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重生)_分卷阅读_312 (2/2)
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帝王之友(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您也就刚成为端王。”
殷胥喜怒不形于色,此时眼底一惊:“你躲在哪里写出来的?”
何元白扶着门框:“我没躲。我在国宫的一处别院里写的。吃的是皇粮。”
言玉在他院子附近修了个地窖,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卷轴,随着叛军攻入城墙,他也跟卷轴在地窖中,一藏就是个把月。
“圣人要看么?”
宫人连忙拎来了鞋履,殷胥在廊下换上,这才靠近那几座小车,随手拿起一卷。这一卷笔迹看起来很新,战争进行,国土退缩,他所用的纸与墨却还是精品,很明显这是朝廷支持的事情。
何元白站在廊下,他想背着手,胳膊疼,已经背不过去,只得垂手道:“不止一个人与我说过,江分两岸,人心可断,中国史不可断。至少……大邺百年,不算是有空白。”
殷胥凝神看下去,这一段竟是写郑家王家被灭门之事,其中描述了大量南周皇帝与周边臣子的对话,若不是在一旁记录,不可能写得出来。
再翻一翻别的卷轴,都有不少朝堂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想必是有文官随时记录发生的一切,交给何元白整理。只是似乎写的太着急,其中还夹有大量没有来得及归纳整理的段落,这部史看起来还只是个粗糙的半成品。
但其中历历在目,字字诛心,简单翻到便是无数的伤亡的数字,各地家族内战期间的勾心斗角与黎民百态。
他写起来似乎极冷静,只是将无数真实的资料拆成一个个毫无意义的字,以精炼而排列,自己绝不深想、绝不暗示,更不诉诸自己的情感。观者激动,读着怕是连心头都在颤抖,而他写起来,怕是连笔尖都不会多抖一下。
这样一个曾经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士子,如何成了今日这样下笔冷静到冷酷的样子,殷胥猜不出。
殷胥转过头来,何元白抬眼也望他。半晌殷胥道:“是,如今一来,国史便不会有缺,不但天下士子能知晓南周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朕也可以学以自鉴,知道有些事情大邺不能重复,有些问题或矛盾如何早日解决。”
何元白松了一口气,肩膀两边都塌下去,整个人跟要化了似的软垮,腿还立着:“那便是足够了。”
他说罢拍了拍袖子正欲行礼退下,殷胥忽然道:“这就够了?”
何元白抬头。
殷胥:“所以你要给朕一个半成品?”
何元白张了张嘴,明白了殷胥话中想说的善意,眼睛闪烁,眼角都垂下去:“圣人,这样没意思的。不是所有的旧情,都能用给谁留一条命当作终结。”
殷胥背对他,继续看着卷轴道:“我是认真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是觉得一部史两三年就能完成么?半成品你交给我,我让谁给你整理,给你续写?你要是做一半便不必留。”
何元白不语。
殷胥:“你只呆在这国宫内,走访过各地么?只看过他们传过来的文书,亲自去问过一些人了么?既写了南周的成因,便写写这长江以南的未来,朕有意要这一代成为像长安洛阳那样的中心。你的命,不能事儿做到一半就撒手人寰。朕也没允。”
何元白抬起头来:“……圣人。”
殷胥将卷轴收好放在车上:“你要是真不愿意干,想自杀有的是法子,朕逼不了你。若是还想好好写完,明日便再来,建康国子监重修,毁坏的典籍要修复。你也来领个小官,做你该做的事吧。”
看着殷胥转身欲走,何元白连忙起身:“写完后,要先给圣人看过么?”
