妹们一起出去玩儿。
夜幕慢慢降临,中午剩下了不少菜,乡下人是没有扔菜的习惯的,晚上热热就可以吃,再简单的炒了两个菜,晚饭一家人将就着吃过了,这次儿子回来带了一些月饼,吃完晚饭之后,王氏让李继旺抬了一个小条案放在院子里,摆上一个香炉,两盘水果,两碟月饼,之后老爷子带着一家人对着月亮拜了三拜,拜完月亮之后,就开始对月吃月饼,意思就是赏月了。
大人们坐在院子里边聊天边吃着月饼赏月,小孩子们是待不住了,天色已经全黑,空中的月亮正是明亮,月光笼罩之中的沣水两岸,星星点点的火把渐渐多了起来。李明锦带着弟弟妹妹几人一人扛着一个火把往河堤上走去。
几人走到的地方已经来了村里不少的孩子,大约有二三十个,各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摇着手里的火把,有人燃起来了,挨个点着,孩子们拿起火红的火把跑起来,李明锦也边跟着队伍后面跑,边回头注意着几个妹妹。
火把是稻草做的,不经烧的,迎风跑了一会,打的结就烧断了,孩子们将手里快要散掉的火把仍在了一起,一群小孩子跑去找豆子去了,李明辉立马跟上去,李明锦看着弟弟跑的飞快的身影喊道:“摘几颗就行,知道没?别摘多了啊!”
“知道啦!”李明辉的声音在一群玩闹欢笑声中传的似有若无。
无奈的摇摇头,带着几个妹妹坐在一起,也和大家一样围着火堆坐。不一会儿,偷豆子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将豆子连跟扔进了火堆立马,由于是青色枝的也不担心被烧成灰,大家围着火堆唱起了歌来,是当地的民谣,李明锦也会唱几句了,你唱几句我唱几句,挨个的唱起来。
不一会儿,河对面也唱起了山歌,孩子们都是有好胜心的,唱着唱着就开始对着河岸飙歌。天空明月当照,夜色轻纱曼掩,歌声在河面上飘荡,你来我往,好不欢快。
快乐的日子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火堆渐渐小了开始熄灭,时间也确实不早了,歌声渐渐歇下,有不服气的约定来日再战。大家说说笑笑收拾东西开始往村里走去,各自回家了。
李明锦几个玩了一晚上,快乐并累着,身上也沾了不少灰,回到家里院子里的时候,已经亥时,家里的达人们都已经睡下了,家里静悄悄的,兄弟姐妹几个相互看了一眼,不由得都放轻了动作,匆匆洗漱一番,就都去歇息了。
李明锦躺在床上,伸个懒腰,感觉真是舒坦,好久没这么放松了,想着明个儿还要回书院呢,放空脑袋,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第29章
自晋朝昭元元年,昭元帝设科取士,三年一次,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院试实际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录取为生员即秀才。
因着明年四月要参加县考,所以今年要去常怀县衙礼房登记报名,九月初,李明锦和堂弟李明辉跟着不少同窗一起去了常怀县衙,在礼房衙役那里仔细报备姓名籍贯,年岁,三代的履历,同时要有本县的秀才作保,作保李明锦几个的当然是苏秀才了。苏秀才的本意是让李明锦和李明辉跟着一起来试试,见识一下考试,实际上每科那么多考生,又有多少能录取呢。
今年南山书院去报名县考的学子的大概有三十多号人,报完名之后,学子们回到书院,就开始勤奋的温书,书院里边一时之间气氛都凝重了许多。苏秀才也越来越忙了,学生问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累了一点,不过心情却是不错的。院长也来给要县考的学子们讲了几次课,主要是往年考试的侧重,在古代,科举是社会流动的最好途径,由不得不重视。李明锦认真的听着,想着就是所谓的考试之前划重点了,老师有经验了,定是要听的!
