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包兴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者拿着钩竿把较低的杨梅枝钩下来摘着,有时候那杨梅枝的拉力几乎要把她们弹上天,硬是把她们的虾米腰拉得嗝嗝响。
“该回家吃饭了。”
“先摘了,先摘了。”
老人和每一个树上树下的人打着招呼。但不管是问的还是答的,都有点心不在焉。老人问得山响,无非是想引他们的注意——他今天显然又高又自豪;摘杨梅的人答得随便,他们的心只在手上、杨梅上。路上老人说,他们没有到下半晌才舍不得回家吃饭呢,有的老人吃点落地杨喝点山水就摘一天。杨梅是大家的摇钱树,现在杨梅一颗颗地摘,就是把钱一分分地往腰包里塞啊。老人这么说的时候,似乎是表示他自己是那种看得开的人——他才不会像他们那样拼命呢。可是他知道,他们不在的时候,老人一定和其它村人一样没餐没顿地摘杨梅,一分一分地拼命捞钱。在路上老人还告诉他们,上屋的林公从杨梅树上掉下,折了手脚,现在只好躺在床上眼巴巴看杨梅在树上成了鸟食;外屋的三婆空肚子摘了一天杨梅,饿昏了过去,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还上不了树。其实,每一年的杨梅,除了给村里的这些没有其它收入的老人们送来一分一分宝贵的钞票以外,也拿走了不少老人的健康和生命。好在,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不那么值钱。当然,他们在路上也看到一些像他和小艾一样年轻的男女,他们一定是那户老人的子女或亲戚。杨梅当年了,大家会隔山隔水地跑来摘一天的杨梅,然后大篮小篮地拎到山外去。
那一次回去后,小艾说他变小气了,不管是买菜还是下馆子,他都似乎一分一毛地算钱。他说,应该每年多回几次老家,那样,他们的钱才能积起来。因为每一次从老家回来,每一次和老人生活几天之后,他总会节俭好一段时间,他才会想起一块钱应该掰开100分来用——就像小时候,整整一个正月一分一分去花那两三块的压岁钱。但他和小艾就那次一起回老家摘过杨梅,虽然老人每一年杨梅时节都打来电话,他们好像总是有事,总是忙,家乡的杨梅就这和他久违了。
这一次
这一次,是几天后被老家的一个电话才提起来的,可那已是端午之后了,这么多天,他居然彻底地把这件事给忘了。
那一天,他一开始就觉得有点奇怪,老人的那个电话号码固执地在他的电话显示屏上跳跃着,持续不断地发出响声。平时老人总是嘀两下就放下了,然后他给他回电话。可是这一次,那个电话号码似乎完全没有了老人平时温顺尔雅的好脾气,固执地叫着跳着,那刺耳的响声在房间里荡漾开去。一分钟之后,铃声终于间歇性地停了一下,他赶紧给拨了回去,但他听到一阵盲音——显然,老人又把电话打过来了。他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于是赶紧抓起电话。也许他的动作太猛了,一定把电话的那头的老人给吓了一跳,就像平时老人迅速抓起电话时把他吓了一跳一样。对方愣了一会,才传来声音。
“喂,喂——”
虽然还没有说话,他已经听出来电话的那头不是老人。屋子里似乎有很多人,因为电话里传来嘈杂的声音,好像是在一个会议现场打的电话。
“是我,是我,我是阿国——”
“阿国啊,我是你二公,二公!有元公,上屋的亲公,下屋的阿木叔,还有三公,还有——他们也都在。”
“那,那我阿叔呢?”
“对啊,我们就是想跟你说你阿叔的事。不过,我先跟你说啊,你慢慢听,还是拿把椅子坐着听吧——”
“对,对——”旁边有好几个人应和。
他没有拿过椅子,他就那么站着听,一直站着听,直到里屋的小艾似乎也预感到什么,走出来正好看到他颓然坐到地上。
“怎么了?”
“阿叔没了。”
“没了?”
“阿叔没了——”
“怎么没了?”
说不清,他说。他真的到现在也还没有理清。阿叔那样温顺雅尔体面得当的人,怎么会选择那样一条不归路呢?是谁把阿叔推上了不归路?