殷胥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许多史上有太多上位者不愿听到的话,更何况这样一部南周史,或许会用些殷胥不能接受的话语来描述他。
殷胥偏头,眼底笑:“既是国史,便不是朕的史,你写完就与国子监其他先生讨论传读也无妨,朕就立在这儿,无掩无藏。”
他说罢,转身走出去,才刚过了一道小门,无数高官正有许多消息要让他过目。那些高官哪里像是高官,鞋子溅满雨后积水,态度着急,满头是汗帽子也歪了,殷胥没多说一句,一边走,一边从旁边官员手里接过文书扫看。
他再度一头扎进繁杂的事务里去了。
另一边,崔季明乘车这才到达了崔府,还没到达,就听到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声,远处看见不少短衣的汉子正在扛着石料木料,来回忙活。靠近了一问,才知道是在修复。
她这时候才恍然,自己是忘了,某人却想起来了。
他这是想趁她不知道的时候修好,给她个惊喜?
院内有三分之一左右被砸碎,虽然碎砖碎瓦已经被清扫出来,看起来并不是那样狼狈,但前院不少家中的古董摆件,甚至连红木黄杨木的小几小摆台都被一扫而空,那些人怕也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华丽府宅吧。
这年头世家快所剩无几了,她倒也不觉得多生气多可惜,只是叹了一口气。
三姊妹原来的院子都在后头,这些叛军并没有闯进去,只是一部分的库房被砸开,里头一些崔季明以前的家具和物件衣服等等都被扒拉了出来,一些女孩儿的裙衫都散落的积水里,几个还活命的崔家旧奴正在收拾,一回头看见了崔季明,霎那间跟见着白太阳到眼前似的,傻了眼。
崔季明就跟小时候捉迷藏让下人发现了似的,伸手在唇上比了一下要他们别声张。这些人因为南北分立,多少年没有拿到崔家给的月俸了。但他们却没有瓜分了东西逃命,一是外头远不如崔府内安全,二是或许因为从小呆在崔府感情深了吧。
一群老奴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天吭了吭,大声唤了一句“大郎”。这是崔家二房叫她的称谓,崔季明眼睛弯了弯。
她什么都帮不上忙,只得四处转了转,老管家走之前,居然仔仔细细的把原先阿耶房内阿娘的大小用物都收了,镜子梳子小物摆在漆盒内,桌椅放在库房最深处存留,生怕被损毁。
绕着几圈,绕到了外院。外院几处高墙都被损毁,地上还留有不少断壁残垣,阳光明媚,这里的破败像是假的。
更何况外头的园林,在被烧毁几年后重新抽芽,甚至长出花来。崔季明恍惚的漫步,渐渐走到园林中靠后的一处偏僻,远处的亭子整个倒塌在水里,静悄悄的跟从水里长出来的似的,近处那些干枯的树干里,好几支细小的花在随风细细摇摆。
地上一层软软的青草,时间当真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良方。
她走着走着,却看见一处细长的断石,被斜插在地里,有些惊诧,难不成是爆炸了,能崩这么远?
走进一瞧,似乎是下了雨,断石边长有青嫩的新草,冒芽不过十来天。断石侧面有些雕刻的花纹,正面却似乎被人用刀歪歪斜斜刻了两个字,阳光照的石头发白,字有浅浅的阴影。
崔季明蹲在那里看了眼。没太看明白。
说是两个字,更像是两个细长的偏旁部首。
一个窄窄的只字,一个细长的金字旁。
她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伸手摸了摸,刻得很有力,也很新。
此时恰有院内的一个户部小官跑出来,鞋子踏在软软的土与草上,跑来道:“正要问您,季将军,这外头的园林是不是要挖了重新种。活是活了,难免有些不好看。”
崔季明起身面对她,正要说话,忽然脑子里一闪,转过头去望向那截断石。
殷识钰。
抠掉殷姓,无言无玉,剩的不就是这两个部首。
那小官看崔季明张口欲言,以为自己没听清,连忙靠近。就看着崔季明朝那截断石走了几步,又退了几步,脸上怔怔的望着地上那些新草的边缘和形状。
小官正要开口再重复一遍,却看着崔季明鼻子皱着,眼里微光一闪,唇扯平笑了。
,您也就刚成为端王。”
殷胥喜怒不形于色,此时眼底一惊:“你躲在哪里写出来的?”