整个书院里边儿的学子们,挑灯夜战已经是常事儿了,李明锦也被这种氛围弄的很紧张,不由自主的静下心来,开始复习功课。李明辉一向是跟着哥哥走的,对于弟弟的懂事,李明锦心里很是欣慰。明秀年纪小点,这次院试苏秀才建议他先不去等下科,倒是心态很平和,按部就班的学习着。
昭元九年四月初三,河西村李家,王氏等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将两个孙子的行李都打点好了,此次去常怀那边参加县考,老二那边已经准备好住处,让孙子去落脚。相比较一家人紧张又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明锦反而不那么紧张了,大概就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了。
吃完早饭,李明锦和李明辉二人检查了一下要带的行李,确认一下是否没有遗漏,老头子站在一边看着皱着眉头,一张脸上尽是严肃的表情,终于在看到两个孙子拎起行李,背起书箱准备往外走,终于忍不住嘱咐道:
“尽力就成,你们还小,不打紧……”
“是啊,是啊,锦儿辉儿啊,没事的啊,考不好也没关系,别多想啊……”王氏听到老伴儿的话,连忙点头附和
“是啊……”
……
李明锦看着家里几个大人们紧张的样子,有点无奈,压力肯定有的,不过事到临头,紧张也无用,放平心态吧。笑着温声安慰着家里几个紧张兮兮的大人:
“爷爷,奶奶,娘,好啦……我都省的,你们放心吧,不要担心啦!我们走啦……”
“爷奶,娘,婶,那我们走啦。”明辉打了一声招呼,跟着哥哥后面走出了家里,今天要先去书院集合,和其他人一起去常怀。
看着李明锦和李明辉的身影越来越远,王氏不放心的跑上去喊道:“记得去找你二叔他们知道了吧?”
上桌坐好,李明锦和两个弟弟也坐上了桌,晋朝的风俗,待客女人们是不能上桌吃饭的。今天是新姑爷第一次上门过中秋,自然礼数要周到。
中秋节要喝桂花酒的,今个儿的桂花酿还是李继兴以前找人从京都捎回来的,老爷子一直放起来没舍得喝,这不女婿一来就爽快的拿出来招待了,可见老爷子对女婿是满意的。
李继旺先给妹婿满上了酒,又相继给老爹和弟弟们满上,最后自己也满上,李明锦三个还没成年,因此绕过来。李明锦耸耸鼻子,古代的酒虽然没有现代白酒那么浓烈,却也是很香的,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老
爷子看到孙子的样子,好笑的抬了一下下巴示意大儿子说道:“给他们几个都倒上,少倒一点……呵呵”
“啊?爹……可……”李继旺有些迟疑。
“倒上!也都十来岁,喝点儿没事儿……”老爷子给了大儿子一个横眼。
“来,来,来,我来……呵呵”苏昌余乐呵呵的接过大舅子手里的酒壶,动作麻溜的给三个侄子各自倒了一杯桂花酿,又道:“明锦,明辉,明秀,来,来,没事儿,我像你这么大的事儿,也偷喝过我爹的酒,没事儿啊。”
“谢谢姑父……”既然爷爷发话,本来也想尝尝嘴,三兄弟没迟疑的端起酒,先是敬了爷爷一杯,老爷子高兴的笑的下巴的胡子都跟着一颤一颤的豪气的说道:“好!男娃子就是要大方一点,喝点酒怎么了?凡是心里有杆秤,知道度就成!哈哈……”
老爷子高兴,众人也跟着高兴,兄弟三人开始敬着姑父,随后给父亲,叔叔都敬了一圈,桂花酿的度数其实不高,不过一圈子喝下来,李明锦就开始脸红头晕了,什么千杯不醉的,只能心里幻想一下了,还好神智还是有点清醒的。吃了几口菜,有点儿撑不住了。几个大人看着开始晃头的小子,在桌上乐呵呵的调侃起来,老爷子心疼孙子,发话了:“去躺一会吧,去吧,这会儿有点上头了。”
甩了一下脑袋试图更清醒一点的李明锦听到爷爷的话,起身拉了拉两个半斤八两的弟弟,回了一句:“爷爷,爹,姑父,那我去睡一会啊……”
“去吧……”
三个兄弟相互拉持着进了李明锦的屋子,摔进了床上,闭上眼睛眯了过去。
老爷子和儿子女婿还在边喝酒边说着话,王氏从侧门外伸头看了好几回,心里有点无奈,老头子年纪也不少了,哪能喝那么多酒啊,考虑到女婿在,也不好进去说,就想着侧门外伸头眼神示意老头子节制一点,谁知道老头子看了一眼自己以后转偏了身子,王氏咬咬牙回到了灶房。
