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亮剑之军工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同守军对此毫不知情,他们甚至还以为大森广野的部队还在百公里之外与八路军作战。
这是和尚给他们的信息。
坐镇大同指挥全局的是宪兵大队副队长桥本大尉。
宪兵大队与鬼子正规军不同。
正规军主官的副手一般是参谋,而宪兵大队则设有副队长。
其实此时在大同城内军衔最高的是关东军的两个大队长,都是少佐。
但一来关东军只是“途经”,二来宪兵大队的权力在正规部队之上,这有些类似汉斯的盖世太保。
鬼子的宪兵在其国内一直都是备受推崇的,这不是因为宪兵众望所归或是有多少战斗力,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待遇……
权力就不用说了,负责监督正规军的“警察”,他们说你畏战就是畏战,可以轻松的网罗罪名把正规军送上军事法庭。
待遇方面,通常一名正规军的上等兵每月津巾是八块八毛,而一名宪兵上等兵却是五十块五毛,足足高了六倍还多。
因此,原则上来说正规军少佐的身份还在大尉之下,即便这个少佐是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少佐。
但比较奇葩的是,宪兵的装备以及在军事方面的训练却几乎不值一提。
在开战之前,鬼子宪兵的装备是每人一把武士刀外加一把南部手枪……因为他们是警察性质的,所以根本就没有配步枪。
直到进入华夏在二线与游击队作战时才开始配备步枪、手榴弹等基本的步兵装备。
在鬼子这种作风下,指挥大局的当然就是桥本大尉,尽管他像大森广野一样几乎没有实战经验。
桥本大尉与大森广野失去联系后,马上与装甲列车取得了联系。
“怎么回事?”桥本大尉问:“战斗打得很激烈吗?少佐阁下怎么样了?”
是时施沙正押着几名鬼子俘虏守着电台,看到这电报就愣了下,然后马上就让翻译给桥本回电:
“是的,战斗很激烈!我军遭到八路军猛烈的炮击,电台被打坏了!铁轨也被炸断,装甲列车无法上前参战!”
后面这句补充是先一步堵上了桥本的怀疑,因为这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大森广野不用装甲列车与大同联系。
最后施沙还补了一句:“不过请阁下放心,我们已经挡住了八路军的进攻!我们会像昨晚一样,天亮前撤回去!”
第1218章十公里
桥本那对施沙说的话深信不疑。
如果是有实战经验的关东军少佐指挥,听到这话时心里就得咯噔一下了:
战斗打得那么激烈,大森为什么没有请求增援?
为什么没有要求补给?
另外,此时的大同因为有两个大队的关东军的进驻,对援军的要求已不是那么迫切了。
对援军的要求不迫切也就意味着迟滞八路军速度的战略目标就没那么重要,大森广野完全可以把部队撤回大同以逸待劳等着八路军上来,没有必要在城外跟八路军拼命……
但桥本只是个宪兵,没有实战经验的他对这些都没有敏感性,因此不疑有它,只是在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城内兵力充足,城外还能迟滞敌人速度,八路军要打大同是自寻死路吧?”
桥本根本就没想到,八路军打大同非但不是自寻死路,反而还会比原计划的快得多而且凌厉得多。
凌晨六点二十,八路军主力在搭乘火车的二营和候察连的配合下已经打到了距离大同十公里的位置。
八路军在这里休息了下,火车也停了下来与八路军会合。
之所以要在这里停是有原因的。
再往前,枪声和爆炸声就能清晰的传到大同城内了,这很容易让大同的鬼子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不是说大森已经挡住八路军了吗?怎么都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鬼子感觉到不对劲,那么火车和装甲列车要进入大同只怕就有困难。
因此,独立团才在这里停了下,一方面是给部队一点休整的时间吃点干粮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也是先保证火车和装甲列车进入大同。
火车可以装两千人,但王学新的命令却是只装一千人。
对此李云龙有些不明白,他回电对王学新说:“我说王团长,可以装两千人的火车你就装一千人,其它还得在外头苦哈哈的打进城,这不是自找苦吃吗?装两千人进去大打一场不好吗?”
王学新不答反问:“首先,火车要不要加强防护比如装上沙袋?”
李云龙一愣,这当然得装上沙袋。
因为火车这东西就是薄薄的一层铁皮,手枪子弹都不一定挡得住,更别提鬼子步枪的全威力弹了。
八路军要是满满的装了两千多人进去,一旦被鬼子发觉冲着火车一阵扫射……那八路军就要被活活封死在里头了。
王学新又继续问:“如果要用沙袋加强防御,火车还能装得下两千人?”
答案很明显,两侧都用沙袋加强防护会占用不少空间,再把两千人塞进去只怕就人挤人没法动弹了。
然后王学新又说道:“如果把两千人都派进城去,城外就只有一千多人,半履带汽车是不是得空出一大批?炮兵够不够人手?坦克的跟随步兵够不够?”
李云龙一想,王学新这话说的还真对。
大同的城墙其实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大同城墙年久失修有许多地段已经倒塌了,就用一堵砖墙隔着坦克一撞就能进去……这情况就不是外面的部队进不去的问题。
那一千人之所以要派进城内,主要是内外夹击使鬼子无法有效的组织起防御。
而李云龙却着急着把部队派进城内,结果就会导致独立团手里大量的重火力无法发挥战斗力,这显然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想到这李云龙就没意见了,只回了一句:“成,就按你说的办!”
