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楼 www.zhuishulou.com,从全球穿越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空中飞行,李潇潇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她经常从这上空飞过,距离她家的位置,弯弯曲曲的山路也仅五六公里,若是空中直行,更是只有三四公里。
那是一座呈“回”字形的建筑,建在一座不高不矮的山顶上,围绕山顶建了内外两环建筑,两环之间是梯道、小平台、绿植假山等,总体风格和州城里的市民公园很像。
而在山顶中央,则坐落着一栋颇为巨大的建筑,周围是一个很大的山顶平台。
经常能看到老人们在这平台上活动,眼神极好的她还几次看到过爷爷奶奶的身影,为了避免麻烦,她每次从这个方向外出,都会特意给自己施加一个隐身术。
这次为了找人,她第一次按落云头,站在了山门之前。
大门前立着一块巨石,上面用端正工笔的楷体刻着四个大字。
【鸡公山寺】
而在山门一侧,巨石旁边,还竖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竖匾。
【鸡公山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黑潭府宣】
此刻,天色已经完全昏暗,山门是敞开的,旁边一间门房一样的小屋,点着一盏昏黄的烛灯。
一位灰衣寸头的知客僧站在门口,看见一位仿佛仙子一般的少女从天空降落,盈盈落在山门前。BiquPai.CoM
赶紧行了一个合十礼,道:“是李潇潇李居士吗?”
对于对方能够一口到处自己的姓名,李潇潇也不奇怪,作为左近最出名,最出息的一位人物,她的名字在周围很大一片区域都是家喻户晓的。
所以,她点头道:“就是我,我爷爷奶奶还在里面吗?”
知客僧双手合十道:“今日大法师来我寺讲法,耽搁了一些时辰,现在诸位老施主都还在大殿之中。”
李潇潇看到知客僧双手合十礼的动作,有些恍然,虽是现实中第一次见,常年泡各种图书馆的她却记起了在州城图书馆中翻阅到的一些文史类书籍,好奇问:“这里是寺庙?你们是和尚?”
知客僧又合十行了一礼,这仿佛已成为他每次问答之前的习惯:“是。”
李潇潇眼中忽然露出极感兴趣的神色,问道:“大法师讲法,我可以去听听吗?”
知客僧再度合十行礼道:“当然可以,居士这边请,我给您带路。”
李潇潇便跟在他身边,随他一起步行上山。
她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环境,结合那些文史典籍中的记载,让她对这寺庙与僧人多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最后,她的目光停留在知客僧的寸头上,好奇问:“你怎么没有剃成光头,而是寸头?是时间太久没有打理,头发又长起来了吗?”
说到这里,她心中没来由的泛起一点疑惑,在那些几百年前的文史典籍中,似乎都默认僧人是光头这个设定,但她并没有看到他们是如何保持头皮始终光洁的,难道是每隔一两天就刮一下?
不然有的人天生毛发旺盛,两三天不刮就会是一头发茬。
又或者,他们是用了特别的方法保证头发不再生?
却没想,知客僧却道:“小僧现在还未完全受戒,所以不能完全剃度,现在也不算完全出家。”
不完全受戒?不完全剃度?不完全出家?
这和自己从文史典籍中得来的印象完全不同啊。
李潇潇疑惑道:“什么叫不完全出家?”
知客僧道:
“小僧在山下也有家,妻儿父母皆在,因心慕佛法,常去寺庙听法。
在征得家人同意之后,又通过了黑潭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统一考核,成为了佛学博士,可以借此于一处寺庙持证修行。
因为我才正式拜入山门不久,现在每月只能在山上修行十天,剩下时间要下山与家人相守,认真履行生而为人的种种义务。”
李潇潇听得有些呆,问:“什么义务?”
