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杨彪出班站定,对天子道:“汉兴有望,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将军贺!”
天子哈哈大笑。刘备界桥一战,打得袁绍落荒而逃,他心中实在是畅快。袁绍先是另立他皇兄、现在又立他皇侄,当初他东归想的也是去投袁绍,结果被他拒之于关外。天子又不是真正的圣贤,这心中如何不怨。现在被自己的大将军给打得即将败亡,就别提这高兴劲了。
君臣宴罢,就开始议事了。刘备秉政,虽然出征在外,但内政却被长史荀彧等幕府诸人给牢牢把控着。
刘备也不去管太多,他只要牢牢把握住军权、财权和人事权,然后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行他的新政便可以了。当然,为了平衡和安抚,随着他地盘的不断扩大,他也任命了许多朝中百官举荐上来的官吏。
所谓的新政,无非就是这几条。
一是授田,官府将大量的无主之地收为官有,除了赏赐有功将士和作为百官俸禄的禄田之外,还会免费租赁给百姓耕种;又鼓励民间开荒。开荒所得田地则造册为开荒者所有;所有田地,实行三十税一。
二是免赋,在免口钱,免赋钱,为商人提供平民同等待遇方面,百官也与刘备争论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备胜出了。毕竟现在铸新钱的是刘备,而朝廷自天子到百官,都得依靠刘备的供养。反正这钱都是刘备的,所以百官们也懒得去争了。当然,在对鼓励生育以及尊老方面的政策,他们还是很赞同的。觉得刘备不愧是郑玄亲传、名教弟子。
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杨彪自来青州之后,一直谋求重立太学。杨彪要立太学,刘备自无不允。但他却要求杨彪在太学中施行青州书院的体制。两人曾为此闹得不欢而散。
刘备也曾在太学中待过。他很清楚现在的太学是怎么一回事。在他看来,入了太学,那么就好好求学,别弄些别的名堂出来。当年士人的风气就是好名养望。当然这也是出于举荐制上的需要。如此一来,太学生们便互相标榜,互相结托。从而结党以营谋进身,牵引同类,淆乱是非。太学生们在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那还有什么心思读书?而能入得太学的,又都是天下精英,身后各自有一个家族在撑着。于是便搅乱得当时的洛阳乌烟瘴气,也引发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不良事件来。
他本就有意用科举制来逐渐取代察举制,自然会想着在太学中大力推行他一手创立的青州书院的制度。但在杨彪看来,刘备这是不怀好意。若人人都参加科举,那还要他们这些世家来做什么?世家以儒学来传家养望,来获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但也保不准哪一代就没甚出色的子弟,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世家来照顾了。你这次照顾我,下次我就可以照顾你。相互举荐嘛。但若是弃察举而用科举,大家都凭真本事。那这结果可就真不好说了。而且科举制度大行于世之后,所有官员等于是皆出于刘备门下,他这是想干什么?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nbsp; 杨彪出班站定,对天子道:“汉兴有望,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将军贺!”
天子哈哈大笑。刘备界桥一战,打得袁绍落荒而逃,他心中实在是畅快。袁绍先是另立他皇兄、现在又立他皇侄,当初他东归想的也是去投袁绍,结果被他拒之于关外。天子又不是真正的圣贤,这心中如何不怨。现在被自己的大将军给打得即将败亡,就别提这高兴劲了。
君臣宴罢,就开始议事了。刘备秉政,虽然出征在外,但内政却被长史荀彧等幕府诸人给牢牢把控着。
刘备也不去管太多,他只要牢牢把握住军权、财权和人事权,然后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行他的新政便可以了。当然,为了平衡和安抚,随着他地盘的不断扩大,他也任命了许多朝中百官举荐上来的官吏。
所谓的新政,无非就是这几条。
一是授田,官府将大量的无主之地收为官有,除了赏赐有功将士和作为百官俸禄的禄田之外,还会免费租赁给百姓耕种;又鼓励民间开荒。开荒所得田地则造册为开荒者所有;所有田地,实行三十税一。
二是免赋,在免口钱,免赋钱,为商人提供平民同等待遇方面,百官也与刘备争论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备胜出了。毕竟现在铸新钱的是刘备,而朝廷自天子到百官,都得依靠刘备的供养。反正这钱都是刘备的,所以百官们也懒得去争了。当然,在对鼓励生育以及尊老方面的政策,他们还是很赞同的。觉得刘备不愧是郑玄亲传、名教弟子。
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杨彪自来青州之后,一直谋求重立太学。杨彪要立太学,刘备自无不允。但他却要求杨彪在太学中施行青州书院的体制。两人曾为此闹得不欢而散。
刘备也曾在太学中待过。他很清楚现在的太学是怎么一回事。在他看来,入了太学,那么就好好求学,别弄些别的名堂出来。当年士人的风气就是好名养望。当然这也是出于举荐制上的需要。如此一来,太学生们便互相标榜,互相结托。从而结党以营谋进身,牵引同类,淆乱是非。太学生们在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那还有什么心思读书?而能入得太学的,又都是天下精英,身后各自有一个家族在撑着。于是便搅乱得当时的洛阳乌烟瘴气,也引发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不良事件来。
他本就有意用科举制来逐渐取代察举制,自然会想着在太学中大力推行他一手创立的青州书院的制度。但在杨彪看来,刘备这是不怀好意。若人人都参加科举,那还要他们这些世家来做什么?世家以儒学来传家养望,来获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但也保不准哪一代就没甚出色的子弟,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世家来照顾了。你这次照顾我,下次我就可以照顾你。相互举荐嘛。但若是弃察举而用科举,大家都凭真本事。那这结果可就真不好说了。而且科举制度大行于世之后,所有官员等于是皆出于刘备门下,他这是想干什么?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