&... -->>
大同守军对此毫不知情,他们甚至还以为大森广野的部队还在百公里之外与八路军作战。
这是和尚给他们的信息。
坐镇大同指挥全局的是宪兵大队副队长桥本大尉。
宪兵大队与鬼子正规军不同。
正规军主官的副手一般是参谋,而宪兵大队则设有副队长。
其实此时在大同城内军衔最高的是关东军的两个大队长,都是少佐。
但一来关东军只是“途经”,二来宪兵大队的权力在正规部队之上,这有些类似汉斯的盖世太保。
鬼子的宪兵在其国内一直都是备受推崇的,这不是因为宪兵众望所归或是有多少战斗力,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待遇……
权力就不用说了,负责监督正规军的“警察”,他们说你畏战就是畏战,可以轻松的网罗罪名把正规军送上军事法庭。
待遇方面,通常一名正规军的上等兵每月津巾是八块八毛,而一名宪兵上等兵却是五十块五毛,足足高了六倍还多。
因此,原则上来说正规军少佐的身份还在大尉之下,即便这个少佐是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少佐。
但比较奇葩的是,宪兵的装备以及在军事方面的训练却几乎不值一提。
在开战之前,鬼子宪兵的装备是每人一把武士刀外加一把南部手枪……因为他们是警察性质的,所以根本就没有配步枪。
直到进入华夏在二线与游击队作战时才开始配备步枪、手榴弹等基本的步兵装备。
在鬼子这种作风下,指挥大局的当然就是桥本大尉,尽管他像大森广野一样几乎没有实战经验。
桥本大尉与大森广野失去联系后,马上与装甲列车取得了联系。
“怎么回事?”桥本大尉问:“战斗打得很激烈吗?少佐阁下怎么样了?”
是时施沙正押着几名鬼子俘虏守着电台,看到这电报就愣了下,然后马上就让翻译给桥本回电:
“是的,战斗很激烈!我军遭到八路军猛烈的炮击,电台被打坏了!铁轨也被炸断,装甲列车无法上前参战!”
后面这句补充是先一步堵上了桥本的怀疑,因为这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大森广野不用装甲列车与大同联系。
最后施沙还补了一句:“不过请阁下放心,我们已经挡住了八路军的进攻!我们会像昨晚一样,天亮前撤回去!”
第1218章十公里
桥本那对施沙说的话深信不疑。
如果是有实战经验的关东军少佐指挥,听到这话时心里就得咯噔一下了:
战斗打得那么激烈,大森为什么没有请求增援?
为什么没有要求补给?
另外,此时的大同因为有两个大队的关东军的进驻,对援军的要求已不是那么迫切了。
对援军的要求不迫切也就意味着迟滞八路军速度的战略目标就没那么重要,大森广野完全可以把部队撤回大同以逸待劳等着八路军上来,没有必要在城外跟八路军拼命……
但桥本只是个宪兵,没有实战经验的他对这些都没有敏感性,因此不疑有它,只是在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城内兵力充足,城外还能迟滞敌人速度,八路军要打大同是自寻死路吧?”
桥本根本就没想到,八路军打大同非但不是自寻死路,反而还会比原计划的快得多而且凌厉得多。
凌晨六点二十,八路军主力在搭乘火车的二营和候察连的配合下已经打到了距离大同十公里的位置。
八路军在这里休息了下,火车也停了下来与八路军会合。
之所以要在这里停是有原因的。
再往前,枪声和爆炸声就能清晰的传到大同城内了,这很容易让大同的鬼子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不是说大森已经挡住八路军了吗?怎么都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鬼子感觉到不对劲,那么火车和装甲列车要进入大同只怕就有困难。
因此,独立团才在这里停了下,一方面是给部队一点休整的时间吃点干粮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也是先保证火车和装甲列车进入大同。
火车可以装两千人,但王学新的命令却是只装一千人。
对此李云龙有些不明白,他回电对王学新说:“我说王团长,可以装两千人的火车你就装一千人,其它还得在外头苦哈哈的打进城,这不是自找苦吃吗?装两千人进去大打一场不好吗?”
王学新不答反问:“首先,火车要不要加强防护比如装上沙袋?”
李云龙一愣,这当然得装上沙袋。
因为火车这东西就是薄薄的一层铁皮,手枪子弹都不一定挡得住,更别提鬼子步枪的全威力弹了。
八路军要是满满的装了两千多人进去,一旦被鬼子发觉冲着火车一阵扫射……那八路军就要被活活封死在里头了。
王学新又继续问:“如果要用沙袋加强防御,火车还能装得下两千人?”
答案很明显,两侧都用沙袋加强防护会占用不少空间,再把两千人塞进去只怕就人挤人没法动弹了。
然后王学新又说道:“如果把两千人都派进城去,城外就只有一千多人,半履带汽车是不是得空出一大批?炮兵够不够人手?坦克的跟随步兵够不够?”
李云龙一想,王学新这话说的还真对。
大同的城墙其实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大同城墙年久失修有许多地段已经倒塌了,就用一堵砖墙隔着坦克一撞就能进去……这情况就不是外面的部队进不去的问题。
那一千人之所以要派进城内,主要是内外夹击使鬼子无法有效的组织起防御。
而李云龙却着急着把部队派进城内,结果就会导致独立团手里大量的重火力无法发挥战斗力,这显然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想到这李云龙就没意见了,只回了一句:“成,就按你说的办!”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