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太平道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极真人”有赞词曰:“太上垂训,感应之篇,日诵一遍,灭罪消衍。受持一月,福禄弥坚,行之一年,七祖升天。久行不怠,寿命长延,天神恭敬,名列诸仙”。
书接上回,且说“黑帝子”孟子答应为师兄张天师道陵兄主持水陆大道场。张衡早几天已差人在“丘祖殿”前的山坪内造筑道场坛台。此时与师叔张角等一起来到坛前,好雄伟的一座坛台:坛台八方形八卦,共五层,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层高三尺三寸,每层留台阶六尺。顶层高一丈五尺,八方位对径二十一丈八尺;内布“九宫”。正中一圆台高七寸三分,意三魂七魄,中绘阴阳太极。“坤”位正中立一黄幡上书“轩辕黄帝神位”;两旁东立一面青幡书“老耳神位”;西一面白幡书“天师灵位”。“乾”位置一法案,一应法器俱全。台周按五方悬赤、白、青、紫、黄“五帝”大旗。其他各层遍插旌旗、招幡。
真是:风舞旗幡飞烈烈,日影法坛阴森森。
云台高耸招仙客,八卦凛凛惊鬼神。
“大贤良师”张角看罢点头赞赏,对不合道场法典之处加以指点,予以调整改造。张角向张衡道:“师兄是我道家的第一位‘天师’,道场的布置,坛场和法仪即要隆重,又要具有后世的法典榜样,同时还应召显道教的威仪”。张衡忙点头受教道:“承蒙两位师叔光临主持,老父魂在极乐,也会深为感激的”。
时临酉牌将到,“黑帝子”孟华身穿黄色道袍,左手持桃木宝剑,右手持一彩幡,在众道士的簇拥下,登上坛台。他往台中一站,有金童、玉女静立两旁。这金童、玉女不是别人,就是金玄和李玟玉。金童手捧宝剑,玉女手执如意。张角手执拂尘站立法案东首。张衡、张鲁父子跪于法案西侧。马元义、波才及马、刘二长老身着紫袍,手捧宝剑,分立四方护法;第二层由鹤呜山八大弟子身着青袍,手柱禅杖,按“八卦”方位立于台阶护法;第三层由张角带来的十六名弟子身着白袍,手执银枪护法;第四层又有三十二名弟子身着赤袍,手执金刀护法,底层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名身穿黄袍的弟子,手执钢叉,按“八卦”卦相排成阵势。其余道众,和观赏法事的百姓,都按方位阵象设座。道场内外威严凛凛,气势空前。
酉时正,“黑帝子”孟华老仙师,仙风凛凛,道貌岸然,真是宗师风范。他将令牌一拍,顿时巨烛齐亮,鼓乐共鸣,六十四响火炮连发,震天动地,道场内近三千余名弟子百姓焚香跪拜,一片香烟袅绕,紫气腾空。
“黑帝子”孟华手执宝剑,于香雾之中踏罡步,上太极台作法。他将独步江湖的“金刚剑”法演择一遍,只见寒光阵阵,剑气森森。剑指处雷鸣电闪,锋扫时神泣鬼惊。一套剑法舞罢,他凝神静气,仙风缥缈。口中念念有词:“三清圣号广宣扬,一句能消万劫殃;七宝林中朝上帝,五明宫内礼虚皇。常乘白鹤游三界,每驾青牛遍十方;众仙执禅皈命礼,鸾歌凤舞降道场。”
道罢《开坛演教天尊咒》。“大贤良师”张角赞词贴唱道:“仰启三清境,无上三境尊;仰启大罗天,无上玄穹主;仰启三清界,侍臣诸真众。今,天师张公道陵,鹤驾西巡,吾等奉旨,设道场法坛而恭请众仙诸神,发驾降临——
接着法坛众弟子齐诵道:
“琳琅振响,十方肃静。河海静默,山岳吐云。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量玄玄也。
真是声达广宇,法从天来。其气势千古罕见,道禅少有。能目睹如此道场者,可谓三生有幸,当世奇闻。
接着“如意玉女”李玟玉(后张角赠其诨号“玉如意”)捧诵檄文曰:天师张道陵,字汉辅,东汉配国封邑(今江苏封县)人。为西汉留文成侯张良第九代孙,父大顺封“桐柏真人”,母刘氏梦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于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过膝,龙踞虎步,望之俨然。七岁读老子《道德经》二篇,即了其义。又曾为太学生,通晓天文、地理、五经、诸子、谶纬图书,从学者千馀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余杭通仙观即其地也。后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炼形合炁之书,辟谷少寐。永平二年以直言极谏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弃官归隐于洛阳北邙山,修炼三年,有白虎衔符至座偶。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为太傅,冀县侯,三诎不就。为寻修道宝地,而远离尘境,独携弟子王长游淮至鄱阳,沂信江至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二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彷佛有青龙白虎各一长绕丹鼎;三年丹成龙虎见。有神人自称赵公明骑黑虎诣前曰∶“愿永护丹炉。”后访西仙源得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龙,复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内文》、《皇帝九鼎丹书》及《太清丹经》。闻巴蜀溯气为灾,遂往治之。初居阳平山,感太上授以经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筑坛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 -->>