“在家则奉养至亲,在社会则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积极参与各种爱国爱家的精神文化活动。”
说到这里,知客僧的脸色都还好,觉得理所当然。
可接下来,他的神色就变得有些不对劲: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儿育女。
对于普通人,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有生得多的,有生得少的,可对我们这种想要入寺出家的人来说,生育的子女必须达到家庭平均生育线以上才行。
而根据统计,黑潭府的家庭平均生育数是六人多将近七人,所以,在黑潭府出家的僧众,必须生育有七人以上子女的才有资格。”
这是一个李潇潇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此刻却忽然感觉极为有趣,看他神色不太对劲,便问道:“你这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被一位仙子般的居士当面说出“难言之隐”这样的话,佛学修为还不够精深的知客僧当即就连连摆手,矢口否认道:“当然不是,事实上我已经有五个子女了……可,可……”
见女居士眼神又狐疑的看过来,知客僧便将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讲了出来。
原来,他最初接触佛法的契机,并不完全是心慕佛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家庭生活很苦恼,他妻子是个事事都很强势的人,家中无论大小事务,无论大家庭的事,小家庭的事,甚至是他个人的事,全都管得死死的。
这让他感觉人生很憋屈,很压抑,有种这辈子就折这女人手上的感觉,然后无意间更同乡老人去寺庙逛过几次,压抑的心灵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治愈。
然后他就走上了心慕佛法,一心只想出家修行的道路,可因为入寺修行的种种严苛限制,为了完成这些限制,他真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无论在家庭中,在社会中,都以一种坦然的心境面对,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于家人种种不善的言辞也不再耿耿于怀,只认认真真把自己的责任尽到。
他只认真努力的做人做事,不再计较其余。而许多改变,就在悄然无声中发生了。
对比学佛法之前和之后,虽看不出明显的分界线,可各方面都越来越好,心境也越发平安喜乐,这都是确凿无疑,真实不虚的,这越发坚定了他求佛向佛之心。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认为佛法改变了我,也都很支持,唯有我妻子有异议,在生下第五个孩子后,她更是不干了。”
很显然,没有他妻子的配合,他是完不成“完全出家”的前置任务的。
听一个僧人讲这种事,感觉完全不一样,若是一个普通人唠嗑这种家常,李潇潇连听完的兴趣都没有,此刻却听得津津有味,听到这里,还忍不住询问究竟:“她是不与你好了?”
在前引路的知客僧看了李居士一眼,赶紧再度双手合十一礼,才道:“不是这个原因,也是许久之后我才发现她在喝一种药,于身体没什么损伤,甚至还有一定的滋养之效,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服药期间女性无法生育。”
破案了。
李潇潇忍不住掩袖轻笑了两声,发现知客僧在她的笑声中越来越尴尬,这才勉强忍住道:“这是你妻子舍不得你呢,怕你完成任务后就不理她了。”
知客僧摇头,低声诵念一段话语:
“家有双亲奉养者,不能完全出家;
未得妻儿应允者,不能完全出家;
有子女年幼者,不能完全出家。”
“所以,她这是完全多虑了,在儿女们长大之前,甚至在她和我的儿女们应允之前,都是不能完全出家的。”
李潇潇心思机敏,只从刚才知客僧的一些不完整的讲述中,已经略微窥见了当下寺庙修行的门道——嗯,他们的修行不在修为上,而是心性上,比如知客僧依然是个没有修为的普通人,但心性的变化又确凿无疑的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这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也最能改变其人生的一种修行。
李潇潇猜测,现在的僧人们在人世的种种义务责任没有尽到之前,都是不能完全出家的,但这种不完全出家应该也有具体的区分。
比如知客僧现在只能每月花十天在山上修行,二十天必须下山履行尘世的种种义务,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乃至为一个炎夏子民。
而当他尽到的义务越多,代表他在尘世的责任越少,牵绊也就越来越少,那么在山上修行的时间很可能就会延长,在山下履行尘世义务的时间就会越少。
也就是说,现在的出家不是如文史典籍中那般一刀斩断尘世一切,发一剃,尘缘就了,断尽尘世一切,可现在却不是用斩,而是用“尽到”用“履行”,履行一项断一项。
所以,若是知客僧完成了生育子女的应尽义务,那很可能他在山上修行的时间就会变长。
现在,他人生的重心还在山下,而随着他一项项义务的完成,他人生的重心就在山上了。
他妻子显然是看透了这点,直接来了个“打断”。
看着在前方默默带路的知客僧,李潇潇其实很想问问他自己心中是如何想的,不过,看他对于妻子的做法也不是特别抗拒,有种顺应自然的意思。
像是定下目标便埋头去做,一条一条,一件一件,最终能做到哪一步,能否做成,受阻于哪一环节,都交给了天意,他并没有太过纠结于此。
想到这里,她嘴角忽然泛起一抹笑意。
因为她想到了一个文史典籍中看到的词语,着相。
刚刚她就是着相了,而这位知客僧仿佛有点不着相的意思了。
她发现,自己所见的寺庙和僧人与书中读到的好像有很大不同,但内里又有一些思维是一致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
忍不住又问:“我在书中看到,除了合十礼这个标志性礼节,你们好像还有个同样很有标志性的佛号,‘阿弥陀佛’,好像无论什么场景,念出这句都会很应景,咱们谈话这么久,我怎么没听你念过一次?”
知客僧道:“李居士应是看的天变之前的典籍吧?”