明弘和明玉已经醒了,小王氏和孙氏正在拿着米糊糊喂着两个奶娃娃,一看王氏脸色不好的进来,赶紧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是啊,娘?”李婷有点担心,不是丈夫做了啥惹娘不高兴了吧,拉了拉王氏的袖子。
“还不是你爹!你说说他多大的人了啊!一喝酒就把不住嘴,还故意装没看到我!”王氏说着心里就来气儿。
“噗……娘,爹也不常喝啊,不是昌余今个回来,爹高兴吗。算啦……娘,别生气了啊。”李婷心里有点好笑,恐怕娘最不高兴的是爹没理她吧。
“是啊,娘,不是姑爷回来么……”小王氏几人也在旁边帮着腔。
“算了,不管他了……孩子们吃了么?你们吃了没?”王氏看着几个媳妇问道。
“孩子们吃过了,我们等娘一起咧”其实几人也饿了,毕竟忙活了一上午,但是婆婆还没吃,做媳妇哪里好吃饭啊。
王氏点头,将灶台上留着的几碗菜端到厨房的桌子上,拉着女儿坐下,又让几个媳妇把孙子孙女放到摇车上,自己上桌,众人开始吃饭。王氏边吃边问着女儿在婆家的生活,其实王氏也知道苏家人还算不错的,不过到底做人媳妇的不能和做闺女的比啊。李婷当然知道自己老娘是关心自己,连忙说好的很!可不是么,娘家得力,父兄能当靠山,自己又有私房,苏家谁敢欺负自个儿,丈夫又是个有分寸的人,日子过得比想象中的好。看着女儿不带丝毫勉强的笑容,王氏放心了。
李明锦这一觉从晌午睡到申时,起来之后,头有点儿痛,确实不晕了,用手轻轻的揉按了一会太阳穴,感觉好受多了,拍了拍还在床上抱团睡在一起的弟弟。
“哥……干嘛啊”明辉充满怨念惫懒的声音传来,显然不满意好觉被搅醒。
“哥……”明秀倒是起来了,又拉起来明辉,跟着哥哥来到了院子,院子里面儿,只有几个妹妹带着两个坐在摇车里面的奶娃娃。听着明珠说爷爷和老爹他们出去溜达去了,姑父和姑姑已经回家去了。奶奶他们肯定在做绣活儿,虽然眼下不缺钱了,可是要让王氏停下来,谁也说不懂,几个媳妇倒是想着歇歇,可是婆婆都在做,媳妇能干看着么。几个媳妇心里这么想,王氏可没空想,依然故我的做着活儿。
“大哥……我们做火把吧?”明辉望着哥哥说道。
南山这一带,中秋是有晚上偷菜和放火把的风俗的,传说有祈福和震慑妖魔的作用。晚上天黑了,月亮清亮的照着大地,小孩子们会燃烧起火把在河岸上跑起来玩,火把上的结被烧掉之后,火把就会散落,孩子们就会把稻草木棍集中起来燃起篝火,从村子里的菜地里,偷来一些毛豆,放到火里烤着吃,偷也只是走一种形式,图个热闹,通常只是拔几颗。要真是把人家地里的豆苗都拔了,那就等着明天找骂吧。真是有这样的人,李明锦也见识过村里大婶的战斗力,吐沫都不带吐的能骂上两个时辰。
“好!走!”说干就干,三兄弟齐心合力,小半个时辰就扎好了五六个火把,有大有小的,准备晚上带着妹妹们一起出去玩儿。
夜幕慢慢降临,中午剩下了不少菜,乡下人是没有扔菜的习惯的,晚上热热就可以吃,再简单的炒了两个菜,晚饭一家人将就着吃过了,这次儿子回来带了一些月饼,吃完晚饭之后,王氏让李继旺抬了一个小条案放在院子里,摆上一个香炉,两盘水果,两碟月饼,之后老爷子带着一家人对着月亮拜了三拜,拜完月亮之后,就开始对月吃月饼,意思就是赏月了。
大人们坐在院子里边聊天边吃着月饼赏月,小孩子们是待不住了,天色已经全黑,空中的月亮正是明亮,月光笼罩之中的沣水两岸,星星点点的火把渐渐多了起来。李明锦带着弟弟妹妹几人一人扛着一个火把往河堤上走去。
几人走到的地方已经来了村里不少的孩子,大约有二三十个,各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摇着手里的火把,有人燃起来了,挨个点着,孩子们拿起火红的火把跑起来,李明锦也边跟着队伍后面跑,边回头注意着几个妹妹。
火把是稻草做的,不经烧的,迎风跑了一会,打的结就烧断了,孩子们将手里快要散掉的火把仍在了一起,一群小孩子跑去找豆子去了,李明辉立马跟上去,李明锦看着弟弟跑的飞快的身影喊道:“摘几颗就行,知道没?别摘多了啊!”
