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这一晚,刘备与杨彪具体都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两位当事人在生前,也从未留下只言片语。不过,后世的史家,都把这次会见,视为青州集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就在刘备与杨彪会谈之后不久,刘备就上表天子,称杨彪名高德重,志节清白。请朝廷拜其为太傅。
天子自无不可。遂拜杨彪为太傅。杨彪既为太傅,太尉之位便空缺,随即杨彪便上表,奏请天子,请拜卫尉周忠为太尉。天子亦准之。
于是,接下来,一连串的变动,就让朝臣们眼花缭乱了。周忠为太尉,司空张喜转司徒。杨彪又奏幽州刺史卢植,素来忠贞为国,镇守辽东有功,请拜卢植为司空;刘备又表黄门侍郎钟繇为幽州刺史……
天子一一许之。到这个时候,大家恍然大悟,杨彪这是打算与刘备合流了。卢植得闻,去信刘备,责之道:“吾与汝有亲,岂能同居三公之位?”于是上表请辞司空之位,朝廷屡封,卢植屡辞,最后见卢植执意不肯受,遂拜士孙瑞为司空,命卢植为卫尉。
杨彪受了太傅之职,便上奏天子,道:“臣老迈,今朝廷政事有诸公,臣无忧也。惟当年《汉记》未成,臣挂念至今。请陛下开恩,许臣入书院,与蔡大夫等一道续写《汉记》。”
《汉记》是一部辉煌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自光武帝,下至孝灵皇帝的一段历史。汉明帝刘庄在位时,命班固等大臣共撰《世祖本纪》,这是《汉纪》的起源,后来历代都有大臣奉命修撰。在汉安帝时,这些史料被合编一起,始名《汉纪》,此时修史地点也从当初的兰台迁徙至南宫东观,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东观汉纪》。这是东汉朝廷的官修史,曾广为流传,魏晋诸人修史,多引用其史料。可惜的是,其中很多珍贵的资料,因战乱而被毁。
孝灵皇帝在位时,大臣马日磾、蔡邕、卢植和杨彪、韩说等人都曾奉命编修《汉纪》。如今马日磾与韩说俱亡,杨彪与刘备一番深谈之后,也彻底放下一切,决定与刘备携手合作。他升任太傅之后,与刘备一道同列上公之位。以他的威望资历,朝会之际,班首就是他了。虽然没有实权,但也算仕途圆满再无遗憾。所以便又把《汉纪》一事,给提了出来。
刚好蔡邕、卢植等人皆在青州,青州书院之中,又有郑玄为首的一干大儒,如此盛事,想想就让人心向往之。
编撰《汉纪》,这是历代皇帝的文治,天子又岂有不肯之理。见了杨彪所奏,自无不允。刘备也是大开方便之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杨彪便高高兴兴的搬到书院和一众大儒修史去了。和刘备争权夺利劳心费神不说,还压根就不是刘备对手。而修史却是一个妥妥的能青史留史的事情。杨彪心情愉快也是应该的。
刘备出马,摆平了杨彪,心情也是大不同。杨彪与刘备谈妥之后,既得了上公之位,又有实事干。从此之后,朝廷诸臣没了杨彪的支持,便再也翻不起多少风浪来。刘备便可以一心一意的全力对外,不再担忧后方。>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这一晚,刘备与杨彪具体都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两位当事人在生前,也从未留下只言片语。不过,后世的史家,都把这次会见,视为青州集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就在刘备与杨彪会谈之后不久,刘备就上表天子,称杨彪名高德重,志节清白。请朝廷拜其为太傅。
天子自无不可。遂拜杨彪为太傅。杨彪既为太傅,太尉之位便空缺,随即杨彪便上表,奏请天子,请拜卫尉周忠为太尉。天子亦准之。
于是,接下来,一连串的变动,就让朝臣们眼花缭乱了。周忠为太尉,司空张喜转司徒。杨彪又奏幽州刺史卢植,素来忠贞为国,镇守辽东有功,请拜卢植为司空;刘备又表黄门侍郎钟繇为幽州刺史……
天子一一许之。到这个时候,大家恍然大悟,杨彪这是打算与刘备合流了。卢植得闻,去信刘备,责之道:“吾与汝有亲,岂能同居三公之位?”于是上表请辞司空之位,朝廷屡封,卢植屡辞,最后见卢植执意不肯受,遂拜士孙瑞为司空,命卢植为卫尉。
杨彪受了太傅之职,便上奏天子,道:“臣老迈,今朝廷政事有诸公,臣无忧也。惟当年《汉记》未成,臣挂念至今。请陛下开恩,许臣入书院,与蔡大夫等一道续写《汉记》。”
《汉记》是一部辉煌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自光武帝,下至孝灵皇帝的一段历史。汉明帝刘庄在位时,命班固等大臣共撰《世祖本纪》,这是《汉纪》的起源,后来历代都有大臣奉命修撰。在汉安帝时,这些史料被合编一起,始名《汉纪》,此时修史地点也从当初的兰台迁徙至南宫东观,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东观汉纪》。这是东汉朝廷的官修史,曾广为流传,魏晋诸人修史,多引用其史料。可惜的是,其中很多珍贵的资料,因战乱而被毁。
孝灵皇帝在位时,大臣马日磾、蔡邕、卢植和杨彪、韩说等人都曾奉命编修《汉纪》。如今马日磾与韩说俱亡,杨彪与刘备一番深谈之后,也彻底放下一切,决定与刘备携手合作。他升任太傅之后,与刘备一道同列上公之位。以他的威望资历,朝会之际,班首就是他了。虽然没有实权,但也算仕途圆满再无遗憾。所以便又把《汉纪》一事,给提了出来。
刚好蔡邕、卢植等人皆在青州,青州书院之中,又有郑玄为首的一干大儒,如此盛事,想想就让人心向往之。
编撰《汉纪》,这是历代皇帝的文治,天子又岂有不肯之理。见了杨彪所奏,自无不允。刘备也是大开方便之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杨彪便高高兴兴的搬到书院和一众大儒修史去了。和刘备争权夺利劳心费神不说,还压根就不是刘备对手。而修史却是一个妥妥的能青史留史的事情。杨彪心情愉快也是应该的。
刘备出马,摆平了杨彪,心情也是大不同。杨彪与刘备谈妥之后,既得了上公之位,又有实事干。从此之后,朝廷诸臣没了杨彪的支持,便再也翻不起多少风浪来。刘备便可以一心一意的全力对外,不再担忧后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