是那个狂妄的青年——
“你阿叔把摘好的一筐杨梅像以往一样放在树下,扣上斗笠,人先回家吃饭了。吃过饭到山上一看,却发现岭脚的阿产的儿子和你另外两个年轻人正在你们家的杨梅树下。你阿叔不认得岭脚阿产的儿子,年轻人变化大,又都在外地,眼花的老人真的没有几个认得,那阿产的儿子也认不得你阿叔。你阿叔走近一看,那两个年轻人正从他的杨梅筐旁走开,而那阿产的儿子正在你们家的杨梅树摘杨梅。你阿叔仔细一看,放在筐上的斗笠已经被拿到一边的地上,筐里的杨梅也浅了一个大窟窿,那足足有两三斤的杨梅。你阿叔问他们是谁,怎么回事?他们不认得你叔,反而问你叔是谁,来干什么。你叔说他是谁没关系,但他们不能这样就爬到人家树上摘杨梅,还把人家摘的杨梅给吃了。那两个年轻人说他们没吃,就是看看。阿产的儿子说他摘的是熟人的杨梅。你阿叔说跟他们不熟,叫他快下来。他们没想到这杨梅就是眼前这个老人的,就是你阿叔的。但阿产的儿子却不想下来,他还对下面的两个年轻人说,没关系,这里的人好说,他们拿钱买就是了。你阿叔说他不卖,还是叫他们下来。阿产的儿子还是不下来,还叫树下的两个都上去摘,然后扔下一张一百块头到你的阿叔面前。你阿叔还是说不卖,还是叫他们下来。后来,阿产的儿子和那两个年轻人都下来了,他们一到树下,又扔给了你阿叔一张一百块头,然后,谁也没想到他们开始出死劲地摇那棵杨梅树,顿时,就像下了一声杨梅雨。”二公说的很快,旁边很多人想插嘴似乎都被摆手制止了。
“你阿叔的那株杨梅是我们村最好的,又大又黑又甜,就是你们家的那棵子孙梅,他一颗都没舍得摘,他说你们端午的时候要回来,他要留着给你们,所以,他说不卖呢。”一等二公说完,亲公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说。
“那岭脚阿产的儿子这两年挣了不少的钱,所以,他才会拿了一张一百块头,又拿了一张一百块头,照理说,两百块”下屋的阿木叔也赶紧插话说。
“那两个年轻人是阿产的儿子在温州的朋友,这一次他们是专门开小车回来摘杨梅吃的。”稍一停歇,有人凑近话筒说,但听不出是谁。
是阿叔自己吗——
“你阿叔这个人,一辈子温厚体面,从没做过恶人。”村里的老人中说话说的好的元公接过话筒说“这一次他一定是气得不得了。他虽然温厚体面,但他一向对年轻人没有好感,最看不惯年轻人一到杨梅山上一点规矩都没有,谁的筐里的杨梅他们敢动,谁的杨梅他们都敢摘。这些年轻人啊,可是,你阿叔啊,也——怎么说呢,他还是把规矩,把面子看得太重了。这么一个温厚体面的的,真想不到气起来那份劲——”
或者——
“你们要是端午那一天回来就好了,也许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你阿叔说你们忙,要迟一天才能回来。我们也知道你们忙,忙。”三公说。
唉,他们居然把答应的事给忘了,甚至,那次通了电话后,他居然忘了再打个电话给老人。他忘得那么彻底,直到今天这个急促的电话响起,在不祥的预感中,他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居然忘了给老人再打个电话,居然一家人商量好了要回老家却直到端午节过去了还没有想到要回老家。
“不过,你也不用太难过,用我们老话说,一命拼三命,你阿叔值。”二公说。
真的值吗?直到老人葬礼后一年清明上坟的时候,他才听到一种不同的声音。说老人走的不体面,他一杨梅钩把阿产的独生子给钩死了——阿产再多的财产也变成空了,老人还顺便捎走了另外两个年轻人的命——他们虽然活活把老人打死了实在残忍,但毕竟两条年轻的生命要在牢里度一辈子了。还有,他们还觉得老人也给——老人的孩子们——留下一个不平静的回念,留下充满是非的后事,要知道,对于老人们来说,安安静静地走开,才是前世修来的好事。
村人似乎是在为他抱一些不平。对着老人开始长着着稀疏青草的墓地,他的心里的确一直有一种不平静,但不是村人所的不平。这一年来,他总是在想,为了那些个老人一直嘲笑为地头货的杨梅,老人为什么有那致人也致己于死地的奋力一击呢?
