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篇是穿越唐朝,《大唐第一公主》
穿越成武则天的养女,她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她爷爷是皇帝,她爹是皇帝,她哥哥是皇帝……
她丈夫是皇帝,她儿子将来也是皇帝——总之,她全家都是皇帝。
大唐第一公主,生来就是受万人宠爱的,谁说帝王家没有真情?
这篇还可以叫作:《我全家都是皇帝》
第二篇是重生《宫斗不如增肥》
张道柔上辈子是活活饿死的,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她喜欢皇帝,皇帝喜欢骨感美人,
为了减肥讨皇帝开心,她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饿死鬼重活一世,她决定洗心革面,努力增肥。
远离宫斗,拒绝宅斗,她要结结实实养一身胖肉。
不小心嫁了个风一吹就倒的瘦子?
正好,夫妻俩一起增肥。
此文又名:《胖子的世界你不懂》
☆、第112章一百一十二
听说颜值高的宝宝看不见我周氏手指翻飞,很快绣出一条纤细的叶脉,“十八娘的命也苦,嫁人才一年就守了寡。杨小郎的头七过后,张家人要把十八娘接回娘家养活,杨家人不答应,非要十八娘给杨小郎守节……“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朝廷奉行与民休息,应该还处在鼓励人口生育的阶段,乡里人竟然强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远的瑶江县了?
周氏冷笑一声:“十八娘年纪轻轻的,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李绮节默默叹息一声,她大概能猜出接下来的故事了。
周氏接下来的讲述印证了李绮节的猜测:张家人断然舍不得让如花似玉的张十八娘守一辈子的寡,毅然决然把她接回张家,预备为她再挑一户好人家改嫁。杨家人看张家人油盐不进,恼羞成怒,和张家断绝姻亲关系。乡里人议论纷纷,整天把十八娘不肯为夫守节的事挂在嘴边,畏于闲言闲语,张家只得把十八娘送到山上的庵堂去静养。
从前乡下人家穷苦,寡妇再嫁,不是什么难事。等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寡妇反而不好嫁了。比如杨家那样的人家,随着家业的一步步壮大,开始注重门第规矩,寡妇如果不为夫守节,就会被说三道四。读书人更是讲究,谁家寡妇再披红绸嫁人,他们连那寡妇的兄弟族人都跟着一起鄙视,甚至会当面把人家说得抬不起头。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动作依旧稳当熟练:“十八娘上山之后就没下来过。山上清苦,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知道,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打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那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以为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追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直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身世,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允许他娶一个寡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肯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李绮节听出周氏话音里对张十八娘的同情,心里有些诧异:张十八娘不肯为丈夫守节,后来又无媒苟合,和陌生外男生下小沙弥,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惊世之举,可能会受万人唾骂的。按理来说,周氏应该很厌恶十八娘才对,可看周氏脸上的神情,对十八娘没有一丝鄙夷,有的,只是对十八娘的怜惜。
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原来以为,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迂腐守旧的老古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太过上心了。昨天李大伯已经明确拒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庆幸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会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晚上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独自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频频去屏风后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切会晤,才会模模糊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
周氏如此执着于为夫纳妾,却不歧视大胆出格的张十八娘,看来还是蛮开明的嘛!
