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亮剑之军工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上千枚打出去,其中肯定会有几枚出问题,比如哑弹。
这可是往鬼子方向打,哑弹大概率的是落入敌人控制的范围,到时鬼子把这玩意一拆……是不是就知道“高精度火箭弹”的秘密了?
就因为这点,王学新和研发人员还组织了一次会议。
会议是在完县机场召开的,就在王学新的指挥部。
指挥部面积不大,挤着几十名研发人员。
苏教授的想法是给“高精度火箭弹”加两个引信:一个是到达目的地执行俯冲程序后的碰炸引信,另一个则是同时启动的延时引信。
苏教授是这么说的:“战前我们可以估计一下时间,比如俯冲需要两分钟,那么就将延时引信设定在三分钟,就算碰炸引信没能引爆炸弹,延时引信也会引爆并将机身炸毁!”
王学新却没有多说什么,他用手指轻轻的敲着桌面进入沉思。
史上的汉斯也是用这种方法希望能避免v1导弹落入日不落帝国手中,然而……
王学新说:“苏教授,这方法看起来似乎很稳妥,但是……我们用的是这种炸弹原则上一架飞机,它从高处俯冲至地面,如果碰炸引信没能及时引爆而延时引信又没到时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王学新这么一说,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王营长说得对!”和志民说:“尤其我们的‘高精度火箭弹’,其机身用了大量木制部件,这些部件虽然有重量轻、造价低的优点,但是从高处往下俯冲这么一撞……马上就粉身碎骨到处乱飞了。到时延时引信还能正常的连接在炸药上吗?或者炸药与机身还在一起吗?重要部件比如陀螺仪在炸药附近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也就意味着原型机无法被成功炸毁,同时意味着秘密会外泄。
苏教授想了想,就问:“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保证秘密不外泄?多加几个引信?或者另加几个炸药?”
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这的确是个麻烦事,多加几个引信或另加几个炸药似乎都不合适。
多加几个引信吧,看起来像是多重保险,但如果要有意外发生,再多的保险也是无济于事,比如机身断裂跟炸药分为两地。
另加几个炸药吧,虽说能大概率的保证重要部件被炸毁,但同样也增加了“高精度火箭弹”本身的危险和操作复杂度……
要知道这玩意装的可是八百公斤的炸药,在它旁边另装几个小炸药意味着什么?
一个不小心其它炸药引爆造成主体炸药殉爆,是不是要把自个给炸上天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问了声:“核心部件,应该是陀螺仪以及控制系统吧?”
这是明知故问,是个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系统。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学新又说:“如果……我们把控制系统移到机头,你们说会怎么样?”
这一来苏教授和研发人员就都明白了。
“对啊,装在机头!”
“别说炸药起爆会将它炸毁了!就像是俯冲,首先就是把控制系统撞毁!”
“鬼子就算能得到碎片拼凑起来都没用,他们不知道控制数据!”
……
第856章轨道
将包括陀螺仪在内的控制系统转移到“高精度火箭弹”移到机头后,原型机就算是定型并可以进行量产了。
这要是在往常甚至像鹰酱这样的工业大国都是无法想像的,前后不过只十余天的试飞就定型进入量产阶段,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但在王学新手里,这一切却成为可能。
不仅成为可能,甚至还无可挑剔。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车载发射架还没那么快……车载发射架不仅仅只是缩短发射架的问题,发射架短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精度火箭弹”的弹射距离也短了,于是就需要更大的推力,当然同样也需要经过试飞。
不过这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在车载发射架研发出来前,王学新又提出了一种用于过渡的东西。
这个困难还是和志民提出来的,他在会议上略为担忧的说道:“营长,据说我们要用这种火箭弹对付鬼子的重炮……如果车载发射架已比成型,那也许没有问题,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瞄准敌人。但我们现在只有固定发射架,原则上它只能攻击固定目标!”
和志民说的没错,这也是史上汉斯用v1导弹打日不落首都的原因之一……首都是个固定目标,它没法搬走,于是v1导弹就能使用固定的发射架朝它发射。
但王学新现在却是用来打鬼子的重炮部队。
用固定发射架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起到作用:侦察兵事先侦察到鬼子的炮兵阵地,然后八路军这边用一个多小时搭建发射架,接着发射……
这种作战方式过于死板,在作战时鬼子的重炮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转移,一个多小时才能搭建完成的发射架在实战中毫无意义。
换而言之,就是原型机虽然定型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车载发射架还未实现,于是“高精度火箭弹”依旧处于无法投入实战或只能在实战中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的状态。
不过这个问题可难不倒王学新,他只是略一思索,随手拿过发射架的图纸,然后“唰唰唰”的添了几笔,然后递给了和志民,说道:“把发射架稍加改装,在两端的支架上分别装几个轨道使其可以绕着中间旋转,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将发射架快速指向目标方向!”
和志民看着图纸不由一愣,然后就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解决的方法,这么一来,发射架就不需要频繁的拆拆装装,在安装好之后只需要通过旋转就能快速指向目标!”
说着就把图纸递给了苏教授。
苏教授赶忙戴上眼镜接过图纸,看了一会儿后就点头道:“我看这方案可行,增加的不过就是几个轨道,一没有难度二也不会增加多少安装时间,却使发射架能重复使用!”