李潇潇颔首。
知客僧从袖中掏出一本书,递给李潇潇道:“真要说来,这牵扯到天边以后两百多年的佛学变迁,李居士若是有兴趣,这本书应该能够帮您解惑。”
虽然天色昏暗,上山台阶上隔很远一段距离才有一盏昏黄的灯光,但对李潇潇而言,自然毫无难度。
《三次座谈会议概要及佛学变迁概述》
不错,很有炎夏特色。
只是看这个名字,李潇潇就知... -->>
空中飞行,李潇潇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她经常从这上空飞过,距离她家的位置,弯弯曲曲的山路也仅五六公里,若是空中直行,更是只有三四公里。
那是一座呈“回”字形的建筑,建在一座不高不矮的山顶上,围绕山顶建了内外两环建筑,两环之间是梯道、小平台、绿植假山等,总体风格和州城里的市民公园很像。
而在山顶中央,则坐落着一栋颇为巨大的建筑,周围是一个很大的山顶平台。
经常能看到老人们在这平台上活动,眼神极好的她还几次看到过爷爷奶奶的身影,为了避免麻烦,她每次从这个方向外出,都会特意给自己施加一个隐身术。
这次为了找人,她第一次按落云头,站在了山门之前。
大门前立着一块巨石,上面用端正工笔的楷体刻着四个大字。
【鸡公山寺】
而在山门一侧,巨石旁边,还竖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竖匾。
【鸡公山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黑潭府宣】
此刻,天色已经完全昏暗,山门是敞开的,旁边一间门房一样的小屋,点着一盏昏黄的烛灯。
一位灰衣寸头的知客僧站在门口,看见一位仿佛仙子一般的少女从天空降落,盈盈落在山门前。BiquPai.CoM
赶紧行了一个合十礼,道:“是李潇潇李居士吗?”
对于对方能够一口到处自己的姓名,李潇潇也不奇怪,作为左近最出名,最出息的一位人物,她的名字在周围很大一片区域都是家喻户晓的。
所以,她点头道:“就是我,我爷爷奶奶还在里面吗?”
知客僧双手合十道:“今日大法师来我寺讲法,耽搁了一些时辰,现在诸位老施主都还在大殿之中。”
李潇潇看到知客僧双手合十礼的动作,有些恍然,虽是现实中第一次见,常年泡各种图书馆的她却记起了在州城图书馆中翻阅到的一些文史类书籍,好奇问:“这里是寺庙?你们是和尚?”
知客僧又合十行了一礼,这仿佛已成为他每次问答之前的习惯:“是。”
李潇潇眼中忽然露出极感兴趣的神色,问道:“大法师讲法,我可以去听听吗?”
知客僧再度合十行礼道:“当然可以,居士这边请,我给您带路。”
李潇潇便跟在他身边,随他一起步行上山。
她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环境,结合那些文史典籍中的记载,让她对这寺庙与僧人多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最后,她的目光停留在知客僧的寸头上,好奇问:“你怎么没有剃成光头,而是寸头?是时间太久没有打理,头发又长起来了吗?”
说到这里,她心中没来由的泛起一点疑惑,在那些几百年前的文史典籍中,似乎都默认僧人是光头这个设定,但她并没有看到他们是如何保持头皮始终光洁的,难道是每隔一两天就刮一下?
不然有的人天生毛发旺盛,两三天不刮就会是一头发茬。
又或者,他们是用了特别的方法保证头发不再生?
却没想,知客僧却道:“小僧现在还未完全受戒,所以不能完全剃度,现在也不算完全出家。”
不完全受戒?不完全剃度?不完全出家?
这和自己从文史典籍中得来的印象完全不同啊。
李潇潇疑惑道:“什么叫不完全出家?”
知客僧道:
“小僧在山下也有家,妻儿父母皆在,因心慕佛法,常去寺庙听法。
在征得家人同意之后,又通过了黑潭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统一考核,成为了佛学博士,可以借此于一处寺庙持证修行。
因为我才正式拜入山门不久,现在每月只能在山上修行十天,剩下时间要下山与家人相守,认真履行生而为人的种种义务。”
李潇潇听得有些呆,问:“什么义务?”