“十八姨现在在哪儿?“
周氏嗤笑一声:“还能去哪儿?十八娘的爹娘去世之后,她嫂子容不下她,怕她的名声耽误底下几个女伢子说亲,把她送回西山上的庵堂关起来了。“
而小沙弥,张家太爷临死之前为他取了名字叫张泰宣,嘱咐张家人务必要把他当成张家的孩子一样看待,好好将他养大成人。十八娘的哥哥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太爷一闭眼,他就让人把张泰宣送到西山的寺庙里去,寒冬腊月天,只给张泰宣穿一件粗葛布小褂子,婆子把他送给寺庙里的知客僧时,他连气息都微了。
母子俩一个被关在庵堂里,一个在寺庙里由出家人抚养长大,虽然同在一座山头,但十几年都不曾见面。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郑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堂兄,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装作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以后在张家人面前,尤其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李绮节点点头,周氏肯把张泰宣的身世如实讲给她听,她已经很意外了——十八娘丧夫后想再嫁,在庵堂和外男有私情,独自生下身世成迷的张泰宣……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不适合讲给未婚少女听,周氏却毫不隐瞒,和盘托出。
李绮节明白周氏的用意,自然不会得寸进尺,企图接近张家和张泰宣,虽然那惊鸿一瞥实在震慑人心。
周氏已经把警告说得很明显了,她是个订过亲的小娘子,爱慕一个身世不明的俊俏少年儿郎,很可能会落到和十八娘一样的悲惨境地。
其实周氏有些杞人忧天,张泰宣固然生得俊秀,但始终只是一个才见过一面的少年郎,李绮节只是纯粹欣赏对方的美色罢了。
周氏仔细观察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表情,发现她追问张泰宣的来历,似乎真的只是出于好奇而已,暗暗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才刚想到杨家,就听屋外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宝鹊轻轻叩响门扉:“太太,杨家人来了。“
周氏神色一震,绣花针差点戳破指尖:“来的是谁?“
李绮节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支起的纱屉子往外看,“好像是老董叔和董婆子。“
老董叔和董娘子是依附杨家过活的一对老仆,往年杨往李家送节礼,都是这对老夫妇上门。据说老董叔也是李家的远亲,因为得罪了县里的大户,怕担干系,宁愿卖身给杨举人当奴仆,以求庇护。
院里的桂花树刚好挡住了李绮节的部分视线,她踮起脚跟看了半天,发现老董叔身后堆了一地的东西,几乎快码得一人高了。先是一担雕花提盒,装得满满当当的,盒盖都撑开了半边,还有几只鼓囊囊的大口袋,看不清里头装的是什么,旁边是一担色彩鲜明的布匹,一担莲藕和金瓜,几只用粽绳捆起来的大青鱼在地上蹦来蹦去,刘婆子撸着袖子,... -->>
第一篇是穿越唐朝,《大唐第一公主》
穿越成武则天的养女,她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她爷爷是皇帝,她爹是皇帝,她哥哥是皇帝……
她丈夫是皇帝,她儿子将来也是皇帝——总之,她全家都是皇帝。
大唐第一公主,生来就是受万人宠爱的,谁说帝王家没有真情?
这篇还可以叫作:《我全家都是皇帝》
第二篇是重生《宫斗不如增肥》
张道柔上辈子是活活饿死的,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她喜欢皇帝,皇帝喜欢骨感美人,
为了减肥讨皇帝开心,她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饿死鬼重活一世,她决定洗心革面,努力增肥。
远离宫斗,拒绝宅斗,她要结结实实养一身胖肉。
不小心嫁了个风一吹就倒的瘦子?
正好,夫妻俩一起增肥。
此文又名:《胖子的世界你不懂》
☆、第112章一百一十二
听说颜值高的宝宝看不见我周氏手指翻飞,很快绣出一条纤细的叶脉,“十八娘的命也苦,嫁人才一年就守了寡。杨小郎的头七过后,张家人要把十八娘接回娘家养活,杨家人不答应,非要十八娘给杨小郎守节……“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朝廷奉行与民休息,应该还处在鼓励人口生育的阶段,乡里人竟然强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远的瑶江县了?