“知道啦!”李明辉的声音在一群玩闹欢笑声中传的似有若无。
无奈的摇摇头,带着几个妹妹坐在一起,也和大家一样围着火堆坐。不一会儿,偷豆子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将豆子连跟扔进了火堆立马,由于是青色枝的也不担心被烧成灰,大家围着火堆唱起了歌来,是当地的民谣,李明锦也会唱几句了,你唱几句我唱几句,挨个的唱起来。
不一会儿,河对面也唱起了山歌,孩子们都是有好胜心的,唱着唱着就开始对着河岸飙歌。天空明月当照,夜色轻纱曼掩,歌声在河面上飘荡,你来我往,好不欢快。
快乐的日子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火堆渐渐小了开始熄灭,时间也确实不早了,歌声渐渐歇下,有不服气的约定来日再战。大家说说笑笑收拾东西开始往村里走去,各自回家了。
李明锦几个玩了一晚上,快乐并累着,身上也沾了不少灰,回到家里院子里的时候,已经亥时,家里的达人们都已经睡下了,家里静悄悄的,兄弟姐妹几个相互看了一眼,不由得都放轻了动作,匆匆洗漱一番,就都去歇息了。
李明锦躺在床上,伸个懒腰,感觉真是舒坦,好久没这么放松了,想着明个儿还要回书院呢,放空脑袋,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第29章
自晋朝昭元元年,昭元帝设科取士,三年一次,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院试实际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录取为生员即秀才。
因着明年四月要参加县考,所以今年要去常怀县衙礼房登记报名,九月初,李明锦和堂弟李明辉跟着不少同窗一起去了常怀县衙,在礼房衙役那里仔细报备姓名籍贯,年岁,三代的履历,同时要有本县的秀才作保,作保李明锦几个的当然是苏秀才了。苏秀才的本意是让李明锦和李明辉跟着一起来试试,见识一下考试,实际上每科那么多考生,又有多少能录取呢。
今年南山书院去报名县考的学子的大概有三十多号人,报完名之后,学子们回到书院,就开始勤奋的温书,书院里边一时之间气氛都凝重了许多。苏秀才也越来越忙了,学生问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累了一点,不过心情却是不错的。院长也来给要县考的学子们讲了几次课,主要是往年考试的侧重,在古代,科举是社会流动的最好途径,由不得不重视。李明锦认真的听着,想着就是所谓的考试之前划重点了,老师有经验了,定是要听的!
整个书院里边儿的学子们,挑灯夜战已经是常事儿了,李明锦也被这种氛围弄的很紧张,不由自主的静下心来,开始复习功课。李明辉一向是跟着哥哥走的,对于弟弟的懂事,李明锦心里很是欣慰。明秀年纪小点,这次院试苏秀才建议他先不去等下科,倒是心态很平和,按部就班的学习着。
昭元九年四月初三,河西村李家,王氏等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将两个孙子的行李都打点好了,此次去常怀那边参加县考,老二那边已经准备好住处,让孙子去落脚。相比较一家人紧张又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明锦反而不那么紧张了,大概就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了。
吃完早饭,李明锦和李明辉二人检查了一下要带的行李,确认一下是否没有遗漏,老头子站在一边看着皱着眉头,一张脸上尽是严肃的表情,终于在看到两个孙子拎起行李,背起书箱准备往外走,终于忍不住嘱咐道:
“尽力就成,你们还小,不打紧……”
“是啊,是啊,锦儿辉儿啊,没事的啊,考不好也没关系,别多想啊……”王氏听到老伴儿的话,连忙点头附和
“是啊……”
……
李明锦看着家里几个大人们紧张的样子,有点无奈,压力肯定有的,不过事到临头,紧张也无用,放平心态吧。笑着温声安慰着家里几个紧张兮兮的大人:
“爷爷,奶奶,娘,好啦……我都省的,你们放心吧,不要担心啦!我们走啦……”
“爷奶,娘,婶,那我们走啦。”明辉打了一声招呼,跟着哥哥后面走出了家里,今天要先去书院集合,和其他人一起去常怀。
看着李明锦和李明辉的身影越来越远,王氏不放心的跑上去喊道:“记得去找你二叔他们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