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大明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他们在这时候来拜见,目的不言而喻。
陶幼学道:“朝廷三令五申,士子竟不知刑罚之可畏。可见闽地不正之风,由来很久。本官要一刹此风,告诉沿路地方。本官主持院试,为防止他人请托,一路上不见任何人。若是再有生员到驿站投贴,一律行贿之罪论处。”
提学官对于这些生员。是可以剥夺其功名的。陶幼学这么说后,顿时门外一下子就清静了,人都走得精光,毛都不剩一个。
陶幼学虽仕官十几年,但为官还是清正的,想到外面投帖的生员。不由有几分不悦。
这时候书办,抱着厚厚一叠的书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陶幼学面上的案上。
陶幼学问道:“这都是什么书?”
书办道:“这些都是在闽地书肆上卖得好的书,不少是书院的弟子,本地的生员写的。”
陶幼学很喜欢看书,每到一地,总喜欢看当地名人的书籍来了解地方风情。这一次担任提学官,就专门挑了生员里写得好的文章来看。
于是陶幼学点点头道:“放下吧!”
“是。”书办走后,陶幼学走到案前,随即翻了一本书,看了几章觉得不错,心道,闽地还是有才子的,然后在一张纸上记在此人的名字。
陶幼学又取了一本书看了一会,摇了摇头道:“此人有名无实。”
陶幼学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书,待动手拿起一本时,看了下竟是李贽点校,不由讶然。
李贽他是知道的,陶幼学一贯反对后七子的复古之风,而李贽也多次写文抨击王世贞,所以说得上是志同道合。此人虽性子偏激了一点,但还是有真知灼见的。
于是陶幼学拿起这本李贽点校过的《闲草集》看了起来,翻得第一页即皱起眉头来道:“这等不知所云的骈文,竟也取作府试第一,我本以为苏州文风浮华也就算了,没想到闽地也是如此。”
陶幼学当下想将书弃之,但又转念一想,既是此人既为府试第一,说明文章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当下陶幼学又读了一遍,还是不喜欢这等浮华之作,然后又一目十行地看下面的文章。看了数篇后陶幼学脸色渐渐好了,心道这本闲草集里还是有数篇文章可取的。于是陶幼学又在纸上记录下叶向高,陈应龙等名字。
除了几人外,陶幼学又扫了一眼注释,这注释也写的不错,称得上旁征博引,注释里有几句话的出处,连他也是第一次听说。陶幼学心想,此请来的校书的必然博学鸿儒才是。
陶幼学翻到了最后一篇,看了几行,便忍不住站起身赞道;“这篇文章何人写的?吾当举之!”
随即陶幼学想到自己还未履任,知道自己失言,笑了笑又重新坐下。
陶幼学看了下篇首的作者署名,不由不可思议道:“此篇竟是府试案首之作,为何前后两篇,文风判若两人?”
陶幼学心道,还好没有将这本闲草集弃之,否则不仅错过一篇好文章,也错过了一名贤才。
陶幼学放慢了速度,将这为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最后道:“这文章言语精当,我竟不能删增一字,立意发人深思,可与伤仲永一较长短了。难怪李卓吾称此为百年一见的好文。”
陶幼学想到这里,待翻到页首,但见勘校一栏中,也有此人的名字后,终于不淡定了。
ps;这个月没有意外都是两更,今天先让我喘口气,明天开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bsp; 他们在这时候来拜见,目的不言而喻。
陶幼学道:“朝廷三令五申,士子竟不知刑罚之可畏。可见闽地不正之风,由来很久。本官要一刹此风,告诉沿路地方。本官主持院试,为防止他人请托,一路上不见任何人。若是再有生员到驿站投贴,一律行贿之罪论处。”
提学官对于这些生员。是可以剥夺其功名的。陶幼学这么说后,顿时门外一下子就清静了,人都走得精光,毛都不剩一个。
陶幼学虽仕官十几年,但为官还是清正的,想到外面投帖的生员。不由有几分不悦。
这时候书办,抱着厚厚一叠的书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陶幼学面上的案上。
陶幼学问道:“这都是什么书?”
书办道:“这些都是在闽地书肆上卖得好的书,不少是书院的弟子,本地的生员写的。”
陶幼学很喜欢看书,每到一地,总喜欢看当地名人的书籍来了解地方风情。这一次担任提学官,就专门挑了生员里写得好的文章来看。
于是陶幼学点点头道:“放下吧!”
“是。”书办走后,陶幼学走到案前,随即翻了一本书,看了几章觉得不错,心道,闽地还是有才子的,然后在一张纸上记在此人的名字。
陶幼学又取了一本书看了一会,摇了摇头道:“此人有名无实。”
陶幼学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书,待动手拿起一本时,看了下竟是李贽点校,不由讶然。
李贽他是知道的,陶幼学一贯反对后七子的复古之风,而李贽也多次写文抨击王世贞,所以说得上是志同道合。此人虽性子偏激了一点,但还是有真知灼见的。
于是陶幼学拿起这本李贽点校过的《闲草集》看了起来,翻得第一页即皱起眉头来道:“这等不知所云的骈文,竟也取作府试第一,我本以为苏州文风浮华也就算了,没想到闽地也是如此。”
陶幼学当下想将书弃之,但又转念一想,既是此人既为府试第一,说明文章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当下陶幼学又读了一遍,还是不喜欢这等浮华之作,然后又一目十行地看下面的文章。看了数篇后陶幼学脸色渐渐好了,心道这本闲草集里还是有数篇文章可取的。于是陶幼学又在纸上记录下叶向高,陈应龙等名字。
除了几人外,陶幼学又扫了一眼注释,这注释也写的不错,称得上旁征博引,注释里有几句话的出处,连他也是第一次听说。陶幼学心想,此请来的校书的必然博学鸿儒才是。
陶幼学翻到了最后一篇,看了几行,便忍不住站起身赞道;“这篇文章何人写的?吾当举之!”
随即陶幼学想到自己还未履任,知道自己失言,笑了笑又重新坐下。
陶幼学看了下篇首的作者署名,不由不可思议道:“此篇竟是府试案首之作,为何前后两篇,文风判若两人?”
陶幼学心道,还好没有将这本闲草集弃之,否则不仅错过一篇好文章,也错过了一名贤才。
陶幼学放慢了速度,将这为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最后道:“这文章言语精当,我竟不能删增一字,立意发人深思,可与伤仲永一较长短了。难怪李卓吾称此为百年一见的好文。”
陶幼学想到这里,待翻到页首,但见勘校一栏中,也有此人的名字后,终于不淡定了。
ps;这个月没有意外都是两更,今天先让我喘口气,明天开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