周氏冷笑一声:“十八娘年纪轻轻的,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李绮节默默叹息一声,她大概能猜出接下来的故事了。
周氏接下来的讲述印证了李绮节的猜测:张家人断然舍不得让如花似玉的张十八娘守一辈子的寡,毅然决然把她接回张家,预备为她再挑一户好人家改嫁。杨家人看张家人油盐不进,恼羞成怒,和张家断绝姻亲关系。乡里人议论纷纷,整天把十八娘不肯为夫守节的事挂在嘴边,畏于闲言闲语,张家只得把十八娘送到山上的庵堂去静养。
从前乡下人家穷苦,寡妇再嫁,不是什么难事。等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寡妇反而不好嫁了。比如杨家那样的人家,随着家业的一步步壮大,开始注重门第规矩,寡妇如果不为夫守节,就会被说三道四。读书人更是讲究,谁家寡妇再披红绸嫁人,他们连那寡妇的兄弟族人都跟着一起鄙视,甚至会当面把人家说得抬不起头。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动作依旧稳当熟练:“十八娘上山之后就没下来过。山上清苦,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知道,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打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那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以为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追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直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身世,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允许他娶一个寡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肯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李绮节听出周氏话音里对张十八娘的同情,心里有些诧异:张十八娘不肯为丈夫守节,后来又无媒苟合,和陌生外男生下小沙弥,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惊世之举,可能会受万人唾骂的。按理来说,周氏应该很厌恶十八娘才对,可看周氏脸上的神情,对十八娘没有一丝鄙夷,有的,只是对十八娘的怜惜。
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原来以为,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迂腐守旧的老古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太过上心了。昨天李大伯已经明确拒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庆幸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会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晚上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独自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频频去屏风后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切会晤,才会模模糊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
周氏如此执着于为夫纳妾,却不歧视大胆出格的张十八娘,看来还是蛮开明的嘛!
“十八姨现在在哪儿?“
周氏嗤笑一声:“还能去哪儿?十八娘的爹娘去世之后,她嫂子容不下她,怕她的名声耽误底下几个女伢子说亲,把她送回西山上的庵堂关起来了。“
而小沙弥,张家太爷临死之前为他取了名字叫张泰宣,嘱咐张家人务必要把他当成张家的孩子一样看待,好好将他养大成人。十八娘的哥哥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太爷一闭眼,他就让人把张泰宣送到西山的寺庙里去,寒冬腊月天,只给张泰宣穿一件粗葛布小褂子,婆子把他送给寺庙里的知客僧时,他连气息都微了。
母子俩一个被关在庵堂里,一个在寺庙里由出家人抚养长大,虽然同在一座山头,但十几年都不曾见面。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郑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堂兄,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装作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以后在张家人面前,尤其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李绮节点点头,周氏肯把张泰宣的身世如实讲给她听,她已经很意外了——十八娘丧夫后想再嫁,在庵堂和外男有私情,独自生下身世成迷的张泰宣……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不适合讲给未婚少女听,周氏却毫不隐瞒,和盘托出。
李绮节明白周氏的用意,自然不会得寸进尺,企图接近张家和张泰宣,虽然那惊鸿一瞥实在震慑人心。
周氏已经把警告说得很明显了,她是个订过亲的小娘子,爱慕一个身世不明的俊俏少年儿郎,很可能会落到和十八娘一样的悲惨境地。
其实周氏有些杞人忧天,张泰宣固然生得俊秀,但始终只是一个才见过一面的少年郎,李绮节只是纯粹欣赏对方的美色罢了。
周氏仔细观察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表情,发现她追问张泰宣的来历,似乎真的只是出于好奇而已,暗暗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才刚想到杨家,就听屋外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宝鹊轻轻叩响门扉:“太太,杨家人来了。“
周氏神色一震,绣花针差点戳破指尖:“来的是谁?“
李绮节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支起的纱屉子往外看,“好像是老董叔和董婆子。“
老董叔和董娘子是依附杨家过活的一对老仆,往年杨往李家送节礼,都是这对老夫妇上门。据说老董叔也是李家的远亲,因为得罪了县里的大户,怕担干系,宁愿卖身给杨举人当奴仆,以求庇护。
院里的桂花树刚好挡住了李绮节的部分视线,她踮起脚跟看了半天,发现老董叔身后堆了一地的东西,几乎快码得一人高了。先是一担雕花提盒,装得满满当当的,盒盖都撑开了半边,还有几只鼓囊囊的大口袋,看不清里头装的是什么,旁边是一担色彩鲜明的布匹,一担莲藕和金瓜,几只用粽绳捆起来的大青鱼在地上蹦来蹦去,刘婆子撸着袖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