何元白扶着门框:“我没躲。我在国宫的一处别院里写的。吃的是皇粮。”
言玉在他院子附近修了个地窖,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卷轴,随着叛军攻入城墙,他也跟卷轴在地窖中,一藏就是个把月。
“圣人要看么?”
宫人连忙拎来了鞋履,殷胥在廊下换上,这才靠近那几座小车,随手拿起一卷。这一卷笔迹看起来很新,战争进行,国土退缩,他所用的纸与墨却还是精品,很明显这是朝廷支持的事情。
何元白站在廊下,他想背着手,胳膊疼,已经背不过去,只得垂手道:“不止一个人与我说过,江分两岸,人心可断,中国史不可断。至少……大邺百年,不算是有空白。”
殷胥凝神看下去,这一段竟是写郑家王家被灭门之事,其中描述了大量南周皇帝与周边臣子的对话,若不是在一旁记录,不可能写得出来。
再翻一翻别的卷轴,都有不少朝堂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想必是有文官随时记录发生的一切,交给何元白整理。只是似乎写的太着急,其中还夹有大量没有来得及归纳整理的段落,这部史看起来还只是个粗糙的半成品。
但其中历历在目,字字诛心,简单翻到便是无数的伤亡的数字,各地家族内战期间的勾心斗角与黎民百态。
他写起来似乎极冷静,只是将无数真实的资料拆成一个个毫无意义的字,以精炼而排列,自己绝不深想、绝不暗示,更不诉诸自己的情感。观者激动,读着怕是连心头都在颤抖,而他写起来,怕是连笔尖都不会多抖一下。
这样一个曾经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士子,如何成了今日这样下笔冷静到冷酷的样子,殷胥猜不出。
殷胥转过头来,何元白抬眼也望他。半晌殷胥道:“是,如今一来,国史便不会有缺,不但天下士子能知晓南周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朕也可以学以自鉴,知道有些事情大邺不能重复,有些问题或矛盾如何早日解决。”
何元白松了一口气,肩膀两边都塌下去,整个人跟要化了似的软垮,腿还立着:“那便是足够了。”
他说罢拍了拍袖子正欲行礼退下,殷胥忽然道:“这就够了?”
何元白抬头。
殷胥:“所以你要给朕一个半成品?”
何元白张了张嘴,明白了殷胥话中想说的善意,眼睛闪烁,眼角都垂下去:“圣人,这样没意思的。不是所有的旧情,都能用给谁留一条命当作终结。”
殷胥背对他,继续看着卷轴道:“我是认真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是觉得一部史两三年就能完成么?半成品你交给我,我让谁给你整理,给你续写?你要是做一半便不必留。”
何元白不语。
殷胥:“你只呆在这国宫内,走访过各地么?只看过他们传过来的文书,亲自去问过一些人了么?既写了南周的成因,便写写这长江以南的未来,朕有意要这一代成为像长安洛阳那样的中心。你的命,不能事儿做到一半就撒手人寰。朕也没允。”
何元白抬起头来:“……圣人。”
殷胥将卷轴收好放在车上:“你要是真不愿意干,想自杀有的是法子,朕逼不了你。若是还想好好写完,明日便再来,建康国子监重修,毁坏的典籍要修复。你也来领个小官,做你该做的事吧。”
看着殷胥转身欲走,何元白连忙起身:“写完后,要先给圣人看过么?”