端午的杨梅重阳的柿,老人曾那么充满期待地说。
2005/8/2草于梧桐坦
或者拿着钩竿把较低的杨梅枝钩下来摘着,有时候那杨梅枝的拉力几乎要把她们弹上天,硬是把她们的虾米腰拉得嗝嗝响。
“该回家吃饭了。”
“先摘了,先摘了。”
老人和每一个树上树下的人打着招呼。但不管是问的还是答的,都有点心不在焉。老人问得山响,无非是想引他们的注意——他今天显然又高又自豪;摘杨梅的人答得随便,他们的心只在手上、杨梅上。路上老人说,他们没有到下半晌才舍不得回家吃饭呢,有的老人吃点落地杨喝点山水就摘一天。杨梅是大家的摇钱树,现在杨梅一颗颗地摘,就是把钱一分分地往腰包里塞啊。老人这么说的时候,似乎是表示他自己是那种看得开的人——他才不会像他们那样拼命呢。可是他知道,他们不在的时候,老人一定和其它村人一样没餐没顿地摘杨梅,一分一分地拼命捞钱。在路上老人还告诉他们,上屋的林公从杨梅树上掉下,折了手脚,现在只好躺在床上眼巴巴看杨梅在树上成了鸟食;外屋的三婆空肚子摘了一天杨梅,饿昏了过去,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还上不了树。其实,每一年的杨梅,除了给村里的这些没有其它收入的老人们送来一分一分宝贵的钞票以外,也拿走了不少老人的健康和生命。好在,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不那么值钱。当然,他们在路上也看到一些像他和小艾一样年轻的男女,他们一定是那户老人的子女或亲戚。杨梅当年了,大家会隔山隔水地跑来摘一天的杨梅,然后大篮小篮地拎到山外去。
那一次回去后,小艾说他变小气了,不管是买菜还是下馆子,他都似乎一分一毛地算钱。他说,应该每年多回几次老家,那样,他们的钱才能积起来。因为每一次从老家回来,每一次和老人生活几天之后,他总会节俭好一段时间,他才会想起一块钱应该掰开100分来用——就像小时候,整整一个正月一分一分去花那两三块的压岁钱。但他和小艾就那次一起回老家摘过杨梅,虽然老人每一年杨梅时节都打来电话,他们好像总是有事,总是忙,家乡的杨梅就这和他久违了。
这一次
这一次,是几天后被老家的一个电话才提起来的,可那已是端午之后了,这么多天,他居然彻底地把这件事给忘了。
那一天,他一开始就觉得有点奇怪,老人的那个电话号码固执地在他的电话显示屏上跳跃着,持续不断地发出响声。平时老人总是嘀两下就放下了,然后他给他回电话。可是这一次,那个电话号码似乎完全没有了老人平时温顺尔雅的好脾气,固执地叫着跳着,那刺耳的响声在房间里荡漾开去。一分钟之后,铃声终于间歇性地停了一下,他赶紧给拨了回去,但他听到一阵盲音——显然,老人又把电话打过来了。他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于是赶紧抓起电话。也许他的动作太猛了,一定把电话的那头的老人给吓了一跳,就像平时老人迅速抓起电话时把他吓了一跳一样。对方愣了一会,才传来声音。
“喂,喂——”
虽然还没有说话,他已经听出来电话的那头不是老人。屋子里似乎有很多人,因为电话里传来嘈杂的声音,好像是在一个会议现场打的电话。
“是我,是我,我是阿国——”
“阿国啊,我是你二公,二公!有元公,上屋的亲公,下屋的阿木叔,还有三公,还有——他们也都在。”
“那,那我阿叔呢?”
“对啊,我们就是想跟你说你阿叔的事。不过,我先跟你说啊,你慢慢听,还是拿把椅子坐着听吧——”
“对,对——”旁边有好几个人应和。
他没有拿过椅子,他就那么站着听,一直站着听,直到里屋的小艾似乎也预感到什么,走出来正好看到他颓然坐到地上。
“怎么了?”
“阿叔没了。”
“没了?”
“阿叔没了——”
“怎么没了?”
说不清,他说。他真的到现在也还没有理清。阿叔那样温顺雅尔体面得当的人,怎么会选择那样一条不归路呢?是谁把阿叔推上了不归路?