这时一名研究员反对道:“苏教授、和教授,加了轨道的发射架只是可以调整方... -->>
这上千枚打出去,其中肯定会有几枚出问题,比如哑弹。
这可是往鬼子方向打,哑弹大概率的是落入敌人控制的范围,到时鬼子把这玩意一拆……是不是就知道“高精度火箭弹”的秘密了?
就因为这点,王学新和研发人员还组织了一次会议。
会议是在完县机场召开的,就在王学新的指挥部。
指挥部面积不大,挤着几十名研发人员。
苏教授的想法是给“高精度火箭弹”加两个引信:一个是到达目的地执行俯冲程序后的碰炸引信,另一个则是同时启动的延时引信。
苏教授是这么说的:“战前我们可以估计一下时间,比如俯冲需要两分钟,那么就将延时引信设定在三分钟,就算碰炸引信没能引爆炸弹,延时引信也会引爆并将机身炸毁!”
王学新却没有多说什么,他用手指轻轻的敲着桌面进入沉思。
史上的汉斯也是用这种方法希望能避免v1导弹落入日不落帝国手中,然而……
王学新说:“苏教授,这方法看起来似乎很稳妥,但是……我们用的是这种炸弹原则上一架飞机,它从高处俯冲至地面,如果碰炸引信没能及时引爆而延时引信又没到时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王学新这么一说,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王营长说得对!”和志民说:“尤其我们的‘高精度火箭弹’,其机身用了大量木制部件,这些部件虽然有重量轻、造价低的优点,但是从高处往下俯冲这么一撞……马上就粉身碎骨到处乱飞了。到时延时引信还能正常的连接在炸药上吗?或者炸药与机身还在一起吗?重要部件比如陀螺仪在炸药附近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也就意味着原型机无法被成功炸毁,同时意味着秘密会外泄。
苏教授想了想,就问:“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保证秘密不外泄?多加几个引信?或者另加几个炸药?”
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这的确是个麻烦事,多加几个引信或另加几个炸药似乎都不合适。
多加几个引信吧,看起来像是多重保险,但如果要有意外发生,再多的保险也是无济于事,比如机身断裂跟炸药分为两地。
另加几个炸药吧,虽说能大概率的保证重要部件被炸毁,但同样也增加了“高精度火箭弹”本身的危险和操作复杂度……
要知道这玩意装的可是八百公斤的炸药,在它旁边另装几个小炸药意味着什么?
一个不小心其它炸药引爆造成主体炸药殉爆,是不是要把自个给炸上天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问了声:“核心部件,应该是陀螺仪以及控制系统吧?”
这是明知故问,是个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系统。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学新又说:“如果……我们把控制系统移到机头,你们说会怎么样?”
这一来苏教授和研发人员就都明白了。
“对啊,装在机头!”
“别说炸药起爆会将它炸毁了!就像是俯冲,首先就是把控制系统撞毁!”
“鬼子就算能得到碎片拼凑起来都没用,他们不知道控制数据!”
……
第856章轨道
将包括陀螺仪在内的控制系统转移到“高精度火箭弹”移到机头后,原型机就算是定型并可以进行量产了。
这要是在往常甚至像鹰酱这样的工业大国都是无法想像的,前后不过只十余天的试飞就定型进入量产阶段,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但在王学新手里,这一切却成为可能。
不仅成为可能,甚至还无可挑剔。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车载发射架还没那么快……车载发射架不仅仅只是缩短发射架的问题,发射架短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精度火箭弹”的弹射距离也短了,于是就需要更大的推力,当然同样也需要经过试飞。
不过这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在车载发射架研发出来前,王学新又提出了一种用于过渡的东西。
这个困难还是和志民提出来的,他在会议上略为担忧的说道:“营长,据说我们要用这种火箭弹对付鬼子的重炮……如果车载发射架已比成型,那也许没有问题,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瞄准敌人。但我们现在只有固定发射架,原则上它只能攻击固定目标!”
和志民说的没错,这也是史上汉斯用v1导弹打日不落首都的原因之一……首都是个固定目标,它没法搬走,于是v1导弹就能使用固定的发射架朝它发射。
但王学新现在却是用来打鬼子的重炮部队。
用固定发射架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起到作用:侦察兵事先侦察到鬼子的炮兵阵地,然后八路军这边用一个多小时搭建发射架,接着发射……
这种作战方式过于死板,在作战时鬼子的重炮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转移,一个多小时才能搭建完成的发射架在实战中毫无意义。
换而言之,就是原型机虽然定型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车载发射架还未实现,于是“高精度火箭弹”依旧处于无法投入实战或只能在实战中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的状态。
不过这个问题可难不倒王学新,他只是略一思索,随手拿过发射架的图纸,然后“唰唰唰”的添了几笔,然后递给了和志民,说道:“把发射架稍加改装,在两端的支架上分别装几个轨道使其可以绕着中间旋转,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将发射架快速指向目标方向!”
和志民看着图纸不由一愣,然后就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解决的方法,这么一来,发射架就不需要频繁的拆拆装装,在安装好之后只需要通过旋转就能快速指向目标!”
说着就把图纸递给了苏教授。
苏教授赶忙戴上眼镜接过图纸,看了一会儿后就点头道:“我看这方案可行,增加的不过就是几个轨道,一没有难度二也不会增加多少安装时间,却使发射架能重复使用!”
这时一名研究员反对道:“苏教授、和教授,加了轨道的发射架只是可以调整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