“在家则奉养至亲,在社会则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积极参与各种爱国爱家的精神文化活动。”
说到这里,知客僧的脸色都还好,觉得理所当然。
可接下来,他的神色就变得有些不对劲: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儿育女。
对于普通人,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有生得多的,有生得少的,可对我们这种想要入寺出家的人来说,生育的子女必须达到家庭平均生育线以上才行。
而根据统计,黑潭府的家庭平均生育数是六人多将近七人,所以,在黑潭府出家的僧众,必须生育有七人以上子女的才有资格。”
这是一个李潇潇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此刻却忽然感觉极为有趣,看他神色不太对劲,便问道:“你这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被一位仙子般的居士当面说出“难言之隐”这样的话,佛学修为还不够精深的知客僧当即就连连摆手,矢口否认道:“当然不是,事实上我已经有五个子女了……可,可……”
见女居士眼神又狐疑的看过来,知客僧便将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讲了出来。
原来,他最初接触佛法的契机,并不完全是心慕佛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家庭生活很苦恼,他妻子是个事事都很强势的人,家中无论大小事务,无论大家庭的事,小家庭的事,甚至是他个人的事,全都管得死死的。
这让他感觉人生很憋屈,很压抑,有种这辈子就折这女人手上的感觉,然后无意间更同乡老人去寺庙逛过几次,压抑的心灵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治愈。
然后他就走上了心慕佛法,一心只想出家修行的道路,可因为入寺修行的种种严苛限制,为了完成这些限制,他真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无论在家庭中,在社会中,都以一种坦然的心境面对,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于家人种种不善的言辞也不再耿耿于怀,只认认真真把自己的责任尽到。
他只认真努力的做人做事,不再计较其余。而许多改变,就在悄然无声中发生了。
对比学佛法之前和之后,虽看不出明显的分界线,可各方面都越来越好,心境也越发平安喜乐,这都是确凿无疑,真实不虚的,这越发坚定了他求佛向佛之心。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认为佛法改变了我,也都很支持,唯有我妻子有异议,在生下第五个孩子后,她更是不干了。”
很显然,没有他妻子的配合,他是完不成“完全出家”的前置任务的。
听一个僧人讲这种事,感觉完全不一样,若是一个普通人唠嗑这种家常,李潇潇连听完的兴趣都没有,此刻却听得津津有味,听到这里,还忍不住询问究竟:“她是不与你好了?”
在前引路的知客僧看了李居士一眼,赶紧再度双手合十一礼,才道:“不是这个原因,也是许久之后我才发现她在喝一种药,于身体没什么损伤,甚至还有一定的滋养之效,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服药期间女性无法生育。”
破案了。
李潇潇忍不住掩袖轻笑了两声,发现知客僧在她的笑声中越来越尴尬,这才勉强忍住道:“这是你妻子舍不得你呢,怕你完成任务后就不理她了。”
知客僧摇头,低声诵念一段话语:
“家有双亲奉养者,不能完全出家;
未得妻儿应允者,不能完全出家;
有子女年幼者,不能完全出家。”
“所以,她这是完全多虑了,在儿女们长大之前,甚至在她和我的儿女们应允之前,都是不能完全出家的。”
李潇潇心思机敏,只从刚才知客僧的一些不完整的讲述中,已经略微窥见了当下寺庙修行的门道——嗯,他们的修行不在修为上,而是心性上,比如知客僧依然是个没有修为的普通人,但心性的变化又确凿无疑的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这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也最能改变其人生的一种修行。
李潇潇猜测,现在的僧人们在人世的种种义务责任没有尽到之前,都是不能完全出家的,但这种不完全出家应该也有具体的区分。
比如知客僧现在只能每月花十天在山上修行,二十天必须下山履行尘世的种种义务,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乃至为一个炎夏子民。
而当他尽到的义务越多,代表他在尘世的责任越少,牵绊也就越来越少,那么在山上修行的时间很可能就会延长,在山下履行尘世义务的时间就会越少。
也就是说,现在的出家不是如文史典籍中那般一刀斩断尘世一切,发一剃,尘缘就了,断尽尘世一切,可现在却不是用斩,而是用“尽到”用“履行”,履行一项断一项。
所以,若是知客僧完成了生育子女的应尽义务,那很可能他在山上修行的时间就会变长。
现在,他人生的重心还在山下,而随着他一项项义务的完成,他人生的重心就在山上了。
他妻子显然是看透了这点,直接来了个“打断”。
看着在前方默默带路的知客僧,李潇潇其实很想问问他自己心中是如何想的,不过,看他对于妻子的做法也不是特别抗拒,有种顺应自然的意思。
像是定下目标便埋头去做,一条一条,一件一件,最终能做到哪一步,能否做成,受阻于哪一环节,都交给了天意,他并没有太过纠结于此。
想到这里,她嘴角忽然泛起一抹笑意。
因为她想到了一个文史典籍中看到的词语,着相。
刚刚她就是着相了,而这位知客僧仿佛有点不着相的意思了。
她发现,自己所见的寺庙和僧人与书中读到的好像有很大不同,但内里又有一些思维是一致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
忍不住又问:“我在书中看到,除了合十礼这个标志性礼节,你们好像还有个同样很有标志性的佛号,‘阿弥陀佛’,好像无论什么场景,念出这句都会很应景,咱们谈话这么久,我怎么没听你念过一次?”
知客僧道:“李居士应是看的天变之前的典籍吧?”
李潇潇颔首。
知客僧从袖中掏出一本书,递给李潇潇道:“真要说来,这牵扯到天边以后两百多年的佛学变迁,李居士若是有兴趣,这本书应该能够帮您解惑。”
虽然天色昏暗,上山台阶上隔很远一段距离才有一盏昏黄的灯光,但对李潇潇而言,自然毫无难度。
《三次座谈会议概要及佛学变迁概述》
不错,很有炎夏特色。
只是看这个名字,李潇潇就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