“太极真人”有赞词曰:“太上垂训,感应之篇,日诵一遍,灭罪消衍。受持一月,福禄弥坚,行之一年,七祖升天。久行不怠,寿命长延,天神恭敬,名列诸仙”。
书接上回,且说“黑帝子”孟子答应为师兄张天师道陵兄主持水陆大道场。张衡早几天已差人在“丘祖殿”前的山坪内造筑道场坛台。此时与师叔张角等一起来到坛前,好雄伟的一座坛台:坛台八方形八卦,共五层,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层高三尺三寸,每层留台阶六尺。顶层高一丈五尺,八方位对径二十一丈八尺;内布“九宫”。正中一圆台高七寸三分,意三魂七魄,中绘阴阳太极。“坤”位正中立一黄幡上书“轩辕黄帝神位”;两旁东立一面青幡书“老耳神位”;西一面白幡书“天师灵位”。“乾”位置一法案,一应法器俱全。台周按五方悬赤、白、青、紫、黄“五帝”大旗。其他各层遍插旌旗、招幡。
真是:风舞旗幡飞烈烈,日影法坛阴森森。
云台高耸招仙客,八卦凛凛惊鬼神。
“大贤良师”张角看罢点头赞赏,对不合道场法典之处加以指点,予以调整改造。张角向张衡道:“师兄是我道家的第一位‘天师’,道场的布置,坛场和法仪即要隆重,又要具有后世的法典榜样,同时还应召显道教的威仪”。张衡忙点头受教道:“承蒙两位师叔光临主持,老父魂在极乐,也会深为感激的”。
时临酉牌将到,“黑帝子”孟华身穿黄色道袍,左手持桃木宝剑,右手持一彩幡,在众道士的簇拥下,登上坛台。他往台中一站,有金童、玉女静立两旁。这金童、玉女不是别人,就是金玄和李玟玉。金童手捧宝剑,玉女手执如意。张角手执拂尘站立法案东首。张衡、张鲁父子跪于法案西侧。马元义、波才及马、刘二长老身着紫袍,手捧宝剑,分立四方护法;第二层由鹤呜山八大弟子身着青袍,手柱禅杖,按“八卦”方位立于台阶护法;第三层由张角带来的十六名弟子身着白袍,手执银枪护法;第四层又有三十二名弟子身着赤袍,手执金刀护法,底层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名身穿黄袍的弟子,手执钢叉,按“八卦”卦相排成阵势。其余道众,和观赏法事的百姓,都按方位阵象设座。道场内外威严凛凛,气势空前。
酉时正,“黑帝子”孟华老仙师,仙风凛凛,道貌岸然,真是宗师风范。他将令牌一拍,顿时巨烛齐亮,鼓乐共鸣,六十四响火炮连发,震天动地,道场内近三千余名弟子百姓焚香跪拜,一片香烟袅绕,紫气腾空。
“黑帝子”孟华手执宝剑,于香雾之中踏罡步,上太极台作法。他将独步江湖的“金刚剑”法演择一遍,只见寒光阵阵,剑气森森。剑指处雷鸣电闪,锋扫时神泣鬼惊。一套剑法舞罢,他凝神静气,仙风缥缈。口中念念有词:“三清圣号广宣扬,一句能消万劫殃;七宝林中朝上帝,五明宫内礼虚皇。常乘白鹤游三界,每驾青牛遍十方;众仙执禅皈命礼,鸾歌凤舞降道场。”
道罢《开坛演教天尊咒》。“大贤良师”张角赞词贴唱道:“仰启三清境,无上三境尊;仰启大罗天,无上玄穹主;仰启三清界,侍臣诸真众。今,天师张公道陵,鹤驾西巡,吾等奉旨,设道场法坛而恭请众仙诸神,发驾降临——
接着法坛众弟子齐诵道:
“琳琅振响,十方肃静。河海静默,山岳吐云。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量玄玄也。
真是声达广宇,法从天来。其气势千古罕见,道禅少有。能目睹如此道场者,可谓三生有幸,当世奇闻。
接着“如意玉女”李玟玉(后张角赠其诨号“玉如意”)捧诵檄文曰:天师张道陵,字汉辅,东汉配国封邑(今江苏封县)人。为西汉留文成侯张良第九代孙,父大顺封“桐柏真人”,母刘氏梦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于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过膝,龙踞虎步,望之俨然。七岁读老子《道德经》二篇,即了其义。又曾为太学生,通晓天文、地理、五经、诸子、谶纬图书,从学者千馀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余杭通仙观即其地也。后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炼形合炁之书,辟谷少寐。永平二年以直言极谏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弃官归隐于洛阳北邙山,修炼三年,有白虎衔符至座偶。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为太傅,冀县侯,三诎不就。为寻修道宝地,而远离尘境,独携弟子王长游淮至鄱阳,沂信江至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二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彷佛有青龙白虎各一长绕丹鼎;三年丹成龙虎见。有神人自称赵公明骑黑虎诣前曰∶“愿永护丹炉。”后访西仙源得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龙,复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内文》、《皇帝九鼎丹书》及《太清丹经》。闻巴蜀溯气为灾,遂往治之。初居阳平山,感太上授以经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筑坛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