是那个狂妄的青年——
“你阿叔把摘好的一筐杨梅像以往一样放在树下,扣上斗笠,人先回家吃饭了。吃过饭到山上一看,却发现岭脚的阿产的儿子和你另外两个年轻人正在你们家的杨梅树下。你阿叔不认得岭脚阿产的儿子,年轻人变化大,又都在外地,眼花的老人真的没有几个认得,那阿产的儿子也认不得你阿叔。你阿叔走近一看,那两个年轻人正从他的杨梅筐旁走开,而那阿产的儿子正在你们家的杨梅树摘杨梅。你阿叔仔细一看,放在筐上的斗笠已经被拿到一边的地上,筐里的杨梅也浅了一个大窟窿,那足足有两三斤的杨梅。你阿叔问他们是谁,怎么回事?他们不认得你叔,反而问你叔是谁,来干什么。你叔说他是谁没关系,但他们不能这样就爬到人家树上摘杨梅,还把人家摘的杨梅给吃了。那两个年轻人说他们没吃,就是看看。阿产的儿子说他摘的是熟人的杨梅。你阿叔说跟他们不熟,叫他快下来。他们没想到这杨梅就是眼前这个老人的,就是你阿叔的。但阿产的儿子却不想下来,他还对下面的两个年轻人说,没关系,这里的人好说,他们拿钱买就是了。你阿叔说他不卖,还是叫他们下来。阿产的儿子还是不下来,还叫树下的两个都上去摘,然后扔下一张一百块头到你的阿叔面前。你阿叔还是说不卖,还是叫他们下来。后来,阿产的儿子和那两个年轻人都下来了,他们一到树下,又扔给了你阿叔一张一百块头,然后,谁也没想到他们开始出死劲地摇那棵杨梅树,顿时,就像下了一声杨梅雨。”二公说的很快,旁边很多人想插嘴似乎都被摆手制止了。
“你阿叔的那株杨梅是我们村最好的,又大又黑又甜,就是你们家的那棵子孙梅,他一颗都没舍得摘,他说你们端午的时候要回来,他要留着给你们,所以,他说不卖呢。”一等二公说完,亲公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说。
“那岭脚阿产的儿子这两年挣了不少的钱,所以,他才会拿了一张一百块头,又拿了一张一百块头,照理说,两百块”下屋的阿木叔也赶紧插话说。
“那两个年轻人是阿产的儿子在温州的朋友,这一次他们是专门开小车回来摘杨梅吃的。”稍一停歇,有人凑近话筒说,但听不出是谁。
是阿叔自己吗——
“你阿叔这个人,一辈子温厚体面,从没做过恶人。”村里的老人中说话说的好的元公接过话筒说“这一次他一定是气得不得了。他虽然温厚体面,但他一向对年轻人没有好感,最看不惯年轻人一到杨梅山上一点规矩都没有,谁的筐里的杨梅他们敢动,谁的杨梅他们都敢摘。这些年轻人啊,可是,你阿叔啊,也——怎么说呢,他还是把规矩,把面子看得太重了。这么一个温厚体面的的,真想不到气起来那份劲——”
或者——
“你们要是端午那一天回来就好了,也许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你阿叔说你们忙,要迟一天才能回来。我们也知道你们忙,忙。”三公说。
唉,他们居然把答应的事给忘了,甚至,那次通了电话后,他居然忘了再打个电话给老人。他忘得那么彻底,直到今天这个急促的电话响起,在不祥的预感中,他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居然忘了给老人再打个电话,居然一家人商量好了要回老家却直到端午节过去了还没有想到要回老家。
“不过,你也不用太难过,用我们老话说,一命拼三命,你阿叔值。”二公说。
真的值吗?直到老人葬礼后一年清明上坟的时候,他才听到一种不同的声音。说老人走的不体面,他一杨梅钩把阿产的独生子给钩死了——阿产再多的财产也变成空了,老人还顺便捎走了另外两个年轻人的命——他们虽然活活把老人打死了实在残忍,但毕竟两条年轻的生命要在牢里度一辈子了。还有,他们还觉得老人也给——老人的孩子们——留下一个不平静的回念,留下充满是非的后事,要知道,对于老人们来说,安安静静地走开,才是前世修来的好事。
村人似乎是在为他抱一些不平。对着老人开始长着着稀疏青草的墓地,他的心里的确一直有一种不平静,但不是村人所的不平。这一年来,他总是在想,为了那些个老人一直嘲笑为地头货的杨梅,老人为什么有那致人也致己于死地的奋力一击呢?
端午的杨梅重阳的柿,老人曾那么充满期待地说。
2005/8/2草于梧桐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