殷胥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许多史上有太多上位者不愿听到的话,更何况这样一部南周史,或许会用些殷胥不能接受的话语来描述他。
殷胥偏头,眼底笑:“既是国史,便不是朕的史,你写完就与国子监其他先生讨论传读也无妨,朕就立在这儿,无掩无藏。”
他说罢,转身走出去,才刚过了一道小门,无数高官正有许多消息要让他过目。那些高官哪里像是高官,鞋子溅满雨后积水,态度着急,满头是汗帽子也歪了,殷胥没多说一句,一边走,一边从旁边官员手里接过文书扫看。
他再度一头扎进繁杂的事务里去了。
另一边,崔季明乘车这才到达了崔府,还没到达,就听到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声,远处看见不少短衣的汉子正在扛着石料木料,来回忙活。靠近了一问,才知道是在修复。
她这时候才恍然,自己是忘了,某人却想起来了。
他这是想趁她不知道的时候修好,给她个惊喜?
院内有三分之一左右被砸碎,虽然碎砖碎瓦已经被清扫出来,看起来并不是那样狼狈,但前院不少家中的古董摆件,甚至连红木黄杨木的小几小摆台都被一扫而空,那些人怕也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华丽府宅吧。
这年头世家快所剩无几了,她倒也不觉得多生气多可惜,只是叹了一口气。
三姊妹原来的院子都在后头,这些叛军并没有闯进去,只是一部分的库房被砸开,里头一些崔季明以前的家具和物件衣服等等都被扒拉了出来,一些女孩儿的裙衫都散落的积水里,几个还活命的崔家旧奴正在收拾,一回头看见了崔季明,霎那间跟见着白太阳到眼前似的,傻了眼。
崔季明就跟小时候捉迷藏让下人发现了似的,伸手在唇上比了一下要他们别声张。这些人因为南北分立,多少年没有拿到崔家给的月俸了。但他们却没有瓜分了东西逃命,一是外头远不如崔府内安全,二是或许因为从小呆在崔府感情深了吧。
一群老奴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天吭了吭,大声唤了一句“大郎”。这是崔家二房叫她的称谓,崔季明眼睛弯了弯。
她什么都帮不上忙,只得四处转了转,老管家走之前,居然仔仔细细的把原先阿耶房内阿娘的大小用物都收了,镜子梳子小物摆在漆盒内,桌椅放在库房最深处存留,生怕被损毁。
绕着几圈,绕到了外院。外院几处高墙都被损毁,地上还留有不少断壁残垣,阳光明媚,这里的破败像是假的。
更何况外头的园林,在被烧毁几年后重新抽芽,甚至长出花来。崔季明恍惚的漫步,渐渐走到园林中靠后的一处偏僻,远处的亭子整个倒塌在水里,静悄悄的跟从水里长出来的似的,近处那些干枯的树干里,好几支细小的花在随风细细摇摆。
地上一层软软的青草,时间当真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良方。
她走着走着,却看见一处细长的断石,被斜插在地里,有些惊诧,难不成是爆炸了,能崩这么远?
走进一瞧,似乎是下了雨,断石边长有青嫩的新草,冒芽不过十来天。断石侧面有些雕刻的花纹,正面却似乎被人用刀歪歪斜斜刻了两个字,阳光照的石头发白,字有浅浅的阴影。
崔季明蹲在那里看了眼。没太看明白。
说是两个字,更像是两个细长的偏旁部首。
一个窄窄的只字,一个细长的金字旁。
她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伸手摸了摸,刻得很有力,也很新。
此时恰有院内的一个户部小官跑出来,鞋子踏在软软的土与草上,跑来道:“正要问您,季将军,这外头的园林是不是要挖了重新种。活是活了,难免有些不好看。”
崔季明起身面对她,正要说话,忽然脑子里一闪,转过头去望向那截断石。
殷识钰。
抠掉殷姓,无言无玉,剩的不就是这两个部首。
那小官看崔季明张口欲言,以为自己没听清,连忙靠近。就看着崔季明朝那截断石走了几步,又退了几步,脸上怔怔的望着地上那些新草的边缘和形状。
小官正要开口再重复一遍,却看着崔季明鼻子皱着,眼里微光一闪,唇扯平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